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最早來中國的白人,中國人和西方人對他們的稱呼有些不一樣

2021-01-08 西部人文地理

提示:他們身材矮壯,藍眼隆鼻多須,驍勇好戰,被認為是最勇武的人。他們使用的武器包括防禦用的甲冑和攻擊性的戰斧、矛、劍和弓箭,還使用套索和飛石器……是來中國最早的白人民族,但中國和史籍裡叫他們塞人,而西方史籍裡叫他們斯基泰人。

季羨林先生說過: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

文化當然是由人帶來的,所以,在研究文化的時候,首先關注的應該是人。人類自帕米爾高原的「告別」,直接導致了中國新疆與中亞這一區域人種的複雜性,而這也催生了中國西北方最早的少數民族。這個時間可能要比人們想像的早出很多,這一民族可以說是世界各人種的綜合,不過是黃白人種佔了主要的成分。

首先,特別強調一下中亞這一概念。中亞即亞洲中部地區,狹義的中亞包括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五個國家。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人亞歷山大·馮·洪堡於1843年提出,其所包含的範圍存在多種界定。從地緣位置看,中亞地處亞歐大陸的結合部,位於俄羅斯、中國、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大國或地區性大國中間的地理位置,是貫通亞歐大陸的交通樞紐,歷來是東進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

這一區域如同一個螺旋紐扣,在人類經歷大洪水磨難,逃向帕米爾高原,就完成了首次的膚色融合,而後又相互加帶各奔東西,又因地域而保持了各自的特色、創造了各自的文明。所以,人類黃種的成分裡的白種和其他種、白種的成分中有黃種和其他種是一件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只不過是成分的多少而已,而各種之間的膚色成分以及其他人種特點,從古至今都在不斷地被交融。

中國新疆與中亞這一區域應該是人類首次民族融合的發軔,且在後來也一直扮演著進一步融合的角色,這種交流直到人類東西方的海上交流興盛才被逐漸減弱了下來,但弱只是相對而言,並不等於不存在。因此,我們認為,中國最早的少數民族是誕生在新疆的。而新疆乃至中亞也一直為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所並存控制,歷史上,民族融合的腳步伴隨著戰爭,總是一個激烈的存在。

在那個時候,是不存在國家概念的,我們將自帕米爾高原向著今日中國以及中國北方而來的這些人,稱為「東方人」。在這一概念裡,似乎有著這樣的一種遷徙和分布:第一部分人是沿塔裡木盆地經由河西走廊進入黃河流域;第二部分人是沿青藏高原南下至四川盆地進入大西南;第三部分是由帕米爾高原和今新疆地區直接向北,直抵北冰洋。與此同時,第三部分人還向東作著遊移,填充了葉尼塞河至葉尼塞河這一區域,佔據了包括蒙古國在內的中國以北地區。

這三部分人中都夾雜著一定數量的白種人,因為新疆是距帕米爾高原最近的既適合農耕也適合遊牧的寶地,所以,黃種與白種、農耕與遊牧便同時停留在了這片土地上,也便有了中國最早的少數民族。他們既能牧馬放羊,又能荷鋤種地,在適合農耕的地方進行農耕,在適合遊牧的地方進行遊牧,又通過戰爭在黃白二色中不斷地融合,成了新疆這個地方人種的最早特色。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明確提出了「第一次社會大分工」的理論:「遊牧部落從其餘的野蠻人群中分離出來——這是第一次社會大分工」。但是,對中國來說,這是個例外——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從新石器時代起一直以農業為主,沒有遊牧部落從「其餘的野蠻人群」中分離出來,也就沒有農業和遊牧業的社會大分工。所以,我們把中國最早農耕與遊牧的結合人群,稱為中國最早的少數民族,也沒有什麼不合適的。

他們身材矮壯,藍眼隆鼻多須,驍勇好戰,被認為是最勇武的人。他們使用的武器包括防禦用的甲冑和攻擊性的戰斧、矛、劍和弓箭,還使用套索和飛石器。他們甲冑是用皮革製成,再在皮甲上縫以獸骨或馬蹄製成的硬片,使之更堅固。他們還給戰馬製作胸甲以黃金做的馬勒和馬嚼子,在馬背上呼嘯,用戰斧、刀、劍、矛等對敵人進行攻擊。

