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滿足人民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近日,我省專門研究部署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舉措,調度推進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著力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
擴面提標更深入
8月26日,蒙城縣「24小時公共法律服務自助超市」正式開張。這個「超市」雖只有15平方米,但裡面的「產品」可不少,「公共法律服務智能自助機」具有機器人法律問答、賠償計算、法務地圖等11項功能,不僅全部免費,且24小時不打烊。
為使公共法律服務更加深入便民,全省各地不斷努力擴大服務覆蓋面,提升服務質量,創新之舉頻出。
宿州市按照「窗口化、集約化、一站式」服務模式,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集中受理和解決群眾及企事業單位民商事仲裁服務事項,實現仲裁業務量質齊升。今年6月,宿州仲裁委受理埇橋區時村鎮110名貧困戶與某養殖場的合同糾紛一案。為減輕貧困戶維權的經濟壓力,宿州仲裁委果斷決定免收仲裁費。通過近兩個月的不懈努力,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養殖場把110戶貧困戶投入的本金21萬元全部返還到位,貧困戶主動撤回仲裁申請。
記者從省司法廳了解到,我省著力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全省建成省市縣三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24個、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1512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1.39萬個,實現省市縣鄉鎮(街道)村(居)五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全覆蓋。1至8月,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解答9.9萬人次,12348法律服務熱線接聽法律諮詢電話達33.4萬通。
圍繞打贏「三大攻堅戰」、五大發展行動計劃、鄉村振興戰略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重大決策部署,各地法律服務機構努力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在律師助力脫貧攻堅專項行動中,全省律師共擔任貧困縣、鄉(鎮)黨委政府和貧困村法律顧問3926家,組建律師助力脫貧攻堅服務團109個;在「送法進萬企」活動中,先後組建368個「企業專項法律服務團」,為企業實施「一對一」法律服務;為各地農村培育「法律明白人」16萬餘人,「法治帶頭人」2萬餘人。
網上辦理更便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安慶市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啟動「法律援助惠民直通車」,有需求的群眾可通過「12348安徽法網」等方式,進行諮詢申請。對涉及討薪、追索勞動報酬的農民工及因企業糾紛無法提供經濟困難證明的農民工(企業員工)、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及其家屬,申請法律援助的,免予經濟困難條件審查;對因疫情不能及時到崗復工引發糾紛的農民工、抗(防)疫一線醫務人員及其家屬的法律援助申請,特事特辦,快速受理;受援人可自主選擇律師進行「點援制」。
我省將「12348安徽法網」建設應用作為推進公共法律服務系統建設的重要抓手,加快整合法律服務資源,加快建設覆蓋全業務的法律服務網絡,不斷提升群眾的網上辦事效率和體驗感。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12348安徽法網」應用覆蓋率大幅提升,註冊用戶11.2萬人,累計訪問95.3萬人次,今年以來訪問32.4萬人次。
網上法律服務「店鋪」產品日益豐富。全省司法行政各法律服務機構利用「12348安徽法網」開設法律服務店鋪,發布法律服務產品,讓廣大群眾體驗淘寶式法律服務。目前,累計建立律師、公證、司法鑑定、基層法律服務、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六類法律服務店鋪3449家,開通率94%,發布法律服務產品19491件。
豐富便捷的網絡法律服務帶來了網上諮詢量大幅增加和網上辦件量日益增長。今年以來,「12348安徽法網」法律諮詢總量達12139條,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3.3%。群眾藉助安徽法網、法網APP、微信公眾號、皖事通等,通過自助申請、預約申請或交互申請的法律服務事項不斷增加,「請律師」「辦公證」「求法援」等今年以來累計辦理業務20202件,較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65%、2105%、325%。經抽樣測評,群眾滿意度為99.2%。
高效普惠更貼心
中央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到2035年,基本形成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目標相適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省將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把握重點難點,聚力對標補短,努力為群眾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多層次、高品質的公共法律服務。」省司法廳負責人表示。
省司法廳負責人介紹,我省將把低收入群體、殘疾人、農民工、老年人及未成年人和軍人軍屬等,作為公共法律服務的重點保障對象,在偏遠地區探索建立流動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點,通過合併執業區域、設立分支機構、託管代管、培育規模法律服務機構等措施,支持偏遠地區法律服務機構發展。統籌城鄉公共法律服務設施布局、服務提供、資金保障,有步驟、分階段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建設規劃、管理政策、項目投入向鄉村傾斜,推動城鄉公共法律服務同城化、一體化管理。
據了解,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中,我省還將不斷深化科技應用,堅持傳統供給模式與現代技術手段相結合,進一步深化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在公共法律服務領域的應用,推動公共法律服務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圍繞群眾特定公共法律服務需求,智能、精準地匹配公共法律服務供給與需求,提供「主題式」「套餐式」法律服務,更好滿足各類主體差異化、個性化、多樣化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不斷加大移動客戶端開發力度,拓展移動端服務形式,實現法律諮詢、事務辦理「掌上辦」「指尖辦」,向移動服務、隨身服務、個性服務方向發展。
稿件來源:2020年10月14日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