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了別人的東西,父母應該怎麼處置?打罵都不對

2020-08-28 家有N寶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這句流行了幾年的話,最近又越發地火了起來。因為當事人周某已經刑滿釋放。


他應該是全國知名度最高的小偷了吧。這是源於人們對他的喜歡嗎?肯定不是。大家只是把他的言論當作笑料來調侃而已。


周某之所以言論如此奇葩,那是因為他的三觀以我們普通人來說是無法理解的。

手腳不乾淨的人,絕對不可能真正會受到人們歡迎。


我們這兒有句俗話:幼時偷針,長大偷金。對於一個人的盜竊行為,從小就應該嚴加教育。

不過,孩子與成人不同,單單用懲罰的話,未必就能有最好的效果。對於這方面的教育,父母們一定要拿捏好分寸。

這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


有一天,我去鄰居家裡玩。在鄰居家裡看到一個非常漂亮的小盒子。至於裡面裝的是什麼,我無法確知,因為當時還不識字。

鬼使神差的,我悄悄把那個盒子裝進了自己的口袋裡。然後,我悄無聲息地溜回家裡,在沒人注意的角落裡。將它拿出來把玩。


正玩得入迷,父親突然從天而降。看著我手裡的盒子,他問是哪兒來的。

我當時嚇得不輕。我了解他的脾氣,一旦我們犯了錯,輕則罵,重則打。

我知道大禍臨頭,隱瞞是隱瞞不過去了。可是我又不敢說話,只是傻站在那兒,囁嚅著不敢動。


父親拿過盒子看了一下,問:是不是從鄰居那兒拿回來的?還不拿回去?

他口氣出奇地平靜,似乎並沒有生氣的意思。我如蒙大赦般,趕緊跑回鄰居家,把盒子悄悄地放了回去。

這件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覺。這個世界上,至今也只是我們兩個知道這件事。


這次犯錯,可謂並沒受到什麼懲罰,但卻在我心裡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從那以後,我再也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了。

我想,如果當初被痛罵一頓,把我的「惡行」昭告天下的話,那一定會給我布下一大片的心理陰影。


如果孩子還小的時候有類似「偷竊」的行為,作為父母,我們的教育完全沒必要過於激進。須知,他們還只是孩子啊!

首先,我們萬萬不可打罵。


我們首先要做到的便是耐心,而不是還沒問個青紅皂白,就是一頓電閃雷鳴的打罵。剛才已經說了,他們還是孩子。我們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孩子為什麼拿別人的東西?那是因為他們思維裡還沒有完善的權屬意識,自然也就不存在「偷」這一概念。

接著,我們再問清緣由。


我們可以心平氣和地問孩子:這東西是哪裡來的呀?然後再問:你為什麼要拿走別人的東西呀?

他們拿走別人的東西,可能只是因為單純的喜歡,所以想擁有得久一點。在這點上,我們用「偷」來形容似乎真的不太確切。

獲知了緣由,我們自然就能夠與孩子共情交流了。

下一步,便是跟孩子講道理了。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別人的東西跟自己的東西是有區別的,並不能把別人的東西隨意拿去和玩耍。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一些小故事來舉例,能夠讓孩子很快就懂得這些道理。

最後,適當做引導。


孩子已經聽懂了道理,那麼後面的事情就是水到渠成了。他們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知道自己這樣子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

那麼,該怎麼來補救呢?

我們可以提示他:東西肯定是要還回去的,至於用什麼方式,我們就來商量一下。


這個時候,我們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儘量讓事情往他們希望的方向去發展。這樣,孩子受到了教育,後果也最輕。

總之,我們一定要摒棄成人思維裡的「有罪論」,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問題,處理問題。


畢竟,偷東西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如果過於鄭重其事,特別是讓大家都知道了,那很可能讓孩子感到無比絕望,甚至終其一生都是刻骨銘心的痛苦回憶。

