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昆瑋。受訪者供圖
張昆瑋。受訪者供圖
張昆瑋。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記者孫亮全)9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名校名企「皆過往」,回鄉執教自甘「平凡」》的報導。
28歲的張昆瑋沒有想到,一個發到母校論壇上的帖子,讓他在未來一段時間都過著「應接不暇」的生活。
來採訪的、談技術合作的、輔導學生的、介紹對象的,微信響個不停,張昆瑋平靜的生活驟然喧鬧起來,他自嘲快成「網紅」了。
這讓他喜憂參半,他認為過平常生活沒什麼不好,只想做點實際的事情。
「這並不是一個很大的選擇,只不過遵循自己內心,做正確的事而已。」放棄在谷歌的工作,選擇回到家鄉一所二本院校當教師的清華姚班畢業生張昆瑋說起這些很平靜。
(小標題)一個「徵友帖」引發的紛擾
不久前,張昆瑋在母校清華大學的「水木論壇」上發了一個「徵友帖」:清華本碩回到家鄉,之前在摩根大通和谷歌待過,做一個很普通的程式設計師。回到山西老家,進入晉中學院當老師,月薪3000元。不高不帥不富,有點胖。
不過沒想到,友沒徵到,先在網上引起了一些爭議。這個帖子被人從「水木論壇」轉到了「北郵人論壇」,隨後又被轉到了「知乎」。不少人對他的職業選擇產生了爭議。
有人說,為什麼一個清華畢業生甘願選擇平凡和普通?甚至有人說他是在浪費自己的才華。但許多人也選擇理解,「學歷應該是給一個人更多選擇的權利,而不是束縛人生的枷鎖。」「生活是自己的,個人選擇不應該被其他人的言論所束縛。」
記者在張昆瑋位於晉中市榆次區的家裡見到了他,這是他從小長大的地方,在一個不新不舊的家屬院小區。
張昆瑋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個「靠譜青年」,說起話來不急、不吵,靜靜地、淡淡的,很為別人著想。
「只接受過一次採訪,後面的採訪全拒絕了。」張昆瑋說,這只是他生活中的一個小選擇,沒想到引起了別人的關注,讓他和家人有些措手不及。
他的母親說,他們是普通百姓,在生活中也是平常人,過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挺好,並不想出名,對別人的議論和評價,希望張昆瑋能泰然處之。
去年夏天,張昆瑋在谷歌工作兩年後,選擇離開北京,回到山西。他在晉中學院應聘成為一名青年教師,這是一所位於張昆瑋家鄉晉中市的本科院校。
「回來時已經是碩士畢業第三年了,山西的高校門檻並不低,有的只招碩士應屆生,當時正好符合晉中學院的應聘條件。」張昆瑋說。
事實上,那也是晉中學院信息學院最後一次招聘碩士畢業生。
「當時學院只有一個名額,張昆瑋比較優秀,就進來了,今年我們也不招碩士了。」晉中學院信息學院院長常文萃說,這也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情,在校內沒有引起什麼震動,老師們聊天時也只會說一句「清華的碩士,不錯。」
「一切都很平靜,這也是我經過思考過的選擇。」張昆瑋說,這一年過得都挺好,剛到學校的第一年主要是學習,做一些助教、輔導工作。最近的這學期,學院才給他安排了《數據結構》和《軟體測試》兩門課程。
「備課還是挺辛苦的。」他笑著說。
張昆瑋的母親說,兒子選擇回來之前也和他們商量過,家人都支持他回來,「從小他的決定都是他自己做,我們也尊重他,再說家裡就這一個孩子,回來沒什麼不好。」
(小標題)「別人家的孩子」
張昆瑋從小就很自立,上學時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父母沒為他操過太多心。「現在回想起來,一路比較順當,也很幸運。」張昆瑋說。
「從小學習的感覺不錯,父母沒有管過太多。」張昆瑋笑著說,他算是素質教育的受益者,課內的東西少做一些,課外多學一些,反而效果更好。
張昆瑋愛讀書。「小學時讀的課外書多,成績馬馬虎虎,但知識面寬,中學時的成績反而跑到前面去了,但總有人比我考得好,我的成績並不是數一數二。」
張昆瑋也是幸運的。「初中畢業那年正好趕上山西省實驗中學在全省招生,就考進去了。」張昆瑋說。
