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習慣
讓七成兒童蛀牙
■小學生模擬正確刷牙方法重慶晚報首席記者冉文
吃糖喝飲料
睡前吃東西
牙膏蘸水刷
刷牙幾十秒
昨日,由國家衛計委指導、重慶市健康教育所等部門承辦的「有微笑 就有希望———2013年迎六一·兒童口腔健康重慶行」活動,在渝中區馬家堡小學舉行。央視著名少兒節目主持人鞠萍來到現場,和口腔專家一起教小朋友們如何愛護牙齒。
兒童口腔專家稱,據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我市5~7歲的兒童中,超過70%兒童患有蛀牙。其中,九成以上都沒有得到有效治療,有的患兒直到滿口蛀牙,無法正常吃飯時才就診。
5~7歲兒童超七成蛀牙
「現在10個兒童中至少有7個有蛀牙。」在活動現場,市口腔醫院知名兒童口腔專家林居紅主任介紹,我市兒童口腔健康狀況堪憂,超過七成5~7歲的兒童患有蛀牙。在接診的兒童中,有的20多顆牙齒都是蟲牙,直到疼得連飯都吃不下時,才到醫院就診。
她透露,最新調查還發現,目前,兒童蛀牙發病率幾乎沒有農村和城市之分了,近十年來,農村兒童蛀牙發病率直線上升,已經追趕上城市了。
「不少家長認為小朋友有蛀牙很平常,長大了換牙就可以了,從而忽略了對幼兒口腔的護理。」林主任表示,這種觀念其實極其錯誤,兒童蛀牙會嚴重影響牙頜系統的生長發育,造成面部發育不對稱,還會因為蛀牙疼痛影響兒童的進食和咀嚼,影響消化和吸收,延緩孩子的生長發育和降低抵抗力。
此外,還有更嚴重的是,蛀牙還可引起牙髓病變和根尖周炎症,造成全身性感染。在臨床上,因為牙周炎引起腎功能損傷的患兒時有發生。
糖果碳酸飲料是元兇
「生活條件好了,人們預防口腔健康的意識卻不同步。」林居紅稱,現在不管城市還是農村,孩子們幾乎每天都可能接觸到糖果和碳酸飲料,加之沒有按時保質保量的刷牙,以及飯後睡前不漱口的不良習慣,導致蛀牙在兒童中群體爆發。
她解釋,小孩吃了甜食,口腔細菌遇到糖類食品混合發酵、產酸,會腐蝕牙齒導致蛀牙,形成爛洞。而牙齒沒有自愈性,只能通過修補來填補爛洞。如果不及時發現,結果滿口牙齒會爛掉。
林主任指出,嬰兒期食用奶粉有固定的營養配比,含糖量高,如果食用後不及時清潔口腔,會為蟲牙留下隱患。受孩子們青睞的各種糖果、甜餅、碳酸飲料、果汁都含有大量糖分,一旦在口腔裡停留時間過長,就會導致蛀牙的發生。
口腔護理從嬰兒開始
「即使還沒長牙齒的嬰兒,最好也要做口腔護理。」林居紅主任提醒,很多家長認為,沒有長牙的嬰兒用不著做口腔清潔,但事實上,兒童口腔護理應從嬰兒期開始。
她解釋,嬰兒奶粉含糖量高,家長需要做好預防措施。如,可給嬰兒餵些白開水清潔口腔;開始長乳牙後,可試著用手指纏繞乾淨紗布或者使用指套牙刷,蘸水清潔口腔;3~歲的孩子可使用少量兒童含氟牙膏,6歲之後則可以使用成人含氟牙膏。
另外,3~6歲的兒童可去口腔醫院做牙齒塗氟,堅固牙齒;鑑於90%的蛀牙長在牙面的窩溝點隙處,6~7歲兒童可做窩溝封閉,徹底杜絕蛀牙發生。
大不良習慣
長期吃糖喝飲料。兒童有愛吃糖果甜食和飲料的天性,在就診的蛀牙患兒中,幾乎百分之百喜歡吃糖。兒童生長發育每天需要240克左右的糖,其實在正常食物中就可以獲得。也就是說,家長不應該每天給孩子特供糖果。
飯後不漱口睡前吃零食。蛀牙的形成,就是食物殘渣中的糖分附著在牙齒上的結果,飯後不漱口或者睡前吃零食,就會導致大量糖分長時間滯留在牙齒上。此外,不少兒童必須含著奶瓶睡覺,糖分經過一整晚的沉積,日復一日,蛀牙很快就會發生。
牙膏蘸水刷。很多兒童甚至一些家長都有一個習慣,刷牙時要麼先將牙刷打溼,要麼將擠了牙膏後再蘸點水。這種做法極其錯誤,因為水會加速牙膏在口腔內發泡,讓人誤以為清潔得很乾淨,其實牙膏需要一定時間的物理摩擦才能有效清除口腔異物。
刷牙時間太短。調查中發現,大多數人刷牙時間只有幾十秒或一兩分鐘。實際上,刷牙時間必須超過3分鐘,因為刷牙時間充分,才能讓牙膏和牙齒充分摩擦接觸,從而達到保潔效果。
招防護牙齒
沒長牙就開始保護:嬰兒期不能讓寶寶吃著奶睡覺,媽媽要用紗布蘸上清水為寶寶清潔牙齦。1歲半後,就應培養寶寶使用杯子喝水或喝奶,睡前喝奶後,一定要喝幾口清水清潔口腔。
飯後漱口睡前別吃: 吃飯後應及時用白開水漱口。睡前刷牙後不要再吃其他食物。即使要加餐,也要漱口刷牙,清楚口腔內的殘留物。
每次刷牙3分鐘:3歲左右可以給孩子一把小牙刷模仿家人刷牙,每次一般不少於3分鐘,每天至少保證起床後和睡覺前兩次刷牙。記住牙刷或牙膏上不要蘸水。
多喝白水限甜食:兒童口渴時多喝白開水,儘量不要喝飲料。同時,控制定時飲食和吃糖頻率,儘量少吃零食,多吃蔬菜等含纖維的食物。
定期檢查:至少6個月一次帶孩子去口腔醫院或專業牙科診所做口腔檢查,聽取醫生意見。不要等發現牙齒齲壞嚴重或疼痛才治療。
重慶晚報記者 黎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