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學聚餐和我吐槽,孩子跟她關係不好,同學在一家美容院上班,是專門做美甲的,因為行業特殊性,經常晚上需要上班,老公為了賺錢在外和朋友一起承包一個工地,自己獨自一個人只能帶著老大,就把老二放在老家奶奶來看。
因為上班很忙,同學是很喜歡這個行業,之前在石獅舉辦比賽還獲獎,畢業後也如願做了這份工作,美容院老闆比同學年輕,但也是體貼溫柔老闆,早出社會經過很多煎熬,開學了老大要上幼兒園,同學就把老大從鄉下接回來,老二留在老家。
懷孕很長一段時間同學沒有上班,老大成長不算錯過太多,有了老二一個原因是當代女性真的需要工作,在家伸手要錢真的會要出病,自己也喜歡上班,上班帶來快樂不只是錢,老二都是在老家奶奶看的。
平時也是跟奶奶睡,周末也不一定有空回去見孩子,實在想念了一定會抽空坐車回去看看,也就2天時間,回家想帶孩子玩玩,孩子一會看不見奶奶就要去找一下,媽媽有太多不允許,奶奶沒有,晚上想三個人一起睡早早把孩子被子抱到房間。
過一會發現被子被孩子抱回奶奶房間,還說要跟奶奶睡,不跟媽媽睡,同學很傷心,愛工作賺錢就顧不上孩子,不工作不賺錢就沒有自由生活,當然不上班是很容易被社會淘汰,沒有人會養我們一輩子。
那晚還是順從孩子意思先去跟奶奶睡,等到睡著了再抱回來,當然內心還是很痛苦的,自己懷胎十月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來的孩子跟自己不好。
第二天孩子醒來發現旁邊不是奶奶大哭大鬧,後來還是奶奶來了才停止哭泣。是不是錯過了孩子太多的成長,還是孩子長大自然會明白,媽媽是為了這個家更好,還有你們更好的物質生活。
況且女兒都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長大了一定會懂得,上幼兒園也要回去城裡讀書很快也會懂得。
相信很多人跟同學有一樣的想法,我在一本書上看到,在孩子最初的幾年,誰養的就跟誰親,對誰的心理依賴更大。出生的前三年特別是剛出生的第一年,孩子會對照顧者產生情感依賴。
很多人認為,等孩子長大了,跟自己自然就親密了。但其實,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到三歲才能形成客體穩定性與情感穩定性。客體穩定的概念,在良好的養育環境下,孩子一歲半即可形成。
而情感穩定的概念,在良好的養育環境下,要到三歲才能形成。也就是說,只有在形成這兩個概念後,孩子才能承受與媽媽的長時間分離,否則孩子會將短暫的分離視為永遠的被拋棄。而這裡的長時間,指的是兩個星期以上的時間。
看到這個概念我們不難理解,我自己也是深有體會,我在休完產假回去上班的,那時候孩子六個月,後面的日子都是奶奶帶,奶奶帶的很好,孩子每天都很開心,因為公司距離家裡比較遠,我是到晚上下班才回去的。
那時候我只要一開門,孩子就在房間聽到我的聲音,立馬很活躍要衝出來,孩子六個月但是白天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在睡覺,這段時間都是奶奶陪伴的,還有她的早餐點心和午餐,除了周末這些都是奶奶餵得,孩子很喜歡奶奶。
到了周末是我自己帶孩子睡覺,但是孩子還是習慣要去奶奶那裡睡,因為我晚上有回去,孩子到十個月才停了母乳,孩子跟我關係還是算是中立的態度。
一直到3虛歲孩子回家午睡都要跑到奶奶房間去睡,奶奶在家跟奶奶睡,奶奶不在自己躺在奶奶房間叫我們陪睡,其實這中間孩子已經很久沒睡奶奶房間了,我想應該是孩子在最需要年齡奶奶陪伴了,她對奶奶依戀很大。
現在即使很久沒有看到奶奶,她也會視頻很大聲喊奶奶,奶奶來看望也會很快熟絡起來,這應該是奶奶在她人生重要時刻出現比較久,她對奶奶想念。
其實,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是有科學依據的。19世紀,精神分析學家勒內·施皮茨曾拍過一部簡短的黑白影片。主要內容就是跟蹤拍攝一群無法被媽媽長期照顧的嬰兒。
一些嬰兒的媽媽在生下他們的頭三個月親自照顧,然後把孩子交給育嬰師。在媽媽剛離開的前幾天,大多數孩子還能愉快的玩耍或微笑。
大概一周後,他們發生了變化:不是反應遲鈍、面無表情,就是臉上寫滿恐懼。施皮茨認為,育嬰師工作繁忙,每個人平均要照顧7個小嬰兒,並且她們大多是因為工作而履行照顧義務。
並不能給孩子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所以不能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還有一些嬰兒,交給家裡其他養育者照顧。
比如爺爺奶奶,他們給孩子充足的愛和關注,慢慢的,孩子會把對媽媽的依戀關係轉移到這些養育者身上。
3歲以前孩子最好不要送早託,一般這時候送早託都需要家長的陪伴就是這個原因。當然每個孩子情況不一樣,我們家孩子也是快3周歲送進去早託,表現很好,變化很大,只要我們準時接送她都很滿意。
因為工作原因同學女兒陪伴都是奶奶,孩子把養育者當做自己最親的人,媽媽的陪伴比較少,當然得到回報也會比較少。
心理學家幼年時期和孩子建立好親子關係是很重要的,錯過了孩子就不會和你有友好關係。在《媽媽是超人3》節目中,節目一開播,大家就看到黃聖依和安迪生疏的母子關係。任媽媽百般討好,安迪就是不領情。
作為媽媽,黃聖依不知道安迪愛吃什麼零食,不清楚安迪的飯量,甚至連安迪的年齡都差點記錯。而安迪在節目中,挑剔媽媽準備食物沒有自己喜歡吃的;
嫌棄媽媽準備的早餐;拒絕媽媽給買新衣服;還拒絕牽媽媽的手……甚至還說,「我不喜歡她陪我。」
其實,安迪3個月大的時候就由奶奶照顧。節目中,從奶奶悉心照顧孩子生活起居和安迪聽話的樣子就能看出來,安迪對奶奶充滿了愛和依戀。
為了他,奶奶甚至在家裡建了他喜歡的遊樂場、滑雪場。而媽媽黃聖依因為工作原因、明星身份,就把3個月大的孩子送到奶奶那裡。幾乎沒有陪伴孩子,對孩子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
我想為人父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而養,親自養育自己的孩子。以前我覺得我沒有工作沒辦法存活,現在的我工作也都是圍著孩子找,一切以孩子考慮第一。
現在的我不敢說有多好的陪伴,但我每天送她上學放學做飯洗澡,講故事洗衣服,我相信孩子在我的陪伴下,她很有安全感,性格活潑開朗,愛交朋友喜歡和人交流,是個陽光向上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