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脾氣、叛逆、哭鬧,父母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壞情緒

2020-08-29 皮特老師科學育兒

1、


那天遇到一個家長跟我諮詢,說小朋友脾氣太大了。


小男生三歲多,家裡人都說不得,一說就堵氣、哭鬧。


只要去商場就要買玩具,即使家裡的玩具已經堆積如山,不買就躺在地上哭,半個小時都不帶起來的,能哭的氣都上不來。


媽媽希望我能支一招,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我的回答是:可能要讓您失望了,我不覺得這種情況有妙招可用。


因為小朋友這種處理情緒的方式,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這個問題肯定是需要慢慢去改變的。


想要徹底的解決問題,必須了解問題的根源,這個小朋友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呢?


我問了這位媽媽兩個問題。


第一個:媽媽平時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的?


尤其是負面的情緒,比如爸爸有矛盾時,比如小朋友開始像上述那樣開始「作妖」時。


第二個:家裡面每個人對待小朋友的態度是否一致?


比如買玩具這件事,會不會出現一個家長堅決不買,另一位家長會妥協的情況?




2、


這位媽媽的回答基本印證了我的猜測。


首先,媽媽就是一個急脾氣的人,無論是和爸爸的溝通還是和小朋友的相處中。


尤其在生了小朋友之後,媽媽放棄了工作,全心投入到了家庭之中。


每天除了帶娃就是家務,就更容易一句話不對付就炸。


小朋友發脾氣時,一開始她還能跟他講講道理。


說了幾遍還不行,那就讓你瞧瞧到底誰的脾氣大。


第二個問題,媽媽覺得小朋友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是不行的。


以後上了幼兒園肯定會導致老師和小朋友不喜歡,會影響他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所以會試著改變小朋友的行為。


但是爸爸不覺得這些是多大的問題,「孩子嘛,健健康康就好了」。


所以,在因為買玩具或者小朋友其他無理要求的僵持期,爸爸總會跳出來當老好人,做出妥協。


看到這裡,豁然開朗了吧。




3、


小朋友是怎麼學會處理自己情緒的呢?


很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之間的相處方式,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方式,都會教會孩子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與他人相處。


比如父母的會耐心的溝通,不被情緒支配,孩子也會慢慢學會這種方式。


當父母總是用暴力、冷暴力、肆意發洩自己的情緒,孩子也會覺得這樣的方式是合理的。


其次,在小朋友學會處理問題,學會情緒控制的過程中,家庭教養環境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小朋友需要通過反饋去調整自己的行為。


當小朋友做了一件事,爸爸說可以,媽媽說不可以時小朋友得到的反饋就是不一致的、錯亂的。


小朋友也就很難學會一致的行為。


現在,答案已經就在眼前了,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呢?


4、


1、家長要學會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


其實很多時候,讓我們發怒的並不是養育孩子本身,而是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在我們心頭的壓力和壞情緒。


及時的發現它們並且用正確的方式去處理。


跟閨蜜約個下午茶,吐吐苦水,參加一些育兒沙龍,看看書,甚至有條件的話和爸爸出去走走。


這些都是不錯的方式。


畢竟人只有愛自己才有餘力去愛別人。


2、保持家庭教養氛圍的一致。


家庭成員之間應該保持教養觀念的基本一致,試著用家庭會議的方式,跟大家心平氣和的去討論關於孩子教養的問題。


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採用既不驕縱也不控制的方式去對待孩子。


3、安撫情緒但不要妥協


像上述小朋友要買玩具不然就哭的經典場面,家長正確的做法是:


1、事先約定。


今天要去商場玩啦,上次我們去商場的時候已經給你買過小汽車啦,今天我們就不買了,可以嗎?


2、帶離現場


迅速帶小朋友離開,然後安撫小朋友的情緒,抱一抱小朋友,拍拍背,並且一起回顧之前的約定。


3、反覆嘗試


如果有人告訴你養孩子有一試就靈的妙招的話,要麼他在逗你,要麼他想掙你錢,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性的工程。


你需要反覆地去溝通,去嘗試,去失敗,孩子才能從你的堅持中獲益,學會溝通、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學會解決問題。


