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應對孩子「哭鬧要挾」做到四不要,父母這樣做孩子很受益

2020-11-11 文海話育兒

有人說很多做過媽媽的人,走到哪裡就喜歡把孩子掛在嘴邊,也許這就是現實吧。前幾天和幾位已經當媽的女性朋友一起喝茶聊天,起初大家聊事業、聊家庭、聊愛好、聊時尚,聊得不亦樂乎很有氣氛,但聊著聊著就自然地就聊到了孩子,或許這就是當媽的「心有所屬」的緣故吧。

01

在幾位媽媽中,其中有兩位媽媽孩子還比較小,她們的孩子在兩歲到三歲的樣子。一位媽媽說孩子小的時候比較聽話也比較可愛,但孩子大些了反而不聽話了。都兩三歲的孩子了,從以前的那麼可愛變得讓人有點厭惡了。

另一位媽媽說,那次帶孩子上街買東西,買完東西還帶孩子乘公交車回家。下車後孩子一步都不肯走路,哭鬧得厲害。其實公交車站離我們家就一小段距離,由於我手裡提著很多東西也不好抱他。誰知孩子還在地上打起滾來,我放下東西就站在那裡,也不發火,也不打罵,就那麼站在路邊不吭聲等他哭,等他鬧。

孩子大概哭了至少15分鐘,最後看沒指望,只好跟著我走回家。到了我放下手裡的東西後,我再表揚他能夠自己走路回來,並且抱抱他,告訴他媽媽手裡拿著東西很累的,沒有辦法抱他。我告訴孩子你慢慢長大了,明年就要上幼兒園了,要做個小小男子漢,以後要幫媽媽哦。孩子很開心地點點頭,自己去玩去了。從那以後,我說的話基本上都比較有執行力,孩子也不再蠻攪胡纏的。

孩子以哭鬧要挾父母的情況有很多,簡直說都說不完。有時候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話,孩子還打人、咬人,有些性子急的媽媽感覺肺要氣炸一樣。

02

其實,爸媽們養育孩子一定要知道孩子在不同年齡的不同特性,根據孩子的不同特性找尋到科學有用的方法才是好的。

在《可怕的兩歲》這本書中,特別提到「養育孩子最難的一年就是孩子從兩歲到三歲的那年。成功熬過這一年,父母就開了個好頭,他們今後的生活就會順利得多。」但父母如何開個好頭呢?這本書也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對於孩子,為什麼有「可怕的兩歲」這種說法呢?因為從孩子出生開始,我們的孩子都在享受著她能夠享受的所有特權,當父母嘗試著樹立威性時,孩子必然會以哭鬧、發脾氣等方式反擊哦。孩子希望永久擁有那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權利,但是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什麼該給孩子,什麼不該給孩子,父母一定要漸漸在孩子面前樹立起自己的威信。

03

生活中,父母受到孩子哭鬧要挾的例子有很多,但要事事滿足孩子的話,那就成了對孩子的驕縱了。如果不給孩子以滿足的話,孩子又哭鬧不已,這該怎麼辦呢?

李玫瑾教授講過一個應對孩子「哭鬧要挾」的基本原則,對新手爸媽們有很好地學習和借鑑作業吧。也就是家長面對孩子哭鬧,要做到四不要,分享如下:

1、不要打他,孩子還小,你打他不公平;

2、不要罵他,罵他給孩子留下不文明的印象;

3、不要說教,孩子正鬧呢,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4、不要走開,他鬧給你看呢,你就看著ta鬧,等ta情緒平復。


以上4點看起來簡單,但在我們身邊,很多父母是做不到的,或者是他們不知道該這樣做。我想,年輕的父母們好好讀讀,認真踐行,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家庭都是有益的,也是必需的。

文海話育兒:已出版作品《走過花開的石林》;育兒達人,專注孕產、育兒話題,歡迎大家關注我,如有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感恩遇見!

