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產品禮盒的包裝高檔且花樣百出。 CFP供圖
一家零食店推出的禮盒形似月餅盒。
批發市場上的散裝茶葉穿上了各種"外衣"。
精美的海參大禮盒不過四五百元一個,送人既敞亮又省錢,而打開之後卻發現裡面僅裝了6隻海參!不過,這對送禮者來說,內容的「單薄」或許並不太重要。
時下,進入節日消費旺季,走親訪友的人們又開始打量購置可心可意的禮品。但由於物價上漲,畢竟還要考慮本身的經濟實力,往年那種「厚重 」禮物已經很難出手,體面只能在「殼 」上做文章。近日,記者走訪市場時發現,投其所好的商家們推出了「層層疊疊」從裡到外的全方位包裝策略,在內容上縮減,但包裝上卻力求精美,滿足送禮人那種花錢少、面子上又好看的心態。
能盛3斤的盒子3隻就「裝」滿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年貨市場上除了繼承「禮盒風」的傳統,還掀起了一股「小包裝」的風潮。不管是粗糧、乾果 ,還是茶葉及海產品,都紛紛「鑽進」了或罐子或袋子的獨立小包裝,然後再被放進精美的禮品盒裡。本來就有「黃金甲」的外衣,如今又多了迷你版的「裡子」,不由讓人感嘆——「送禮真是精緻到家了」。
專賣店泡沫與海參平起平坐「這麼大一個盒子,就裝6隻海參啊?」1月12日,在島城東部一家超市裡,經營汽車維修店的胡先生手裡拎著一個海參大禮盒,向海參專櫃銷售人員詢問道。
這個大禮盒有30多釐米長,20多釐米高,寬也有近20釐米,如果滿滿當當地裝海參的話,裝上3斤都沒問題。但胡先生手中的大禮盒裡,卻沒有多少「硬貨」,禮盒被分成了三個隔斷,每個隔斷底部由泡沫填充,上面各裝有兩個塑料盒,盒裡各有一隻中指大小的海參。
該家海參專賣店的銷售人員介紹說,海參價格去年以來一路上漲,2010年年底鮮海參價格已達每斤120元,幹海參每斤在四五千元以上。根據海參的品次,店裡給這種海參大禮盒定價400元至600多元,就是充分考慮了一般市民的接受能力,顧及顧客體面。
「前兩天還有客戶過來,嫌6隻裝的太貴,讓我們改成3隻裝,一次性就訂了80盒,既好看又上檔次!」這位銷售人員說。
批發市場罐子盒子取代袋子類似情況,還出現在其他節日消費品上。在一家大超市裡,一種來自國外的啤酒已由原來的12瓶裝改成了5瓶裝,一箱售價198元。茶葉 、肉食、乾果、水果、飲料、海產品等商品禮盒,也都有內容縮減的情況,就連一向講究實惠的批發市場,也颳起了包裝「浮誇風」。
做乾果批發生意的振宏乾果行老闆王先生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價錢,1斤普通葡萄乾10塊錢,如果罐裝的話就得按14塊錢一斤。和以前的散裝批發相比,這樣的銷售方式能多賺錢。而單賣1個包裝盒,外加6個透明塑料罐子要價20元,這中間又是一筆利潤,「今年專門新進了一批罐子和禮盒,這屬於新做法,送禮看上去有分量,也好賣。」王老闆表示。
「今年買啥啥貴,走親訪友又不能太丟面子,只要包裝好看就行了。」家住古田路的任女士道出了許多市民的心聲。商家們也樂於投其所好。11日上午,記者在寧夏路一家商店裡看到,儘管瓜子、果仁等乾果都是散裝稱重賣,但每樣散裝乾果其實也都已分裝成了迷你小包裝。
算細帳包裝後「增值」68元在寧夏路另一家店裡,店面的醒目位置已經擺出了多款不同禮盒。其中,一個名為「五福臨門」的禮盒包括手撕肉條(220克)、小黃魚(110克)、果汁牛肉(210克)、鴨肫(280克)、山椒鳳爪(300克)5種商品。
見顧客進來,營業員稱「單買和禮盒的價格差不多,就是多個盒子的錢」。據此,記者計算發現,若按散裝的買,上述5份小零食僅需129.8元,而套上一層包裝後,身價卻陡增到198元,差出了68元多。
原本散裝的雜糧也披上了「黃金甲」。在佳世客超市的雜糧促銷區,綠豆、小米等雜糧被分裝成或1斤或8兩的塑膠袋袋裝產品,8袋一起統一裝進標有「送禮時尚又健康」字樣的禮品盒,這樣搖身一變,雜糧的標價就成了168元。