他們很殘酷。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他們在戰場上殺死第一個人,要把這個人的血飲了,然後,把殺死的所有人的首級帶到他的國王那裡去,這樣,就可能得到一份虜獲物甚至獎勵。否則,沒有人相信他們在戰場上殺死了人,也就會被看作是英雄,更不會得到虜獲物的獎勵。他們「沿著兩隻耳朵在頭上割一個圈,然後揪著頭皮把頭蓋搖出來。隨後他再用牛肋骨把頭肉刮掉並用手把頭皮柔軟,用它當作手巾來保存,把它吊在他自己所騎的馬的馬勒上以為誇耀。凡是有最多這種頭皮製成的手巾的人」。他們還是人頭的狂熱收藏者,都喜歡拿敵人頭骨當盛奶酒的酒器。

他們有自己的宗教。他們崇拜祖先,認為萬物有靈,對一些自然現象予以崇拜。遊移的一部分崇拜太陽,獻給太陽的祭品是馬,認為只有人間最快的馬才能配得上諸神之中最快的太陽。定居的部分則把土地當作母神加以崇拜,並且認為戰爭之神是從大地上成長起來的,每每戰前,都會把劍插在地上,向上澆奶和血,以祈求獲得勝利。

他們還特別崇拜黃金,認為黃金和太陽一樣不滅。他們的王小心翼翼地保護神聖的黃金,每年為它舉行重大的祭典。同時,一些人的衣服上都以黃金為裝飾品,希望自己像黃金和太陽一樣發光並且永存。

他們還實行殉葬制度。王死了,他們都要舉行隆重的葬禮,先將屍體先塗以香油,然後裝入特製的車,巡行於各部落間。屍車所到之處,各部落人民都要表示沉重哀悼,並以各種方式毀傷自己,或割去一片耳朵,或毀傷前額、鼻子,或以箭鏃穿入左手,或抓爛自己的臉或眼部,或拔掉一綹頭髮等等。巡遊完後,將屍體送至王族的葬地,所掘的正方形的墳墓,面積甚大。屍體放入墓中,以毯相裹,並在屍體兩旁堆放戈矛。除要縊死一個王妃殉葬外,王的廚夫、圉人、侍者也都要殺死殉葬,馬匹也要殺死葬於墓門附近。最後,由部落的人民在墓上堆起丘陵。甚至在王死一年之後,還要殺死50個奴隸和50匹馬,陪葬於陵旁。

他們還實行王政制度,將部落分成四個大部,每部分又能分成若干「區」,每區由一個「總督」加以統治。這些「總督」由各部落酋長世襲,各部落酋長推舉王,王的權力至高無上……他們的這些習俗和制度,很深刻也很廣泛地影響到了中國後來的北方少數民族,他們有一個名字叫塞人,但是,在中國與外國史籍的記述裡,他們多少是有些不一樣的。

在西方的史籍裡,他們被認為是斯基泰人的一個分支,而斯基泰人發源於東歐大草原,在頓河與多瑙河之間,黑海以北,此前一直居住在伏爾加河流域,不斷的遷徙中,其遷徙地從歐洲一直到內蒙古和鄂爾多斯沙漠,是史載最早之遊牧民族;善於養馬,他們與阿拉伯人、凱爾特人不斷接觸,吸取了多種文化包括希臘文化的特點。

波斯人將他們稱為Saka(塞克、薩迦)人,並說他們的國家「在海的那邊,那裡的人戴著尖頂的帽子」。實際上古代的Saka(薩迦)人居住在從黑海到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交界處的興都庫什山和新疆北部與中亞地區的天山的廣大區域,他們分成三個集團,一部分是崇拜葉子的薩迦人,分布在中亞費爾幹納盆地及蔥嶺等地;戴尖帽的薩迦人,分布於吉爾吉斯及哈薩克斯坦的草原地帶,即從帕米爾、阿賴嶺以北至天山、阿爾泰山,包括塔什幹、塔拉斯河、楚河、伊犁河流域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另一部分薩迦人,即所謂海那邊或河流那邊的薩迦人,分布在阿姆河以北,鹹海東南、索格底亞那(即河中)之地。