「高中拿過山西省數學聯賽和物理聯賽的一等獎,基本都是自學,父母插不上手,也沒報過培訓班。」張昆瑋說,對於競賽,父母持中立態度,不反對也沒支持,他們覺著走高考的路子更容易一些,後來出了些成績,父母開始支持。
高中有五種競賽,張昆瑋學了數學和物理,但不會編程,「就試著學學,那個時候競爭不太激烈,剛開始感覺比較容易,後來越學越深,在高二暑假拿到了NOI(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的金牌,早早定下了保送到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昆瑋說。
張昆瑋說這得感激高中時的學習氛圍和老師的開明。「基本上高中所有的晚自習都在學習編程,向老師申請下就可以了。」
2009年進入清華大學讀書後,張昆瑋的大學生活壓力也不大,他說競賽生畢竟提前學過一些專業知識,比高考生相對容易些。
大二時,張昆瑋轉到了姚班(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在姚班課堂旁聽時被一位老師發現,交流之後,那位老師認為我的思維還可以,被推薦進了姚班,當時姚班還沒有獨立成系,屬於計算機系,轉班比較容易。」張昆瑋說。
「大學時很少排名,當時我在30人的姚班也排過第十名。」張昆瑋笑著說,他提這個成績只是為了說明他在姚班也不墊底。
隨後五年的碩博連讀,張昆瑋只讀了三年半,拿到碩士學位後他選擇了工作。「科研在很多時候都是孤獨的徵途,我不是很適應這種日思夜想的工作方式。」張昆瑋說他雖然學有所長,但並不擅長科研。
(小標題)「我想做一名好老師」
張昆瑋選擇去工作。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金融領域知名的摩根大通銀行,但只工作了三個月,崗位是編程。隨後谷歌的offer姍姍來遲,張昆瑋開始去谷歌工作,他的工作內容是「知識圖譜的預處理和批量計算」,這是個數據處理工作,即如何更快提取信息。
張昆瑋如今回憶起來,依然對谷歌的工作環境和氛圍稱讚有加,但是這種「大企業的螺絲釘」讓他的成就感很低。「谷歌實在是太大了,每一個項目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代碼實在是太多了,龐大的數據讓人絕望,我只是一個小螺絲釘而已。」
由於籤了保密協議,張昆瑋對老東家的薪酬和工作並沒有多談。「待遇還可以吧,沒什麼特別之處。」在谷歌工作兩年後選擇辭職的張昆瑋說,自己並非僅僅因為在北京的生活壓力大、收入低而選擇回鄉,他只是想尋找讓他更有成就感的生活。
「教學生就會讓我有成就感,每天教會學生一點東西,每天看到他們的進步,真的很開心。」張昆瑋說,他喜歡過簡單一些,沒有很多麻煩事的生活。
回到家鄉的這一年,張昆瑋在學校指點了幾個學生的畢業論文,指導過學生的一些競賽活動,有時在周末也會去培訓機構代課,有一些額外的收入。
晉中學院剛畢業不久的一位姓李的學生說,看了張昆瑋老師的代碼,才明白什麼是真厲害,很幸運師弟師妹們可以得到一位好老師的幫助,很多同學都喜歡張昆瑋,他的做事風格也對不少學生產生了影響。
「現在的日子不錯,學生的求知慾很強,他們很努力。」張昆瑋說,來自學生們的反饋讓他有了信心。
「人各有志,我在同學中間算是很普通的,他們有各種各樣的選擇,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有的本科畢業就參加了工作,或者去創業,現在有很多已經做得很棒。」張昆瑋說,他不值一提。
事實上,張昆瑋最近無比忙碌。「山西正處於轉型期,最近不少當地網際網路企業也在聯繫我談合作,他們有的技術儲備不夠,希望我能幫忙完善。山西的信息化滯後,其實孕育著更大的發展機會呢。」張昆瑋說。
張昆瑋謀劃回鄉的時候,他上一個在論壇「徵友」認識的女朋友選擇出國留學。關於婚姻問題這些事,張昆瑋說他隨緣。
龍應臺寫給兒子的文章《親愛的安德烈》中,《給河馬刷牙》這樣寫道:「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事實上,選擇回到家鄉一所二本高校教書對張昆瑋來說,真不算一個很大的抉擇。
「想回企業工作,隨時都能回去。但我目前確實想做一名好老師,讓自己的學生成長起來,這是最重要的事。」他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