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口提要求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正確引導孩子?

2020-08-27 凡客若


爸爸,我要這個玩具車,我還要這個飛機

媽媽,我還想吃這個巧克力!

奶奶,你給我買,你快給我買。

......

這幾乎是每個家裡,每天都要上演的戲碼。當孩子開口提出自己的要求,父母的回答方式很重要。

不同的回答方式,對孩子有不同的影響。


01、粗 暴 式回 答

前幾天,在遊樂場遇到一位奶奶在旋轉木馬旁邊使勁拽著孫女離開。

因為孩子的哭聲,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只見孩子的一隻手扒著欄杆不放,就是不走!

奶奶開始耐下心來勸孫女:「這個太貴了,五十塊錢才能玩五分鐘,我們換其他的場所玩。」

但是她還是不肯,即使眼淚已經在眼眶裡打轉,但小手依舊沒有鬆開。

奶奶這時著急起來,說:「我說不行就是不行,你走不走......」

孩子低下頭,把手撒開擦了擦眼淚,像做錯了什麼事似的。

那位奶奶一邊訓斥,一邊扯著孩子,去找其他的遊樂設施......

這就是大人的撒手鐧,跟孩子講一講這些道理,於是孩子懂事的「放棄」了.....

想著這個「懂事」的孩子,我始終是覺得很心疼。

在父母的刻意引導下,孩子也許不再索要東西,但其實內心的渴望並沒有消減,只是以「懂事」之名被壓制起來。

長此以往,會在潛意識形成「我不夠好,我不配得到」的認知,長大以後,會走向兩個極端:

一是內心像是填不滿的無底洞,再多的物質也彌補不了。

二是壓抑的老好人,只會考慮別人的需求,不敢爭取自己的利益,怕悲劇重演被拒絕。

只付出,不索取,生活沒有幸福感。



02、哭 窮 式 回 答

生活中,這樣的父母也不在少數。相信很多父母,會喜歡和孩子說類似下面的話:

去超市前,交代孩子:別拿貴的,懂事一點。

想要同學們都有的玩具,他們會說:這個玩具太貴了,我們買不起。

但家長們並不知道,「哭窮式教育」帶給孩子們的後遺症,會有很嚴重!

有很多的孩子是都是在這樣的教育下,埋下了自卑的種子。

我初中的一位同桌就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長大的。

她家條件很好,卻奈何媽媽的教育方式傷害了她。

有一次同桌很喜歡我穿的外套,回家後就跟媽媽說好久沒有買新衣服了,想買件衣服。

那是她第一次向媽媽強烈的要求想買一樣東西。媽媽拗不過她,就帶著我一起去商場買衣服去了。

到了那家衣店之後,媽媽問了下價格後就說不買了,給她買另一件便宜的衣服,但是款式不好看。

同學哭著就說不行,非要買這件衣服,同桌看著我的那種無助的眼神和想玩旋轉木馬的孩子如出一轍。

結果媽媽說:「小姑娘這麼愛美幹什麼?家裡的條件你不是不知道,你上學花了多少錢,買輔導資料又花了多少錢?」

結果可想而知,同學做出了讓步,買了那件便宜的衣服。

後來我問她為什麼要買那件衣服的時候,她跟我說:

「班上一個男生跟我說,我衣服穿得太土了,我現在都不敢和別人說話。」

隨口的一句話,青春期顆敏感的心,加上媽媽的教育,最終傷痕累累,變得自卑和軟弱。



03、滿 足 式 回 答

現在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四個大人,所以孩子就成了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捧在手裡怕摔壞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總之,只要孩子說出來,就會滿足孩子需求。

