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成龍親述葉沙感人事跡 「一個人的籃球隊」重獲新生繼續逐夢,長約5分19秒,視頻來源:騰訊視頻)
2019籃球世界盃開幕式,一支業餘籃球隊登上了這個世界舞臺。他們是一支球隊,他們也是「一個人」。
球隊的名字叫葉沙,這個名字,屬於一個熱愛籃球的少年。2017年4月27日,葉沙因突發腦溢血不幸離世。父母將葉沙的心臟、肝臟、肺臟、左右腎臟、左右眼角膜進行了器官捐獻,被救助,重獲健康的了5個人,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策劃安排下,組成了一支籃球隊。
葉沙(紅框標示者)生前經常和同學們一起打籃球
20號劉福、1號胡偉、7號顏晶、4號周斌、27號黃山。他們背後的球衣號碼放在一起,正是2017年4月27日。
這是葉沙離開這個世界的日子,也是「葉沙們」獲得新生的日子。
葉沙的「肝」:開始運動 ,保護自己就是保護你
54歲的周斌,一年多時間以前,接受了葉沙的肝臟移植。他始終感覺,冥冥之中,「我和葉沙有緣。」
獲得新生的那一刻,剛剛甦醒、還躺在病床上的周斌為遠方幫助自己的葉沙和他的父母,遙敬了一個禮——雖然他並不知道他們是誰,但他知道,從此不再只為自己而活,兩個生命合二為一。
「我要保護好葉沙。」
躺在病床上的周斌向葉沙敬禮
保護葉沙,從保護好自己的身體開始。出院之後,周斌從去年十月開始堅持跑步,他給自己定了目標,一個禮拜就增加一公裡,現在他可以輕鬆地一次跑四、五公裡。
葉沙的「眼」:開始自信,帶你去看繽紛世界
葉沙籃球隊中的晶晶與女籃球員楊力維合影
14歲的顏晶,是在今年1月那場「友誼賽」中另外一名得分的隊員,當時比賽已經到時,可顏晶還在籃下努力地投籃,於是作為對手的女籃姑娘們也幫她拿下籃板傳給她,最終顏晶投進了自己人生中最刻骨銘心的一個兩分球。
重新拿起籃球,對這個來自湖南湘西的小姑娘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時候她曾經兩次被籃球砸到過腦袋,所以之後再也不敢碰籃球。但為了幫助葉沙,這個從未謀面但卻幫助自己恢復光明的哥哥圓籃球夢,顏晶鼓起了十二分的勇氣。
葉沙的「肺」:重新享受呼吸,用自食其力延續你的價值
劉福是葉沙籃球隊中最沉默寡言的一位
皮膚黝黑的劉福話不多,他習慣戴著一定黑色的鴨舌帽。 在葉沙隊裡,他是命運最坎坷的那一位。
劉福來自湖南婁底的農村,年輕的時候,去廣東的礦上打工,拿著鑽頭鑽石頭。 三年下來,就染上了矽肺病。
患病之後,劉福十幾二十年沒有工作,家裡生活基本上全靠妻子。 她白天跟著工地做零工,晚上去酒店做服務員,拖地洗碗。 好在兒子很爭氣,學習非常好,當地的名校給他獎學金讓他去讀書,在那裡也一直名列前茅。
2015年,劉福的妻子,去家裡一座老房子的屋頂取東西,不慎摔了下來。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搶救和兩次開顱,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 劉福悲痛欲絕之時,迎來了一群「陌生人」發來的請求。
「紅十字會來了協調員,希望我們捐出器官。 當時我很反感,何況我們是農村人,根本不懂這些東西。 」劉福回憶說,「半個多小時之後,他又過來找我們談,跟我們解釋器官捐贈。 我聽說有三個生命需要搶救的時候,想想自己受過的的煎熬,最終決定,捐! 一肝兩腎。 」
葉沙的「腎」:懂得你帶來的希望 成器官捐獻志願者
胡偉接受騰訊體育專訪
在葉沙籃球隊中,胡偉總是樂呵呵的,他說自己一直是一個很淡然的人,也是在病痛中被磨出來的性子。
