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醫生的首創!德國男孩癱瘓手臂在華山醫院重獲「大腦」新生

2020-12-16 新民晚報

圖說:華山醫院醫生為母子倆做術前宣教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這個秋天,來自新天鵝堡腳下的5歲德國男孩,跟隨母親慕名來到中國尋醫。接受了享譽世界的中國原創性神經手術,男孩癱瘓的左臂獲得了健康的大腦中樞。華山醫院,正在以這樣溫暖的每一小步,向世界展現著上海打造亞洲乃至世界醫學中心城市的雄心和實力。

11月11日,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手外科病房,這一幕不同尋常的術前查房,讓在場醫務工作者無限感慨、心生敬意。德國小男孩Felix依偎在母親懷裡,左臂緊縮在胸前。母親Sandra一邊講述病情,一邊給醫生們看自己反覆研讀的醫學資料:「這是徐文東教授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論文,還有您相關的中文論文但凡能找到的,我逐字逐句用翻譯器讀了。這是Med Scape平臺的綜述,還有今年柏林國際手外科學會聯合會的相關報導……」平時查房,習慣了一遍遍給患者解釋、宣教,這一次聽著家屬「反客為主」娓娓道來,華山醫院副院長、手外科副主任徐文東教授說,雖然以往慕名前來華山醫院手外科的國外患者也不少,但帶著一疊論文綜述,對專業手術和背後的故事了如指掌的,他們是第一個。

圖說:孩子母親帶來的資料,翻了無數遍

Felix今年5歲,出生時臍帶繞頸造成大腦缺氧,生後不久被診斷為腦癱,左側上下肢呈痙攣性偏癱。左手臂輕度屈肘、屈腕、拇內收畸形,左手完全喪失抓握能力,生活起居依賴於母親的悉心照料。他們在德國想盡了辦法,多方求醫,均只能實施康復保守治療及肉毒素注射治療,改善不明顯。Sandra不輕言放棄,曾經是記者的她,關注起了醫學界的專業媒體。

今年7月,她在Med Scape查閱到Dr. Juergen Sartorius的一篇《神經交叉移位術讓癱瘓手重獲新生》的綜述,猶如看見一縷曙光。她激動欣喜卻又驚訝萬分:世界上居然有這樣一個安全性好、有效性高、預後良好的健側頸七神經交叉移位術,可以重賦癱瘓手以健康大腦!可是遍經問詢,德國幾乎沒有一家醫院能夠獨立開展這項手術,甚至醫保清單都沒有立出這個項目!她立即聯繫到了綜述作者,作者在回信中推薦了兩個選擇,要麼去美國治療,那裡有受過培訓的醫生;或者更直接,去找這個手術的首創者——中國的華山醫院顧玉東院士、徐文東教授團隊。Sandra開始大量查閱「健側頸七神經交叉移位術」相關的論文、綜述、會議報導,她給原創論文作者徐文東教授發送電子郵件,附上了兒子所有的病史資料,期待能夠得到好消息。同在德國新天鵝堡的華人朋友們也不遺餘力地幫助她預約華山醫院的門診、協助溝通。經徐文東教授和沈雲東副教授的遠程視頻評估,Felix符合指徵,可以手術!

沒有猶豫,Sandra立即規劃了中國尋醫之行:「能做的功課我都做了。這是中國醫生的首創,手術一定要到中國來做!」飛抵上海,不顧時差帶來的疲倦困頓,他們第一時間來到了華山醫院。在院方的積極協助下,順利入院,術前各項準備工作有序展開。

圖說:手術中

11月14日上午9點半,手術開始。徐文東教授主刀,沈雲東副教授、李鐵主治醫師分別擔當一助二助,麻醉科、護理部密切協作。順利的將Felix的健側頸七神經通過頸部特殊通路移位至患側,並在顯微鏡下用比頭髮絲還細的縫合線與切斷後的患側頸七神經根相吻合。共歷時約3小時,術中出血僅25ml,手術非常成功!

