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是孩子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也被稱之為幼年時期,在孩子幼年時期能得到怎樣的教育,將來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多長大之後叛逆、不孝順、性格孤僻的孩子,多半都是幼年時期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李玫瑾教授大家應該聽說過吧?她是中國公安大學一位心理學教授,在裡李玫瑾教授的一次講座中說過:「想要孩子更有出息,在孩子12歲之前,父母務必要遵循這4個原則,兒子才會更陽光有擔當。」
要知道6歲前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期,這個時候若是讓孩子養成傲慢驕縱的性格,以後會很難改掉,我朋友家孩子就是這樣,朋友因為是獨生子,所以非常寵自己家寶寶,在孩子小時候,朋友什麼事情都慣著他,小時候基本是要星星不給摘月亮。
這就導致朋友家孩子從小驕縱傲慢,這種驕縱傲慢的態度,直到孩子12歲後仍然沒有改變,在學校和班級裡一直都是孩子和老師們討厭的對象,甚至連朋友的親戚都很討厭這孩子。
如果父母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也變成這樣,那麼在小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對孩子說「不」,不要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這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變得驕縱傲慢,這樣的人長大後很不受歡迎,不管到哪都招人煩。
現在有不少父母非常寵溺孩子,什麼事情都給孩子包辦,就連吃飯、穿衣服、上廁所這些小事兒都要捨不得讓孩子自己做,這樣的「包辦式教育」只會讓孩子缺乏自理能力。
在孩子沒上學之前缺乏自理能力沒什麼,但當孩子上幼兒園之後,你就會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在幼兒園裡面不會自己吃飯,上廁所的時候也不告訴老師,穿鞋、穿衣服都不會,這樣的孩子在幼兒園會過的很不舒服。
幫孩子養成獨立的好習慣很重要
父母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總有一天是要離開孩子的,而在這之前,你必須要提前幫孩子養成獨立的好習慣,否則孩子以後離開你,恐怕難以自己生活,所以家長務必要培養好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
男孩子最需要的一項能力就是抗挫折能力,所謂的挫折教育就是引導孩子正確的面對挫折和失敗,避免孩子遇到失敗不敢重新站起來。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抗挫折能力就很差,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除了哭鼻子就是找我幫他解決麻煩,面對孩子這樣的情況我也很苦惱,生出這種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我真的很頭疼,孩子要是一直這樣長大後可不行,不過自己生的孩子能咋辦,只能好好教育了。
於是從那開始,我就想盡各種辦法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先是讓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己解決,孩子實在解決不了的事情,我才會主動去幫助孩子,但也是讓孩子陪我一起完成,同時也會告訴孩子:「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不敢重新嘗試」。
這樣對孩子獨立和自理能力的鍛鍊有很大幫助,同時也能鍛鍊孩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面對問題時的心態。
人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好性格能讓人事事順利,壞性格容易讓人處處碰壁,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培養孩子的好性格是很有必要的,那麼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呢?
這裡建議父母通過自身來影響孩子,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若是父母的性格不好,孩子的性格也不會好到哪去,畢竟耳濡目染嘛,所以家長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好性格,這才能讓孩子養成好性格。
當然這樣通過自身來影響孩子,雖然是最簡單的方法,但卻不是最有效的方法,我認為培養孩子好性格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繪本來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