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留美預備班」畢業,同學在美國當教授,他在二本院校做老師

2020-08-13 奶爸聊教育

長久以來,內地大學國際化接軌程度一直備受詬病,這也是為什麼自1997年之後,香港高校在內地招生十分吃香的重要原因。有一年,僅香港大學一所學校就在內地收穫了16名狀元,307位成績出色的尖子生。進入新世紀後,隨著海外人才的回流,國內高校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湧現出一批堪比世界一流教研水平的試驗班。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中美兩國院士姚期智在清華大學創辦的「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簡稱「姚班」,也被外界稱為「留美預備班」。


「姚班」的創辦旨在培養能夠與世界頂尖名校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競爭力的計算機人才。因此,能夠被「姚班」錄取都是學霸中的尖子,他們不是清華大學大一新生中的佼佼者,就是全國數學、物理和信息學競賽的金牌選手,很少有統招生能夠進入姚班。就以2018年入學姚班的新生為例,全班50人,通過保送和自主招生途徑的足足44人,裸考統招進入的只有6人,其中兩個還是省理科狀元。


「姚班」會有「留美預備班」的雅號,是與其畢業生選擇有很大關係。每屆「姚班」畢業生大多數都會選擇繼續深造,美國高校則是他們最佳目的地,早在10年前,就有六成以上的畢業生選擇留學美國。如今,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多所美國名校都擁有「姚班」學子的身影。他們有的是在美國求學,有的則成為美國大學教授,享受優質的福利待遇和科研環境,在美國高校培養大學生。


常人看來,進入「姚班」相當於抱住了一個金飯碗,未來都是賺美金。然而,前不久,卻有一位「姚班」學子的選擇,讓人惋惜的同時,又讓人敬佩。就在他的」姚班「前輩、同學紛紛跑到美國大學當教授,在美國培養與世界接軌的高科技人才的背景下,他卻放棄了百萬年薪的工作,選擇回到老家的一所二本學院當老師,他的名字叫張昆瑋。


這位「姚班」大神到底有多厲害?中考以山西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山西省實驗中學;高中時代,一個人獨自參加數學、物理和信息學三大競賽,斬獲兩個全省一等獎,並且拿到了全國信息學奧賽的金牌,獲得保送清華「姚班」的資格;本科畢業,他沒有選擇出國深造,而是繼續留在清華攻讀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後,他先後在全球盈利最佳的摩根大通銀行、世界500強第2名的谷歌工作。

在谷歌工作兩年後,張昆瑋選擇了離開,回到老家山西,在一所二本大學「晉中學院」當計算機老師,每月領3000多元的薪水。


人們惋惜的是依照張昆瑋的才華,在二本院校教書,實屬屈才。但是,讓人們敬佩的也是這一點。近些年,國內高校計算機專業正在瘋狂擴張,依照張昆瑋的實力,想要在一所211高校做一名教授恐怕問題都不大,他卻依舊選擇回到老家的一所二本院校任職,可見,他真的知道自己內心追求的是什麼,並為之付出實際行動,這樣的人生才讓人敬佩與羨慕。

