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好迎接「二孩」到來的同時,是否做好了「老大」的心理輔導

2020-12-19 藍珊育兒說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東東四歲的時候,爸爸媽媽響應二胎政策,給家裡新添了一個家庭成員——妹妹。而這個妹妹的到來,本應該是全家歡歡喜喜的一件事情,卻成為了東東噩夢的開始。

當妹妹剛出生時,因為爸爸媽媽沒時間照看東東,於是就把他送到了外婆家生活一個多月;每次和妹妹都想要一個東西時,爸爸媽媽也總說:「你比較大,你要學會禮讓一點。」東東感覺自己瞬間成為了一個多餘的存在,也漸漸的變得不愛溝通,性格也更為沉穩。

二胎政策的放開,使得很多原本的獨生子女都變成了「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像東東一樣「身份升級」的孩子並不少。而「身份升級」的背後,卻是無數個辛酸的成長史。

父母對於兩個孩子不正確的處理,使得老大對於這一轉變適應得不自然,甚至很多孩子會像東東一樣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失寵」的孩子,有了弟弟妹妹後,爸爸媽媽就拋棄了他們。二胎家庭到底該如何教育?父母做好迎接「二孩」到來的同時,是否做好了「老大」的心理輔導?

▋老大的「沉穩」是一種渴望重新得到父母重視的信號

老大往在性格上,往往會表現得比老二更加的沉穩,但是這看似對他們性格有利的一面,對於他們而言,卻是一種渴望得到父母重新重視的成長現象。

「老大」的身份會讓孩子擁有更多的羞恥心。

蔣方舟在《圓桌派》裡說:「如果一個人感到羞恥的時候,他的童年就結束了。」老大往往都是在父母的批評中長大的,而父母長此以往不能好好處理兩個孩子該如何教育。

將導致孩子心理上的產生失衡感。這種失衡感會讓老大產生更多的羞恥心,因為害怕挨罵,因為害怕被拋棄,所以他們總是在各種失落的情緒中掙扎的同時,想方設法的討得父母歡心。

而他們掙扎的行為表現往往是:通過故意欺負老二,想要控制和威懾老二,或者離家出走。啟蒙思想家盧梭就曾提過,作為老二的他,從小到大都是家裡寵愛的那一個。

而哥哥因為忍受不了家裡的忽視和偏心,在生氣的情況下,選擇離開家,並且再也沒有回來過。而在外人看來,哥哥這種離家出走的做法,無疑是想得到父母對他的關注。

「老大」的身份會賦予孩子一種獨特的「成就型性格」。

有關實驗研究,他們將父母分為兩種不一樣的類別。第一種類別的父母:不管是老幾,對孩子的教育都是一樣嚴格。第二種類別的父母:他們沒有那麼苛刻,對孩子的管教也比第一種父母寬鬆。

但同時又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寬鬆教育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所以他們往往對於第一個孩子格外的嚴厲。因為他們認為,當老大經常受到苛刻教育時,老二也會形成一種警惕的意識,固然也不敢鬆懈。

學術界將父母的這種行為稱之為「涓滴效應」,主要意思是指,父母對於老大進行更為苛刻的教育,也賦予更高的要求,來試圖培養整個家的氛圍。

雖然第二種類型的父母會在以後的教育過程中,對於孩子的要求會變得更加的寬容,但是這種教育的效果會持續讓老大受益。

美國心理學家羅納德.理查森在《超越原生家庭》裡也提出了相同的觀點,根據科學研究,老大身上往往都有一種共同的性格表現,「老大」的身份會賦予他們獨特的「成就型性格」。

何為「成就型性格」?就是不斷的在父母面前討好他們,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認同。而在孩子看來,只有他們足夠優秀,才值得父母的稱讚和愛。而這種性格的產生跟父母對待兩個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但是這也會讓老大往往比老二更加的優秀。

▋「老大」的身份是一把雙刃劍,他們的社交方式也會因此被弄得亂七八糟

心理學家羅納德.理查森還提過這樣一個觀點:雖然「老大」的身份會給孩子帶來很多性格上的完善,但同時也會對他們的社交方式產生消極不利的影響,因為他們的這種不平衡心理會讓他們的理念產生誤差。

在友誼上,擁有更強的控制欲和幹涉欲。

「老大」的身份會讓孩子擁有更大的控制欲和惡性競爭意識。而這種病態的心理,也會導致他們將競爭帶入友情中。就像他們覺得好朋友只能屬於他一個人。

甚至還喜歡對朋友的行為方式指指點點,對朋友的選擇也有很強的幹涉欲。而這種讓人不舒服的交往方式,往往會讓孩子處於被孤立的狀態,在友情上,「老大心理」讓他們絲毫不佔優勢。

