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姓是禁忌話題 印度人察言觀色辨種姓

2020-12-20 環球網

種姓在印度是一個略帶禁忌的話題,如果你和印度人談種姓話題,好多人會回答你種姓制度已經消亡,但也有印度學者認為,某種程度上種姓制度可以說是印度社會的核心,在今天,印度人的身份證上,雖然不會標明其種姓階層,但在生活中,印度人自有一套分辨種姓的「技能」。

以貌取人不靠譜

印度有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從高到低排列的四大種姓,還有一些人的種姓是屬於排不上序列的賤民階層,被稱為達利特。追根溯源,種姓最初是根據人們的膚色和從事的職業來區分的,膚色較白皙的是上等雅利安人,是高種姓;膚色黝黑的一般是下等人或達羅毗荼人,屬於低種姓。祭司、僧侶階層是婆羅門,國王和武士階層是剎帝利,商人、手工業者階層是吠舍,農民以及為上述3個階層服務的勞動者是首陀羅,從事與糞便、屍體等不潔之物打交道工作的是達利特。然而,這是幾千年前的情況了。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革,勞動分工愈發細緻,人民的遷徙更加頻繁,種姓間的通婚也逐漸增多,又產生了成千上萬的亞種姓,比如放牧的種姓,釀酒的種姓、榨油的種姓等等。

如今,僅僅靠印度人的膚色或職業來判斷其種姓,並不靠譜。舉個例子,印度現任總理莫迪在印度人中算是膚色比較白的,而且貴為國家元首,怎麼也得是婆羅門或剎帝利階層吧?錯!莫迪出身於古吉拉特邦的「甘琦」亞種姓,絕對的低種姓弱勢群體。印度有一位著名的歌手叫漢斯·拉吉·漢斯,一頭魅力十足微顯金色的長捲髮,皮膚白皙得如同歐洲人,然而他卻是一名達利特。

鞋子提在手裡的是達利特

在飲食方面,一般來說高種姓人群素食者較多,而低種姓人群非素食者更多些。富裕的婆羅門一般也不會大吃大喝,他們的飲食傾向於清淡和新鮮,喜歡食用當時當季新鮮的蔬果和糧食。記者曾經在印度某著名高校的校長家與他共進午餐,這一餐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因為完全不似外面餐館的印餐,這個婆羅門家庭提供的餐食非常清淡健康,連咖喱的味道也很清新而非一味的辛辣,可以說非常符合我國養生餐的標準。反之,一些貧窮的達利特家庭因為經濟的原因,餐食中菜量較小且口味偏重。另外,在印度酗酒的人群中,低種姓的人偏多,這大概與他們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以及承受較多社會壓力有關。

在現代都市,很難單純從衣著上辨別婆羅門和達利特。在一些偏遠落後的鄉村或在過去,達利特在穿戴上還是會受一些歧視。比如達利特在古時候被要求出門時隨身攜帶一個袋子,這袋子的用途是裝他們自己的排洩物,怕他們的排洩物汙染了村裡的土地。另外,當初達利特如果白天出行要帶著一個鈴鐺,提前搖鈴提醒人們躲避,因為根據教規,高種姓的人即使不接觸達利特,僅僅看到他們也是一種汙染。所以,達利特往往傾向於把自己更多地包裹在衣服中,儘量少暴露臉和身體。

即使在今天,在一些鄉村如果你看到有人走路或騎車的時候鞋子不是穿在腳上而是提在手裡,那他/她一定是達利特。因為按照規定,達利特在經過高種姓人群居住區的時候,必須赤足,不得穿鞋。

從人們的神態上也能看出一些種姓階層的端倪。高種姓的人們一般比較自信,相遇時會坦然直視你的眼睛;而達利特往往會比較自卑和羞澀,眼神閃爍四顧或旁顧盯著地面。就拿照相來說吧,記者發現遇到的多數印度人都很喜歡你給他/她照相。印象比較深的是有一次在公園拍照的時候,有的女孩非常開朗大方,擺出各種姿態讓你拍個夠;而一個躲在牆角衣著破舊的女子則在鏡頭對準她的時候拉起圍巾遮住臉。

從人們的語言談吐中並不能絕對地分出種姓高低,但也存在一個概率的問題。高種姓的人接受良好教育的機率較高,往往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而達利特中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很少,多數不會講英語,只能用當地語言來溝通。