現代語言學家分析,中國史籍上的「塞種」,即是古波斯語中「Saka」(塞克、薩迦)的譯音,也有「鑠迦」、「爍迦」等不同譯法。他們最早被夾帶著來到了中國,今天的伊犁河、楚河流域被稱作是塞地,他們在此發展壯大,勢力一直延伸至今內蒙古西部的額濟納地區和黃河河套地區,最終引起了中國中原王朝的警覺,並受到攻擊而退縮,以至於最終受到大月氏民族西遷的壓迫而不得不「西返」。

然而,歷史不可能只有這麼簡單,在地圖上,我們看到,在天山山脈與阿勒泰山脈之間的今新疆北疆地區,實際上是一個向西北方向遷徙的最好通道,在這個區域裡,有一條河叫額爾齊斯河,全長4248公裡,源出中國阿爾泰山西南坡,自東南向西北在中國境內奔流546公裡,一路上將喀拉額爾齊斯河、克蘭河、布爾津河、哈巴河、別列則克河等北岸支流匯入後,流入哈薩克斯坦境內齋桑湖,再向北經俄羅斯的鄂畢河注入北冰洋。

額爾齊斯河是中國境內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在那個年代裡,它分明充當了「塞種」遷徙的一個路標,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涉過額爾齊斯河填充到了中國北方以及比中國北方更北的地方。至今,還有滯留在中亞、西西伯利亞和阿爾泰地區的一些部落,其文化、藝術和生活方式與南俄和伊朗的斯基泰人極為相同。

這個時候,人們應該發現,一種人在中國的稱呼為什麼和外國人的稱呼是不一樣的,外國人把他們叫斯基泰人,中國人把他們叫塞種,那是因為他們被「中國化」了,不僅僅是名稱,而且還有人種——在中國,他們的身上有著黃人的基因,但在外國,他們沒有。所以,他們應該是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是白人,但和黃人「混血」了。這種「混血」是從帕米爾高原相互告別的那一刻就存在了的。(文/路生)