相關焦點

  • 當孩子偷東西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生怕自己的孩子沾染上這種壞毛病,養成偷盜的習慣,毀掉一生的前途。其實大部分小朋友都有過偷東西的經歷,小到偷拿同學的東西,大到偷父母的錢,還有的就是偷拿商店的商品了。每每面臨這樣的情況時,父母總是氣急敗壞。打罵自然是少不了,報警的,也絕不止上面那位佛山媽媽。
  • 發現孩子偷東西以後,你是如何管教他的?父母應該做到這幾點
    對於孩子的教育,作為父母也很是為難的。子不教,父之過。若是家長不去管教孩子誰還會去幫你管教!其實小孩子都會出現偷東西的行為,他們不是性格上的缺陷,他們只是好奇。當孩子出現偷竊行為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呢?一味地打罵?又或者關起來不讓他出門?不!這是不可以的。
  • 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時候,做父母的要這樣處理
    孩子因為年齡比較小,他們的思想還沒有完全成立,很多時候他們的一些做法都是沒有意識的去做,比如看見同學的鉛筆好看,就偷偷的把鉛筆放到了自己的包裡面,或者看到好玩的玩具,偷偷的把玩具給拿回來。總之孩子的這些表現讓很多父母都非常的發愁,因為孩子亂拿別人的東西肯定是不對的,有的父母可能會對孩子打罵怒吼,但是這樣的處理方式真的是是對的嗎?家長注意!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時候,做父母的要這樣處理,大家一起來看看正確的教導方式吧。首先孩子拿了別人家的東西,千萬不要說孩子偷東西,因為孩子的性格比較頑皮,他們只是對這個東西喜歡,而自己又沒有,他們想要把它佔用了。
  • 孩子偷拿東西,父母一味地打罵會影響孩子一生,應該從根本上解決
    很多父母還會責怪自家孩子不懂禮貌,實際上這僅僅只是他們一種思想的正常行為展示。因為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分不清一個是自己的,哪個是別人的?自己是不可以拿別人東西的?在他們的想法之中,只要能看到的都能拿過來玩兒。所以在這個階段發現孩子拿東西,我們一定不能隨意地認為這是孩子偷東西的表徵。
  • 孩子偷了東西,父母應該怎麼辦?
    但對一個七歲的孩子做出的不恰當行為直接選擇報警,這件事我卻怎麼想都覺得有點不太合適。如果是我,遇到這種根本就沒法和孩子溝通的時刻,可能會下意識地去反思一下,是從什麼時候起孩子已經不敢和我開誠布公了?又是從什麼時候起自己變得那麼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孩子會選擇「偷」,而不是找媽媽「要」?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打罵是最差的教育方式,聰明媽媽都這樣做
    小時候家長常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也就是指不要讓孩子養成偷東西的習慣,要不然小的時候偷小東西,長大就會頭價值更大的物品,犯的錯誤也就更大。所以很多家長在知道孩子偷拿家裡或者其他人的物品時,都會暴怒,覺得是自己孩子的道德品德出現問題,對孩子的懲罰非常嚴厲。但其實這打罵是最無效的教育方式,而家長最好的做法在這裡!
  • 為何孩子會「偷東西」,這些原因你可能真不知道,別盲目打罵了
    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孩子可能對其他小朋友的東西非常感興趣,因此還有可能直接偷過來。這時候被父母發現之後,一般都會被嚴厲訓斥,甚至還會打罵。其實如果是其他小朋友送的,說聲感謝就可以;但是如果沒有經過其他小朋友同意直接偷的,就要及時對孩子進行教育,否則可能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大不利。那麼這時候到底該怎麼教育孩子呢?
  •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父母的態度很重要,別讓錯誤管教毀了孩子
    相信很多家長都教育過孩子,別人的東西不允許隨便拿,即使是喜歡別人的東西,也要徵得對方的同意才可以,可當家長遇到小孩子未經別人允許就私自拿東西的情況,要如何去處理呢?如果就這樣判定孩子是偷盜行為,會不會有什麼不知情的原因呢?所以在注意教育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注意方法,而且要顧及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 孩子偷東西正確的處理方式,父母必看
    有些孩子在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會有偷竊行為,作為父母的我們該怎麼教育呢,以下這幾點父母必看。1.一定要了解孩子偷東西的原因。父母在知道孩子偷東西後要心平氣和的與孩子談話,鼓勵孩子說出實情,而不是一味地質問與責備甚至打罵孩子,更不要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那樣只會讓他更加叛逆。2.告訴孩子偷竊的危害。
  • 孩子喜歡拿別人東西怎麼辦?別再說他是「偷」,睿智的父母這樣做
    媽媽問玲玲有沒有經過老師的允許,玲玲就開始吱吱唔唔起來,媽媽告訴玲玲,如果不經過別人允許就拿別人的東西,那這種行為就叫「偷」,偷東西是非常不好的事情,明天去把玩具還給老師,以後不要再拿了。玲玲答應了。孩子顯然是把主動分享跟被動分享的概念弄混了,並且由於自己被迫分享而心存怨恨,用這種偷拿別人東西的方式,來發洩心中的不滿。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思想,有時候表達不出來不代表他沒有自己思想,所以作為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行為,不要代替孩子做決定,不強迫孩子分享,這樣孩子在維護自己利益的同時,也會懂得尊重別人的選擇。
  • 偷了同學東西卻扔掉?孩子偷東西,可能是心理問題,父母要重視
