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炎症是癌症的前兆,6大方法讓你少得炎症減少患癌風險!

2020-12-19 酸棗仁君的健康屋

一說到癌症,很多人都會認為,平時好好的,為什麼會得癌症呢,其實癌症就在你我身邊,只要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與之扯上關係。當身體有了炎症,就是向癌症靠近了一步。每一種疾病都會有它的前兆,只是我們沒有細心的去發現它們。

其實生活中只要注意一些方法,讓自己少得一些炎症,我們就會離癌症遠一些。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防患未然,減少炎症帶來的不良反應。

1 堅持鍛鍊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發現,每天2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有抗炎作用。而肥胖會直接導致炎症反應,將體質指數BMI控制在24以下,有利於身體健康,但也要防止過度鍛鍊,什麼都要有度!

2無炎飲食

很多果蔬含有抗氧化物,能消除體內自由基,抗擊炎症,比如菠菜、西蘭花、西紅柿、洋蔥、櫻桃等。堅果中抗炎物質含量豐富,每天吃點堅果可降低心臟病等患病風險。三文魚、金槍魚和沙丁魚等魚類,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對抗炎症。

 相反,甜食、高脂食物、油炸食物、加工肉製品中富含飽和脂肪酸,會加重炎症,應該少吃。

3 睡眠充足

高質量的睡眠是人體加油站,每天6~7小時必不可少。長期缺乏睡眠,機體免疫力會下降,容易遭受病菌侵襲,引發炎症。

4 經常喝水

多喝水有利於排除體內廢棄物,女性尤其要多喝水。如果女性體內水分不充足,很容易導致婦科炎症。

5學會減壓

  長期生活在壓力下,人體內分泌紊亂,會促進炎症的發生。學會善於釋放壓力,保持良好心態。

6 注意防護

不要長期暴露於空氣汙染、化學品、二手菸環境下,如果到醫院感染區,應該戴口罩,霧霾天儘量減少戶外活動,防止外源性感染。一般來講,病毒感染的炎症都有一定的自限性,隨著身體恢復和免疫力的增加,機體會把這些病原體清除掉,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大影響。如病毒性感冒,用不用藥都是一個星期左右病程;若咳痰帶膿,才需要用抗生素。

  身體發炎時最好諮詢專科醫生,科學用藥,切勿過度治療,也要警惕炎症拖成大病。

注意生活中的小細節,發現身體的微變化,疾病就可治癒在萌芽階段,想了解更多健康養生方面的小知識,歡迎與小編一起學習探討,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相關焦點