相關焦點

  • 古埃及人和現在的非洲人不一樣,他們是從哪裡來的,是什麼人種
    事實上,這裡還是地球上許多生物的故鄉,即使是最早的現代人,也起源於這裡。但同樣位於非洲北部的埃及,卻幾乎看不到黑人的身影。這些居民中有近九成是與阿拉伯國家同源的閃米特人。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古埃及人創造過非常偉大的成就和輝煌,他們究竟屬於哪一個民族?古埃及人在壁畫上。
  • 印第安人有多善良?他們是中國的後裔嗎?白人為何要殺害他們?
    印第安人有多善良?他們是中國的後裔嗎?白人為何要殺害他們?說起印第安這個民族,可能很多人都聽過,但是對它們卻不太熟悉。但是,印第安人在西方的歷史上,是很出名的一個民族。他們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是當地的土著居民。
  • 為什麼西方國家感情上偏愛印度,而不待見中國?
    印度人看上去膚色黝黑,可實際上,從人種劃分上看,印度人的祖先是雅利安人,是數千年前從歐洲遷徙到亞洲的,他們和歐洲人有著共同的祖先即印歐人,所以,印度人在人種上屬於白人。而中國人屬於蒙古人種,蒙古人種主要分布在東亞和東南亞。所以,雖然阿三哥看上去比較黑,但特徵上更接近白人,而中國人和白人是不搭界的。人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與相貌相關聯,相貌相近的更容易產生親近感。
  • 西方國家為何稱呼中國為sino?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西方國家為何稱呼中國為China?在這裡小編修正了題目裡本身的錯誤,因為歐洲語言裡並不會直接稱呼中國為Sino,Sino只是China這個詞在組成一些複合詞時的變體,比如中美關係可以說成Sino-US relationship,但Sino這個詞本身是沒法單獨用的。
  • 美國白人女孩會喜歡中國男孩嗎?
    他批評我的工作選擇,他說如果我能拿到碩士學位會更好,當我說我不做飯的時候,他就會批評我,他表現得好像這些問題他都希望我來解決。當我告訴他我決定不生孩子時,他說我會長大後會改變主意的。他講了所有他希望女孩們做的事。如果中國的男人被教育要這樣表現來追女孩的話,那麼不,美國女孩不會喜歡這樣的男人。
  • 為什麼普通話在西方被叫做 Mandarin ,這個字是否是西方最早認識...
    Mandarin ,這個字是否是西方最早認識漢語的朝代是「滿清」有關? 早在明朝,最早和中國官方打交道的歐洲人——葡萄牙人就已用此詞來指稱中國官員。至於後來歐洲人用「mandarino」或「mandarin」來指稱明朝官員,以及中國官話、國語等,應是在前引利瑪竇的《全集》之文的影響下才普遍流行的。
  • 西方國家都認同清朝的國名為「中國」,為什麼日本卻死活不同意?
    西方國家都認同清朝的國名為"中國",為什麼日本卻死活不同意?"中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我國的西周時期,用來特指西周都城附件直接統治的地區,也有中央之國的意思,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對於"中國"的含義便擴大了許多,一般與中原之外的異族人區分開來,我們自稱為中國,孔子也曾經說過: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相類似的話語。
  • 中國人也有膚色很白的人,但卻被稱為黃種人,原來暗藏西方的詭計
    這首歌詳細地描述了一個中國人的外貌特徵,但是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其實最早中國其實並不是被稱為黃種人的,而是「白種人」。從白種人變成黃種人,其實也就是這短短幾百年的事情,其實最早在歐洲的傳教士的眼裡,我們和他們都是正宗的白種人。
  • 白人為何殺盡印第安人,而不是讓他們做奴隸?三個原因答案很殘酷
    第一點:印第安人熱愛自由,桀驁不馴北美和南美的原居民被稱為印第安人,但是他們的血統差異很大,就像中國人和爪哇人一樣但是他們有共同點他們都是「野性的」,桀驁不馴西班牙人佔領美國後,大量搜捕印第安人做奴隸但令西班牙人失望的是,印第安野狼一樣不服,多少有些戰死,寧願不動;也有被監視員用鞭子打死也不為白人工作的人白人的印第安人的強迫勞動
  • 新冠疫情中,西方人和政府為什麼總讓人感覺無知和愚蠢?
    在自媒體發話,不像大排檔神侃,憑感覺說話也要有1 2 3的實錘。先要搞明白,西方人和政府有哪些言行讓咱感覺無知和愚蠢?苗子羅列下自己的感覺。川普 消毒水 美國疫情新冠病毒專找黃種人的麻煩,白人是完全安全的;疫情在中國這樣封閉、醫療落後的國家才會有,西方民主和醫療甩中國幾條街,疫情不會蔓延
  • 印度的「福建人和廣東人」是如何佔領世界的?
    但不可否認,印度很早就是西方殖民地,印度人長期與西方人共處,很早就學會了跨文化溝通之道,印度人出海移民也強化了海外生存能力。雖說印度人愛往外國跑,但也不是誰都移民。就像早期華人移民主要是福建人和廣東人一樣,印度移民也有地域性,或者說,印度也有自己的「福建人和廣東人」,也就是泰米爾人。
  • 歧視性稱呼易惹麻煩 美華人處理稱呼問題宜謹慎