「隱姓埋名」淡化種姓痕跡

一般認為,種姓制度是基於印度教的教義創立的,只存在於佔印度人口80%多的印度教徒中,包括許多印度人也是這樣認為的。然而,經過調研記者發現,種姓制度千百年來早已滲透到印度社會的各個角落。在印度的錫克教徒、穆斯林,甚至天主教徒中,儘管他們的教義提倡人人平等,但種姓差異甚至種姓歧視依然存在。一位印度穆斯林非常巧妙地回答這個問題,他說「伊斯蘭教沒有種姓之分,但印度穆斯林有」。

一般來說,知道了一個印度人的姓氏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如職業、相貌、口音等,基本可以判斷出其種姓。但是從姓氏推斷種姓並不保險,印度也有底層種姓印度教徒舉家皈依其他宗教,甚至全家改姓的特例。在工作場合,人們會有意識淡化種姓痕跡,一些相對較低種姓的人喜歡採取一些「隱姓埋名」的小手段,比如統統自稱「庫馬爾」。記者曾打電話到印度外交部找一位工作人員庫馬爾。電話那頭傳來笑聲,說:「我們辦公室有十幾位庫馬爾,您找哪位?」

相關焦點

  • 印度人有一套分辨種姓的「技能」
    就在不久前,印度再次爆發「種姓衝突」。「賈特人」示威者在2月21日破壞了首都的供水設施,並切斷一條運河,導致新德裡月1600萬人陷入危機。印度政府出動軍隊進行鎮壓,導致數百人死傷。種姓在印度是一個略帶禁忌的話題。
  • 印度的種姓制度介紹以及通過印度人名字辨別種姓
    這種種姓制度以婆羅門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這些聚落種姓最後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層層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於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系。因此,種姓制度涵蓋印度社會絕大多數的群體,並與印度的社會體系、宇宙觀、宗教與人際關係息息相關,可說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範。
  • 印度人好奇葩,都是美女,高種姓和低種姓的待遇卻天差地別
    印度美女這麼多,可是不同種姓之間,待遇卻天差地別。印度的種姓制度已經存在幾千年了,大家可能會有疑問,印度人平時怎麼憑肉眼判斷等級的呢?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那就是靠膚色。那些電影明星都是皮膚很白的,所以她們都是一些高種姓人,低種姓的美女則是皮膚比較黑的。
  • 印度種姓制度是怎麼產生的?所有印度人都有種姓嗎?
    許多人都知道,印度有一個種姓制度。它將印度人由上到下分成了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此外,還有一個位列種姓之外的龐大群體叫「達利特」,也就是所謂的賤民。那麼問題來了,印度種姓制度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
  • 印度種姓制度背景下,低種姓人為何不能冒充高種姓?很容易穿幫!
    印度的種姓制度比起中國元朝蒙古統治者也毫不遜色,他們把印度人分為不同等級,印度社會等級森嚴,低等級的人在就業方面備受歧視,政治權利和人身自由沒有保障。雖然印度獨立後,雖然在法律層面上已經取消了種姓制度,但人們心中無形的等級依舊存在,不同的種姓之間仿佛有一道高牆,難以逾越。
  • 印度以膚色區分種姓,那中國人到印度,屬於什麼種姓?
    種姓制度不斷完善,最終形成了四大等級,即四大種姓。種姓制度是世代沿襲的,印度人無法跨越種姓,假設你的祖輩是首陀羅,那後人世世代代都是首陀羅,永遠不可能變成剎帝利、婆羅門階層,也意味著你永遠處在最底層,改變不了出身。
  • 印度的低種姓敢侵犯高種姓嗎?
    ,低種姓的人民苦不堪言,高種姓卻每天紙醉金迷。一般來說,低種姓的皮膚黝黑,高種姓則偏向歐美,更加白皙。皮膚越黑的印度人,往往種姓階級越低,反之亦然。也可以通過長相分別,長得好看的,絕大多數都是高種姓。千百年來,低種姓的男子不能娶高種姓女子,但是高種姓的男子,卻可以娶低種姓的女子。因為低種姓女子一旦嫁過去,娘家的地位也自動上升,可以成為高種姓。所以在印度,有一種奇景。
  • 印度種姓制度
    1 簡介2 語義3 概念▪ 潔淨與不潔▪ 瓦爾那4 運作方式▪ 禁忌與食物接觸▪ 政治權力▪ 小王國與地區政府▪ 分工▪ 婚姻5 歷史6 當代的種姓制度7 批評8 歷史相關簡介印度種姓制度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
  • 關於阿米爾·汗和他的種姓以及穆斯林身份 by 胡笳
    穿插小知識,達羅毗荼人長的矮且黑,他們現在主要居住在南印度,這是一個有許多秘密的民族,包括我們稱呼他們的名字,最早來源並不是印度人,而是那個帶著一個猴一個豬去西天取經的唐長老,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記》中提到作為南部印度某個國家的達羅毗荼,而今天國際上則常常稱呼他們為德拉維達人。