你面前這個小小的身影,將來要離你而去,隻身面踏入這世間,你能做的是教會他如何面對風雨,而不是一直為他舉著傘。


這個教的過程就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

相關焦點

  • 孩子無法管理情緒發脾氣,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而且脾氣大得很。是的,面對孩子情緒失控的場面,父母常常不知如何應對。有的父母要麼急匆匆想要制止孩子哭鬧,甚至於批評打罵,要麼就是失去原則開始各種哄。但是,不管如何,這四句話不要對孩子說。
  • 面對孩子的壞情緒,父母該如何應對?
    很小的孩子就能用表情和聲音來表達快樂、害怕、憤怒甚至是嫉妒這樣複雜的情緒。並且與成人不同,孩子會真實而自然的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把關注點放在孩子的行為上,比如上述的發脾氣、尖叫、頂嘴、動手打人。卻沒有關注到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情緒,比如憤怒、受挫、沮喪、狂喜等。
  • 黃磊機智應對妹妹「發脾氣」:好父母是孩子的情緒「翻譯師」
    然而,很多父母會錯誤的理解「情緒」,並將情緒分出了「好壞」。「好情緒」就是高興、快樂、積極這些美好的詞;「壞情緒」就是發脾氣、哭鬧這些代表不好的詞。事實上,人的情緒不分好壞,但凡有情緒,都是人的正常反應。面對同一件事時,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處變不驚,積極應對,有些孩子則只會哭,或者無助。最關鍵的原因,就在於父母對孩子「有情緒」時的反應。
  • 應對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正面管教,讓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溺愛、打罵、簡單粗暴地管教,這些都是造成孩子壞脾氣的原因,所以,我們在平時對待孩子發脾氣時的做法就尤為重要,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家長哪些行為會養出壞脾氣的孩子。既不要一味縱容,又不要簡單粗暴甚至打罵,那麼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究竟該怎樣應對呢?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弄清楚孩子究竟為何要發脾氣,只有知道了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更好地幫孩子處理情緒,進而控制情緒。 二、孩子為什麼要發脾氣?
  • 崔玉濤答疑:寶寶發脾氣、鬧情緒,先別急,是好事!如何應對?
    不管是「開心」「難過」「悲傷」還是「生氣」,都是一個人當下心情狀態的表現,而不代表該情緒是好或壞。希望家長們可以先接受自己表現出的不同情緒,即便在孩子面前偶爾表現出難過、生氣等,也不用過於內疚,同時也言傳身教的告訴孩子,允許自己有難過、有脆弱等,接受自己有不同情緒的表現。
  •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不止,這樣的「急性子」,父母該這樣做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公交車上孩子因為不滿衝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大喊大叫。商場裡因為父母沒有給孩子買玩具,躺在地上打滾的孩子。這些孩子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及時滿足自己的需求,爆發情緒的典型例子。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這樣呢?父母應該做些什麼幫孩子改善這些情緒呢?
  • 孩子發脾氣是好事?正視孩子的「壞脾氣」,讓家長輕鬆應對
    大多數父母都會遇到孩子發脾氣的問題,特別是孩子從兩三歲開始,他們就開始擁有了自我的意識和獨立性。遇到不如願的時候,就會發脾氣。發脾氣實際上是孩子正在成長的獨立意識的信號。任何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都有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孩子也不例外。其實,孩子從一出生就有了情緒反應,而發脾氣是他們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愛發脾氣,就是不聽話、叛逆的表現,應該及時制止,以免以後闖下大禍。其次,孩子愛發脾氣,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來看看該如何應對他的小脾氣吧!心理學中有個詞語叫「共情」,此時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他的傷心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這樣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要先想辦法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後再和他講道理,解釋原因。
  • 孩子總是發脾氣?3招應對,幫孩子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如採訪中所回答的,面對孩子的撒潑哭鬧,父母往往會採取以下處理辦法:1、妥協讓步孩子哭鬧,很多父母經常採取的一種應對就是「哄」。一方面心疼孩子,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哭鬧容易心煩,所以「哄」字為上,甚至會放棄原則滿足孩子。
