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鋼琴教師》:親密關係中的「完全共生」,或是羈絆的開始

2020-12-14 李松家的貓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你體會過那種親密關係裡你倆完全分不開的狀況嗎?

任何事情發生,你都發現你的身邊不能沒有他或她,每天早上起來,如果身邊對方不在的話,你都會感到莫名的寂寞或者焦慮。

這是一種完全共生的親密關係。

電影《鋼琴教師》

在奧地利的維也納,有一位中年婦女,她年近四十,是一位家庭教師,但是還沒有結婚,甚至連戀愛都沒有談過。

原因在於其母親數十年如一日的對自己的禁慾和感情壓制,於是她十分渴望得到愛情。

直到有一天,她的一位年輕的男學生愛上了她,並迅速和男學生確立了關係。

但是,由於自己對於欲望愛情的過度渴求,她的種種行為讓想佔有她的男學生也喘不過氣了,男學生開始逐漸對其冷淡。

最後,因為男學生實在受不了這層鎖鏈式的親密關係,還是離開了她,她再次恢復了獨身生活。

一、解析電影裡的母子的「完全共生」關係

1、是一種互相依賴關係

一個是正值中年但從未有過愛情體驗的需求旺盛的婦女,一個是正值青春期,對於異性身體或者可能是成熟女性有佔有欲望的男青年。

兩人的親密關係,或者說愛情,其建立的基礎可以說完全不是純潔的感情,而是一種單方面上的依賴。

這樣的依賴,也註定了這層親密關係不會長久,也註定了其過程必然的扭曲與壓力。

2、是一種心理上的相互慰藉

女主角從來沒有體會過異性對自己的愛戀,男主角也很渴望有一個成熟的女人能夠充實自己青春期空虛躁動的內心。

這是從心理情感層面上來解讀的,雙方的親密關係,和彼此的內心靈魂和精神對愛情的訴求也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

3、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偶然的緣分

如果我們跳出兩個人的關係來看,這樣的親密關係也是一種偶然的緣分。

在自己那麼多的學生裡面,為什么女主角偏偏和這位男青年發生關係,在那麼多女性裡面,為什麼男主角唯獨鍾愛自己的老師?

一切都是緣分,一切皆可以用天時地利人和的緣分角度去解釋問題。

但是這樣有緣的親密關係,卻被羈絆束縛了手腳。

二、完全共生和羈絆的分析

1、羈絆是完全共生感情的前提

完全共生的親密關係裡不能沒有羈絆,也不可能沒有羈絆,因為羈絆是完全共生的前提。

比如說吧,你和你的另一半處於一種非常密切的親密關係裡面,你們思想步調完全一致,做事情也總是離不開對方,這是一種完全共生的親密關係。

如果沒有你們一開始心裡就有對方的位子,沒有一開始或者在關係發展的過程中心裡想著對方,十分在意對方,你們的親密關係就很難達到這樣完全共生的結果。

因為你們之間缺乏羈絆作為紐帶來"捆綁"。

2、完全共生比羈絆更自然更無壓力

完全共生,其實從嚴格意義來說是一種比較自然的狀態,也就是說你們兩個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會完全沒有前兆地做出一樣的事情,思想也是朝著一個方向的。

這其實是一種很自然,很美好的相處模式。

但是有著太多羈絆的親密關係就不一樣了,因為你們想事情和做事情的時候,心裡總會不可避免有太大掛念,會時時刻刻想著自己做這個事情會不會傷透對方的心。

而真正完全共生關係,是一種心有靈犀的無壓力相處關係模式。

3、必要時劃清兩者之間界限十分重要

是的,雖然以上兩者存在某種程度上的緊密聯繫和關係,但是在有的時候我們必須劃清兩者間的界限。

很多時候,我們甚至只能兩者之中選取一個。

這是很痛苦的決定,因為如果你選擇了羈絆,那麼你將會感到遠離自然輕鬆親密關係的相處模式,如果你選擇完全共生,你就可能會覺得你的周圍輕飄飄的,沒地方可以依靠。

三、如果建立無捆綁的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滿足的秘訣:1、欣賞你的伴侶;2、表達你的感激;3、重複上述兩步。——羅蘭·米勒 / 丹尼爾·珀爾曼《親密關係》

