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捐獻的器官讓三千多人重獲新生

2020-12-22 金羊網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三千多人重獲新生

金羊網  作者:陳輝  2020-12-22

一千個捐獻者背後有一千個感人故事。這一千例器官捐獻使三千多位患者重獲新生,給三千多個家庭帶來了希望。

接受器官捐獻者向器官捐獻者親屬獻花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陳輝 通訊員彭福祥 潘曼琪

圖/劉星亮

一千個捐獻者背後有一千個感人故事。2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生命傳遞,移路相隨」器官捐獻一千例感恩會暨2020年移友會。感恩會邀請器官捐獻者家屬講述他們替逝者捐獻器官的心路歷程,分享他們對生與死的看法。據悉,這一千例器官捐獻使三千多位患者重獲新生,給三千多個家庭帶來了希望。

捐獻者故事

「我的爸爸只是去體驗不同人生」

「感覺丈夫的生命在我的手指縫裡一點一點流逝。」廣州市正骨醫院急診科醫生丘遠軍,今年3月突發腦幹出血倒在工作崗位上,生命永遠定格在40歲,他的妻子梁曉寧回憶說,丘遠軍進入ICU後,她隔牆守著丈夫,不敢相信他們倆即將天人永隔。陷在悲傷裡的梁曉寧當時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撥通紅十字會器官捐贈的電話,為丈夫完成他生為醫者的最後一個意願——捐獻器官。

2003年,同為醫學生的梁曉寧和丈夫一起在武漢中南醫院實習。他們第一次面對生死時,丘遠軍對她說:醫生只能一定程度上延續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通過有限的一生,儘可能地拓展生命的寬度,讓更多人知道生命難能可貴。

「生為醫者何須畏生死。醫生更應該是生死線上勇敢的守護者。」丈夫說的話深深刻在梁曉寧的心裡,她表示,丈夫生前經常和自己談到生與死的話題,「他總是半開玩笑說,若真的那天到來,就把能捐獻的器官捐了,剩下的燒成灰撒進海裡或埋在樹下。」

最後,丘遠軍成功捐獻心臟、肝臟、腎臟、肺和角膜等五個器官,挽救了5個人的生命,使2人重見光明。

丘遠軍去世後的一天晚上,梁曉寧和兒子一起躺在床上,兒子用稚嫩的手指認真數著他的父親能救多少人:「我的爸爸只是去體驗不同的人生了,他的眼睛依然是最漂亮的。他立刻就能『重見光明』,他是我的英雄!」梁曉寧說,孩子的話讓她覺得他們夫妻的決定是對的。

梁曉寧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為中國的器官捐贈貢獻力量,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重新點亮心中的那盞暖燈。

「只要有人記得她,她就一直活著」

21日上午,特意從清遠趕到廣州的捐獻者妮妮的媽媽,講述了為女兒捐獻器官的故事。

2018年10月,妮妮感染化膿性腦膜炎後病情急轉直下,10月24日便收到了病危通知書。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找到了妮妮媽媽對她說,可以帶女兒回家準備後事,也可以把器官捐獻了,讓妮妮的生命延續下去幫助更多的人,為更多人帶來生活希望。

妮妮的媽媽一下子動心了。「原來妮妮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活著。」她說,女兒的眼角膜可以在別人眼睛裡繼續看到這個世界,心依舊可以跳動,其他器官依然擁有生命力,於是,她當下決定為女兒捐獻器官。

「有人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真正消亡是直到最後一個記得她的人也離開世上了。很多愛妮妮、知道妮妮的人念著她、記得她、想著她,她就一直活著,只是活著的方式不同而已。」妮妮媽媽認為,把妮妮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是對妮妮最好的愛,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最好的一種表達方式。