在病房醫護團隊的精心照料下,小Felix恢復平穩,術後第2天就可以下地了,而且左側上肢肌張力下降明顯,痙攣程度大幅改善。術後第4天,Felix原本屈曲攣縮的左手臂可以主動伸直了,原本僵硬的手腕和手指也可以慢慢張開了。術後一周,徐教授團隊為Felix制定了個性化的康複方案,在團隊專業康復師的指導下教給他們一套自行研發的訓練操,叮囑他們回國後要好好康復鍛鍊,以便進一步緩解患肢痙攣、促進神經再生和肢體功能恢復。按照既往的經驗,將來,felix這隻手可以拿勺子吃飯,配合好手系紐扣、繫鞋帶,Felix可以獨立生活,以一雙有功能的手擁抱社會、回饋社會!「我回國後,要用文字把這個經歷告訴更多人!」Sandra動情地說。

圖說:孩子母親發在社交媒體的圖片和文字

在利用神經移位治療各種原因導致的肢體功能障礙的外科領域,華山醫院手外科團隊深耕已有30餘年。顧玉東院士早在1986年就在國際首創了「健側頸七神經移位術治療臂叢損傷」,徐文東教授繼而突破性發展出一側大腦半球可以同時支配雙側上肢的理念,2017年12月,以一篇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健側頸神經移位術治療上肢痙攣癱的臨床試驗》論文獲得世界矚目,成果入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8年最受矚目論著第一名。創造了這一「顛覆性的手術技術」的中國醫者,卻毫無保留地將它向世界推廣,舉辦國際性學習班、開展多中心研究、成立專病聯盟、吸納外國內外進修醫生等方式,目前已有美、英、法、韓、巴西等多個國家的進修醫生來華山醫院參觀學習該項技術,其中韓國醫生已在首爾已獨立完成這項手術100例。