「原來沒有腎,每兩天都要做一次血透,每次四個小時,那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胡偉拿起餐桌上的一個叉子,指了指叉子的齒,「那個針很粗的,做透析做了超過三年的病友們,他們的手腕都會腫得老粗。」
葉沙的「籃球隊」:你中有我,延續的不僅僅是生命
從今年1月的WCBA全明星賽到如今的籃球世界盃開幕式,葉沙籃球隊每一次公開亮相,每一次他們的故事被重新講述,他們都會獲得最多的感動與掌聲。可鮮有人知,他們站出來的背後,經歷著什麼。
自中國從2010年全面開啟公民器官捐獻後,中國公民逝後自願器官捐獻數量逐年增長,器官捐獻數量列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是由於我國人口眾多,患者數量龐大,器官嚴重短缺的問題依然存在。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下稱「器官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但是每年器官移植數量僅約1萬多例。「我們已經挽救了6萬多人的生命,但中國一共有超過13億人口,只有90萬自願登記器官捐獻的,這個比例還遠遠不夠,」器官中心宣傳負責人張珊珊表示。
張珊珊清楚得記得,她曾經走訪過江西農村一位捐獻者家庭,一位母親捐出了自己已經去世的18歲孩子的器官。可在那之後,她得到的並不是禮遇和尊重,「捐獻之後,很多人來找她借錢,大家都在傳,她賣了兒子的器官掙了100萬。」張姍姍說。
這位母親後來沒辦法正常生活,甚至想到要自殺,每天都要有人看著,流言和偏見毀掉了她的生活。「那些捐獻者,他們其實是英雄。對於移植受者來說,他們也是弱勢群體,很多得到移植的人之後,會受到歧視,他們很多人不願站出來,他們怕不被人當做正常人。」張姍姍說,「他們(葉沙籃球隊)能勇敢地走到公眾面前,他們同樣是英雄。」
他們選擇站出來,並不容易
事實上,葉沙捐贈出的器官,一共救助了7個人,可最終組成葉沙籃球隊的是5個人。沒人苛責拒絕的受者,了解這項事業的人都無比理解。
但也正因如此,當周斌、晶晶等人站出來時,所有人充滿了敬意。黃山,葉沙眼角膜另一位受捐者,在決定參與這件事時,只跟自己的父親說了一句話:「我必須去,我有這個義務。」
哪怕我們都知道,他並沒有。
葉沙籃球隊的付出沒有白費。當「葉沙籃球隊」的公益廣告作品投放後,至今已經吸引3.1萬餘人志願登記器官捐獻。理論上,一人平均能捐獻3.5個器官,這意味著預計將有11萬人受益。
這樣一支只有「一個人」的籃球隊,換來了五個人的新生。很多人對器官捐獻的認知,也被這支球隊改變。而他們帶來的,或許是更多人的「新生」。
正如張珊珊所說,「器官捐獻事業需要全社會各個方面的幫助,我們不光是希望讓你來捐讓他來捐,而是更多人轉變理念,希望這成為全社會的理念。」
葉沙籃球隊需要大家的支持
葉沙籃球隊的每一次亮相,五個人除了各自身上穿著的不同號碼的球衣之外,還會帶著另一件球衣。號碼是16號,那是葉沙的年齡,那是葉沙的球衣。
生命的意義,不僅在於生存,同樣也在於傳遞與分享,分享健康的希望,分享生命的延續。我們無法苛求,大眾和社會對於生命與死亡的認知,在一夜之間發生巨變。但生命傳遞出的偉大力量,總能夠讓一點點改變發生。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生命賦予我們的那些,我們又應當如何賦予生命?
(應受訪者要求,葉沙、劉福、周斌、胡偉、顏晶、黃山為化名)
(消息來源: 騰訊體育)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中國紅十字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