  • 癌症前兆 身體出現這種炎症要警惕癌症
    癌症前兆紅色炎症(1)這種紅色炎症首先穿線在人的臉部,最易出現的就是人的眼瞼,一般是眼瞼腫脹,就是眼瞼發紅,伴隨著腫脹。(2)然後是前額和兩頰,這是女士化妝要打腮紅的地方,如果你沒有打腮紅這個地方依然比別的地方紅,那你就要注意了。
  • 想要身體炎症少,抗炎食物不能少!別讓炎症成為癌症幫兇
    你或許認為,炎症都是「小病」,吃點「消炎藥」就能好。但它可能發展成多種疾病,治療也不能亂來。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項報告顯示,世界上1/6的癌症是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這些感染便是老百姓俗稱的「炎症」。
  • 想要身體炎症少,抗炎食物不能少!千萬別讓炎症成為癌症幫兇!
    你或許認為,炎症都是「小病」,吃點「消炎藥」就能好。但它可能發展成多種疾病,治療也不能亂來。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項報告顯示,世界上1/6的癌症是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這些感染便是老百姓俗稱的「炎症」。
  • 想要身體炎症少,抗炎食物少不了!千萬別讓炎症成為癌症幫兇~
    日常生活中以感染性炎症居多,它是機體對於刺激的一種防禦反應。 一旦部分機體「遇襲」,炎症反應隨時可能發生。常見的有胃炎、鼻炎、扁桃體炎、肺炎、肝炎、腎炎等。 你或許認為,炎症都是「小病」,吃點「消炎藥」就能好。但它可能發展成多種疾病,治療也不能亂來。
  • 從炎症到癌症,大概需要幾年?醫生提醒:有5種炎症癌變機率高
    「我得過肝炎,以後會得肝癌嗎?」 「我有慢性前列腺炎,會發展成前列腺癌嗎?」 ……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炎症,而如今談癌色變的時代,大家對癌症的防治心也更重,對一些慢性疾病也不敢放鬆,生怕一不留心就發展成癌了。
  • 體內炎症發展成癌症,會經歷多久?醫生:3種炎症不能拖著不治
    德國的一位研究者認為,腫瘤的起源是慢性炎症,而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所發布的一項報告中也指出,世界上有六分之一的癌症是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從這就可以看出,炎症確實和癌症之間有著緊密相連的關係。但並不是所有的炎症都會誘發癌症,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相比,慢性炎症更易引起癌變,一般情況下,炎症發展成癌症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如果能儘早發現、治療炎症,或能降低癌變的機率。
  • 炎症會變癌症!但有些炎症比癌症可怕,一旦發生,醫生也無力回天
    炎症與癌症的相關性,一直都是很多人關心的。尤其是諸如慢性胃炎、鼻炎、胰腺炎等反覆發作的炎性疾病患者,總擔心哪一天炎症就會變成癌症。炎症與癌症,確實息息相關!而癌症的發生就是由於細胞內抑癌基因的突變以及原癌基因的過度表達所致,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會致細胞增生,複製旺盛,自然也會增加細胞突變的機率,進而增加癌症發生風險。可以認為,長期的炎症反應會為癌細胞的形成和生長提供條件,因此炎症也是癌症發生過程中的關鍵誘因。
  • 身體炎症,百病之源,如何消除體內炎症?
    炎症和癌症有關,大約150年前,病理學家魯道夫維爾喬(Rudolf Virchow)將癌症稱為「無法癒合的傷口」,他注意到惡性腫瘤組織含有高濃度的炎症細胞,腫瘤通常在慢性炎症部位形成。
  • 炎症生百病,誰才是它的剋星?生酮飲食可以減少身體炎症
    比如說:關節炎、婦科炎症、鼻炎、慢性疼痛等各種炎症,你可能永遠都治不了根,會像夢魘一般跟著你,你永遠都擺脫不了。炎症,本來是對身體的損傷或者感染,做出的自然反應,是一種保護措施。人體的白細胞,及其產生的物質被釋放到體內,以對抗微生物、細菌、病毒等威脅。
  • 哪幾種炎症可發展成癌症?積極預防這6種炎症
    炎症是身體對於刺激的一種防禦反應,這是一把雙刃劍。某些炎症是身體自動的防禦反應,但有些炎症會攻擊身體組織。若局部組織持續性受到炎症刺激,可發生癌變。  哪幾種炎症可發展成癌變?  1、肝炎  一半以上的肝癌是由肝炎轉化而來的,特別是B肝和C肝等慢性病毒性肝炎。
  • 從炎症到癌症,大概需要幾年?醫生:有3種炎症癌變機率比較高