在親密關係上,很難達到真正平等交往的狀態。

老大的控制欲也是他們處理親密關係中的一個致命弱點。對於兩個正在交往的人,並不能真正的運用平等方式處理。

而是,想方設法的在感情中佔主導位置,以此來穩固自己的地位。而這一種霸道的戀愛方式,往往讓人無法真正的接觸,也無法真正的達到情侶關係上的「共生」。

太過在意外界的眼光,十分渴望得到肯定和讚許。

日本小說家太宰治曾說:「別人寥寥數語的責備,對我如晴天霹靂。」

其實,老大的心理同樣也是如此,因為父母對於他們高的要求和嚴的管理,會讓老大形成刻意去在意別人的眼光,不斷試圖通過討好和取悅別人來滿足自己的心理。

所以很多時候,老大會害怕犯錯,也會經常用一些謊言去掩蓋自己的錯誤,來逃避自己的錯誤。然而,這麼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源於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

▋「老大」如何自我治癒?

父母再添一個孩子的時候,給予第一個孩子的往往不只是「老大」這個身份,還有與之俱來的積極的或者消極的影響。

但是二孩時代的到來,讓身份的變化變成了不容改變的事實。作為「老大」,到底在身份的突然變化中,怎樣才能達到自我治癒呢?

直面自己的情緒,用上進開啟自己的新世界。

弗洛伊德在早期的研究中,早已意識到:一個人的出生次序對於自己來說,有著很大的影響。觀察力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觀感對於他們來說,影響更大。

他們由於認知範圍的有限,所以對於外界的改變會表現得更為敏感。因為弟弟妹妹的出生,讓父母原本獨屬他們的那份的愛,現在卻要分為兩份來進行給予。而這種落差感會讓老大比老二更加的渴望得到關注,形成更加強烈的行為反應。

但是,這種老大獨特的成就型性格同時也會是打開他們新世界的一把鑰匙。但達到這個前提是,老大要正視自己的情緒,理解弟弟妹妹的到來,把成就型性格的有利方面發揮到最大。

在生活中不要喪失上進的熱情和衝勁。利用好這種成就型性格,不斷的激勵自己給弟弟妹妹做榜樣,正確的看待別人的眼光。如果老大能夠這樣正確的處理這種變化,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好的轉變的開始。

正確的處理人際關係中的焦慮,樹立平等寬鬆的交往關係。

張國榮在《阿甘正傳》裡有過這樣一句經典語錄: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地飛呀飛呀, 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其實,這正是對於老大最準確的描述。為了取得父母的肯定,不斷的往前飛,不斷渴望能夠飛得更好。

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老大要自我意識到這種心理不利於身心發展的,自己要學會從與弟弟妹妹惡性競爭中解脫出來。

並且就算沒有得到爸爸媽媽更多的關注,也要不斷的肯定自己,意識到通過這麼多年的努力,已經成為了一個值得被肯定的人,他們同樣也值得被愛。

在人際交往中,並不需要再去使用「老大」的視角看待感情關係中的問題,不要以對別人的控制來試圖感受到自我在情感上的穩固和地位。享受別人給予的愛,也理解愛的含義。這才是老大最該活成的樣子。

擁有兩個孩子的家庭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有著兄弟同胞間的那份特殊的愛。但是這份手足之情出現在不懂得教育裡又是不幸的,因為老二的到來,意味著要將所有的東西與愛分成兩份。