通訊員 唐吉雲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相關焦點

  • 記華山醫院放射科學科帶頭人、副院長耿道穎教授
    年會診疑難影像超過10000例   在華山醫院甚至上海灘,凡是爭執不下疑難雜症的片子,都要請「老耿」過過目。很多患者慕名而來,就是為了讓她看一眼片子。   有位年輕的韓國男性患者,頭疼劇烈,被診斷大腦左半球中央前回運動區生了惡性膠質瘤。
  • 圖文:短腳長10釐米 佛山一男孩重獲新生
    據廣州日報報導,近日,佛山市中醫院成功地為一名跛行10年,雙腳長度相差達10釐米患有「左股骨下端骨骺創傷性早閉並左下肢短縮畸形、左膝關節外翻畸形」的15歲男孩小華施行「左股骨幹截骨延長外固定支架固定術」,經過近半年的治療男孩左腳再長長10釐米,走路不再跛行,使這位男孩重獲新生。
  • 「新生人」齊聚南華附二訴說重獲新生心得
    「新生人」齊聚南華附二訴說重獲新生心得。紅網時刻衡陽12月24日訊(通訊員 蔡斌)隨著移植醫療水平的提高,對於移植患者而言,怎樣才能長時間健康的生活,已經代替手術能否成功成為他們最關心的問題。12月22日下午,一群接受腎臟移植手術超過10年的患者來到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感恩醫務人員長期以來對他們的關心和照顧,暢談重獲新生的心得。「你臉色好多了!我都認不出來了! 」「我們給醫生們帶來了禮物,我們集體活動的照片留影! 」……當天下午,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泌尿外科三區的病房格外熱鬧,20餘名腎臟移植受者從各地趕來。
  • 深切緬懷中國著名傳染病學家、華山醫院終身教授徐肇玥
    徐肇玥教授1945年畢業於國立上海醫學院醫療專業本科,畢業後就留在中國紅十字會第一醫院(即華山醫院)內科工作,歷任內科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主治醫師等職,奠定了她紮實的內科基礎。1956年醫院建立傳染病科與傳染病教研組時,她協助蜚聲中外的著名臨床醫學專家、臨床抗生素學的奠基人——戴自英教授創立了傳染病學學科。
  • 雲南山區3歲雙胞胎姐妹來津治「心病」:女兒重獲新生 感謝天津醫生!
    內容提要:「感謝天津醫生,讓我的兩個女兒重獲新生!」來自雲南山區的3歲雙胞胎姐妹均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近日,在中國移動愛「心」行動——雲南貧困先心病兒童救助項目的幫助下,姐妹倆同時來津免費實施心臟修補手術,雙雙重獲健康。妹妹轉回普通病房。
  • 從戴自英、翁心華到張文宏,中國感染病學的「華山」路
    這也是翁心華的老師戴自英多年努力的方向。   戴自英曾師從青黴素髮明者之一、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牛津大學病理學教授弗洛裡,1950年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回國。1955年,創建了華山醫院傳染科。   1962年,翁心華從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進入其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病教研室工作。
  •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三千多人重獲新生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三千多人重獲新生金羊網  作者:陳輝  2020-12-22 一千個捐獻者背後有一千個感人故事。
  • 讓癱瘓在床的人恢復了觸覺,是BCI系統
    今天的主人公是伊恩·伯克哈特,在2010年發生了一次跳水事故,嚴重破壞了他的脊髓,使他癱瘓並局限於輪椅上,肘部和肩膀的活動有限。由於Battelle開發的植入式腦機接口(BCI),在過去的六年中,他在恢復小動作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 26周的早產兒歷經挫折,父母不言棄,醫生用愛讓他重獲新生
    26周的早產兒歷經挫折,父母不言棄,醫生用愛讓他重獲新生最近醫院收了一個26周就生下來了的男嬰,體重只有960g,面色紫得嚇人,呼吸十分微弱,生命體徵不太好,加上病情嚴重,讓我們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捏了一把汗,趕忙給他進行積極治療。
  • 曝舒馬赫或將癱瘓失聲 治療獲進展腦右側血腫消退
    曝舒馬赫或將癱瘓失聲 治療獲進展腦右側血腫消退  新浪體育訊 北京時間1月4日,據BFMTV.com報導,F1前法國車手菲利普·斯特雷夫(Philippe Streiff)稱前不久在滑雪事故中頭部受傷的7屆F1
  • 名醫惠椰城| 上海華山醫院7月又有8位名醫來海口 3名專家將坐診
    同年考入上海醫科大學研究生院,於1999年6月獲神經外科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留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任主治醫生。2000年11月,赴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病理解剖與細胞學系進行神經腫瘤方面的博士後研究工作。2002年5月,獲德國梅茵茨大學醫院神經外科的邀請,作為訪問學者進修微侵襲神經外科。回國後,合理應用所學知識,開展新技術,2003年1月晉身為神經外科副主任醫生。
