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一女性,懸賞2萬元求壯男精子。網絡還有『捐精』互助群體,私下裡交易精子,女方可能求子心切,男方多數要求『直接捐精』……道德上先不說,這太危險了!」昨日一網友向記者報料。記者隨後做了暗訪,發現這種「自助式」的捐精方式,果然在民間存在並悄然盛行。而與此同時,國家指定的我省精子庫卻「精源」告急,「庫存」很難滿足求孕需求,目前登記的不孕夫婦有2萬多對,預約已排到了2年之後。
一冷一熱的背後有什麼原因?
預約已到2年後
年紀大了等不起
網友說的溫州一女性,網名是「X-AB,溫州」。
記者按照報料人提供的信息,加入了「贈精群」,與她匿名聯繫上了。
裡面的網友,多數像她一樣把自己的名字用符號與文字顯示,比如求精的,用「X」加上血型、地區,而捐贈精子,用「G」加上血型、地區。
「X-AB,溫州」對自己的「懸賞」沒有避諱,表示如果有合適的精子,自己願意出2萬元酬金。
「找到合適的了嗎?」記者問。
「還沒,已經見了幾個了,網上能了解的只是一部分信息。涉及到下一代,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了。身高、長相是硬體,我還想挑挑學歷、性格人品,這就難了……」
為什麼不去醫院呢?「X-AB,溫州」說,去過,但是說精子庫緊張,要等很久,年紀不等人。
記者匿名進入某「愛心捐精平臺」,隨即被介紹加入一個「供需交流群」。捐精者「播撒愛心」主動來聯繫了。
對方很直接地做起自我介紹:身高177釐米,35歲,體重70公斤,O型血,孩子隨媽媽的血型,不會有血型上的困擾。
不怕直接捐精染上疾病、違法或有倫理問題嗎?這位捐精者表示沒有認真考慮過。
「求精」風險高
「贈精」也會上當
實際上,記者調查發現,民間自助贈精,贈精者也會被騙上當。
3個月前,浙江某醫院就有一位男士來「舉報」,他先後5次向「求精者」匯款3萬餘元,後來發現被騙。
原來,這位男子上網時,偶然看到一則「求精」信息:「富家小姐因老公出車禍喪失生育能力,希望找到一個人捐精,事先付好心人10萬定金……」
隨即,男子撥打了對方留下的電話號碼,在之後的8天內按對方要求先後5次匯去中介費、體檢費等2萬多元。之後,對方又聲稱需5000元律師公證費,男子乖乖匯款。而後,女子約他在浙江某醫院見面一起做檢查,男子如約而至,可等了半天「富家小姐」沒有現身,才意識到上當。
醫院幫助其報警,可錢至今沒有追回。
我國不孕不育發生率超10%,精子供不應求,正規贈精預約已排到2年後。(記者王蕊 通訊員孫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