  • 孩子壞脾氣,如何應對?試試這幾個方法
    很多家長會溺愛孩子,導致孩子身上出現一些毛病,比如愛發脾氣。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調教愛發脾氣的孩子呢?>受父母壞脾氣的影響如果家長脾氣不好,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那麼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也容易受父母影響,變得愛發脾氣。
  • 高情商的父母是如何應對孩子發脾氣的?
    起初還能耐住性子好好哄幾句,要是孩子繼續無休止地哭鬧,對不起,老娘也是有情緒的人,忍不住就大吼起來。有時候覺得難過和無奈,為什麼親生兒子他就那樣不懂事呢?媽媽明明都是為了他好,他依然動不動就對我發脾氣。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但其實,作為家長,我們要知道,孩子生氣愛發脾氣是自然現象。如果一個孩子,他受了委屈,竟然感覺不到任何氣憤,我們反而要擔心孩子是不是太壓抑了。其次,孩子愛發脾氣,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來看看該如何應對他的小脾氣吧!1、孩子的情緒不被理解多數父母總是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卻忘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來看待問題。
  • 孩子的壞情緒該...
    一言不合就哭鬧,打人,摔東西... 今天來和家長們聊聊,面對孩子這些壞情緒,我們該如何應對? 家長總以為孩子發脾氣是無緣無故、沒有緣由的,但其實只要細心觀察,你就能發現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壞情緒原因1:無理取鬧
  • 孩子亂發脾氣愛哭鬧?情緒管理「5步走」,教會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他們大喊大叫、哭鬧、摔東西、發脾氣,其實都是在用直接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些以「你」開頭的指責式的爆發讓孩子反抗式的情緒就像一隻小刺蝟般衝出來了,不僅不能讓孩子的壞脾氣結束,還可能激惹孩子更強烈的情緒反應。很多父母為了建立權威感,對待孩子的態度又兇又狠,孩子哭鬧就用更大的音量壓制孩子,甚至會用打罵的手段迫使孩子乖乖聽話。孩子看到父母這麼做,會誤以為想達到目的,就要用這種極端方式,進而形成錯誤的價值觀。
  • 24小時親密育兒,你該如何應對孩子發脾氣?
    因為武漢疫情,孩子幾乎都要宅在家裡,沒法出去玩,看著沒有新鮮感的玩具和繪本,隨時隨地都在發脾氣的邊緣,簡直就是個「不定時炸彈」~~怎麼辦呢?小學生還能上個網課、寫個作業,分散下注意力,學齡前孩子呢?爸媽除了祈禱疫情趕快結束,讓孩子回歸大自然,還能怎麼應對孩子的發脾氣呢?
  • 寶寶愛發脾氣愛哭鬧,「三不」原則教你來應對
    「兩三歲小孩,貓嫌狗不愛」,性格突然變得越來越叛逆,脾氣越來越暴躁!哭鬧反抗情緒令人抓狂,具體表現大概是這樣的:讓往東偏往西;「不要不要」掛嘴邊;自己的玩具不分享,碰都不能碰,別人的玩具硬要搶;一意孤行,撒潑打滾, 自己要做的事情,別人不能搶;東西不能跟想要的不一樣...
  • 孩子用哭鬧、發脾氣威脅你,父母一句話就有效
    其實孩子哭鬧和發脾氣,倒也並不是故意跟父母作對,也不都是任性、犟、不懂事。他們只是還不成熟,缺乏應對困境所需的技能。就如王小波所說的:「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孩子們感受到了痛苦、無助、憤怒,而發脾氣、哭鬧,是在他們有限的認知裡,跟父母溝通比較「有效」的一種手段。任何手段一旦有效,就會越來越頻繁的被使用。用哭鬧和發脾氣做威脅,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 寶寶發脾氣、鬧情緒,父母如何回應,直接影響了孩子情商的高低
    嬰幼兒更容易發脾氣和哭鬧,這源自他們自身的特點。因為他們的理解能力、邏輯能力、語言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等發育都不完善,當情緒來臨時,無法理智處理,只能通過發脾氣、哭鬧來釋放壓力、獲取關注、滿足需求。於是孩子就會通過哭鬧、發脾氣這些方式來獲得父母的關注。在《安全感:如何在不夠好的世界裡,活得更有溫度》一書中,作者寫道:「小孩子遇到世界的冷漠、忽視,或被他人無視時,就會通過摧毀來獲得負面的關注,因為負面關注總比沒有關注強。
  • 孩子隨意發脾氣,情緒管理能力差,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呢?1.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脾氣不好的父母往往生不出脾氣好的孩子,如果父母總是給孩子營造出一個不穩定的家庭氛圍,比如說父母經常在家裡吵架,或者是當著孩子的面動手,就會使孩子也養成這樣的脾氣。
  • 孩子的壞情緒,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了解情緒是什麼,了解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緒,才能更好的應對負面情緒。,那麼該如何幫助孩子學會調節情緒呢?1.父母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處理情緒的方法多半與其父母相關,如果父母是個情緒暴躁的人,孩子多半也容易情緒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