  • 巴基斯坦的太陽能男孩:白天活躍夜間癱瘓
    這兩個分別是13歲和9歲的「太陽能男孩」,在白天能正常地活躍一整天,但是一旦太陽下山,他們就會陷入像植物人一樣的狀態,使他們無法移動和說話。  伴隨著每天的第一縷陽光,Shoaib和Abdul會充滿能量醒來,他們要在傍晚之前完成家務、結束一天的學習任務,當太陽下山後,他們就完全癱瘓,一直到第二天。
  • 1000根頭髮種植花了上萬元 我在南京新生植髮醫院重獲新生
    1000根頭髮種植花了上萬元 我在南京新生植髮醫院重獲新生2020/6/18 16:45:03 來源:中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據悉,我國有超2.5億脫髮人群,並且這個數據還在持續增長。
  • 男孩「落枕」,一波操作後竟差點癱瘓!醫生提醒:千萬別亂按
    廣州市12歲的男孩小李脖子痛,父母便覺得他是「落枕」了,還帶他去按摩頸部,結果越來越嚴重,到醫院一查才發現是確診為寰枕關節脫位、寰樞關節脫位。本來是通過牽引復位後,戴上頭頸胸支具休息一陣子就好了,可他不但不戴,還繼續多次去參加劇烈的體育運動。直到再次嚴重歪脖子,檢查結果顯示小李頸部出現明顯的側彎,寰枕關節脫位、寰樞椎脫位、頸脊髓嚴重受壓。
  • 男孩大腦長脖子裡 這是什麼怪病
    真是太神奇,男孩大腦長脖子裡,這大腦異位了也不影響大腦功能嗎?這位小男孩在4歲的時候就被診斷出一種疾病,導致他的大腦長在脖子裡。這到底是什麼疾病?接下來一起看下具體情況。  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南約克郡九歲的男孩KaiDiawne將迎來他擁有健康身體後的第一個聖誕節,Kai很小時候就被發現他的大腦位置和正常人不同,不是在頭部,而是在脖子裡。在4歲時就被診斷出患有小腦扁桃體下氙畸形,一種大腦位置偏低,甚至被擠到脊髓的病症。
  • 男孩蹊蹺癱瘓 二次檢查才發現是感冒引起
    感冒,我們一般會認為只是流鼻涕、鼻塞、口乾舌燥等表現,怎麼會與癱瘓扯上關係呢?但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一位8歲男孩的身上。近日,一位男孩走路搖搖晃晃,很快就出現了雙下肢疼痛、無力現象,在兒童醫院神經內科找到致癱禍首:感冒引起的急性神經病變。男孩是的媽媽一周前發現一向身體健康的孩子走路像喝醉酒似的,搖搖晃晃,不停地摔跤,孩子還說自己雙腿疼痛沒有勁。去當地醫院就這,醫生認為孩子是「缺鈣」,沒有大礙。
  • 華山醫院表彰290名抗疫勇士
    圖說:華山醫院表彰抗疫勇士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歷經113年風雨、見證無數次勇士出徵的紅會老樓籠罩在春色裡。她終於又看到了2個多月來從這裡一批又一批義無反顧奔向抗疫一線的華山人。今天下午,在紅會老樓前的華山花園大草坪上,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總指揮率領的四批273名支援武漢醫療隊員和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率領的17名支援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醫務人員,身著繡著華山LOGO的大紅色隊服,整齊雄壯列隊,接受大家的隆重歡迎。LED大屏幕播放著抗疫英雄們的照片、視頻,人生中最難忘的2個月曆歷在目。
  • 7小時「拆彈」,重醫兒童醫院多學科合作成功為藏族8歲男孩切除顱內...
    近日,藏族男孩小扎西出院啦,一場跨越一千多公裡的「生命接力」讓小扎西重獲新生。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扎西的情況愈發嚴重,頭痛加重,嘔吐症狀也更加頻繁,看東西越來越模糊……直到今年10月,父母開始著急了,將小扎西送到昌都市人民醫院檢查。初診判斷患兒病情嚴重,重醫兒童醫院援藏醫療隊醫生建議立即帶孩子到重醫兒童醫院神經外科進一步診治,並與神經外科醫生溝通孩子病情。
  • 男孩「落枕」,一波操作後竟差點癱瘓!醫生提醒千萬別亂按
    廣州市12歲的男孩小李脖子痛,父母便覺得他是「落枕」了,還帶他去按摩頸部,結果越來越嚴重,到醫院一查才發現是確診為寰枕關節脫位、寰樞關節脫位。本來是通過牽引復位後,戴上頭頸胸支具休息一陣子就好了,可他不但不戴,還繼續多次去參加劇烈的體育運動。
  • 華山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光輝病逝 享年55歲
    華山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光輝。  過去的一個周末,醫療界朋友圈被一則悲痛消息刷了屏: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感染管理科主任李光輝教授、主任醫師,因動脈瘤破裂,於7月29日離開人世,享年5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