就像我家旁邊住著一對年輕的鄰居,他們的兒子今年上初中,卻整天不是和媽媽吵架,就是窩在家裡打遊戲。

據鄰居講,當初就是太溺愛孩子了,對他事無巨細,什麼都不捨得讓孩子吃苦。

每次看著孩子渴望期盼的眼神,他實在不忍心拒絕,就破例給他買個玩具。

沒想到後續的事情完全脫離了掌控。

孩子三天兩頭鬧著買新玩具,如果不給買就開始抹眼淚,每次家人都心軟妥協。

用這招武器,孩子還陸續破例吃了巧克力、冰淇淋、薯片等很多以前沒讓吃的零食。

跟和鄰居一樣,很多父母明知道孩子的一些要求不合理、不合規矩,但看到孩子哭鬧不止,都會心疼孩子選擇妥協。

但這也一次次助長了孩子的任性。

結果就是心甘情願付出一切的父母,最終換來了一個一味索求的孩子,不懂感恩,不知進取!

話說回來,一味拒絕孩子的要求,顯得過於殘忍。一味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又顯得過於溺愛。

那麼,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到底該怎麼做呢?

1. 先肯定孩子的需求,再否定他的想法。

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說:「頻繁對一個孩子說『不』,是最不恰當的拒絕方式,孩子仿佛被父母推到了門處,會委屈甚至憤怒。」

如果孩子要買的玩具很不合理,那麼父母可以先肯定,可以這樣說:「這個玩具的確很有意思,可是,它太複雜了,等你大一點,媽媽再給你買。」

父母先肯定孩子的想法,再解釋為什麼現在不能買,告訴實際的原因,孩子或許會失落,但是,不會留下心裡的創傷。

2. 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但讓他付出相應代價。

當孩子提出要求時,首先應考慮要求是否合理,客觀情況是否允許,如果合情合理,不妨滿足一下孩子的要求。

但是要讓他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幫媽媽打掃一周的家務等等。

這樣的等價交換,既能讓家長覺得這錢花得值,也能讓孩子認識到每一件物品的來之不易。

3、孩子哭鬧撒潑要東西時,建議這樣做。

當孩子在大庭廣眾下撒潑打滾時,足夠讓你顏面掃地;當孩子面對你的軟硬兼施毫不體恤時,足夠讓你心寒如冰。

可無數父母還在前赴後繼,被要挾,然後妥協。

其實改變這種狀況,真是很簡單,那就是給孩子立規矩。

如果孩子不遵守,不能只是一味的妥協,而是溫和而堅定的對他:

「孩子,我很愛你,但是,定好的規矩一定不能變。我會及時認同你的情緒,給你擁抱給你安慰,但我一定要堅守住自己的立場。」

當你的孩子提出要求,請記住,不要粗暴的拒絕,也不要一味的滿足。

你的一句簡單的回應,暗藏著孩子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的時候結巴怎麼辦?父母不要責怪孩子,應該正確引導孩子
    孩子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不需要太過於擔心,因為這是孩子在發育過程中一個正常的現象。但是也不能置之不理,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糾正這個現象。那麼我們一般造成孩子說話結巴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般有以下幾點:1、家長對於寶寶說話的要求太過於嚴格,導致寶寶在學說話的時候非常害怕出錯,久而久之形成結巴。2、孩子在學說話的過程中,模仿了身邊有結巴習慣的人的說話方式。
  • 生活中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父母應該如何引導才是正確的
    現在社會如果誇讚誰是高情商是對一個人最大的肯定,孩子如何培養高情商?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是對父母一個很大的考驗,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寶寶,我們家寶寶現在五個多月,我也是在摸索中,我大哥家的小侄兒今年九歲,我覺得他就是一個高情商的寶貝。
  • 孩子情竇初開怎麼辦?父母這樣做,才能正確引導孩子
    聽著兒子小大人式的話語,小張心中雖然覺得哭笑不得,但是又有些不是滋味,現在的孩子都這麼早熟的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受到電子產品的影響,每個孩子放學回家不玩手機就是玩平板,上面有很多內容都在引導著孩子的思想。所以孩子小小年紀就談戀愛,大部分原因是受到了網絡的影響,小張也非常清楚原因,所以一直想要引導兒子的思想,讓他做出正確的行為。
  • 孩子犯錯時父母該怎麼做?學會正確處理,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
    孩子犯錯時父母該怎麼做?學會正確處理,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犯各種錯誤。父母對孩子犯錯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可能會對孩子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孩子犯了錯,家長應該怎樣對待?一、用正確的態度看待孩子犯錯家長首先要正確看待孩子犯錯誤這件事,不要一味避免讓孩子犯錯,因為犯錯是最好的學習機會。這個機會不是外界強加給孩子的,是孩子自己創造的,這樣的特殊性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牢記這樣的教訓和經驗。
  • 孩子犯了錯,父母應該怎麼做
    孩子一旦犯了錯,父母應該怎麼處理更恰當?前段時間,網上有一段小視頻讓人看了特別痛心。湖北一名初中生的母親剛離開,他轉身就從樓上跳下不幸身亡。這句話告訴我們:孩子本身沒有什麼錯誤,他(她)所犯下的錯誤,很可能是因為大人的教育理念或處理方式出現了問題。那麼,當孩子犯了錯時,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試一試。
  • 孩子需要正確的引導,才能健康成長,這七種行為的含義父母要知道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更離不開父母的教育與引導。  正確的引導與教育可以讓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反之則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負面影響,那如何才能正確引導孩子成長呢?  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現這七種行為時,父母就要注意了。
  • 提升孩子學習力該怎麼做?培養「批評性思維」,父母該正確引導
    這時父母才開始重視起孩子的學習,但孩子由於長期沒有好好學習,他的學習力早就變弱了,很多的題目,孩子都沒有辦法自己去判斷應該怎麼做,都是需要大人在一旁解釋給他聽。其實孩子的學習力弱和他的「批判性思維」是有著莫大關係的,擁有批判性思維的孩子他們都更加的獨立。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 對待孩子的好奇心,父母應該正確引導,做到這幾點效果更好
    孩子的好奇心是他對這個世界探索的重要動力,通過認識這個美好的世界,才能對生活充滿熱情,孩子才有可能具備樂觀、勇敢、堅強等品質。另外,好奇心重的孩子,會通過接觸不同事物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時候孩子的問題層出不窮,家長應付的方式往往就是網上搜索後告訴孩子答案。家長應該知道,孩子的最終目的為了獲得答案。可從孩子自身成長來說,知道原因,並有一個實際的探索和發現過程,這遠比直接得到答案重要。
  • 孩子這4種臭毛病,父母不要急於糾正,要做出正確的引導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非常聰明,優秀。所以會認為孩子有「臭毛病」是非常不好的事情,就想幫助孩子糾正這些臭毛病。但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還有很多父母要學習的東西,尤其是孩子的這幾種臭毛病,反而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現。父母不但不用盲目的去糾正,反而要做出正確的引導。
  • 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對待與異性之間的感情?