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曾經說過:「一般來說,社會地位稍低於真才實學,個人慾望低於實際能力,是最適合保持自在平和的。」張昆瑋不正是這樣麼?以他的才學在晉中學院任教可以輕鬆勝任,他就會擁有大量的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也許他不會很有錢,也許他也不會很成功,但是,他一定會很幸福!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成「留美預備班」,為外國培養人才,這個問題這麼看?
    01清華受到質疑,被人比作「留美預備班」雖然清華北大等我國一流大學很多人擊破了頭都想進去,但是這些大學受到的質疑還是很多的。在網上有人把清華大學比作「留美預備班」,為外國人培養人才。說實話這些話說得確實存在一定現象,但是並非全是。對清華出現這種質疑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校學生出國留學之後就定居在國外或者加入外國籍,不再為中國社會建設做貢獻了,而且這種人並非只有一兩個,存在的人群還是比較多的。
  • 清華姚班畢業,張昆瑋在谷歌幹了兩年回山西當老師去了
    ,就是留在清華讀研,再不濟也去了頂尖的IT公司拿高薪。但是張昆瑋的考慮卻是,薪水雖然不少,但房價實在太高,他就算咬咬牙貸款30年買下一套房,之後也要一直為房子打工了,萬一要是經濟不景氣,自己被裁員了,那豈不是連房子都保不住。很難想像,作為全中國最會「算計」的牛人,張昆瑋卻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擔憂。左思右想,在谷歌工作兩年後,他選擇了回鄉。在山西,他找了一家二本院校,教計算機和信息。
  • 武漢大學博士畢業,只能去二本院校當老師?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985博士畢業,只能去二本院校做老師了?》,如下:在高校招聘過程中,我們常常聽聞學歷查三代的說法,畢業院校就好比一個人的外貌著裝,光鮮亮麗的外在首先就能獲得不錯的印象分。再者,學校層次越高往往意味著科研環境越好,出成果的概率就更大,所以畢業院校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求職者的學習和科研水平。那麼什麼層次高校的畢業生可以進入二本院校任教呢?或者說,二本院校在招聘教師具有哪些傾向呢?我們收集整理了湖北省五所二本院校近兩年來錄用或擬錄用專任教師的公示情況,希望能給想要在中部地區求職二本院校的碩博們一些參考。
  • 清華碩士畢業,他為何要辭掉谷歌工作回山西二本院校教書?
    放棄在谷歌的工作,選擇回到家鄉一所二本院校當教師的清華姚班畢業生張昆瑋說起這些很平靜。晉中學院信息學院院長常文萃說,這也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情,在校內沒有引起什麼震動,老師們聊天時也只會說一句「清華的碩士,不錯。」「一切都很平靜,這也是我經過思考過的選擇。」張昆瑋說,這一年過得都挺好,剛到學校的第一年主要是學習,做一些助教、輔導工作。最近的這學期,學院才給他安排了《數據結構》和《軟體測試》兩門課程。「備課還是挺辛苦的。」他笑著說。
  • 985博士畢業,只能去二本院校做老師了?
    在高校招聘過程中,我們常常聽聞學歷查三代的說法,畢業院校就好比一個人的外貌著裝,光鮮亮麗的外在首先就能獲得不錯的印象分。再者,學校層次越高往往意味著科研環境越好,出成果的概率就更大,所以畢業院校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求職者的學習和科研水平。
  • 清華姚班畢業的天才,竟從谷歌辭職回家在二本院校教書
    前段時間,一張招友貼被網友傳到了網上:清華大學姚班畢業生張昆瑋,NOI金牌得主,前谷歌員工辭職回家,在一個二本學院做人民教師。主業加兼職,月入勉強過萬,引發網友一片唏噓。這樣一個本碩都是在姚班的「天才」,為什麼要放棄工作,回到家鄉,在普通的二本院校甘作一名教師呢?用張昆瑋自己的話說:「不喜歡科研,因此晉升無望,只能平淡地過這一生。」
  • 清華當教授年薪僅10萬?顏寧透漏自己「棄華留美」的真實原因
    很多同學把清華作為自己的目標,想要在高考的時候考入這所學校。當然也有很多老師把清華大學作為自己的目標,想要進清華大學任教。相信有很多同學都非常想知道,能在清華大學教書,年薪能拿多少呢?說起顏寧,相信不少同學都非常熟悉,因為她已經就是清華大學的學生,甚至還在清華當過教授,曾被譽為清華最年輕貌美的女教授。
  • 忘了清華北大吧!二本院校學生勾畫了中國青年最常見的成長路徑
    大學畢業後,黃燈老師並沒有停下繼續求學的腳步,在十年之內讀了研、讀了博,2005年博士生畢業。按理說,25年前的二本院校畢業要比現在含金量高得多,大多還處於包分配的狀態,黃燈老師也本可能直接畢業後被分配進一家國企或者事業單位的。
  • 一位大學老師的自述:二本院校學生勾畫了中國最常見的成長路徑!
    那麼問題來了,二本院校的學生最常見的成長路徑有哪些? 1 黃燈老師一代的二本命運 黃燈老師自述自己於1995年畢業於湖南的一所地方院校,時至今日,是一所二本院校。
  • 清華碩士畢業、谷歌辭職回山西二本院校任教就是浪費才華?
