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種姓制度是怎麼產生的?所有印度人都有種姓嗎?

2020-12-11 夜讀史書

許多人都知道,印度有一個種姓制度。它將印度人由上到下分成了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此外,還有一個位列種姓之外的龐大群體叫「達利特」,也就是所謂的賤民。那麼問題來了,印度種姓制度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

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前,來自亞洲中部地區的古老遊牧民族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並以徵服了原來生活在這些地方的原住民達羅毗荼人。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雅利安人創造了等級森嚴的瓦爾那制度,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種姓制度。

根據印度古代文獻《梨俱吠陀》中的記載,創造之神梵天創造了原人普魯沙,並用原人的身體創造出了四種不同等級的人類。原人的嘴產生了第一等級的「婆羅門」,他們負責掌管宗教文化和祭祀,享有最崇高的地位;原人的胳膊產生了第二等級的「剎帝利」,他們負責軍事、戰爭以及管理國家;原人的大腿產生了第三等級的「吠舍」,他們是普通的平民,從事農、牧、工、商等職業;原人的雙足產生了第四等級的「首陀羅」,他們是社會的底層,從事各種重體力勞動,不享有任何政治權利。至於被排除在種姓制度之外的賤民「達利特」,則被視為是「不可接觸者」,位於賤民這一群體的大多是原先被雅利安人徵服的當地原住民。

印度種姓制度在名義上是4種,即4瓦爾那制度。可隨著時代的變化,每個種姓內部又衍生出了許多亞種姓,即闍提。比如印度北部有一個叫「卡亞斯塔」的亞種姓(闍提),但這個種姓又屬於婆羅門。此外,種姓制度在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後,職業特徵也不再那麼涇渭分明,婆羅門中當兵或經商的大有人在,剎帝利中務農者也比比皆是。而且像現代社會許多新出現的職業則根本無法劃分到4瓦爾那等級制度中的任何一種。

值得一提的是,並非所有印度人都受種姓制度的束縛。印度歷史就是一部前赴後繼的徵服史,原先佔據印度南亞次大陸的民族、部落被後來者徵服與奴役,後來者又被更後來者徵服與奴役。種姓制度是印度教的核心教義,在印度擁有極為廣泛的群眾基礎,但後來的許多徵服者是穆斯林而並不信奉印度教,因此印度穆斯林不屬於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中的任何一個等級。

伊斯蘭教有一個教義是只要入了教,大家都是穆斯林。穆斯林的意思就是兄弟,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當伊斯蘭教在印度站穩腳跟後,不少生活在最底層,且對印度教沒那麼虔誠的教徒選擇了改換門庭皈依伊斯蘭教。然而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按理說穆斯林應該人人平等,可是印度穆斯林卻又以潛規則的形式衍生出了「類種姓」。當初的穆斯林徵服者及其後裔被稱為「阿什拉夫」,屬於高種姓,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屬印度超級巨星阿米爾·汗;原先印度教的中高種姓皈依者被稱為「阿吉拉夫」;原先賤民皈依者被稱為「阿賈爾」。當然,穆斯林的教義是人人平等,所以印度穆斯林並不承認等級的存在,「類種姓」只是作為潛規則而被許多人默認。

印度種姓制度雖然有嚴格的血統壁壘,但也並非不可逾越。比如高種姓的男子可以娶低種姓的女子為妻,這被稱為順婚,低種姓女方家庭可以藉此提高社會地位。但是,高種姓女子則絕對不可以嫁給低種姓男子,這被稱為逆婚。比如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的祖先是印度北部的婆羅門,歷來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可是尼赫魯的獨生女英迪拉卻與異教拜火教家庭出身的費羅茲結婚。如此一來,英迪拉和費羅茲所生的子女將世世代代成為賤民,會被印度人視為「不可接觸者」。好在關鍵時刻印度國父「聖雄」甘地出面,將自己的甘地姓氏贈給了他們。因此,印度最大的政治家族——甘地家族,其實是尼赫魯的後裔,而並非甘地的後裔。

自從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就在法律上被正式廢除。然而留在人們傳統觀念中的「頑疾」卻至今仍難以徹底改變。