    雖然現在大家的生活質量都在慢慢提升,但是大家的生活壓力同樣也非常大,由於大家不良的作息和飲食習慣讓很多人都存在了慢性疾病,但是由於這些疾病不會影響到大家的正常生活,也不會危及大家的生命健康,所以根本就沒放在心上,可是時間久了,有些炎症就會發展成癌症。
  • 炎症是小病?醫生提醒:遇到3種炎症,早點治療,不給癌症留機會
    導語:很多人都認為炎症只是小問題,但據臨床研究表明,很多重病在來臨時,都會經過炎症這一過程,一般身體出現炎症,是體內免疫系統在幫助身體提高抗病毒的能力,但是如果炎症不能及時控制的話,反覆發作,很容易損害健康,甚至是癌症。
  • 這些炎症可能比癌症更可怕,發病快、致死率高
    關於炎症,大家都覺得它是不好的,只會帶來「紅腫熱痛」等一系列的不適,但凡事都有兩面性,炎症也是一樣。 1、一定程度的炎症有助於鍛鍊免疫力 所謂炎症,其實是機體對致炎因素引起損傷的防禦反應。即當各種因素導致機體損傷時,人體會啟動免疫系統抵抗外敵、修復受損組織,這一過程中會釋放炎症因子。
  • 少吃玉米,它和肥胖、糖尿病、腸漏、炎症、癌症有關
    其實,玉米真不如我們想像中健康,它就像一個沉默的殺手,如果你長期吃它,會一步一步讓你變胖、糖尿病、脂肪肝、炎症,甚至和某些癌症都有關。 omega-6脂肪含量高,而omega-3脂肪含量低,大量的攝入,造成Omega-6和Omega-3脂肪酸的比例失調,容易導致體內炎症。
  • 癌症是拖出來的?醫生告誡:體內有3種炎症,趕緊消炎不要拖
    水滴石穿不是一天能產生的,同樣,癌症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形成的,大病往往都是小毛病拖久了拖出來的。有人聽說炎症是癌症之源,炎症長時間存在,真的會變成癌嗎?如果體內有3種炎症,要乾淨消炎,拖久了,可能真的會變成癌前病變,大大增加癌症風險,下面就具體向大家介紹一下。
  • 炎症發展到癌症,需要多長時間?坦白講:4種炎症,需早處理
    日常癌症的預防並不是用嘴說說而已,在這期間需要對身體上的普通疾病加以關注,因為平時看似是普通的小疾病,但其實隨著時間的增長也會誘發癌症,原本可能只是普通的病灶,出現炎症時,並沒有及時採取措施,從而導致病情的加重。
  • 從炎症到癌症,一般需要多久?提醒:一旦遇到2種炎症,趁早治療
    炎症,是人體對細菌以及感染的一種抵抗的手段,屬於身體的自衛反應,對身體有一定的好處。但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物極必反」,如果說體內的炎症「失控」或是持續的處在興奮的狀態下,可能會出現過度防禦的情況,這會直接損害到身體健康,甚至說誘發癌症的出現。疾病最怕的就是「拖」。
  • 心臟病患者患癌風險或許更大
    核心提示:研究發現,被診斷患上心衰的患者罹患癌症的風險在不斷增加,研究人員分析認為,心衰患者患癌風險增大,可能與心衰相關的其他生理機制(如炎症)和疾病造成的壓力、治療方案的副作用等有關。   近期,美國梅奧診所衛生保健科學中心學者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心臟病患者罹患癌症的風險在增大。
  • 6種導致炎症的食物!
    有趣的是,我們吃的食物可以顯著影響體內的炎症狀態。 以下是6種會導致炎症的食物。 1. 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漿 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少量的果糖是沒有問題的,但從添加糖中攝入大量果糖就不太好了,因為攝入大量果糖與肥胖、胰島素耐受性、糖尿病、脂肪肝疾病、癌症和慢性腎臟疾病有關。 此外,研究人員還注意到果糖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發炎,這也是導致心臟病風險的因素。 同樣,高果糖攝入也會增加小鼠和人類的幾種炎症標誌物。
  • 看血型就能預測癌症?真不是玩笑,這兩種血型患癌風險就是高!
    只要知道你的ABO血型,就能預測患癌風險。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這是江湖郎中在佔卜看相,然而非也!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有研究人員注意到ABO血型與癌症可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A血型患癌風險是非A血型的1.12倍一項涵蓋30個國家過去60年、納入100554例癌症患者和30個患癌部位的大樣本量研究顯示,A血型的整體患癌風險是非A血型的1.12倍,即前者患癌風險增加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