妮妮媽媽說,當時妮妮爸爸一度反對,後來經過溝通和互相安撫,一家人一致決定為妮妮捐獻所有器官。

現在妮妮媽媽經常會到墓園裡去看妮妮。墓園中有一處是紅十字紀念園,那裡鐫刻著許多器官捐獻者的名字。「這一排排名字、一個個生命我沒接觸過沒見過,但他們殊途同歸,通過其他方式在別人身上活著、在很多人心裡活著。」妮妮媽媽說,「將來,我也會是那碑上一排排、一列列之中的一個。」

接受捐獻者故事

通過志願服務傳遞捐獻者大愛

在21日舉行的感恩活動中,有一個特殊的環節感動了現場所有人。

接受器官捐獻者向器官捐獻者親屬獻花時,一對活潑可愛的雙胞胎男童走上了舞臺。這對雙胞胎今年4歲,分別叫歡歡、樂樂,來自重慶。他們在幾個月大時就被查出患有多囊腎,並且病情發展得很快。

去年12月,兩人都出現了腎衰竭,病情更重一些的弟弟開始接受血液透析,並在中山一院登記等待腎移植。

今年8月19日,弟弟進行了腎移植手術,腎臟捐獻者是一個3歲幼童。但就在這時,哥哥的腎衰竭症狀也進一步加重,開始進行血液透析。幸運的是,哥哥在11月20日也做了腎移植手術。腎臟捐獻者是一個1歲幼童。

感恩活動上,歡歡和樂樂兄弟倆表現得非常活潑,可愛的行為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歡歡、樂樂的媽媽阮女士說,看到自己的兩個兒子活蹦亂跳的樣子,她內心五味雜陳,自己的家庭從絕望中被拯救出來,但同時有兩個家庭卻承受著喪子之痛。她不知道捐獻者是誰,沒有辦法面對面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她決定通過志願服務的方式把捐獻者家屬的這份大愛傳遞下去。