相關焦點

  • 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怎麼辦?李玫瑾教授:做到4不要,就能輕鬆解決
    每位寶媽都會被孩子「要挾」過,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通常會有這麼3種類型是家長常用的:溫柔型、威脅型和迴避型,很多家長會溫柔的跟孩子講道理,不用武力解決,但是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很明顯。孩子抓住了家長溫柔的脾氣,就會越來越過分,一定要如願不可,不管家長說什麼,都是聽不進去的,家長費勁口舌哄半天也哄不好,但是有的家長的行為就很「簡單粗暴」,以恐嚇的方式逼迫孩子服從。
  • 李玫瑾教授: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只需做到4不要,輕鬆解決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當孩子哭鬧時,你通常是如何做的呢?如果家長因為忙或其他事情忘記了和孩子的約定,就相當於不守誠信,失去孩子的信任,也會間接教會孩子"出爾反爾";如果父母每一次都做到了,那麼孩子屢次得手,可能會變本加厲,學會用哭鬧來要挾父母。
  • 李玫瑾: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四個基本原則,是最佳的處置方式
    3)不管不顧冷處理有些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把哭鬧當成「要挾條件」,於是便對孩子冷眼旁觀,置之不理。父母的冷處理讓孩子洩了氣,但是卻也讓孩子沒了安全感。李玫瑾: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這四個基本原則,是最佳的處置方式
  •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李玫瑾教授教你只需做到4不要,輕鬆解決
    在應對這樣的事情,李玫瑾教授就指出: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只需做到4不要,孩子哭鬧的問題就能夠輕鬆解決。正為此事頭痛的你,要注意起來了。很多家長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心情也會跟著煩躁起來,因此在束手無策,忍無可忍的時候,就會對孩子破口大罵,但這樣的做法只會讓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小孩子的情緒會因為家長的大聲呵斥而被激化,脾氣倔強的孩子反而會用更激烈的行為來對抗你。
  • 李玫瑾教授:正確面對孩子的「哭鬧要挾」,家長要堅持四個原則
    反正就是要家長妥協,不然就是不起來,然而李玫瑾教授對於孩子的這樣的行為做出了以下的看法:面對孩子的&34;,家長要堅持四個基本原則,如果有人和他不對付,那麼這樣的孩子首先想到的不會是以和為貴,而是以為自己也能通過霸道來完成一次&34;,但是別人又不是你的父母,完全沒有理由讓著你。
  • 李玫瑾:孩子以哭鬧要挾你時,記住這4點,輕鬆化解和孩子的障礙
    所以很多孩子會用哭來要挾大人去滿足自己的目的,比如買玩具、買糖果,那麼對於孩子的要挾大人應該怎麼做?講理孩子已經哭鬧的非常嚴重了,父母還能做到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講道理,耐心地對孩子說: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乖孩子不會這樣做的,你要做個乖孩子……可是一般這個時候,無論父母說什麼孩子都不會聽進去的,所以講出再多的道理都於事無補。3.
  • 李玫瑾教授: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父母請堅持4個基本原則
    導讀:李玫瑾教授: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父母請堅持4個基本原則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李玫瑾教授: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父母請堅持4個基本原則!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總用哭鬧「威脅」你?李玫瑾:只需做到「3不要」,輕鬆解決
    有些父母的性格會非常的溫和,發現孩子因為不聽話而哭鬧的時候,會很喜歡用講道理的方式來制止孩子,試圖讓孩子明白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很快父母就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方式根本是行不通的。一個是孩子因為父母的恐嚇,停止哭鬧,但是慢慢的孩子會開始就懼怕面對衝突,面對問題,對孩子的性格發育是非常不好的。
  •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話題中的場景多麼熟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每一位父母,都曾被孩子的哭鬧「要挾」過。但真正有害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忽視,對孩子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經常忽視孩子的哭聲,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傷害。02用拋棄當威脅對孩子來說,最殘忍的一句話,是媽媽不要你了。可我們做父母的,卻總是拿孩子最害怕的事情,反過來去威脅孩子。
  •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話題中的場景多麼熟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每一位父母,都曾被孩子的哭鬧「要挾」過。而父母對此的反應無非這幾種:第一種冷處理,一言不發,隨孩子鬧;第二種拋棄威脅,直接走掉:你呆著吧,我走了!第三種就是妥協,心軟地做出退讓。
