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癌症,很多人都會認為,平時好好的,為什麼會得癌症呢,其實癌症就在你我身邊,只要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與之扯上關係。當身體有了炎症,就是向癌症靠近了一步。每一種疾病都會有它的前兆,只是我們沒有細心的去發現它們。
其實生活中只要注意一些方法,讓自己少得一些炎症,我們就會離癌症遠一些。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防患未然,減少炎症帶來的不良反應。
1 堅持鍛鍊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發現,每天2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有抗炎作用。而肥胖會直接導致炎症反應,將體質指數BMI控制在24以下,有利於身體健康,但也要防止過度鍛鍊,什麼都要有度!
2無炎飲食
很多果蔬含有抗氧化物,能消除體內自由基,抗擊炎症,比如菠菜、西蘭花、西紅柿、洋蔥、櫻桃等。堅果中抗炎物質含量豐富,每天吃點堅果可降低心臟病等患病風險。三文魚、金槍魚和沙丁魚等魚類,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對抗炎症。
相反,甜食、高脂食物、油炸食物、加工肉製品中富含飽和脂肪酸,會加重炎症,應該少吃。
3 睡眠充足
高質量的睡眠是人體加油站,每天6~7小時必不可少。長期缺乏睡眠,機體免疫力會下降,容易遭受病菌侵襲,引發炎症。
4 經常喝水
多喝水有利於排除體內廢棄物,女性尤其要多喝水。如果女性體內水分不充足,很容易導致婦科炎症。
5學會減壓
長期生活在壓力下,人體內分泌紊亂,會促進炎症的發生。學會善於釋放壓力,保持良好心態。
6 注意防護
不要長期暴露於空氣汙染、化學品、二手菸環境下,如果到醫院感染區,應該戴口罩,霧霾天儘量減少戶外活動,防止外源性感染。一般來講,病毒感染的炎症都有一定的自限性,隨著身體恢復和免疫力的增加,機體會把這些病原體清除掉,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大影響。如病毒性感冒,用不用藥都是一個星期左右病程;若咳痰帶膿,才需要用抗生素。
身體發炎時最好諮詢專科醫生,科學用藥,切勿過度治療,也要警惕炎症拖成大病。
注意生活中的小細節,發現身體的微變化,疾病就可治癒在萌芽階段,想了解更多健康養生方面的小知識,歡迎與小編一起學習探討,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