禮盒裡花招「陰招」真不少「有了精緻的包裝,看上去乾淨、方便,再加上外觀華麗的禮品盒,送禮時很有面子。」很多市民在購買禮盒時,習慣了過度關注「視覺效果」,相反在質量上並不多加計較。這樣一來,一些商家為了牟利便在禮盒上動起了心思。如果細心觀察,消費者不難發現其中的一些花招。
瓜子「受寵」替代核桃記者在一些賣乾果的商店注意到,禮盒中分量最重的零食往往是價格最低的那一種。比如,「五福臨門」禮盒中的山椒鳳爪分量最多,但價格最低。而另一款「堅果嘉年華」禮盒中的花生價格和最貴的山核桃相比,每斤低了約37元,但重量卻是山核桃的1.7倍。對此,一位在網上從事禮盒銷售的店家一語道破玄機——「禮盒裡搭配上滯銷貨,或者讓價位高的分量少,讓這都是廠家的『潛規則』,不然怎麼賺錢啊?」
北京一家食品營銷公司的郭小姐也表示,為應對物價上漲帶來的成本問題,商家做禮盒時一般會從「裡子」和「面子」兩個方面雙管齊下。「盒子不變,裡面裝的東西可以少裝點,如果空隙太大的話就塞贈品,這樣看上去也滿滿當當,」郭小姐介紹,多花點錢把禮盒做的更高檔更大更好看一些是經常採取的方式。這樣一來,儘管禮盒的淨重沒有變化,但視覺效果會明顯不一樣。除了在禮盒外觀上吸引眼球,把盒子裡的產品換成低檔貨也是通行的做法,「比如把乾果禮盒中的棗和核桃等貴的產品去掉,換成瓜子等低檔產品,或者2個好的蘋果外加4個差的蘋果,都是這麼操作的」。
豪華包裝盒公開賣類似的潛規則在茶葉市場被發揮得更是淋漓盡致。比如茶葉的真空包裝袋、茶葉桶以及禮品盒都能從市場上批發到,穿上豪華外衣後,原本40元一斤的茶葉,也會顯得尊貴了很多,身價幾倍十幾倍地漲。
「各種包裝袋應有盡有,包裝禮盒和袋子價位是固定的,關鍵看你買什麼價位的茶。當然普通的茶葉,也可以按你的要求裝上高級的盒子,送禮的話根本看不出來。」撫順路批發市場的趙先生指著一堆五顏六色的包裝袋告訴記者,散裝茶葉經過小袋子抽真空後,再經小盒子或者罐子分裝,最後放進豪華的禮品盒,這樣一倒騰身價也就上去了。
記者注意到,趙先生提供的包裝袋大大小小不下15種,主要有嶗山茶和觀音茶兩種。在包裝袋上,「3A」、「特級」甚至「1725茶魁」等字樣非常醒目。
為了驗證自己的說法,趙先生還拿出了真空包裝的小樣品。「根本看不出裡面裝著什麼樣的茶葉,送禮不就圖好看嗎?如果需要分裝的話,數量不能太少,不然我們賺不了幾個錢。」趙先生稱,禮品盒的價位在10元至100元不等,市區一些茶葉店及公司發福利都從這裡進貨,而且一到過節生意就很火。
「我們不提倡豪華包裝,從現實生活考慮,包裝簡約、人性化也是趨勢。」青島市工商局相關人士提醒到,從市場檢查情況看,禮盒缺斤短兩、以次充好的情況屢禁不止,在購買禮盒時,市民也應該睜大眼睛細心挑選。
■附加新聞 挑選海鮮禮盒小心三個貓膩 凍貨冒充鮮貨冰鮮海產品是指將新鮮海產品加入冰塊保鮮後 ,直接在市場上出售的海產品,而冰凍海產品是將海產品放入冷庫低溫冰凍之後再上市的海產品。由於冰鮮海產品的價格更高,無德商販常用冰凍海產品以次充好。
提醒:冰凍海產品的溫度一般要低於冰鮮海產品,肉質也欠缺彈性,有的包裝會比較精細。
品種偷梁換柱海鮮產品偷梁換柱主要發生在用外地帶魚冒充本地帶魚、用魷魚冒充墨魚、用低價蝦類冒充高價蝦類等方面。以帶魚為例,一般本地帶魚肉質細嫩,進口帶魚肉質發硬,所以兩者市場價格相差數倍。一些無德商販常常會以進口帶魚冒充本地帶魚高價出售,利潤相當大。
提醒:目前個頭較大的本地帶魚在市場上很少有售,多數本地帶魚個小、肉板薄,消費者購買時切勿認為帶魚越大越貴。對於魷魚和墨魚,可用手指用力按一下胴體的中部,如果有堅硬感,就是墨魚,如果較軟,就是魷魚。
摻水摻藥「美容」一些不法商販的黃花魚金燦燦賣相很好,結果顯示,這些黃花魚身上染的多為化工合成色素「檸檬黃」或「日落黃」,經過高溫加熱將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另外,一些黑心商販出售的蝦仁個大、肉白,是因為經過二氧化硫或漂白藥劑的浸泡。
提醒:購買海產品時可通過擦拭魚身表皮或者觀看冰水的顏色來初步判定是否染色。新鮮凍蝦仁應是無色透明、富有彈性的。
文/圖 記者 陳浩傑 朱豔麗(署名除外)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