1、給自己鬆綁

1)、不要帶有目的性

其實,親密關係就不應該讓人帶有目的性。

很多人與另外的人建立親密關係,本質上就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比如說,你與一個異性出奇地相愛,但是你的本質上就是要得到對方的人,如果對方不按你的想法辦事,你就很生氣。

又或者,如果你對一個朋友特別地好,別人都感覺你們很親密無間,但是你卻是為了獲取某種利益,或者借這個朋友的親密關係去接近一些自己想要接近的人。

這樣你會感到無時不刻的不安和痛苦。

2)、學會知足

你還要學會知足,人這輩子最大的心魔就是不知道知足。

有的人明明有了不少資產卻還想玩更大的,用自己的東西去賭博,去冒風險,這就是一種不知足。

你要學會在親密關係裡知足,就算是再怎麼相愛的兩個人,對方在親密關係裡也不可能無時不刻地什麼事情都依著你,這個親密關係的世界也不是時時刻刻都圍著你轉動的。

3)、不要患得患失

我們在平常的人際關係裡還總是患得患失,也就是說對方對你好一點,自己就特別開心,對方對你冷淡一點,自己就覺得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一文不值。

更不要說親密關係了。

我們老是經受不了一點點親密關係裡正負能量交替所帶來的衝擊,我們要知道,自己開心或者生氣都是常有的事情。

沒有必要為了別人的行為而買單。

2、給別人鬆綁

一位高中老師反覆告誡自己的學生:你要放過自己,更要放過別人。

1)、不要要求別人

我們不能在親密關係裡,不能喜歡去要求別人。

很多人拿著親密關係當成籌碼,去要求親密關係裡的另一方去幹著幹那,稍有不服從就生氣。

這樣的行為其實是非常可恥和愚笨無知的。

別人也是人,為什麼一直要聽你的要求呢?

所以下次,當你有求於對方的時候,對方答不答應,你都不要生氣,至少不要在對方面前生氣。

2)、不要過多期望別人

即使在親密關係裡,我們也不要把自己的願望過多地寄托在對方身上。

比如舉個例子,兒子和父親說好下午幫他帶東西來學校,但明明自己就可以帶,但是自己卻懶得。

然而自己沒想到的是,下午父親突然因為有事情忘記了,兒子就氣急敗壞了。

這是常有的,要知道任何人都會出錯,即使是親近的人。

3)、不要用付出來要挾別人

我們在親密關係裡,有的時候確實為他人付出了很多,這沒有錯,也是值得稱讚的美德,但是我們不能拿自己的辛苦付出去要求對方給自己相應或者更大的回報。

其實,世界上有著這麼一個真理:你的付出可能會得到回報。

注意,是可能,因為付出這東西實在太玄乎了,你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也是十分正常可以理解的。

因為可能對方無法準確預估你的付出程度。

我們要考慮另一方的實際情況和苦衷,或許只是時候未到而已呢?

綜上,親密關係裡的完全共生和羈絆是一對歡喜冤家,兩人有聯繫的地方,但在一些場合需要一分為二。

我們要建立無捆綁式的健康親密關係,給自己松鬆綁,也要給別人松鬆綁。

結語

親密關係是一個很值得探究的學問,其中完全共生的自然模式和羈絆所代表的捆綁性質的模式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劃分的東西。

