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我發現數字無處不在》。乍一看書名,相信大家跟我有同樣感覺,這是一本數學啟蒙書籍。
其實,這是一本以數字為線索,串聯起動物、植物、地球和太空、建築物、旅途、我自己六大領域的科普書,通過數字的視覺展現給孩子不一樣的世界角度。
書中很多數字都出乎我的意料,讓我發現之前從不發現的奧秘。相信收集和整理這本書需要花費很多心血與時間,正如作者拉斐爾·馬丁的獻語:我們幾乎數遍了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就是沒有數清花在這本書上的時間。
《我發現數字無處不在》一共有六個章節,27個小標題,包含144個數字事實。作者朱斯蒂娜 • 德 • 拉戈西曾就職於法國多個知名出版社,如伽利瑪、拉熱、格林德和米蘭;拉斐爾 • 馬丁是編輯、作家,出版了眾多作品,如《奧林匹斯諸神》《神話中的鬼怪》等。
除了提供不一樣的看世界角度,該書信息增量多,知識有趣易懂,激發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每個主題數字對比中,感受世界的多元化。雖然這本書是寫給兒童的科普書,我卻看得津津有味。
這本書文如其書名,每一開頁設置一個「為什麼」主題,以數字來向孩子科普動物、植物、地球和太空、建築物、旅途中、自身有意思的數字。通過這些有意思的數字,我們不僅可以向外認識世界,還可以向內認識自己。
如動物章節就通過「多少只腳、多少根骨頭、多少顆牙齒、多少個寶寶、多少個乳房、多少個同族」六個主題,介紹了動物的外觀、身體結構、生活方式等,讓孩子多元角度認識常見動物。
在這些醒目數字中,我們發現原來熊貓媽媽因為自己沒精力照顧幾個寶寶,即使生了兩三個,也會全身心照顧一個寶寶,剩下的會讓他們活活餓死;駱駝奶堪稱「白色黃金」是有緣由,原來他們的奶不是存在乳房,而是儲存在駝峰,只有寶寶吸奶時候,才會往下輸送;雞沒有牙齒,但剛出生的小雞的喙頂部有一個凸起物,俗稱「蛋牙」,小雞是靠著它破殼而出,不過這顆「牙」出生幾天就自然脫落。
這些有意思的數字帶給孩子不一樣看世界的視覺,不僅帶給孩子看世界的數學思維,還向孩子科普各種有意思的知識。
自孩子開始有意識以來,他們不僅對世界充滿的好奇心,而且對自己也充滿了好奇心。本繪本提供孩子在比較中認識自己的環境,也教會孩子從多元角度看待自己。
如在「多少根骨頭」主題中,蚯蚓有0塊骨頭、藍鯨有356塊骨頭、母牛有207塊骨頭、老鼠有231塊骨頭、狗有319個骨頭,而人類則有207塊骨頭。但是人類剛出生時候,全身有306塊骨頭,一旦成年就剩下206塊骨頭。但也不固定,有可能你是個特例,有205或207塊。
在數數我自己主題中,則以更多角度讓孩子認識自己。如人體有79個器官、500個眉毛、639塊肌肉、100000根頭髮、57000000個精子、100000000000個神經元。
在這些關乎自身的「數字」中,激發孩子了解自己、探索自己的好奇心,同時,讓孩子對自己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一位老師寫辭職信戳中很多人心窩。相信很多父母們都有帶孩子看世界心願,希望孩子擁有更廣闊的視野。該繪本則以數字向孩子打開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如數學植物中,介紹一些植物的葉子數量、多少個品種、多少個種子、多少片花瓣,讓孩子認識大自然的多樣性;數說地球和太空,介紹地球上山峰、大洋、海、大江、國家、島的數量等,還介紹太空中天然衛星數量、日食和月食次數、太陽中行星數量、宇宙中星星數量等,打開孩子認識天地的壯闊;數說天氣則讓孩子認識大自然的變幻莫測,敬畏生命與大自然。
此外,還有數說建築,一些經典建築有多少樓層、多少臺階、多少窗戶、多少房間,讓孩子注意平時容易忽視的數字;數說旅途,數說多少個零件、多少名乘客、多少個交通工具、多少遊客,激發孩子創造之心。
《我發現數字無處不在》是一本構思精妙的科普書。不僅科普內容多且全,而且闡述的角度出乎意料。在陪伴孩子親子閱讀或自主閱讀中,可以傳達孩子以數學思維看待世界,孩子激發孩子探索自己與世界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