皮特老師,我們家孩子就喜歡發脾氣怎麼辦?
老師,我家娃一生氣就尖叫,我簡直要崩潰了。
老師,為什麼我家孩子就喜歡跟我對著幹?
老師,我家這個一高興就要推旁邊的小朋友,好幾次弄得我超尷尬的!
老師……
上面這些場景你熟不熟?
這也是我在公眾號後臺,還有講座上遇到的最高頻的問題,上述的這些,總結一下,都是小朋友的情緒問題。
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首先,情緒是客觀存在的。
已經有科學研究證明人的喜怒哀樂既是心理活動也是生理活動。
古人所謂的喜怒不形於色是一種很高的境界,是需要去修煉的,為啥需要修煉呢?因為人天生就是喜怒形於色的!
很小的孩子就能用表情和聲音來表達快樂、害怕、憤怒甚至是嫉妒這樣複雜的情緒。並且與成人不同,孩子會真實而自然的去表達自己的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把關注點放在孩子的行為上,比如上述的發脾氣、尖叫、頂嘴、動手打人。
卻沒有關注到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情緒,比如憤怒、受挫、沮喪、狂喜等。
情緒是客觀的,所以情緒是沒有對錯的。人人都會有情緒,但是因為孩子的語言、思維尚未發育健全,所以就會採用哭鬧等方式去表達。
所以,要處理情緒問題的第一步是接納情緒。
這一步至關重要,要讓孩子明白有問題的是自己表達情緒的方式,而非情緒本身。為什麼很多家長做不到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呢?
因為很多成人,連自己的情緒也接納不了,比如有的人會一直強調要樂觀要積極(其實這類人活的最累),仿佛傷春悲秋就是大奸大惡一般。
其實無論是難過、傷感、甚至時不時的小頹廢都是正常的情緒波動,不用一不開心就如臨大敵。開心很重要,接納自己的小情緒和不完美同樣重要。
再說回孩子,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是在一個能夠自由表達自己情緒的環境中長大的話,他們的情感才會健全,人格才會完整。
每年都有很多這樣的新聞,年紀輕輕的孩子,因為高考失利,情感受挫等原因就會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些孩子,一定沒有人教過他們,該如何去正確地認知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接納孩子的情緒之後要做什麼呢?
準確的描述孩子的情緒,並幫助孩子學會描述自己的情緒。
比如:寶寶你的玩具被別的小哥哥搶走了,你很生氣對不對?你剛才的那種感覺就叫做生氣。
你又憑藉自己的努力拿到小貼紙了,你很開心很自豪對不對?
你剛才投籃的時候毫不猶豫,這就叫做自信!
我知道幼兒園畢業要離開你的小同學們讓你很難過,有點傷感對不對?
好了,我知道這對於表達情緒全靠表情包的你們來說有點難,這裡有一個正面管教的情緒圖譜(嫌小的話淘寶可以搜到)推薦給大家:
除此之外,繪本和適齡的動畫片也是很好的工具,跟小朋友互動的時候可以問問他們:
你說小豬佩奇現在開不開心呀?
你覺得小兔子現在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在接納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表達情緒之後,才是教他們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情緒沒有問題,但是有的處理方式可能有問題,比如用哭鬧來表達不滿、用攻擊別人來表達自己的開心。
要讓小朋友明白處理情緒的時候有三不能:
1、不能傷害自己。
2、不能傷害他人。
3、不能毀壞物品。
那麼,有哪些正確處理情緒的方式呢?
深呼吸、找一個安靜角落、出去散散心、聽聽音樂、畫畫、甚至在無人的空曠處大喊都是可以的。
其實教小朋友處理自身情緒的最好方式就是言傳身教,你一生氣就暴跳如雷、對孩子和老公拳腳相加,你能指望孩子學會上面這些處理情緒的方式?
相反,父母如果總是能用合理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孩子就能慢慢學會。
總結一下:
1、接納孩子的情緒。
2、幫助孩子準確描述情緒並學會這種表達模式。
3、言傳身教如何處理各種情緒。
知道的育兒理論越多,我就越能感受到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如果你出生在一個情緒完全被接納的家庭裡的話,請繼續把它傳遞到你的家庭中。
如果你像我,像大多數普通人一樣,或多或少曾被壓抑、冷漠對待的話,就請奮起身來,把那些黑暗拋到腦後,給孩子一個全新的未來。
共勉!
皮特老師:早教老師一名,現坐標杭州。入行五年,千例線上及線下諮詢經驗。正面管教協會家長講師,百場講座經驗。家庭教育倡導者。不追熱點,只寫乾貨!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