在重慶兒童醫院,仍有許多孩子正飽受腎衰竭之痛,卻求醫無門。阮女士對醫院的醫生說:「可以把我的手機號留給他們,我可以指引他們如何申請器官移植,讓他們少走彎路。」

據悉,到目前為止,阮女士已經幫助了二十多個來自雲貴川的病童家庭。

編輯: 正龍

相關焦點

  • 讓更多生命得以延續 中山一院器官捐獻突破1000例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致辭。經濟參考報 記者 王奇 攝  「沒有器官捐獻,就沒有器官移植,感謝捐獻者和他們的家屬,是他們支撐起中國器官捐獻和移植事業。」  「當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我,器官捐獻可以幫助更多人,為更多人帶來希望,其生命在他人身上延續下去時,我便決定捐獻妮妮的器官和眼角膜。」妮妮的媽媽講述替女兒捐獻器官的心路,「我不想讓其他家庭也像我們一樣經歷生離死別的痛苦。妮妮的眼角膜可以在別人眼睛裡看到這個世界,她的心依舊會跳動。」
  • 廣州23歲移植科護士離世,捐獻器官助兩人獲新生
    12月4日上午10時56分,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器官移植科護士於媛媛與病魔抗爭40多天後,生命停留在了23歲。但她的大愛留在了人間——於媛媛捐獻的兩個腎臟器官將使兩位腎衰竭患者重獲新生。於媛媛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了不同的人生。
  • 小夥意外離世,器官助七人重獲新生,父母:這是生命延續最美好的樣子
    我們同意器官捐獻。」近日,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院區,一名年僅21歲的小夥子因車禍意外導致腦死亡,心存大愛的家屬在悲慟之際,主動提出捐獻其全部器官,幫助七人重獲新生。年輕男孩遭遇交通意外,父母輾轉求醫等待奇蹟8月3日晚,一個電話讓一對父母從睡夢中驚醒。「您好,請問是小超(化名)家屬嗎?
  • 「新生人」齊聚南華附二訴說重獲新生心得
    「新生人」齊聚南華附二訴說重獲新生心得。紅網時刻衡陽12月24日訊(通訊員 蔡斌)隨著移植醫療水平的提高,對於移植患者而言,怎樣才能長時間健康的生活,已經代替手術能否成功成為他們最關心的問題。12月22日下午,一群接受腎臟移植手術超過10年的患者來到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感恩醫務人員長期以來對他們的關心和照顧,暢談重獲新生的心得。「你臉色好多了!我都認不出來了! 」「我們給醫生們帶來了禮物,我們集體活動的照片留影! 」……當天下午,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泌尿外科三區的病房格外熱鬧,20餘名腎臟移植受者從各地趕來。
  • 廣州23歲白衣天使離世,捐獻自身器官,兩名腎衰竭患者重獲新生
    做一名醫護工作者,救死扶傷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每天都要值大夜班,有時候忙起來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困的時候也只能坐在地上呆一會,如果有病人的話,就會立刻飛奔過去檢查,面對病人時,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不能犯錯,因為他們做的工作,都跟人的生命有關,責任重大。
  • 四川省人民醫院同時進行三臺器官移植 3名患者重獲新生
    ,四川省人民醫院同一時間進行同一供體心臟、雙肺、肝臟三大器官的捐獻與移植,使3位器官衰竭患者重獲新生。移植手術同一供體捐獻3大器官 多學科協作3名患者重獲新生同一供體捐獻,三個大器官的移植同時進行,多個科室要爭分奪秒縮短器官缺血時間、儘快完成,術後更要密切監測、精心治療和護理,對醫生團隊來說是拼盡全力的救治,對於三名接受移植的患者來說,手術之後便意味著新生。
  • 「一個人籃球隊」登籃球世界盃開幕式 5人因TA重獲新生
    (視頻:成龍親述葉沙感人事跡 「一個人的籃球隊」重獲新生繼續逐夢,長約5分19秒,視頻來源:騰訊視頻) 2019籃球世界盃開幕式,一支業餘籃球隊登上了這個世界舞臺。他們是一支球隊,他們也是「一個人」。
  • 愛的延續:河南一名器官捐獻者將為5人帶來「新生」
    8日,河南省安陽市居民小邊(化名)在籤署已故媽媽的器官捐獻材料時說,能讓媽媽以另一種方式「活」在這個世界上,這也是她的「生前所願」。12月8日,來自河南省安陽市的陳女士,因突發意外腦死亡,家屬忍痛決定進行器官捐獻,將為5名患者帶來「新生」。「感謝你們為人體器官捐獻事業做出的貢獻!」
  • 13歲花季少女因病離世 捐出器官助5人獲新生
    離世之際,父母決定將女兒器官和角膜捐出,「讓她的生命在其他人身上延續。」   三名器官衰竭瀕臨死亡的重症患者將因此重獲新生,兩名眼疾患者也將重見光明。據重慶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小雯霜是重慶今年第100例人體器官捐獻者。   突發腦出血不幸離世   小雯霜年僅13歲,是合川區雙鳳鎮一名即將上初二的學生。
  • 24歲女孩離世父母捐其器官救6人 他們還說:要感謝接受女兒器官的人
