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哭,相信每個父母都沒應付這種場面,那最後是怎麼收場的呢?
有一天在超市,有個兩歲左右的孩子賴在地上嗷嗷哭,媽媽在旁邊滿臉無奈:「家裡已經有很多這種玩具了,今天不能買了。」於是,孩子哭得更兇了。媽媽也有些生氣:「你再哭,再哭我走了,你一個人在這躺著。」媽媽作勢要走,孩子趕緊上去一把抱住媽媽的腿,繼續賴在地上哭。僵持了一會,孩子一直可憐巴巴的抽泣,媽媽有點妥協:「好了好了,別哭了。買一個,下次不能買了。」
你有沒有感覺到,孩子們真的很厲害,他們完全知道該對付家長,該怎樣達到自己的目的。那面對孩子的哭鬧,我們到底該怎麼處理呢?
一、共情,處理情緒。
1.允許孩子哭,接納他的情緒
所謂堵不如疏,孩子的負面情緒需要釋放。假如一直對孩子「不要哭」,反而讓孩子感覺自己的情緒是不對的,不被接納的,可能導致以後負面情緒堆積無法釋放的情況發生。
允許孩子哭,真正接納孩子的情緒,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其實這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不如想想自己有負面情緒時想要怎樣的安慰。
2.為情緒命名,讓孩子認知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詞彙和表達都有限,他不知道自己這種情緒是什麼,是否是正常的。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到底怎麼了,而且這種情況很正常,是被允許的。
比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我知道這件事(說出具體事件)讓你很失望」,「我知道你很委屈,這種感覺讓人很難受」。
溫和的、平靜的與孩子對話,有時候孩子在這時候就能平靜下來。當然,也可能會哭得更加傷心。
3.陪伴孩子,讓他感受到愛
有些家長說著「你一定很委屈,你可以哭一會」之後,便走開了。這種行為讓孩子感受到的心口不一,並沒有能夠安慰到,反而像是冷處理。
在孩子的身邊陪伴他,告訴他「我知道你很難過,如果是我,我也會難過的。沒關係,你可以哭一會,我在這裡陪著你。」孩子感覺到被理解,也能夠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會更容易平靜下來。
需要注意的是,陪伴而不是解救。在面對孩子哭鬧這事,很多父母比孩子更沒有耐心,一種處理方式是打一頓,用懲罰讓孩子停止哭;一種是受不了了,孩子要什麼趕緊給。所以說,看似簡單的共情、陪伴,做起來其實有很大的難度。
二、關註解決問題
一般來講,很多問題在處理完情緒之後也就解決了。假如問題仍然存在,情緒平靜後,就要關注於解決問題了,引導孩子關注於「問題是什麼以及解決辦法是什麼」,而不是為問題付出代價。
1.頭腦風暴解決辦法
和孩子頭腦風暴解決辦法,在使用頭腦風暴時注意不評論孩子提出任何辦法,只將它們全部記錄下來。
2.啟發式提問篩選辦法
在這當中,家長只需恰當提供一些啟發式問題,幫助孩子探討他們提出的辦法會帶來什麼後果,要求孩子參與進來,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並且確定對他們重要的是什麼以及他們想要什麼。
3.形成約定
找到解決辦法之後,形成約定,下次發生同樣問題時可以按約定辦法處理。家長一定要遵守和孩子的所有約定,以免約定形同虛設。
我是拂景Amber,專注育兒,歡迎關注,一起做和善而堅定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