    文|福林媽咪大部分的孩子,都曾經偷過東西,只是有的被父母發現了,有的沒有被父母發現。當父母發現孩子偷東西的時候,常常會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打罵一頓,怕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不管教又怕孩子會養成習慣。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為什麼孩子會偷東西?家長如何引導?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偷東西可不是好行為,家長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染上這樣的「惡習」,第一次發現孩子偷東西時家長們的態度對孩子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 孩子第一次偷東西 父母馬上要做這3件事
    我時常在想,如果他媽媽當時在小商店門前不是打罵羞辱,而是跟他說「媽媽相信你下次不會偷」,或許他的命運就會不一樣,因為他那時候學習成績非常好,人也聰明,他還經常幫我解數學題。其實大多數人在幼年時期都有過偷竊的欲望或行為,所以父母們不應該因為孩子的第一次偷竊就認定孩子的品格變壞,然而不少父母仍舊這樣做。
  • 孩子偷拿東西該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偷東西」問題?
    1、孩子為什麼會「偷東西」(1)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想偷東西,只是孩子覺得偷拿東西可以吸引大人或者同伴的注意,比如把小夥伴的玩具藏起來,小夥伴就會來找自己玩了。(2)物質無法滿足孩子在看到別人有什麼新玩具的時候,自己也想要,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行為。
  • 孩子偷東西不一定是學壞了,父母一味地打罵,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畢竟,孩子偷東西的行為和家長定義的偷是有著本質的區別,家長予以正確引導,孩子會自覺認識到錯誤並加以改正。一、 孩子偷拿東西,真是學壞了嗎?1、孩子沒有物權概念在孩子小的時候,頭腦裡沒有物權概念,只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之分。
  • 孩子「偷東西」先別打罵,這其實是正常的,看看心理學家怎麼說
    孩子偷東西先別打罵,這其實是正常的,看看心理學家怎麼說前兩天和同事聊天,有一個同事說她家的寶寶,自從上了幼兒園以後就經常往家裡面拿東西。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是仍然沒有什麼起色,孩子還是沒有經過別人的允許私自把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貼紙什麼的拿回了家。
  • 孩子弄壞別人的東西,笨家長才會賠錢打罵,聰明父母都這樣做
    人生在世,一切都是需要章法制度的,要想讓社會更加有秩序,就需要我們人人都遵守規則。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是很重要的。比如在過馬路的時候要告訴孩子應該遵守交通規則;在學校的時候要遵守校規,社會上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很多家長得知孩子破壞了別人的東西時,都會趕緊賠錢並且訓斥孩子,這看似正確的處理方式其實並不恰當,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
  • 孩子喜歡偷拿別人東西,和4個因素有關,父母可用這3個方式引導
    媽媽之前以為小浩經過上次的教導已經改正了偷拿別人東西的壞毛病,沒想到,小小年紀不僅不改掉這個毛病反而還變本加厲,媽媽看到小浩這幅模樣,生氣的不得了,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為什麼會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呢?在他們的認知裡並不知道這種行為到來的後果,更多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進行模仿和嘗試。都說「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各位父母,如果您發現自家的孩子有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進行粗暴的打罵,這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創傷。
  • 孩子偷東西,你會怎麼做?愚蠢的父母用錯誤的教育傷害孩子一生
    一個7歲的小女孩在商場偷了幾個玩具,媽媽和店員怎麼問她都不承認。媽媽為了給孩子一個教訓,當場報警,孩子向警察叔叔說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不敢開口向媽媽要,所以才偷幾個玩具……這是前二天發生在廣東南海的一個真實事件,不少網友點讚媽媽的做法正能量。但我對這位媽媽的做法真的不敢苟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偷東西,可以肯定地說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 發現孩子偷東西後,家長應該怎麼辦才好?
    我問她怎麼了,她說自己的孩子年紀輕輕的,竟然開始學會偷東西了。「上次把自己同桌的畫筆偷偷帶回家,我問她為什麼偷東西,她說這個畫筆好看!」「這次又把叔叔家的遙控小車偷偷拿回家了。」朋友很著急:孩子才3歲,怎麼就染上了偷竊的壞習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