甚至還會在這過程中還會對老二有所偏心。這對於老大來說,都是充滿摧毀性的改變。所以,在二孩時代的趨勢下,父母只有更加懂得教育,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二孩培訓課」用心良苦 迎接新生命須未雨綢繆
    「老大」接受弟弟妹妹,是父母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何才能讓「老大」歡迎二寶的到來甚至能為父母分憂照顧二寶?幼兒園想到了開設二孩課程。  在「二孩課室」裡,孩子們可以在真實的教具和情景下,學習如何照顧弟弟妹妹,並在照顧他人的過程中獲得了快樂和自信,體會到付出和分享是一件讓人愉悅也讓自己愉悅的事情。  此外,二孩的到來也會讓孩子產生嫉妒的心理,課程會讓孩子逐漸消除這種心理,在生活的磨合中習慣弟弟妹妹的存在。
  • 想要二孩 你做好準備了嗎?精力是重要考量
    全面二孩政策放開之後,連日來,「一孩」家庭紛紛被祝福早日好「孕」。但生還是不生?除了經濟壓力,是否有足夠精力,成為「一孩」家庭的另一番糾結。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生不生二孩,不少家庭尤其是職場媽媽表示,時間、精力有限。 「培養一個孩子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從牙牙學語、蹣跚走路到成家立業,都需要父母的細心呵護。
  • 二孩家庭,爸爸最需要做好兩件事
    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越來越多符合條件的父母即將準備生育二寶。然而,我們也經常從媒體上看到關於二孩父母的煩惱和糾結,比如大寶以跳樓等脅迫方式抵制二寶的降臨,大寶和二寶經常發生爭鬥等等。無論一個孩子還是兩個孩子,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和職責都是不或缺的。但在二孩家庭,爸爸還需要承擔更多的職責,發揮更大的作用。
  • 預告:心理諮詢師馬曉晴做客《父母學堂》談二孩家庭煩惱
    《家庭教育父母學堂》是一檔由市南區婦女聯合會主辦,併集結了最強團隊策劃製作,傾全力打造的全新樣態的家庭教育直播互動節目。本期將邀請心理諮詢師馬曉晴與大家共同探討《二孩家庭把好舵,父母成長不可缺》。本期話題:二孩家庭把好舵,父母成長不可缺本期嘉賓:馬曉晴(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三級婚姻家庭諮詢師)直播地址
  • 二孩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這幾個辦法應該早點知道
    作為父母,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急躁、焦慮或者衝著老大發脾氣,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注意老大的心理變化,照顧老二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把愛心和目光給回到老大的身上還有一部分父母碰到老大不配合,不願意接受老二的到來,暗自自責,沒有提前徵得老大的同意。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因為老大他並不清楚二寶的到來會對他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所以哪怕他一開始答應了,等二寶出生後,他才能真正感受到這種變化從而做出反應。所以父母不要因此焦慮和自責,重要的是老二到來之後,如何消除老大的不安感和失落感。
  • 「二孩」家庭增多 「老大的煩惱」讓爸媽們抓狂
    父母無意的「偏心」可能將孩子帶進憤怒、嫉妒的灰色地帶。  「兒子的新年願望竟然是:希望回到還沒有妹妹的時候。」「兒子才4歲,竟然出手打了10個月大的妹妹!」……日前在南京一所幼兒園舉行的一場關於「二孩」的大討論上,不少「二孩」媽媽拋出了這樣的困惑:自打有了老二,老大開始鬧情緒,該怎麼辦?
  • 孕育二胎的理想時間,迎接家庭新成員,要給老大提前「預告」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社會越來越鼓勵生二胎,每個家庭也都會考慮是否執行二胎計劃,不過在計劃生二胎之前,父母們應該周全考慮問題,畢竟生育不是一件隨隨便便的事情。你是否有足夠的精力教育孩子。⑤你的第一個寶寶多大了?你能同時兼顧照料兩個孩子嗎?⑥你確定家裡的老大會和別人分享同一個媽媽嗎?
  • 如何讓家裡其他孩子做好迎接新成員的準備
    來源:新浪財經讓家裡其他孩子做好迎接新成員的準備如果家裡還有其他孩子,你就需要提前計劃一下何時和以何種方式告訴他家裡即將到來一位新成員。對4歲及4歲以上的孩子來說,你可以在告訴其他親戚朋友的同時告訴他這個消息。
  • 孫儷談育兒:二孩家庭,老大比老二更重要!一番話真的很有道理
    那二孩家庭,父母要怎麼對待兩個孩子?關於這個問題,"娘娘"孫儷談到了自己的育兒觀:"二孩家庭,老大比老二更重要!在二孩家庭中,老大看到爸爸媽媽對二寶那麼上心,心裡難免會生出不舒服的情緒。許多父母的應對方法,就是無意義地說教,讓老大懂事,讓著弟弟妹妹。但是父母也許忽略了,老大即使是家裡的大孩,但他們自己本身就是小孩子。而小孩子,是最容易嫉妒的。如果父母忽視了大孩的感受,他們往往會採取比較偏激的手段吸引注意力。
  • 想要「二孩」?婦產科主任告訴你怎麼生