  • 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
    成千上萬的種姓   雖然早期的吠陀來源稱四個主要種姓; 事實上,印度社會中有成千上萬的種姓,子種姓和社區。這些是社會地位和職業的基礎。   違反規範的人可能會受到懲罰。
  • 13.9億印度人都用左手洗屁股嗎?高種姓和富人會怎樣處理?
    13.9億印度人都用左手洗屁股嗎?高種姓和富人會怎樣處理?目前,印度的總人口已經達到了13.95億,馬上就能超過我們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有朋友想問了,這13.95億人,都是用左手洗屁股,右手吃飯嗎?任何一刀切的絕對思想都是不對的。
  • 維基精選:【印度種姓制度】
    這種種姓制度以婆羅門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這些聚落種姓最後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層層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於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系。因此,種姓制度涵蓋印度社會絕大多數的群體,並與印度的社會體系、宇宙觀、宗教與人際關係息息相關,可說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範。
  • 印度的種姓制度有多可怕?試看種姓制度的前世今生!
    ,為了更好統治深色皮膚的達羅毗荼人,並保證各個行業人口相對固定,他們將印度人分成了四個階層:掌管宗教和教育的婆羅門(代表梵天的嘴),掌管軍政的剎帝利(代表梵天的上肢),負責農貿生產的吠舍(代表梵天的下肢)和負責苦力的首陀羅(代表梵天的腳)。
  • 抖音成了印度種姓制度的新戰場
    最近,因為印度TikTok被印度政府封禁後,中國的抖音出現了一批印度人,他們取名十分有意思,除了打下英文名外,還會敲入自己的種姓以及自己的身份。一群印度的網絡移民們,正通過抖音,悄然把種姓制度的糟粕輸入中國。
  • 印度種姓制度影響
    在印度教中,種姓制度分為四個等級集團:第一等級為婆羅門,他們的地位最高,掌握神權,主持祭祀;第二等級為剎帝利,他們掌管政治和軍事權力;第三等級為吠舍,他們是普通百姓,為農牧民及工商業者;第四等級是首陀羅,他們的地位最低,是雜工、僕役或奴隸。這四個等級的種姓在古代印度就已經產生,並對印度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多影響。
  • 印度種姓把人分為4個等級,為何很少人冒充高種姓?很容易穿幫
    01樣貌上的差異雖然同樣都是印度人,但是種姓之間長得卻是十分的不一樣,因為當初在分四等人的時候就是按照樣貌特徵來區分的越高種姓的人皮膚越白,越像歐洲人,低種姓的人皮膚就是很黑很像東南亞一帶的人,因此在印度如果想冒充高種姓的人,從樣貌上就直接可以被判斷出來。
  • 印度的種姓制度有多可怕?
    近年來,印度雖然在經濟政治各個方面迅速發展,國家實力日益強大,逐漸成長為亞洲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國,但是在印度國中仍然存在著大量的不平等現象,而現象的源頭正是「種姓制度」。「種姓制度」的起源和發展「種姓制度」發源於印度古封建王朝時期的「吠陀時代」,最初是由印度當時的國教印度教流傳開來,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 印度的種姓制度階級到底有多可怕?
    印度的種姓制度源自印度教,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種姓制度的可怕之處在於它的影響力,儘管種姓已在法律層面廢除,但其影響力仍然是無處不在。種姓制度對印度人的影響,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且短時間內難以改變的。種姓制度的長期影響,使得印度社會各階層出現固化,高低種姓間幾乎沒有交集。
  • 印度的種姓制度下,中國人去印度旅遊,屬於哪個級別?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四大文明古國,而在印度有一種十分「可怕」的制度,便是種姓制度。雖然種姓制度在印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等國都是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但是這種現象在印度尤為嚴重。那麼在如此等級森嚴的種姓下,如果中國人去印度旅遊,屬於哪個級別?
  • 印度種姓制度究竟是什麼?不是階級,也不是職業
    印度種姓制度來源於印度教,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種姓制度將印度人由上到下分成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