參考文獻:《種姓與印度教社會》、《自由與榮耀》

相關焦點

  • 印度的種姓制度介紹以及通過印度人名字辨別種姓
    為了保證低種姓人和賤民的教育和求職權力,印度還實施了著名的「保留政策」,不僅在議會兩院為他們保留了一定比例的席位,而且在所有政府機構和國營企業中為他們保留高達27%的名額。另外,還給低種姓出生的學生一定比例的升學名額。在今天,印度人的身份記錄裡不再有任何關於種姓的記載。儘管自印度獨立以後,廢除了種姓制度,印度憲法明文規定不準階級歧視,但是種姓制度對今天的印度社會特別是印度農村仍然保留著巨大的影響。
  • 種姓是禁忌話題 印度人察言觀色辨種姓
    種姓在印度是一個略帶禁忌的話題,如果你和印度人談種姓話題,好多人會回答你種姓制度已經消亡,但也有印度學者認為,某種程度上種姓制度可以說是印度社會的核心,在今天,印度人的身份證上,雖然不會標明其種姓階層,但在生活中,印度人自有一套分辨種姓的「技能」。
  • 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
    雖然最初的種姓取決於一個人的工作,但它很快就變成了遺傳性標誌。每個人都生於不可改變的社會地位。   四個主要種姓是婆羅門,祭司; 剎帝利,戰士和貴族; 吠舍,農民,商人和工匠; 首陀羅,佃農和僕人。有些人出生在種姓制度之外或之下,他們被稱為「賤民」。
  • 印度人有一套分辨種姓的「技能」
    如果你和印度人談種姓話題,好多人會回答你種姓制度已經消亡,但也有印度學者認為,某種程度上種姓制度可以說是印度社會的核心,在當今,印度人的身份證上,雖然不會標明其種姓階層,但在生活中,印度人自有一套分辨種姓的「技能」。
  • 印度的種姓制度有多可怕?
    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都是從原始野蠻、封建迷信走向自由民主、文明和睦,但總有一些國家卻是例外,印度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印度雖然在經濟政治各個方面迅速發展,國家實力日益強大,逐漸成長為亞洲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國,但是在印度國中仍然存在著大量的不平等現象,而現象的源頭正是「種姓制度」。
  • 印度種姓制度
    一般認為,種姓制度是公元前600年左右,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創立的社會制度。原本的種姓制度並非要劃分階級及人的高低貴賤,而是要確保本身雅利安人的執政權和保持各種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數。然而隨著馬木留克、蒙兀爾等外來伊斯蘭教徵服者統治印度,種姓制度為了政權需要經歷過許多調整,並且在英屬印度時期為符合殖民者需要,被固定、僵化,成為階級森嚴的階序體系。
  • 印度種姓制度背景下,低種姓人為何不能冒充高種姓?很容易穿幫!
    在世界上很多地區都有種族歧視,我國元朝統治時期,蒙古統治者就就按照種族把人分為四等。其中蒙古人和色目人是上等人,可以從事最體面的工作,甚至打死下等人與屠狗無異,是不用償命的。印度的種姓制度比起中國元朝蒙古統治者也毫不遜色,他們把印度人分為不同等級,印度社會等級森嚴,低等級的人在就業方面備受歧視,政治權利和人身自由沒有保障。
  • 印度的種姓制度有多可怕?試看種姓制度的前世今生!
    時至今日,種姓制度竟然還能荼毒印度社會甚至囂張至此!他們即便背井離鄉移居到一個新的地方生活,也無法避免當地人對自己種姓的嚴格調查,而對調查的任何牴觸都會讓自己被視為低種姓者。其實在種姓制度早期,各個階層並非絕對嚴格,也不會有今天的種姓隔絕情況。如印度早期文獻《梨俱吠陀》中,我們便能看到聖歌的作者這麼介紹自己的家庭:我是譜寫聖歌的,父親是醫生, 母親碾米……家庭成員從事不同工作,隔離自然不會存在。
  • 印度種姓制度影響
    雖然印度脫離殖民體系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被廢除,然而在實際社會運作的生活上仍然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關鍵詞:種姓制度,影響,不平等印度的種姓制度是一種非常奇特的現象,在當今世界上,這種現象非常少見。印度是人口大國,約80%的居民信仰印度教。因為種姓制度,這些教徒被分為不同的等級。這些不同的社會等級集團,在印地語中叫作「闍提」,我國稱其為「種姓」。
  • 印度的低種姓敢侵犯高種姓嗎?
    那麼印度的低種姓,敢侵犯高種姓嗎?這個還要從種姓制度說起。一、印度的種姓制度印度的種姓制度,又稱「賤籍制度」,最早起源於3000多年前。一般來說,低種姓的皮膚黝黑,高種姓則偏向歐美,更加白皙。皮膚越黑的印度人,往往種姓階級越低,反之亦然。也可以通過長相分別,長得好看的,絕大多數都是高種姓。千百年來,低種姓的男子不能娶高種姓女子,但是高種姓的男子,卻可以娶低種姓的女子。因為低種姓女子一旦嫁過去,娘家的地位也自動上升,可以成為高種姓。所以在印度,有一種奇景。
  • 印度人好奇葩,都是美女,高種姓和低種姓的待遇卻天差地別