    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出現對異性感興趣,對異性表示好感,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加之現在的孩子由於個性差異,有的孩子性成熟比較早,但他們對異性產生的愛慕之情也不能完全視作早戀。父母應該如何引導青春期孩子與異性交往?
  • 為什麼孩子總是愛頂嘴?父母這樣引導培養高情商孩子
    多數情況下,孩子「頂嘴」無非以下幾點原因: 1. 表達疑問父母通常要求孩子幾點該睡覺,不能看電視看手機,但自己卻在客廳看電視看的很晚,或者躺在床上看手機看的很晚。這時候孩子的「頂嘴」其實就是一種疑問,為什麼大人可以看電視玩手機沒有時間限制,小孩就不可以呢? 這往往與父母言行不一有關,沒有以身作則。
  • 《讓孩子遠離焦慮》讓孩子走出焦慮,唯有父母引導
    今天介紹的這本書《讓孩子遠離焦慮》作者塔瑪·瓊斯基,美國著名焦慮問題治療專家,致力於幫助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讓心靈成為更安全的地方」。在這本書裡,作者分析了焦慮信息,教會家長如何更好地鼓勵和引導孩子克服焦慮。下面我將從「孩子產生焦慮的原因及療法,具體的焦慮問題及措施,家長怎麼做減少焦慮對孩子的影響」三個方面闡述家長引導孩子面對焦慮,直面人生。
  • 孩子學英語不開口,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幫孩子度過語言沉默期?
    有的孩子學英語一年,卻不能開口說英語,也讓家長非常焦慮和擔心,家長們糾結是否孩子上課的時候不專注,或者還是因為孩子適應不了學習英語的環境。其實,家長別太擔心,孩子不開口說英語,並不是故意惹父母生氣,不開口講英語,而是因為正處在語言沉默期。我們學習英語,需要經歷4個階段:沉默期、英語語法幹擾期、學術英語提高期、學習曲線上升期。
  • 為何孩子會如此叛逆?家長如何才能正確引導孩子?
    在家庭中,理想家庭教育,是讓孩子天賦中所有的潛能得以發揮,所有的才能都得到平衡發展,以達到一個「完整的人」,除身體健全以外,心理人性中的真、善、美都能得到滋養。那麼「適當的澆水」也就成為了我們所說「教育」那麼如何才能正確感知孩子的感情呢
  • 金喇叭少兒口才: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培養孩子,引導孩子呢?
    父母如何正確教育子女?如今的孩子有很強的自尊心,而且很反叛。作為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成為父母的頭疼問題。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少兒口才訓練機構對兒童進行家庭教育的方法。例如,同學,鄰居,老師,英雄人物和模範人物,文學作品中的積極人物以及革命領袖的傑出品質都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不管父母的言行是對還是錯,對他們的孩子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父母應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檢查自己的言行。
  • 家長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夠培養孩子的興趣呢?
    如今,越來越多的新手爸媽開始意識到早教的重要性,所以,他們會用各種各樣的早教工具,來開發孩子的潛力,又或者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並以此來提升孩子的學習力。興趣對於孩子來說,確實是最好的老師。那麼,家長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夠培養孩子的興趣呢?
  • 做好情感引導五部曲,教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孩子哭鬧、吵嚷、冷暴力對待你,最主要的原因 是他從小沒有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感,可能父母也不會。 情感引導是在孩子表現出情緒的時候準確地教會他這種情緒叫作什麼,我們可以怎麼做。
  • 當孩子害怕時,父母應該怎麼做呢?正確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當孩子感到害怕的時候,我們父母應該怎麼做呢?正確的做法有以下幾點,讓我們一起和小編去看一看吧。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大多數父母都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比較膽小怕事。比如爸爸媽媽帶孩子出去玩兒的時候,如果碰到了陌生人或者是自己不認識的阿姨,那麼,孩子們就會偷偷的躲在躲在父母的身後,偷偷的拿小眼睛去打量對方。孩子們從出生那一刻就比較膽小的這種行為,常常讓家長們困惑不已,但其實家長們卻不知道家長的教導孩子的方法,往往和孩子的性格息息相關。如果家長採用不正確的教導方法,教導孩子,自然就會導致孩子想形成膽小的性格。
  • 孩子經常說謊,打罵根本不管用,正確引導才能讓孩子更誠實
    3.為了讓父母高興很多人對孩子的期望都是非常高的,甚至會超過孩子的能力。當孩子發現通過自己的努力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時,有一些孩子為了能夠讓父母高興就會採取撒謊的方式,謊稱自己已經達到了父母的要求。因為這種情況而撒謊最常見的就是孩子自己改試卷的分數了。
  • 父母應該怎樣正確疏導、接納孩子的情緒?
    長期如此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需要做到父母期望的樣子才能獲得父母的愛,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隱藏起自己的想法,但情緒還在,並沒有得到宣洩,對孩子的生長發育非常不利。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思考能力是局限且極端的,孩子做錯事父母更需要冷靜下來,給孩子正面的情緒引導,然後再讓孩子直面問題。勤藤教育一再說過父母不該用打壓的方式教育孩子,更不能把自己的情緒強加在孩子身上。但這不代表著我們可以溺愛孩子,遷就他們,還為自己找個培養孩子個性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