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要這個玩具車,我還要這個飛機
媽媽,我還想吃這個巧克力!
奶奶,你給我買,你快給我買。
......
這幾乎是每個家裡,每天都要上演的戲碼。當孩子開口提出自己的要求,父母的回答方式很重要。
不同的回答方式,對孩子有不同的影響。
前幾天,在遊樂場遇到一位奶奶在旋轉木馬旁邊使勁拽著孫女離開。
因為孩子的哭聲,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只見孩子的一隻手扒著欄杆不放,就是不走!
奶奶開始耐下心來勸孫女:「這個太貴了,五十塊錢才能玩五分鐘,我們換其他的場所玩。」
但是她還是不肯,即使眼淚已經在眼眶裡打轉,但小手依舊沒有鬆開。
奶奶這時著急起來,說:「我說不行就是不行,你走不走......」
孩子低下頭,把手撒開擦了擦眼淚,像做錯了什麼事似的。
那位奶奶一邊訓斥,一邊扯著孩子,去找其他的遊樂設施......
這就是大人的撒手鐧,跟孩子講一講這些道理,於是孩子懂事的「放棄」了.....
想著這個「懂事」的孩子,我始終是覺得很心疼。
在父母的刻意引導下,孩子也許不再索要東西,但其實內心的渴望並沒有消減,只是以「懂事」之名被壓制起來。
長此以往,會在潛意識形成「我不夠好,我不配得到」的認知,長大以後,會走向兩個極端:
一是內心像是填不滿的無底洞,再多的物質也彌補不了。
二是壓抑的老好人,只會考慮別人的需求,不敢爭取自己的利益,怕悲劇重演被拒絕。
只付出,不索取,生活沒有幸福感。
生活中,這樣的父母也不在少數。相信很多父母,會喜歡和孩子說類似下面的話:
去超市前,交代孩子:別拿貴的,懂事一點。
想要同學們都有的玩具,他們會說:這個玩具太貴了,我們買不起。
但家長們並不知道,「哭窮式教育」帶給孩子們的後遺症,會有很嚴重!
有很多的孩子是都是在這樣的教育下,埋下了自卑的種子。
我初中的一位同桌就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長大的。
她家條件很好,卻奈何媽媽的教育方式傷害了她。
有一次同桌很喜歡我穿的外套,回家後就跟媽媽說好久沒有買新衣服了,想買件衣服。
那是她第一次向媽媽強烈的要求想買一樣東西。媽媽拗不過她,就帶著我一起去商場買衣服去了。
到了那家衣店之後,媽媽問了下價格後就說不買了,給她買另一件便宜的衣服,但是款式不好看。
同學哭著就說不行,非要買這件衣服,同桌看著我的那種無助的眼神和想玩旋轉木馬的孩子如出一轍。
結果媽媽說:「小姑娘這麼愛美幹什麼?家裡的條件你不是不知道,你上學花了多少錢,買輔導資料又花了多少錢?」
結果可想而知,同學做出了讓步,買了那件便宜的衣服。
後來我問她為什麼要買那件衣服的時候,她跟我說:
「班上一個男生跟我說,我衣服穿得太土了,我現在都不敢和別人說話。」
隨口的一句話,青春期顆敏感的心,加上媽媽的教育,最終傷痕累累,變得自卑和軟弱。
現在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四個大人,所以孩子就成了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捧在手裡怕摔壞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總之,只要孩子說出來,就會滿足孩子需求。
就像我家旁邊住著一對年輕的鄰居,他們的兒子今年上初中,卻整天不是和媽媽吵架,就是窩在家裡打遊戲。
據鄰居講,當初就是太溺愛孩子了,對他事無巨細,什麼都不捨得讓孩子吃苦。
每次看著孩子渴望期盼的眼神,他實在不忍心拒絕,就破例給他買個玩具。
沒想到後續的事情完全脫離了掌控。
孩子三天兩頭鬧著買新玩具,如果不給買就開始抹眼淚,每次家人都心軟妥協。
用這招武器,孩子還陸續破例吃了巧克力、冰淇淋、薯片等很多以前沒讓吃的零食。
跟和鄰居一樣,很多父母明知道孩子的一些要求不合理、不合規矩,但看到孩子哭鬧不止,都會心疼孩子選擇妥協。
但這也一次次助長了孩子的任性。
結果就是心甘情願付出一切的父母,最終換來了一個一味索求的孩子,不懂感恩,不知進取!
話說回來,一味拒絕孩子的要求,顯得過於殘忍。一味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又顯得過於溺愛。
那麼,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到底該怎麼做呢?
1. 先肯定孩子的需求,再否定他的想法。
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說:「頻繁對一個孩子說『不』,是最不恰當的拒絕方式,孩子仿佛被父母推到了門處,會委屈甚至憤怒。」
如果孩子要買的玩具很不合理,那麼父母可以先肯定,可以這樣說:「這個玩具的確很有意思,可是,它太複雜了,等你大一點,媽媽再給你買。」
父母先肯定孩子的想法,再解釋為什麼現在不能買,告訴實際的原因,孩子或許會失落,但是,不會留下心裡的創傷。
2. 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但讓他付出相應代價。
當孩子提出要求時,首先應考慮要求是否合理,客觀情況是否允許,如果合情合理,不妨滿足一下孩子的要求。
但是要讓他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幫媽媽打掃一周的家務等等。
這樣的等價交換,既能讓家長覺得這錢花得值,也能讓孩子認識到每一件物品的來之不易。
3、孩子哭鬧撒潑要東西時,建議這樣做。
當孩子在大庭廣眾下撒潑打滾時,足夠讓你顏面掃地;當孩子面對你的軟硬兼施毫不體恤時,足夠讓你心寒如冰。
可無數父母還在前赴後繼,被要挾,然後妥協。
其實改變這種狀況,真是很簡單,那就是給孩子立規矩。
如果孩子不遵守,不能只是一味的妥協,而是溫和而堅定的對他:
「孩子,我很愛你,但是,定好的規矩一定不能變。我會及時認同你的情緒,給你擁抱給你安慰,但我一定要堅守住自己的立場。」
當你的孩子提出要求,請記住,不要粗暴的拒絕,也不要一味的滿足。
你的一句簡單的回應,暗藏著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