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哪個年齡段,減肥好像都是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話題。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每當到了沒有話題的困境,只要聊起減肥就能成功地走出尷尬境地。
在朋友圈中,能夠受到追捧的往往都是那些減肥成功人士,然而最近,我的朋友圈卻被一個增肥成功的小男孩刷屏…
01 我送給爸爸的生日禮物是重生
11歲的時候,你背過的最重的東西是什麼?
我家敏寶今年也是11歲,在他的人生裡背過最重的東西是一袋50斤的大米。而今年11歲的路子寬,卻要背負起自己父親生命的重量。
2012年,路子寬的父親路炎衡被查出患有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通俗點講就是白血病的前期,因為家中經濟條件不允許,自己的妹夫和兄弟又剛剛出車禍去世不久,當時的路炎衡選擇了藥物治療。
2018年,路炎衡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原來吃的藥也開始沒有效果,等待他的就只有骨髓移植這一條路可走。
幸運的是,路炎衡11歲的大兒子路子寬和父親成功配型,但年僅11歲的路子寬體重僅有60斤,無法滿足進行骨髓移植的最低標準,於是這個11歲的孩子為了拯救父親的生命,開始了自己的增肥之路。
在3個月的時間裡增肥30多斤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
路子寬說:
-「吃不下去,但是還是要吃」
-「頓頓紅燒肉,就一直在嘴裡嚼,但是咽不下去。」
「現在就是走兩步路就出汗。」
-「胖了之後,走路大腿根都磨壞了,一走路就疼。」
-「同學們都嘲笑我,說我只長肉不長個,還給我取綽號。」
增重前與增重後的路子寬
增重前與增重後的路子寬
在父親和家人眼中,在這個成績不錯,偶爾也會很調皮惹得爸爸想要打他的小男孩,好像忽然之間就變得非常勇敢。
「媽媽、奶奶、記者都說我很堅強很勇敢,我自己沒覺得,因為是應該做的。」
他懂事地默默承擔著增肥給他帶來的痛苦,還有同學嘲笑給他帶來的委屈,只是在吃飯的時候,悄悄流下一滴眼淚。
當被問到捐獻骨髓怕不怕疼的時候,這個男孩說:
-「沒想過這個,就是沒想到還要增肥。」
即便嚷嚷著「一年都不想吃紅燒肉」了,但是當捐獻完成後,還是努力吃了幾塊奶奶親自做的為他補身體的紅燒肉。
想起同學因為增肥給他起綽號,雖然委屈,但是他立刻安慰自己:
-「那是他們不知道我是為了救我爸爸!」
在父母眼中,這個還沒有長大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對父親的愛,這個過程有委屈,也有害怕,但更多的是對父親病情的擔憂,讓他不畏艱險,無懼痛苦。
02 在孩子眼中沒有不完美的父母
在一個採訪中,有記者問路子寬:
-「爸爸在你眼中是怎樣的形象呢?」
路子寬的回答是這樣的:
-「爸爸是頂梁柱。有脾氣,我們三個孩子調皮了都被他揍。但是我不生氣,一會就好了!他喜歡騎摩託車,騎摩託車帶我上山、去縣裡!我想給爸爸說,爸爸,你一定要堅強呀!等病好了,帶我們出去玩!去遊樂場!」
在旁觀者看來很普通的一個爸爸,從孩子口中說出來就變得無比自豪。
《正面管教》中說:
-「孩子經常不知道,父母有多麼愛他們。」
其實對於父母也一樣,每一個不完美的父母,在孩子的愛中都會變成滿分的爸爸媽媽。
我曾經看過一檔醫療紀實節目名字叫做《生命緣》裡面一個患有腦瘤的小女孩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在小女孩被確診為腦瘤之後,女孩的媽媽一直非常自責,愧疚於自己一直以來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陪伴,如果讓她給自己打分的話,她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
可這個自認不合格的媽媽卻在女兒這裡得到了超出滿分的成績。
-「100分是滿分的話,你給媽媽打多少分?」
-「我要給媽媽1000分,因為我媽媽對我特別好呀!」
孩子對家長的愛從來都很簡單:
即便媽媽總是沒有時間陪我,但在我心中媽媽永遠都是一個滿分的媽媽!
爸爸可能不像電影中的超人一樣無所不能,可是我的爸爸還是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爸爸!
03 孩子正在努力愛你
陳可辛導演的短片《三分鐘》曾經感動了無數家長。
一位列車員母親過年期間要在列車上值班,沒有辦法回家過年,只能在列車靠站的三分鐘時間裡和兒子短暫的團聚。
沒想到兒子見了她就開始背乘法口訣,媽媽很著急,好不容易見一面,兒子怎麼背乘法口訣啊?
原來是小姨之前對兒子說,如果不會背乘法口訣,就不能去鎮上上小學,也就沒有辦法見到媽媽了。
小孩子分不清真假,所以只能默默地努力背乘法口訣,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贏得見媽媽的機會。
而家長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現孩子用想像不到的方式,默默地、努力地愛著我們。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
「你什麼時候發現你的孩子很愛很愛你?」
裡面有個回答是這樣的:
-「兒子有高熱驚厥史,每次發燒都不能大意,38度就必須用藥,醫生推薦用直接塞入直腸的退熱栓劑,他每次都要強烈抗議,哭得聲嘶力竭……
上一次發燒也是如此,把他放在床上趴著塞藥一直大哭,塞完了扭過頭看著我:
『媽媽你進來一點……』
『你太靠近蚊帳了,外面的小蚊子可能會咬到你的。』」
孩子對父母的愛是沒有理由的,即便你讓我不開心,甚至讓我感到很難過,但我還是會很愛你,所以就算是一點點的傷害也不想你受到。
-「多年前,他還在讀小學。有一天發高燒,工作中的我脫不開身,同學的媽媽順路把他送到我的單位。
高燒之下他的臉蛋兒滾燙,雙目失神。回家路上,開口說了唯一一句話:
『媽媽,等我長大了,也要給你買那樣的車。』
我才回想起,送他來的那位阿姨開的是一輛大概法拉利級別的車。
時至今日,還清晰記得他當時的表情:平日總是上翹的小嘴角成了倒著的彎月,努力憋著,不讓自己哭出來——媽媽沒有那樣漂亮的車,太讓他難過了。
在孩子心中,自己的媽媽總是配得上最好的一切,而且只能是最好的~」
或許作為家長我們給不了孩子最好的一切,但在孩子心中,卻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家長。
家長對孩子的愛總是帶上一些標準,希望孩子懂事,希望孩子聽話,希望孩子學習好。但孩子對父母的愛總是無條件又努力的,孩子不需要你成功,也不需要你優秀,他們也不會拿你和其他人的父母比較,因為在孩子心中,自己的爸爸媽媽就是那個最優秀的滿分父母。
或許在家長眼中,孩子好像還不夠努力。但Ta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告訴我們,Ta正在努力地愛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