掌握親密關係的分寸,往往比什麼都重要。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情感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共生與界限與親密關係
    初生的嬰兒與養育者是共生狀態,沒有準備好從共生中脫離出來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必須去面對社會,面對各種關係,而共生的部分會帶到他成年以後的親密關係中。有人說熱戀期間的男女就好像一對連體嬰,兩人共生,吃飯一起,看電影一起,最好睡覺上廁所都一起。但是很快矛盾和問題就會出現,吃火鍋還是麻辣燙,去看電影還是逛書店……,很多的相處又成了鬥爭的焦點。
  • 被共生關係羈絆的自我
    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兩種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類關係,若互相分離,兩者都不能生存,有時候很難將二者區分開來。當然我這裡說的共生不是指的生物,而是討論人生中的共生關係。人的共生關係從出生就開始了,最先的共生就是嬰兒和母親。
  • 《親密關係》:深度解讀婚姻,構建親密關係
    但這對解決婚姻中的問題是與事無補的,只能讓自己更痛苦而已,最近看到一本書卻產生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婚姻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事出有因,我們對於婚姻的理解還是太膚淺,這本《親密關係》看似在解讀愛情,其實個人感覺,如果一樁婚姻,想要美滿,首先得有愛情,所以從構建親密關係開始才是經營婚姻的必行之路。
  • 以《某人的目光》為例,解讀新海誠對親情中矛盾與羈絆的思考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小綾開始嚮往外面的世界。終於有一天她開始了獨自生活,但是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小綾又接到了家中貓咪去世的消息。而這一消息也讓她重新審視與父親的關係以及親情的意義。因此本文將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意義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動畫廣告所帶給我們的親情感悟。
  • 星盤中的親密關係——透過月亮分析關係中的無意識阻隔
    在未經整合這些能量、意識碎片之前,每一個面向都會在一個人對待感情與關係中發揮作用,左右著一個人的喜好和選擇。因此想要全面了解一個人的感情狀態,務必要從整體解讀。   我們從最初開始一段戀情,很容易始於外表的吸引力,或是傳統價值觀認為的合適、匹配(家世、學歷、工作等);這些外在的吸引因素,只不過是關係的敲門磚,隨著相處時間的推移,兩人開始邁向下一個階段——深入的親密關係。
  • 什麼是依賴共生關係?| What is『Co-dependency』?
    什麼是依賴共生(Codependency)?Codependency這個詞,在中文中曾經被翻譯為拖累症,然而我們認為這種翻譯並不完全準確。我們更願意稱呼它為「依賴共生關係」。這是一種病態的共生關係。在依賴共生關係中扮演「助人者」角色的一方,往往「依賴別人對自己的依賴」。他們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另一半身上,給予ta並不需要的過多的關懷,為此可以完全忽略自身的需要,同時又帶有強迫性的控制欲,痴迷於控制對方的一切。
  • 在假性親密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 你以為很近,其實你們很遠
    本文還會談到另外一種病態共生關係,我們翻譯為依賴共生關係(Codependency),特此劇透。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假性親密關係,並不是真正的親密關係,而是指伴侶雙方默認的一種狀態: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來迴避真正的在一起。
  • 正確解讀視唱練耳在鋼琴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二、鋼琴演奏與視唱練耳的相關問題(一)正確理解「視」和「識」的關係在學習鋼琴上好多人都要講究「童子功」,這個「童子功」不光講的是彈奏的基本功,也包含對五線譜的識別功夫。識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從一開始識錯了譜,形成了錯彈的慣性,患上了「錯彈頑固症」,再改起來,便難上加難。因此從一開始就應該養成良好的識譜習慣,之後的鋼琴學習就會比較順利,避免因為識譜慢造成的練習新曲子花費很多的時間而厭倦練琴。所以,學習鋼琴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樂譜問題,也就是視譜與識譜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可以先讓學生讀譜練習。
  • 你有沒有一種親密關係,叫「假性親密關係」?
    你有沒有一種親密關係,叫「假性親密關係」?在夫妻生活中親密關係對於夫妻感情的維持可以說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不過很多的夫妻往往都認為親密關係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許多的理論裡面描述的那些安全形的關係。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說起假性親密關係,也許我們很陌生,但生活中,其實很多人的人際關係都在經歷假性親密關係。
