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開學前症候群」,家長和孩子應該怎麼做?

2020-09-06 四川行知教育

從9月1號開始,成都市中小學開始陸續返校。在一段時間的「蟄伏」後,各位同學們都準備好重返校園了嗎?

據說每次開學前期,都有一種叫開學症候群的症狀 ,主要表現為緊張、焦慮、期待、不舍……

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舒適的假期生活就要結束了,面對開學後的學習和生活,孩子難免會有「畏難」和「牴觸」的情緒。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調整狀態呢?一起來看看吧!

作為家長,首先要保持樂觀心情、正常的生活規律和嚴格的作息時間,給孩子做榜樣。經歷過一個假期,學習效果出現差異是正常的,別著急,先做到以下幾點,幫助孩子循序漸進的適應新學期生活


01、建立合理的學習和娛樂時間

暑假期間,孩子們的自主時間比較多,作息不規律,很多孩子在暑期經常使用電子產品等娛樂工具,家長一定要加強監督。和孩子共同商議,一起建立有規律的學習和娛樂時間。

02、幫助孩子調整生活習慣

勵孩子積極運動,參加體育鍛鍊。經過一整個假期,孩子的體能明顯下降,建議挑選一些孩子喜歡的運動,讓孩子保持充沛的體力,以最好的精神狀態迎接新學期。

03、調整飲食,緩解孩子的疲勞感

暑假期間不少人打破了三餐的飲食規律,家長應該調整孩子的飲食搭配,嚴格執行三餐時間,飲食多以清淡為主,少吃油炸食品,要充分補給富含維生素的飲食,減少脂肪攝入量。

04、幫助孩子調整心理狀態

在開學之初,家長要和孩子多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觀察孩子的心理狀態。應給孩子更多的鼓勵,不要給孩子太強的壓力和競爭感,要讓孩子保持積極樂觀。

05、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也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重要條件。提前預習知識,學後鞏固知識,面對各學科老師時,不要有特別情緒,要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適應。


除此之外,家長也要要積極配合教師,幫助孩子查漏補缺,不掉隊。主動與學校保持密切合作。充分了解學校的教育要求,發揮學校集體教育和家庭個體學習的各自優勢,以保證孩子學習好習慣的持續養成。

下面小編為家長介紹一個

新學期制定計劃的小方法,

供各位參考↓↓↓


制定計劃的SMART原則

Specific(具體)

比如「好好學習」就不甚具體,「每天按照老師的要求寫好作業,錯誤率在80%以下」,這才是具體的計劃。

Measurable(可測量)

計劃要有標準去監督和反饋,比如每天課外閱讀半小時。

Attainable(可達到)

制定的計劃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恰當拔高,過高和過低都會影響孩子的積極性。

Relevant(相關)

增加孩子和計劃的關聯性,比如向孩子強調計劃本身和完成的過程。

Time-bound(有時限)

計劃要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比如限制為本學期的計劃或這個月的計劃。


切記在制定新學期的計劃的過程中,要發揮孩子自身的積極性,家長起輔助的引導作用,即使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家長也不能代勞,而是要給予一定的輔導和幫助,和孩子一起討論。


讀完上面這些小建議,家長們都知道該怎麼做了吧!其實,「開學症候群」一點也不可怕,做到上面這些,大多數孩子都可以在短時間內調整過來。快打起精神,和孩子一起迎接新學期吧!