    放棄在谷歌的工作,選擇回到家鄉一所二本院校當教師的清華姚班畢業生張昆瑋說起這些很平靜。晉中學院信息學院院長常文萃說,這也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情,在校內沒有引起什麼震動,老師們聊天時也只會說一句「清華的碩士,不錯。」「一切都很平靜,這也是我經過思考過的選擇。」張昆瑋說,這一年過得都挺好,剛到學校的第一年主要是學習,做一些助教、輔導工作。最近的這學期,學院才給他安排了《數據結構》和《軟體測試》兩門課程。「備課還是挺辛苦的。」
  • 清華碩士畢業、谷歌辭職回山西二本院校任教是浪費才華?張昆瑋說...
    去年夏天,清華碩士張昆瑋在谷歌工作兩年後,選擇離開北京,回到家鄉所在地山西晉中的一所本科院校任教有人說,為什麼一個清華畢業生甘願選擇平凡和普通?甚至有人說他是在浪費自己的才華。但許多人也選擇理解,「學歷應該是給一個人更多選擇的權利,而不是束縛人生的枷鎖。」「生活是自己的,個人選擇不應該被其他人的言論所束縛。」
  • 放棄985院校卻報考二本學校,面對非議,這位同學的想法令人羞愧
    放棄985院校卻報考二本學校,面對非議,這位同學的想法令人羞愧。每年高考成績公布後,每個省市的高考狀元是誰是誰,怎樣怎樣都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同時,在志願報名後,「誰家的孩子考到了哪所院校」,「又有誰家的孩子撿漏到了985、211、雙一流院校?」這樣的話題,也總是受到學生和學生家長們的熱議。
  • 放棄985院校卻報考二本學校,面對非議,這位同學的想法令人羞愧
    放棄985院校卻報考二本學校,面對非議,這位同學的想法令人羞愧。 每年高考成績公布後,每個省市的高考狀元是誰是誰,怎樣怎樣都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同時,在志願報名後,「誰家的孩子考到了哪所院校」,「又有誰家的孩子撿漏到了985、211、雙一流院校?」
  • 985博士畢業,只能去二本院校做老師,參照五所院校錄用老師情況
    從是否為海歸的情況看,海歸的佔比為6.4%,僅從採集數據看,這五所院校並沒有海歸情節,土博還是二本院校教師的主力軍。從錄用人員最高學歷畢業院校來看,五所湖北院校具有明顯的地域傾向性,57.66%的錄用人員畢業院校所在地為湖北省,武大更是一騎絕塵。
  • 張雪峰老師一般都只去二本院校搞講座,為什麼不去重點大學?
    即使出自重點大學的學生不考研,憑藉他強大的人脈(優秀的老師、優秀的同學等等),找工作不難。所以說,張雪峰老師去重點大學搞考研講座沒市場。 而普通一本和二本學校,就跟重點大學不同。尤其是二本學校大學生,是「高不成低不就」。很多二本大學生既沒有重點大學的大學生能力,又不願從事大專生一樣的工作。
  • 黃燈教授講述那些二本院校的故事
    黃燈以多年從教經驗和觀察,追蹤了一批又一批的二本院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奮鬥和出路。9月27日上午10時,由南都讀書俱樂部、學而優書店、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大家講堂」第2講,將邀請黃燈教授親臨廣州學而優書店(中山大學店)現場,與讀者、觀眾交流她對中國大學教育現狀的看法。
  • 江蘇考生409分報考二本院校,為什麼不選南大?原因充滿智慧
    江蘇考生409分報考二本院校,為什麼不選南大?背後原因充滿智慧我們都知道,高考是一個人才選拔平臺,有選拔就會有競爭,而考分就是高考競爭中的唯一考量。成績越好的考生,高考越有優勢,可以發現,各省高考狀元幾乎毫無例外地都選擇報考國內最好的兩所大學清華和北大。當然,也有例外。譬如今年江蘇文科狀元,因為選修課成績不達標無奈與清華北大失之交臂。其實,2020年江蘇高考還有一個「例外」,一位考生409分居然選擇報考二本院校。
  • 中國物理天才尹希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他為啥拒絕回國?
    最近一條科技界的新聞刷爆了國內媒體,物理天才尹希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此消息引發了國內的廣泛關注。尹希是何許人也,他留美不歸為啥會造成軒然大波呢?按照哈佛大學的傳統,博士畢業後不得繼續留在本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尹希需要離開哈佛。但是尹希實在太優秀了,以至於哈佛放棄了三百年傳統,破例允許尹希繼續留校工作。同年,尹希留校攻讀博士後。2008年,年僅24歲的尹希博士受聘擔任物理系助理教授,2015年9月晉升哈佛大學物理系教授,如今則成為哈佛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 二本院校當老師,博士就業的另一種選擇
    二本院校當老師,博士就業的另一種選擇 2020-05-22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江蘇考生409分報考二本院校,為什麼不選南大?背後原因充滿智慧
    江蘇考生409分報考二本院校,為什麼不選南大?背後原因充滿智慧 我們都知道,高考是一個人才選拔平臺,有選拔就會有競爭,而考分就是高考競爭中的唯一考量。成績越好的考生,高考越有優勢,可以發現,各省高考狀元幾乎毫無例外地都選擇報考國內最好的兩所大學清華和北大。當然,也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