    相信大家平時都在印度電影中看過一些印度美女,她們的長相特別獨特。不僅有著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還有高挺的鼻子,還有白皙的皮膚,真的是令人羨慕啊!印度美女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公認的美女。印度美女這麼多,可是不同種姓之間,待遇卻天差地別。
  • 抖音成了印度種姓制度的新戰場
    最近,因為印度TikTok被印度政府封禁後,中國的抖音出現了一批印度人,他們取名十分有意思,除了打下英文名外,還會敲入自己的種姓以及自己的身份。一群印度的網絡移民們,正通過抖音,悄然把種姓制度的糟粕輸入中國。
  • 印度的種姓制度階級到底有多可怕?
    印度的種姓制度源自印度教,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種姓制度的可怕之處在於它的影響力,儘管種姓已在法律層面廢除,但其影響力仍然是無處不在。種姓制度對印度人的影響,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且短時間內難以改變的。種姓制度的長期影響,使得印度社會各階層出現固化,高低種姓間幾乎沒有交集。
  • 維基精選:【印度種姓制度】
    原本的種姓制度並非要劃分階級及人的高低貴賤,而是要確保本身雅利安人的執政權和保持各種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數;但是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很多支持種姓制度的專家學者在宗教、哲學、人類學上亦有提出大量種姓制度適合印度社會的理論,認為在印度種姓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且有些理論在印度非常深入人心。
  • 印度以膚色區分種姓,那中國人到印度,屬於什麼種姓?
    圖:印度次大陸提起印度的種姓制度,中國人想必都不會陌生,印度種姓制度有3000多年歷史,源於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建立的一套殖民體系,此後印度次大陸被輪番殖民,婆羅門、剎帝利、吠舍為雅利安人,而首陀羅是被徵服的印度土著,處在種姓制度的最低等,人口卻最龐大。圖:印度種姓制度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印度,真的有種乎。
  • 印度種姓制度究竟是什麼?不是階級,也不是職業
    印度種姓制度來源於印度教,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種姓制度將印度人由上到下分成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 印度種姓制度下,高種姓美女與低種姓美女的待遇差別大嗎?
    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一個實行種姓制度的國家,在這樣的制度下人們被區別對待,劃分為三六九等。
  • 印度的種姓制度下,中國人去印度旅遊,屬於哪個級別?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四大文明古國,而在印度有一種十分「可怕」的制度,便是種姓制度。雖然種姓制度在印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等國都是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但是這種現象在印度尤為嚴重。那麼在如此等級森嚴的種姓下,如果中國人去印度旅遊,屬於哪個級別?
  • 印度種姓制度有多可怕:哪怕賤民的影子,都不能落在高種姓身上
    無獨有偶,在差不多時間的印度,高種姓女孩不顧家人強烈反對,義無反顧地要有低種姓男孩在一起,兩個人談起了戀愛。結果呢,還沒等女方父母動手,女孩的叔叔嬸嬸就藉機將男子關在屋子裡,活活燒死。02在2017年就有一項研究顯示,在印度不同種姓通婚的不過5.8%,這就意味著,想要通過婚姻這條路改變自己的種姓,概率極低。這其中還不包括因種姓不同通婚而喪命的。這種觀念意識看似無形,卻根植於每個種姓的心中,固若金湯。頗有一旦出生在低種姓家庭,就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沒有翻身之日。賤民做的活兒都是最骯髒最辛苦也是最危險,酬勞最低的。
  • 顛三倒四說印度:種姓制度造成國家很分裂,高低種姓幾乎兩個極端
    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再就是不被納入種姓制度中的賤民。當你有機會跟婆羅門、剎帝利這些社會的高層接觸,你會發現他們是豐富的、熱情的、高知的、易於往來的;但當你走過那些低種姓、黑黝黝皮膚的人時,你又會突然產生一種恐懼:那是面對沒有教養、沒有教育的人恐懼;因為他們是沒有被開化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