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民樓大火的元兇——聚氨酯泡沫並非禁用產品,而且在本市有售並廣泛使用。
昨日,記者來到北京十裡河附近的建材市場進行探訪,銷售聚氨酯和聚苯乙烯等材料泡沫板的商家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它們阻燃性很差。
更可怕的是,聚氨酯泡沫燃燒後可釋放劇毒氣體,吸入一口就可斃命。
北京工業大學材料學院高級工程師孫詩兵告訴晨報記者,目前北京市科委和建委等有關部門已經立項,把目前北京市的巖棉工業保溫生產線改造成建築保溫生產線,明年有望投入生產。
市民可能已等不到新材料的量產,網絡流傳「高層逃生秘笈」,衛生間被認定最安全。
政策落點
聚氨酯未被禁用
對於「11·15」火災中的聚氨酯泡沫保溫材料,根據市住建委日前發布的《北京市推廣、限制、禁止使用建築材料目錄(2010年版)》,並不在住宅保溫材料的禁止之列。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本市的建材使用也是根據該目錄進行規範。他同時表示,如果相關主管部門對保溫材料的使用出臺新規,本市將嚴格執行。
根據今年9月發布的這份目錄,本市在禁止使用三種保溫材料,但並沒有聚氨酯材料。
這三種禁用材料分別為「未用玻纖網布增強的水泥(石膏)聚苯保溫板」、「充氣石膏板」和「菱鎂類複合保溫板、隔牆板」,而這三種材料被禁止使用的原因也並非易燃,而是性能差、易開裂,或者是保溫效果差。
晨報記者 趙陽
市場探訪
成摞兒泡沫板 玩弄打火機
記者發現,在美聯天地等裝修比較精緻、商品價格較高的建材市場中難覓保溫泡沫的身影。而在簡陋陳舊的民樂建材市場板材區,記者看到了成摞兒堆放的泡沫板。板材區是一個黑暗的倉庫,各位攤主正聚在一起談論「上海大火」,倉庫門口,一個小工玩弄著打火機。
記者看到,倉庫中的泡沫板分為兩種,一種是白色圓珠顆粒狀組成的,一種是藍色的,看起來更硬,不容易用指甲劃壞。
一位攤主告訴記者,兩款泡沫板都是聚苯乙烯的。白色的泡沫板長2米,寬1米,4釐米厚,每個泡沫板10元錢。藍色泡沫板3釐米厚,長1.2米,寬0.6米 ,19元一個。
「外牆保溫材料最常見的就是這種,泡沫板還有防潮功能。我這兒還有更厚的和更薄的,都是總體上藍色的更貴,因為密度更高,阻燃性相對好一些。」說著,這位攤主拿著打火機給記者演示起來。
藍色泡沫板剛觸碰到火苗就著了,攤主馬上把打火機從泡沫板下抽離,火苗瞬間熄滅,藍色泡沫板上留下一圈黑色的焦痕。至於白色的泡沫板,攤主可不敢嘗試了。
另一家女老闆告訴記者,央視大火用的外牆保溫材料就是聚苯乙烯,「不阻燃,但是沒辦法。保溫材料都這樣,要保溫就不阻燃。」
聚氨酯「不推薦不限制」
找到了聚苯乙烯,記者繼續在建材市場中找尋近期上海大火的元兇——聚氨酯(PU)。
一位銷售防水材料的店主告訴記者,她家的聚氨酯分為兩種,一種是黑色的防水材料,售價為285元(20公斤重);一種是黑色成卷的固態泡沫材料,售價為20平方米460元,賣得很不錯。
而據相關報導,上海過火樓採用的聚氨酯是一種可以膨脹為黃色泡沫的材料。
據了解,聚氨酯材料居然是外牆保溫材料公認的最優秀的材料,而且價格較高,只佔市場份額的10%左右,它的導熱係數更高、保溫性更好。
但這種材料缺點是其阻燃性能差,燃燒速度快且燃燒過程中會產生過度熔滴,容易導致火勢加速蔓延,一旦燃燒,還會產生有劇毒氣體。
這位店主介紹說,聚氨酯、聚苯乙烯等材料均屬於「不推薦不限制」範圍,目前在市場大範圍使用。晨報記者 張璐
致命燃燒
燃燒後產生劇毒氰化氫氣體
聚氨酯,在這次上海大火後突然成為公眾關注的對象。
火災發生後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滅火救援和事故調查工作的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朱力平少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上海「11·15」巨災的現場勘查顯示,大樓外立面上有大量的聚氨酯泡沫保溫材料,燃燒後產生含有劇毒氰化氫的氣體,人如果吸入一口就會中毒死亡。
對於聚氨酯泡沫的燃燒速度,朱力平特別提到了2008年深圳舞王俱樂部大火的慘重教訓。在那場火災中,由於大量使用聚氨酯材料裝修,「現場監控錄像顯示,火災發生後僅46秒,有毒濃煙就籠罩了整個大廳,造成44人死亡」。
朱力平為此呼籲,不僅是上海這次火災,從更多火災來看,聚氨酯泡沫等易燃裝修材料已經成為當前火災亡人的罪魁禍首。他呼籲,有關部門應儘快出臺規定,建築工地腳手架必須用難燃和不燃材料搭建,杜絕聚氨酯泡沫用於外牆保溫和室內裝修,必須用難燃的物質代替。
晨報綜合報導
最新動態
防火保溫材料
生產線將投產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月莉接受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的科研人員也在做相關的課題研究,比如利用廢棄物來做成無機保溫材料,達到「不燃」標準。
據介紹,我國也在研製具備一定保溫特性的牆體材料,再把EPS安裝在材料內部,這也可以達到「不燃」目的,但目前的科研還要進行大量的可行性測試。
北京工業大學材料學院高級工程師孫詩兵也表示,目前北京市科委和建委等有關部門已經立項,把目前北京市的巖棉工業保溫生產線改造成建築保溫生產線,明年有望投入生產,產能在每年2萬噸左右,價格雖然在每立方米500元左右,「但未來隨著政府推廣,需求和產能的增加,價格肯定是可以降下來的」。
孫詩兵認為,雖然短期來看,用保溫「不燃」的材料完全替代現有材料不太現實,但國家可以出臺有關規定,對於學校、醫院、商場等公共場所強制使用保溫「不燃」材料,從根本上杜絕隱患,不能存在僥倖心理。 晨報記者 韓娜
新聞延伸
高層逃生裝備
並非「床單結繩」
「逃生緩降器?沒聽說過。」家住東三環蘋果社區的王先生說,「高層著了火就往下跑唄。要不就用床單系成繩子把自己從窗戶順下來。」不過,想想自己住在15層,王先生剛說出「床單結繩」的方法就尷尬地笑了:「我的媽呀,我要從15層順下來,估計先得準備個百八十條床單吧。」
據了解,專業的逃生設備——逃生緩降器由調速器、安全帶、安全鉤、鋼絲繩、連接用鋼絲繩組成。3米相當於1層,常見的是30米和60米兩種,也可以根據自家居住樓層定製。緩降器每次可以承載100公斤重的人體自由滑下。其下滑速度通常為每秒1.5米。
晨報記者 王萍
網友熱議
「防火秘笈」
「衛生間最安全,第一有水,可用水打溼毛巾捂住口鼻。第二,衛生間有通風道,可使氧氣得到補充。另外,陽臺也是比較安全的地方,最容易得到救助。」「火勢太大就把自家床單等結成繩拴在窗戶上下來。」最近,王小姐的筆記本電腦的桌面上多了一個名叫「高層逃生」的記事本文檔,她想告訴大家衛生間裡其實更安全。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