來源:首都教育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儘快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面對「開學前症候群」,家長和孩子應該怎麼做?「學浪計劃」
    據說每次開學前期,都有一種叫「開學症候群」的症狀 ,主要表現為緊張、焦慮、期待、不舍……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舒適的假期生活就要結束了,面對開學後的學習和生活,孩子難免會有「畏難」和「牴觸」的情緒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調整狀態呢?一起來看看吧!
  • 面對「開學前症候群」,家長和孩子應該怎麼做?轉給家長早受益
    據說每次開學前期,都有一種叫「開學症候群」的症狀 ,主要表現為緊張、焦慮、期待、不舍……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舒適的假期生活就要結束了,面對開學後的學習和生活,孩子難免會有「畏難」和「牴觸」的情緒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調整狀態呢?一起來看看吧!
  • 面對「開學前症候群」,家長和孩子應該怎麼做?轉給家長,早看早受益
    據說每次開學前期,都有一種叫「開學症候群」的症狀 ,主要表現為緊張、焦慮、期待、不舍……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舒適的假期生活就要結束了,面對開學後的學習和生活,孩子難免會有「畏難」和「牴觸」的情緒。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調整狀態呢?一起來看看吧!
  • 面對「開學前症候群」,家長和孩子應該怎麼做?早看早受益
    、焦慮、期待、不舍……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舒適的假期生活就要結束了,面對開學後的學習和生活,孩子難免會有「畏難」和「牴觸」的情緒。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調整狀態呢?一起來看看吧!暑假期間不少人打破了三餐的飲食規律,家長應該調整孩子的飲食搭配,嚴格執行三餐時間,飲食多以清淡為主,少吃油炸食品,要充分補給富含維生素的飲食,減少脂肪攝入量。
  • 「開學前症候群」,家長和孩子應該怎麼做?轉給家長,早看早受益
    據說每次開學前期,都有一種叫「開學症候群」的症狀 ,主要表現為緊張、焦慮、期待、不舍……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舒適的假期生活就要結束了,面對開學後的學習和生活,孩子難免會有「畏難」和「牴觸」的情緒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調整狀態呢?一起來看看吧!
  • 「開學前症候群」又來了!家長和孩子應該這麼做
    據說每次開學前期,都有一種叫「開學症候群」的症狀 ,主要表現為緊張、焦慮、期待、不舍……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舒適的假期生活就要結束了,面對開學後的學習和生活,孩子難免會有「畏難」和「牴觸」的情緒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調整狀態呢?一起來看看吧!
  • 面對開學症候群,剛開學的前2周最可怕,4招,有效幫孩子擺脫
    已經開學幾天了,不知你的孩子是否出現開學症候群?4招有效幫孩子擺脫開學症候群,重拾學習生活。周最可怕像最近剛開學,有很多老師認為開學症候群在剛開學的前2 周最可怕,因為放完長假(尤其今年疫情一直未開學)的孩子們仍然很容易分心,上課常會出現呱噪、躁動不安以及不專心,甚至影響學習能力等現象。
  • 微青心||面對孩子「開學前綜合症」,家長再也不用擔心啦!
    「開學綜合症」的症狀 ,主要表現為緊張、焦慮、期待、不舍……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舒適的假期生活就要結束了,面對開學後的學習和生活,孩子難免會有「畏難」和「牴觸」的情緒。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調整狀態呢?一起來看看吧!
  • 你的「開學症候群』』預防指南來了,和孩子一起迎接新學期吧
    據說每次開學前期,都有一種叫「開學症候群」的症狀 ,主要表現為緊張、焦慮、期待、不舍……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舒適的假期生活就要結束了,面對開學後的學習和生活,孩子難免會有「畏難」和「牴觸」的情緒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調整狀態呢?一起來看看吧!
  • 孩子小動作不斷……避免開學症候群 家長可試試這些招
    那麼,在開學前,學生和家長需要注意些什麼?今天,考學君就和大家聊聊「開學症候群」。小動作不斷、課堂犯困多是患上了這種「病」開學在即,懶散一個假期的孩子們就要緊張起來了。不過,緊張歸緊張,不少孩子還沒有從假期的放鬆狀態緩過來。
  • 如何應對孩子的「開學症候群」?建議家長收藏
    「開學症候群」,你的孩子出現了嗎?剛剛結束了美好的暑假時光,由於暑假過得非常舒服和開心,許多孩子在開學後,陷入焦慮之中,無法儘快融入學校生活,不僅每天都不想去上學,即便到了學校,也容易躁動不安,無法靜下心來學習。
