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機集團在改革開放中誕生和成長

2020-12-22 第一工程機械網

改革開放中誕生和成長

1997年1月,國機集團以原機械工業部部屬的26家工貿公司為基礎組建而成。她是中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產物,順應了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開啟的體制改革大潮。

國機集團成立之初就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其中管理體制和資源結構是諸多問題的焦點。管理體制方面,集團自身沒有經營能力,行業及社會影響力不強,難以給子公司的業務發展形成支持,還要靠收取管理費維持總部的開支;資源結構方面,劃撥進入的部分企業業務關聯度不高、資源分散、難以協同,部分企業業務重疊、內部競爭嚴重,各級企業數量多,有限資源層層分割、配置極不合理。

國機集團的路怎麼走,人心怎麼聚,在央企的格局裡如何定位,在民族機械工業的大旗下又該有怎樣的責任和擔當。國機人在改革探索中一路走來,從「三大轉變」、「一體兩翼」,到「三大主業」、「四輪驅動」,逐步形成了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將資源整合和組織再造作為改革發展的突破口,從完善產業鏈、提升競爭力入手,促進資源向優勢業務、優勢企業和優秀經營者流動與集中,進而,圍繞「裝備製造業、現代製造服務業」兩大領域,「裝備研發與製造、工程承包、貿易與服務、金融與投資」四大主業,打造若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子集團。

在這種發展思路指導下,集團先後與一批中央企業、地方企業實現了外部聯合重組,產業鏈、價值鏈不斷完善強化,資產結構呈現新格局。開展了60多個內部重組項目,涉及二級企業80多家,減少直管子公司40餘家,重組資產超過1000億元,集團整體競爭力有效提升。先後清理關閉各級企業400多戶,資產質量得到改善,資產使用效率有效提高。積極拓展新業務,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投資力度,著力提高金融業務對集團產業的支持力度,業務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

在發展過程中,國機集團根據當時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適時調整發展的側重點。目前,國機集團正在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需要重新審視、調整適應新階段發展目標的戰略管控和業務流程,需要實踐新的轉變。新的轉變的實質是發展觀念的轉變,表明國機集團在追求速度的同時,更加注重追求健康的肌體和成長。

經過21年的努力,國機集團綜合實力大幅提升,資產規模增長26倍,營業收入增長31.5倍,利潤總額增長105.8倍,年均利潤複合增長率達到26%。累計向國家交納稅費超過1000億元。在2018年發布的各項排名中,集團繼續保持上升態勢:列世界500強企業256位、中國500強企業61位,連續10年獲評國資委中央企業業績考核A級,連續10年蟬聯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百強首位。國機已經從一家傳統的管理型集團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企業,並在「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中發揮著踐行者和引領者的作用。

國機集團傳承了機械工業的傳統與基因

建國以來,中國老一輩機械工業人,用信仰、智慧和犧牲的血淚,在貧瘠的土壤上硬是收穫了金子——他們建立起了新中國完善的工業體系,在國外封鎖與「卡脖子」之下,讓中國人挺起了鐵的脊梁,同時,也熔鑄了堅韌不拔、自強自立、創新合作的機械工業文化。

展望未來,我們將珍視發展機遇。從宏觀環境上來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要求,為我們大刀闊斧推進改革提供了廣闊空間。從集團自身來說,我們也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

責任編輯:Jason

  該內容由行業企業、終端個體、第三方機構提供,本網僅起到傳播該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轉載來源機構聯繫解決,感謝支持。如發現侵權,本網編輯部將協助進行處理或撤稿。