    華聲報洛杉磯消息:最近關於在美國而沒有正式身份的移民,到底應被稱為「非法移民」(illegal alien),還是較中性的「無身份移民」(undocumented immigrant)的爭論,反映出在稱呼別人的問題上,要十分小心謹慎,否則容易惹出麻煩,甚至引起種族衝突。
  • 我們稱外國人為老外,他們稱呼我們只有倆字,日本人稱呼很現實
    本文為「旅遊的嚕啦」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隨著現如今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質量也在隨之改善,當人們在滿足了最基本的物質生活以後,開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我們稱外國人為老外,他們稱呼我們只有倆字,日本人稱呼很現實。現在中國的一些旅遊景點已經滿足不了中國遊客的需求了,於是中國的遊客開始將旅遊的目的地放眼到了國外,同時也有不少的外國人想要到中國來了解一下中國的特色文化,享受中國的美食,畢竟中國現在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了,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於是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的擴大。
  • 稱呼我們為「中國」,這個國家倍感委屈,用佛教語代替
    但是他們寫信的時候沒注意,開頭自稱為「日出出天子」,這也就算了,重點是他們稱呼楊廣為「日沒處天子」。先不說中國的皇帝有多驕傲,再說楊廣的傲嬌和暴虐更是在皇帝中排得上號的,看了這話首先就是大發雷霆。不管怎麼說,對於當時的隋王朝來說,日本就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國家,但它卻敢用這樣的方式來分別稱呼自己與楊廣,怎麼能不讓楊廣大怒?
  • 你知道外國人是怎麼稱呼中國的嗎?各種奇怪的叫法,看完我笑噴了
    我們喜歡自稱天朝大國,華夏,中華,神州等等都是我們自封的稱號,可是在遙遠的歐洲,他們叫我們什麼呢?China就是外國人對我們的一種叫法,在英語裡面,China又是瓷器的意思,因為古代的時候,中國的瓷器就遠銷歐洲了,這些東西歐洲沒人能燒制出來,所以歐洲人就用瓷器來稱呼我們國家,而China則來自於對秦的翻譯chin。
  • 豬年:豬來自西方還是東方?中國最早的家養豬在河南,距今9000年
    豬年,是中國曆法裡面十二生肖年份之一。農曆己亥豬年從2019年2月5日開始,到2020年1月24日結束,也是一個平年,共有354天。那麼,最早的豬來自東方還是西方?以前的說法是它可能來自歐洲和亞洲,但近些年來,科學家們通過DNA技術研究分析出豬是多地起源的,古代近東地區的人們大約在距今9500年前開始馴養豬,中國的古代先民大約在9000年前也馴化了豬,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家豬獨立馴化中心之一。這就是說,西方馴養豬的時間要比中國略早一些。
  • 日本人為什麼不承認自己是黃種人?我們現在已經被認為是白種人了
    這是回歸到馬可波羅時代,西方人對東亞人的認知,在馬可波羅時代,西方人的旅行筆記中,中國人和日本人被描述成「膚色白皙的人」,從13世紀至19世紀,中國人和日本人一直被西方人認為是白種人。Biasutti)認為,只有北歐人種才是真正的白人,他們的膚色是純白的,白裡透紅。而其他被稱為是「白人」的高加索人種,其膚色其實與黃色人種(即蒙古人種)無異。也就是說,世界上只有北歐人才是真正的白人,而東亞人和西歐人的膚色其實是一樣的。
  • 當西方人說「中國新年」這個詞時,很可能冒犯了一些越南人
    「中國新年」這個詞,存在於英語世界中。在中國文化中,它被稱為「春節」或「新年」。當西方人注意到這個節日的時候,他們把它命名為「中國新年」,就像他們為其他國家的文化或節日取名字一樣。之所以西方人取這個名字,是因為中國人最早慶祝新年。
  • 既然中國的經濟發展得那麼好,為什麼有的人還要移民西方?
    我知道貧窮的白人是存在的,因為我第一次到倫敦東南部時,偶然在離佩卡姆不遠的地方定居下來,那是一個經常出現在電視上的臭名昭著的黑人社區。我住的地方黑人不是那麼多,這裡的居民都是中下階層的人,他們買得起房子,但不得不把房子租給租戶。在中國,有些地方可能很窮,但我們不會認為居民區會不安全。
  • 中國最早發現勾股定理,但西方為何不承認
    我想這個問題隨便去問十個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能回答出來。勾股定理就是指在任何一個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的平方之和等於斜邊的平方。勾股定理是中學數學幾何內容需要學習到一個定理,這個定理在我們解決很多幾何綜合問題時都需要用到,而且很多時候還是解題的關鍵。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勾股定理除了拿來做題,更對整個數學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