  • 專家為你來解答:面對「開學症候群」,家長和孩子應該怎麼做?
    學校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導致孩子小小年紀就面臨那麼大的升學壓力。長時間的睡眠不足和升學的壓力讓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臉上總帶著一絲疲憊。升學壓力大是社會大趨勢,這是應試教育下的每個學生都不能逃避的責任和壓力,面對升學壓力,看看大咖們怎麼說?
  • 孩子小動作不斷、課堂犯困……避免開學症候群 家長可試試這些招
    那麼,在開學前,學生和家長需要注意些什麼?今天,考學君就和大家聊聊「開學症候群」。小動作不斷、課堂犯困多是患上了這種「病」開學在即,懶散一個假期的孩子們就要緊張起來了。不過,緊張歸緊張,不少孩子還沒有從假期的放鬆狀態緩過來。可是,考學君想說的是,再不調整狀態,開學後就容易患上這種「病」: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不斷、總是犯困……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心理諮詢師邵佳睿稱,學生有這種症狀,則表明其患上了「開學症候群」。邵佳睿表示,「開學症候群」就是由開學引發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為上不適的症狀。
  • 開學前如何治癒孩子的「假期症候群」,還家庭一個安寧日?
    其實,在這種焦慮的氛圍中,孩子很難產生學習興趣,這時候家長的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家長們其實可以這樣,首先過問一下有多少家庭作業,然後叫孩子自己去做,父母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不打擾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檢查。- 02 -該怎麼治癒「熊孩子」們的「假期症候群」?
  • 開學了孩子有開學症候群?「收心模式」幫助孩子適應開學生活
    就像大人們節假日後上班會有「假期症候群」一樣,孩子們也都會有的「開學症候群」,在開學之前,由作息時間改變導致的一種明顯的不適應反應。在假期結束前,家長和孩子一起回憶下美好的假期生活並對接下來的開學生活做一個簡單的計劃。這種儀式更多的是給孩子一個心理暗示,讓孩子明白假期結束了,要回到學習當中去了。
  • 開學在即,為「開學症候群」開藥方
    「開學症候群」就是由開學引發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為上不適的症狀。常表現為:生理上,失眠、嗜睡、噁心、頭暈、疲倦、食欲不振;心理上,焦慮、煩躁,甚至恐懼;行為上,厭學、無法集中注意力、記憶力減退等!寒假期間,孩子每天與父母、親人朝夕相處,有著強烈的依戀情感,一旦要去幼兒園,情感上缺少了依戀和安 全感,於是焦慮就來了。此外,幼兒園是一個大集體,孩子不能像在家裡那樣有求必應,一些學習和生活能力比較弱的孩子可能得不到老師的獎勵,這也是孩子對幼 兒園排斥的原因之一。支招:鍛鍊孩子習慣離開家長,儘可能減少孩子的依戀心理,訓練自立能力,如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以便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
  • 宿州:醫生支招如何應對,孩子們「開學症候群」
    宿州市二院心理治療師孫雪潔介紹,「開學症候群」主要是由開學引發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為上不適的症狀。因為假期不規律的生活,導致一部分孩子開學後出現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兒童的年齡和誘發的原因不同,「開學症候群」的表現也有所不同。
  • 孩子出現「開學症候群」咋辦?心理專家:家長要教會孩子接納不良情緒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又是新學年開學時。和對新學年的期待一起出現的,還有熟悉的「開學症候群」——從「暑假模式」切換到「校園模式」,總有一些孩子適應不了,特別是對於那些幼升小、小升初和畢業班的孩子們來說,全新的環境和陡增的壓力讓他們大呼「太難了」。
  • 「特殊」假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特殊」假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一些孩子可能不以為意;一些孩子可能困惑不解;一些孩子,可能害怕、擔心、煩躁,或花大量時間看疫情的相關新聞;一些孩子可能沉默寡言,食慾差、睡眠差等。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怎麼做?
  • 面對孩子拖延、寫作業慢,家長應該怎麼做?
    很多家長看過之後,都能夠代入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影響到孩子,也許有的家長十分慶幸自己沒有影響到孩子,有的家長發現自己的行為已經影響到孩子就開始憂慮不已。面對孩子拖延、寫作業慢,家長應該怎麼做?愉悅的情緒面對孩子我們知道了家長本身的一些行為會導致孩子磨蹭拖延,那麼家長該怎麼做才能解決這個拖延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