  • 孩子總是用哭鬧「威脅」父母,父母這樣做比妥協、發脾氣更有效
    父母時,父母應做到——四不做,一做。,不要有其它的人在場,但同時父母也不要離開孩子,離開孩子使孩子以一個傷心的情緒獨處,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懲罰,而且父母離開讓孩子獨處還有可能讓孩子發生危險。,孩子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如果父母此時對孩子說教孩子是聽不進去的,也達不到說教的效果。
  • 孩子利用「哭鬧」要挾時,父母妥協孩子變本加厲,要堅持4個原則
    一、為什麼孩子喜歡用「哭鬧」達到目的1、恃寵而驕嬰幼兒時期,孩子還不會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所以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都會儘量滿足其生理或心理需求,孩子心裡非常清楚,自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爸媽會對自己言聽計從,因為在此之前,父母都是這樣做的,在父母猶豫、沒有滿足自己的時候
  • 李玫瑾:孩子不合理要求,必須要遵循4個原則!有多少父母做到了
    李玫瑾:孩子不合理要求,必須要遵循4個原則!有多少父母做到了什麼是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其實為人父母的都懂,就是一些不好的要求。比如說孩子要玩手機遊戲,這就是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大家也不知道,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李玫瑾這段語錄,文字如下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遵循四個原則。不要打,不要罵,不要說教,不要走開。——李玫瑾讀完李玫瑾這段語錄,可以說很多父母都做錯了,因為很多父母都在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候,打過自己的孩子,甚至把孩子丟在商場讓其哭鬧,不管,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陰影。
  • 孩子哭鬧要挾?這位媽媽這麼做,4招輕鬆解決
    聽了很多養娃路上的艱辛,其中很多父母遇到的問題是難以解決孩子的哭鬧問題,去超市或者商場經常遇到在地上哭鬧打滾「要挾」父母買玩具的小朋友,在公眾場合很多父母選擇滿足孩子的要求。但是前一段時間在網上就看到了這麼一位堅持自己的媽媽,面對孩子躺地哭鬧,她選擇走到遠處,安靜的等待孩子情緒平靜,孩子發現哭鬧沒有用,也就沒有再繼續了,網上很多人都給這位機智的媽媽點讚。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為什麼許多父母不會拒絕孩子?
    所以,用哭鬧「要挾」父母,成了許多孩子的致勝「法寶」,只要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哭就可以了。 可是,這樣的方式雖然贏了孩子,卻也輸了孩子。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為什麼許多父母不會拒絕孩子?
    所以,用哭鬧「要挾」父母,成了許多孩子的致勝「法寶」,只要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哭就可以了。李玫瑾教授說,孩子六歲前,必須要學會對孩子說不。她提出,在拒絕孩子時要做到四個原則:「不要罵、不要打、不走開、不說教」。
  • 孩子想得到心儀的東西,總以哭鬧相要挾,父母應該如何處理?
    父母要學會觀察孩子進入超市的表現,是否他們也像大人一樣進行挑選,然後挑選完只享受過程,卻不太關心食物本身,如果孩子表現出這樣的特徵,那就足以證明孩子其實只是出自於好奇。,你能做到嗎? 這時,父母不要氣急敗壞地朝孩子大吼,而是先平靜地提醒他與你的約定,如果孩子壓根不聽,就是要買並開始大哭時,你要做的是把孩子抱離現場,讓他沒有機會拿到東西。因為一旦孩子拿到東西了,他想要的念頭會變得更為強烈,等那個時候再制止難度會加大。所以,父母一定要及時制止。
  • 面對孩子哭鬧要挾,家長要樹立權威,善於向孩子的任性說「不」
    有些孩子一哭鬧要挾,父母就滿足,孩子就知道這個方法對父母很管用,哭鬧要挾就會成為習慣;其實就如專家說的一樣:一個3、4歲的孩子哭鬧,家長說這個不行,孩子能怎麼鬧,大不了在地上打滾,也奈何不了大人啊,但是當孩子14歲了,他要去幹什麼,家長不讓去,這個時候孩子更會鬧,他會離家出走,還會服毒自殺,會跳樓,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底線,不受威脅,不然以後真的要不得。
  • 總是被孩子哭鬧「要挾」的家長,教你一招正確處理
    他顯然以為媽媽不要他了。媽媽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歸根結底,父母還是用權利壓制了孩子的需求。相信這樣做過的父母不在少數,這樣做真的合適嗎?父母的冷處理,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很多父母遇到孩子哭鬧的時候,也清醒地意識到不能吼叫,更不能打罵,妥協也不是好辦法。
  •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用這1招輕鬆搞定
    這樣做,可以為孩子一生的安全感打下好的基礎。,這3種做法不能有在孩子哭鬧時,父母最好不要用這三種方式回應,它們看似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實則會給孩子的內心帶來很深且久遠的傷害。父母的妥協就是一個無底深淵,隨著孩子一步步緊逼,最後會讓孩子無止境地掉下去,要想再起來就難了。不要總對孩子妥協,這是對孩子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