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ilieyun)上海】6月30日報導(文/木木三)
中國的人力成本和租金漲幅正在改變諸多行業的商業邏輯,實體店的經營利潤逐年被壓縮,恰逢新零售概念火爆,全新的產品銷售與服務載體,從線下流量出發,開始在自動販賣機和無人值守便利店上大展拳腳。
對標歐美日,國內VEM生意完全可以落地到飲料、零食、水果生鮮、熱飯,還有電子產品、個人護理產品、雨傘、甚至內衣等。從最早的友寶到咖啡零點吧、五個橙子、冰淇淋,國內的自動販賣市場在產品品類上不斷拓展,消費人群也在不斷擴容,隨著新零售和消費升級的春風襲來,自動販賣機這門生意臨近爆發。
日本在上個世紀50年代發明的方便麵,開啟了快餐領域的一場新革命,康師傅、統一、日清、甚至東南亞的泡麵品牌也都深入國內消費者的心裡。社會經濟的發展,首先帶來的是大眾對消費的重新認知,消費結構和主力消費人群逐漸發生變化後,消費者們對食品品質和健康理念的追求,成為食品選購過程中的主導因素,方便麵的地位急劇下降。並且在社區便利店和各類食品體驗店深入落地的過程中,方便麵主打的「方便」優勢也在慢慢喪失。
所謂的消費升級,其實是在尋找替代傳統消費品和消費場景的最優解決方案,對於麵食來說,方便麵和現煮麵館是否存在中間版本,既滿足高性價比又能保證食品的安全與健康?
滷豆正在做這件事,他們研發的智能化自動煮麵販賣機,採用冷凍後的熟食麵條和配料,在45秒內即可迅速解凍、加溫至120攝氏度煮麵、降溫至適合食用的85攝氏度,相對傳統的微波解凍提升了至少是2分鐘的時間。對於這項核心技術,滷豆合伙人胡樂告訴獵雲網(ilieyun),公司未來將在江蘇太倉設立的產品和硬體研發中心,保護自有智慧財產權的同時,提高技術層面的迭代速率和創新能力。
目前,滷豆可提供臺灣紅燒牛肉麵、日式豚骨拉麵、凱裡酸湯肥牛面、肥西老母雞湯麵四種麵條,原配料供應鏈選擇食品質量把控嚴格的臺企和日企,在食材配比標準化的基礎上,冷鏈物流等環節均實現標準化。滷豆通過第三方合作的冷鏈物流商,每碗面的配送成本縮減至1元,供應鏈層面實現標準化後,熱湯麵產品跟全家、7-11等便利店中的盒飯一樣,均為標品。
對標產品非方便麵,但滷豆的消費場景其實也是主打時間效率,11點-15點的的餐飲時間多為外賣商家的休息點,叫外賣的時間成本太高,甚至大面積叫不到的情況也常常發生,這時候,滷豆投放到寫字樓、商業辦公區,能解決對時間要求精確,卻也需要保證飲食健康安全的消費群體。
在投放場景中,滷豆主打的智能快餐概念,不止停留在滿足寫字樓中白領人群的leisure用餐,便利店、高速服務區、機場車站、醫院、學校、網吧、快捷酒店等人流量集中區域,都是這款自動煮麵機身影顯現的場所。定價上,每碗面的價格在15-25元間,合伙人胡樂透露,滷豆的毛利能維持在50%左右。
自動販賣機跟共享經濟中的充電寶、單車、按摩椅等都存在線下運維問題,為了保證機器的運行和故障解決效率,滷豆將機器進行了模塊化設計,當機器出現問題時,只需要替換相關的組件可繼續使用。記者看到滷豆方展示的圖片,他們在永輝超市試投放了第三代機器,據胡樂介紹,滷豆的第四代機器設備最大承載量為40碗,清潔和保潔需要人工完成,大約每周2-3次,一位線下運維員工可控制5臺機器,未來鋪設密度提升後,每人可以控制10臺機器。
按照每人運維10臺機器的工作設計計算,每人每月的運維成本可以控制在400元上下,拋除原配料、機器、場景等費用,滷豆的回本需要在每天銷售40碗面的前提下,一年內時間完成。有趣的是,滷豆的第四代機器的麵條容量是40碗,這意味著如果單一場景內發生火爆的現象,一臺機器持續運作滿足消費者需求,即可收回成本了。
關於智能快餐的想法 ,滷豆想先從湯麵單品切入,未來會逐漸擴展到早餐、晚餐領域,產品研發上的重點放在北方市場,而機器的投放則根據場景和用戶需求適時調整。
目前,國內自動販賣機的存量不到 20 萬,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友寶,自動販賣機的生意還會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跟共享KTV、五個橙子等販賣服務與產品的項目差不多,資本加持後的渠道快速鋪設是滷豆做到行業第一的基礎,它現在的競爭對手從當前來看應該是時間,獵雲網所看到的湯麵自動販賣機只剩下上海的朝天紅。
據悉,滷豆曾獲個人投資的百萬美元級別的天使融資,目前正在尋求千萬級別的Pre-A輪融資,計劃9月份完成。
團隊方面,滷豆現有30人,核心團隊7人。創始人兼CEO 馬齎為連續創業者,項目經驗涉足地產、網際網路、奢侈品零售等行業。
產品:滷豆
公司:上海嚕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微信:滷豆移動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