    最近幾天,相信大家的各種社交渠道幾乎都被兩個字刷屏了:二孩。沒錯,我們國家的計生政策即將進入一個全新階段。不過生二孩,涉及到的問題方方面面,你的認識到位了嗎?1、生二胎和生二孩,是一回事嗎?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生二胎和生二孩是不一樣的。
  • 生了二胎,怎麼平衡老大
    這個抱抱,那個摟摟,整天圍繞著他轉,要啥買啥,感覺自己就是家裡的老大。而二胎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局面,父母尤其是媽媽整天圍繞著老二轉,甚至把老大送到爺爺或老爺家寄養,讓老大感覺到失落。我的一切都變了3 、過分偏向二孩。有些父母總以二孩小為由,讓老大處處讓著他 。
  • 二胎放開,更要注意老大的心理,這些話不能說
    隨著二胎三胎政策的放開,各位爸爸媽媽們已經做好再次為人父母的準備了。不知道家裡的孩子們是否和你一樣,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迎接弟弟或妹妹呢?在和老大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說話方式和情緒的表達,正確引導老大的心理。有些話最好不要這樣說!
  • 最新調查顯示:二孩家庭幸福為主苦惱也多多!
    二孩時代,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尤其父母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在處理孩子間關係時,如何對待兩個孩子,做到一碗水端平,把愛平分,成了很多爸爸媽媽的新課題。57.3%的受訪者建議父母在生二孩前給老大做好心理建設,培養他對二孩的感情。    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60.4%是獨生子女,39.6%不是。33.7%的受訪者已經生了二孩,38.3%的受訪者打算生,28.0%的受訪者不打算生。受訪者中,90後佔29.7%,80後佔55.7%,70後佔11.5%。
  • 老二出生老大就「不乖」了?父母做好這點很重要
    導讀:老二出生老大就「不乖」了?父母做好這點很重要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老二出生老大就「不乖」了?父母做好這點很重要!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二孩潮殺到 幼兒園開"二孩培訓課" "小豆丁"學餵奶
    廣州南湖德譽幼兒園行政總監李悅告訴記者,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希望多生一個孩子,但是如何讓「老大」接受弟弟妹妹,是父母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對於不少的獨生子女來說,家裡多了一個孩子對自己的地位產生影響,自然不希望有人來分享自己的一切,甚至會出現以離家出走、絕食抗議等激烈的方式相威脅,以拒絕家裡多一個弟弟或妹妹。如何才能讓『老大』歡迎二寶的到來甚至能為父母分憂照顧二寶?
  • 誰說我們反"二孩" 滬高中生開展調研後建議讓父母做主-肖希宇,弟弟...
    從寒假開始,來自世界外國語中學、復旦附中和華師大二附中的8名高一學生開始了一項名為《單獨與全面二孩放開後二孩家庭中一孩的心理特徵研究》,在通過千餘名家長的問卷調查和17戶家庭的深入走訪之後,他們發現,絕大多數的青少年對家中添個弟弟妹妹
  • 二孩家庭應該走出這些誤區
    二孩時代來了,不要讓一個孩子去照顧另一個孩子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要了二孩,在撫養兩個孩子的過程中,因為老二小,怕老大欺負小的,所以,父母總喜歡教育老大要照顧弟弟妹妹,不能打他,要讓著他。如果父母偏袒了一方,那麼原來能夠和睦相處的兩個孩子,因為你的錯誤教育,導致孩子關係差,視對方為仇敵。所以應該被教育的是父母自己,而不是老大。二胎爸爸媽媽應該教會孩子互相關愛很多情況下大寶之所以會嫉妒二寶,主要還是因為大寶擔心弟弟或妹妹分走了父母對於自己的愛。
  • 爸媽生不生二孩幼兒拉開辯論賽 幼兒園開「二孩課」
    孩子們躍躍欲試,報名參加「二孩辯論賽」,有的還嚷嚷要站在反方說話。活動引來不少媽媽專程請假觀摩,生或不生,難做決定。楚楚媽推著嬰兒車,帶著1歲的寶寶到園看老大的表現,「我很想聽聽他自個兒的意見。」  辯論賽一開始,反方先辯。「我不支持生弟弟妹妹,因為他(她)很煩,老把我東西搶走!」一個中班小朋友理直氣壯,逗得老師們笑得前俯後仰。
  • 父母如何處理二孩關係?
    每次老大和老二打架,媽媽都會說:「你大就要讓著妹妹」,結果說了之後老大情緒更加激動,父母該如何處理二孩關係?莊宗傳:父母如何處理二孩關係,我有以下建議:一是父母要儘量平等地對待兩個孩子,包括像親密的擁抱,分發孩子喜歡的零食、玩具等,讓老大感覺到爸爸、媽媽還像原來一樣愛他,儘量減少老大的失落感。
  • 二孩家庭當媽的太偏心老二,老大忍了二十年發怒不到黃泉不見媽
    經常有二孩的朋友,時常當著我們這些外人和兩個孩子的面說老大如何欺負弟弟(或妹妹)的,如何從一個懂事的娃,變得異常的蠻橫不講理添亂,特別是在照顧老二時。作為局外人,明顯感覺這當父母的把老大當成了麻煩,老二在父母眼中始終是十分乖巧懂事。生活中有二孩的大多數父母會把天平的一端傾向於老二,忽略責罵老大,老大越來越」黑化「,老二也養成一些不好的性格,如自己做錯事撒謊是老大做的,恃寵而驕,真蠻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