相關焦點

  • 以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國機集團舉辦改革三年行動專題培訓班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國企改革重要部署,深刻理解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要意義和核心要義,12月18日,國機集團舉辦改革三年行動專題培訓班
  • 國機集團所屬企業2018年校園招聘
    多年來,國機集團以持續的技術和管理創新,推動資源的進一步優化和核心能力再造,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入推進戰略轉型,已經從傳統的管理型國有企業轉變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企業,成為中國機械工業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業務鏈最完善、綜合研發能力最強的大型中央企業集團。 國機是由各種人才支撐起來的一方天地,國機的價值由員工共同創造。
  • 國機集團首進世界500強 排名434位
    但整個機械工業「大而不強」的整體局面並沒有根本改觀,在機械工業眾多產業領域中,此前還沒有進入《財富》世界500強的非汽車製造類企業。此次國機集團進入世界五百強行列,也可以說是中國機械工業近年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可喜成果。   中國的機械工業需要一批有較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重要骨幹企業來承擔行業使命、參與國際競爭。
  • 國機集團:下屬公司國機財務原黨委書記李家俊被查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原標題:國機財務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李家俊接受審查調查據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監察專員辦公室)、山西省紀委監委消息: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國機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
  • 凱馬B:公司實控人將由中國恆天變更為國機集團
    摘要 【凱馬B:公司實控人將由中國恆天變更為國機集團】本次戰略重組完成後,中國恆天直接和間接持有本公司的股份數量及股權不發生變化,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由中國恆天變更為國機集團,但國資委作為最終控制人未發生變化。
  • 國機集團:學習領會政府工作報告 國機人這麼說(之二)
    當前,國機集團所屬企業積極行動,認真對照《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下一步工作。《國機集團報》特別邀請部分有業務關聯的子公司領導結合企業自身發展,暢談自己對《政府工作報告》的理解和對下一步工作的規劃。國機集團微信分兩期發布,此為第二期。
  • 科技引領丨請看來自國機集團的核心期刊!
    科技引領丨請看來自國機集團的核心期刊!國機集團旗下原機械工業部直屬的30餘家國家級科研院所創辦的43種行業核心科技期刊,有效促進了行業技術發展、學術交流和思想碰撞,為行業科技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一起來看看此次獲獎的優秀科技期刊是如何引領行業技術發展,推動行業科技進步的~
  • 國機集團所屬中國農機院西南產業基地在渝開建
    2010年12月30日,國機集團所屬中國農機院西南產業基地在重慶市合川區舉行奠基。該項目是中國農機院在西南地區的產業布局,項目包括蓄能科技產業化工程項目、工程研究中心、西部及東南亞農業機械生產及銷售中心和物流基地,規劃總投資50億元,建成達產後預計年產值約80億元,年均納稅總額不低於當年產值的4%,提供就業崗位4000個以上。
  • 國機集團兩子公司共籤署伊朗鐵路超百億項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3月22日訊 記者從國機集團獲悉,近日,國機集團所屬國機重工、中國建設兩家企業均籤署了伊朗鐵路項目,兩項目金額超過100億人民幣。兩項目的籤約也標誌著中國工程承包「走出去」在伊朗市場取得了重要突破,是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所取得的又一成果,對於加強伊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其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國機集團上下掀「三種關係」學習、討論熱潮(之二)
    隨著各子公司對張曉侖董事長提出的「三種關係」論述的傳達、宣傳,整個國機集團掀起的對該論述的大討論仍在繼續,大家以此出發,總結過往,分析宏觀經濟、行業現狀,剖析微觀日常、自身工作,深入思考,為下一步發展尋向、蓄力。
  • 改革開放40周年 誕生於貴航的雲雀汽車
    [愛卡汽車 汽車文化 原創]  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我們不往大了說,就來說說汽車這方面。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汽車市場的萌生就註定不凡。80年代,進口、合資的汽車品牌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90年代,國內外企業聯手、國產開發的浪潮也在推動著整個汽車市場的發展。
  • 中北大學校長沈興全帶隊到國機集團、航天科工二院、科工三院洽談...
    在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沈興全校長首先對中北大學傑出校友宋欣調任國機集團黨委副書記表示祝賀。他表示,學校與國機集團有長期良好的合作基礎,為集團各單位輸送了大量優秀畢業生,並開展了多項科研合作。學校與國機集團的合作源遠流長,是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馬中友協秘書長:中國深化改革開放 馬中友好空間大
    中新社吉隆坡1月11日電 (記者 陳悅)「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將為馬中兩國關係發展創造出巨大的潛能和空間。」馬來西亞—中國友好協會秘書長陳凱希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將為馬中兩國關係發展創造出巨大的潛能和空間。圖為陳凱希資料圖片。中新社記者 陳悅 攝  陳凱希是馬來西亞著名企業海鷗集團創辦人。他說,海鷗集團創辦於1975年,僅比馬中建交晚一年,也幾乎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同齡人」。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世紀出版集團為時代巨變探源解密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浦東開發開放28周年,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將改革開放主題出版物和浦東題材作品作為重中之重,集中推出一批生動反映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與輝煌成就、真實記錄上海及浦東改革發展實踐的精品力作,從學術理論和文學藝術多個層面為時代巨變探源解密、留影傳真。
  • 對標先進經驗推動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促進改革開放創新
    他強調,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推動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迫切需要我們對標先進,發現問題,找準差距,以解放思想推動改革創新。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改革開放創新的實際行動,在推進振興中改革開放還要大步走、不停步,以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決心和行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 改革開放40周年作文:在開放中升華改革氣質
    改革開放40周年作文:在開放中升華改革氣質 這樣的轉變意味著,今天的開放已經不僅僅是要為發展創造外部環境和條件,開放本身業已融入中國改革者的視野和意識之中,成為指導行動的價值理念。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到舉辦世界首個國家級進口博覽會……中國對外開放的一系列主動探索、主動作為,推動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也促進了國內各領域的深化改革。
  • 特別策劃:35年 35歲 35人 我們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節德剛(國家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高級工程師,1978年2月生,漢族):作為改革開放的同齡人,我從一名熱血青年成長為國家航天工作者,見證了國防科技工業特別是航天事業在改革發展中騰飛。
  • 任洪斌:做好「走出去」和「引進來」 實現更大互利共贏
    國機集團交易分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承擔了企業展3號館(智能高端裝備館)的組織招展工作,國機集團董事長任洪斌接受採訪時說,作為唯一一家負責整館招展的中央企業,國機集團在智能及高端裝備領域具有雄厚的實力和基礎。
  • 人民日報:在改革開放中走向新時代的中國憲法學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逐漸發展出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憲法理論和制度,中國憲法學也由此獲得長足發展。憲法學既從改革開放和法治實踐中汲取源源不竭的發展動力,又運用自身的知識和理論為改革開放和法治中國建設提供堅實的學理支撐。
  • 中國機械工業之王誕生:打敗三一徐工,它連續11年蟬聯行業第一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講,一系列高科技的誕生與應用,已經讓我們的生活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當今社會被體現的淋漓盡致。儘管高新科技行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日俱增。但是,機械工業等傳統行業在現在乃至今後都不可替代。畢竟,這些行業的存在,是社會穩健發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