    24歲女孩離世父母捐其器官救6人 他們還說:要感謝接受女兒器官的人時間:2020-10-04 14:50   來源:華龍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4歲女孩離世父母捐其器官救6人 他們還說:要感謝接受女兒器官的人 2019年10月,沈倩和父母在解放碑合影。
  • 中國公民今起可在線登記器官捐獻意願
    新京報訊(記者 魏銘言)今天下午,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國際扶輪3450地區合作實施的「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站(www.savelife.org.cn)在廣州正式啟動。這意味著,全中國的公民今後都可在該網站登記身後自願捐獻器官的意願。
  • 九江少年捐獻器官救治7人
    有一種大愛,播撒希望,讓深陷絕望中的人們看到曙光;有一種善舉,重獲新生,讓素昧平生變為血脈相連。而這種偉大的力量源於器官捐獻。器官捐獻,是指當一個人生命不幸逝去時,基於個人意願和家屬意願,以無償捐贈的方式,把自己功能良好的器官捐獻給因器官功能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讓他們的生命得以延續。截止目前,九江市已實現31例器官捐獻,使91位器官衰竭者生命得以延續,僅2020年就成功實現11例捐獻。
  • 章丘小夥大愛捐獻器官 社會各界感恩慰問
    來到於行父母家中,區紅十字會、區文明辦以及章丘女企業家協會的兩位女企業家將鮮花、慰問金和慰問品送到於行家人手中,表示他們一家以博愛、奉獻的崇高精神,用兒子的器官挽救了三名患者的生命,讓他們重獲新生,值得所有人尊敬和欽佩
  • 公益體彩助力器官捐獻,共同見證生命延續
    「你在的時候我與你不曾相識,當你離開,你成了我至親至愛的人。」我國正式啟動器官捐獻事業的十年期間,累積有3.2萬個成功捐獻案例,9萬多移植患者不僅因此獲得了生命的延續,更獲得了一群未曾謀面的親人。在以體彩公益金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連續10年支持下,我國器官捐獻事業逐漸走進社會大眾視線,越來越多移植患者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 腦死亡患者捐獻器官 助肝癌患者重獲新生
    患者生前進行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在多名醫生共同診斷為腦死亡並得到患者家屬同意後,患者捐獻出自己肝臟。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體器官捐獻人登記及器官匹配系統匹配後,該供體肝臟被系統分配給受體楊先生。為確保疫情期間移植的成功,黑龍江省紅十字會對肝臟移植提供了大力支持。
  • 祭拜了老友 她立馬籤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
    女兒在外地工作,擔心她不同意,他們當時還是瞞著孩子籤的。後來女兒回重慶才告訴了她。女兒知道後,給了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你 們做得很好!」田貽明去年6月體檢查出患肺癌,今年1月21日去世。按照遺願,完成了遺體捐獻。「老田,你的眼睛一直保護得很好,現在給需要幫助的人帶去了光明!」向澤潤對著碑上老伴的名字說。
  • 兒子同意器官捐獻,父親卻遲遲不肯籤字,背後的原因讓人淚目
    有這麼一群人,每天奔波於生與死之間,他們從一個生命的盡頭,跨到另一個生命的重啟,他們的名字叫:器官捐獻協調員。她的腎臟,讓上海的兩位少年重生;她的肝臟讓武漢一位少年,體驗到生命的快樂;她的眼角膜,讓四位眼疾患者重獲光明。
  • 安徽這位姑娘車禍離世捐獻器官救5人 央視:蘭貴枝,是個美麗的姑娘
    8月22日下午,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19歲女孩蘭貴枝因車禍離世,她的家人含淚決定捐獻她的肝臟、雙腎和一對眼角膜,讓5名患者重獲新生。女孩母親說:「發揮最後的一點光和熱吧」蘭貴枝的家人慎重商量後決定捐獻她的器官,母親黃婉蘭含淚說,「發揮一點最後的光和熱吧」。
  • 闢謠:醫生從不獻血,叫病人捐獻器官沒醫德!他們用這些行動回應
    在我的朋友圈裡,是這樣一番場景,不管是年輕醫生,還是主任醫師,他們每年都會曬出自己的獻血照片。我把這當成他們的一種「炫富」,精神的財富。一位年輕醫生說:多一個人排班真好,多一點時間休息,我的轉氨酶正常了,可以放心獻血了。義務獻血,利人利己。
  • 63歲老人腦死亡,捐出器官為5人帶來「新生」
    12月8日上午,被診斷為「腦死亡」的63歲陳女士在鄭州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捐獻出兩個腎臟、一個肝臟、兩個眼角膜,為5位患者送去新生。陳女士的女兒,是一名在校生,她說自己也是學醫,知道腦死亡代表媽媽已經救不回來了,「不如換一種方式,讓媽媽幫助其他人延續生命,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