  • 你有親密關係恐懼症嗎?你怕的不是關係,而是……
    (曾經)作為一個資深大齡女青年,一直對親密關係有所抗拒,卻從來沒有深究其原因。直到我開始學習教練技術,開始深入系統的向內在審視自己,我認識到對親密關係的抗拒對我完全的感受生命造成了阻礙。而歸根結底的原因並非是我曾經認為的以失去自由為代價,而是,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夠好。
  • 聽書|心理學經典重讀9《親密關係》:愛情與婚姻中的經濟學
    【解讀書籍】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親密關係》。正如書名所描述的,這是一本著眼於探討人際交往中親密關係的心理學專著,尤其對兩性關係進行了科學而系統的總結。當我們拿到《親密關係》這本書時,可能會覺得在閱讀之初存在一些障礙,首先因為這本書非常的厚,足足400多頁,其次他所涉獵的範圍非常廣,不但涉及親密關係各種階段的演變規律,還包括人際交往中的認知與溝通。這些特徵與我們平時所了解到的探討兩性關係的通俗心理學作品(類似於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之類的由案例和諮詢方案所組成的作品)完全不一樣。
  • 在關係中逃避的假性親密關係
    對於這種狀況,有一個專屬名詞——假性親密關係。 假性親密關係,並不是真正的親密關係,而是指伴侶雙方默認的一種狀態: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來迴避真正的在一起。它是雙方不自覺地精心構建起來的「聯結」,是伴侶雙方的共謀。
  • 教你保護關係的《假性親密關係》「中」史秀雄
    今天我要給大家解讀的書籍是《假性親密關係》。全書一共16萬字,我會用大概25分鐘的時間,為你解讀整本書的精華:本應親密無間的伴侶關係,為什麼會出現假象,以及我們該如何改變現狀,實現真正的親密關係。在解讀之前,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你的身邊有「模範情侶」嗎?
  • 《女神異聞錄5》「惡魔」羈絆關係一覽
    《女神異聞錄 5》是一款華美的日式 RPG 作品,也堪稱近十年中最具深度的日式 RPG 遊戲之一。遊戲中塔羅牌的搭配十分重要,本文作為一個分享貼,整理了關於【惡魔】的人物羈絆,適合新老手參考。「事物的兇險一面或內心的陰暗面」。
  • 人們是怎麼建立起親密關係的
    人際關係中真正的親密需要對話、透明、脆弱和互惠。動詞「貼心」的意思是「陳述或告知」。當作為名詞和形容詞使用時,暗示(使人知道)的活動鞏固了「親密」的意義。「貼心」這個名詞指的是與某人關係特別密切的人。道爾頓(1959)對此進行了澄清,他討論了人類學家和民族志研究者如何通過建立親密關係網絡來獲取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內部信息」。
  • 《整理家,整理親密關係》家庭破裂的原罪?竟是不會整理親密關係
    ——殷智賢一、家,是讓人相愛相知、身心舒適的地方《整理家,整理親密關係》的作者殷智賢,是資深媒體人、生活方式研究者,《時尚家居》《時尚先生》前主編,她將20餘年的觀察心得和盤託出:這本生活實用類書籍完美的詮釋了家與親密關係的相輔相成,本書從「心」出發,從人解讀,再到與物相處,最終所有的落腳都在一個字
  • 從《親密關係》中看到我們真正的需求
    《親密關係》中講述的戀愛四階段:月暈、幻滅、內省、啟示,很好的展示了我們愛情的發展過程,但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婚姻,都是從月暈期開始進入,到了幻滅期常常熬不過就破裂了。只有較少的一部分經由內省期到達啟示期,這跟我們的行為模式有很大的關係。
  • 親密關係中,什麼樣的磨合期,會讓感情越來越好呢?
    而每一段愛情,也都是先從吸引開始的,你被對方的各種閃光點吸引,所以我們對這個人的解讀是不完整的,因為我們只看到了對方好的一面,卻忽略了對方也是個普通人,是人就有缺點和不完美。  而心理學家認為,任何愛情的背後都是有相對的生理秘密,也就是說,身體分泌的某些物質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對方的滿滿愛意,強化了彼此之前的親密關係。
  • 親密關係物語:你可以選擇開始,或者,結束!
    依照這種定義,親密關係的類型具有多樣性,如親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好友之間的親密聯繫等。但本文所探討的是戀人或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其他關係不做闡述。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兩性關係中的親密關係之間具有如下特點:1伴侶是特別且唯一的。
  • 親密關係:不要做這件事,因為它是毀掉親密關係的開始
    文/學乃身之寶知名親密關係專家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一書中指出:"通往地獄之路,是用期望鋪成的。"這句話說的是,親密關係中,如果有了期望,就會影響彼此之間的感情。期望會把接受和讓人自由等充滿愛意的感覺擋在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