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人鄙視過嗎?

2020-08-27 淵大交流網


看到一個網友的留言:


作為女生,小時候我奶奶看不起我媽媽生了兩個女孩,重男輕女的她一點都不待見我們。長大一點,脾氣暴躁的大男子主義父親,母親稍與他意見不同或者爭執,便拳腳相加,宣示他在家裡的主權。


讀小學後,父母對我們的家教特別嚴,不準穿裙子,不準跟男孩子玩,不準頂嘴等等一系列不準。再後來開學了,老師按學生成績的分數來安排座位,成績好的坐前面,成績差的往後靠。後來有新同學插班到我們班級,因為一直在外地跟隨父母在身邊就近讀書,所以滿眼的瞧不起我們這些鄉下的土包子,不願一起玩耍。


再後來讀初中,班主任是個年紀不大的男老師,聽說是校長的親戚,而原本的班主任卻就這樣只當了任課老師……


慢慢的我們都成年出社會以後,學歷鄙視,就業鄙視,貧富差異的鄙視,為人處事的鄙視,家境的鄙視等等,全部圍繞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無處不在的鄙視鏈!



01什麼是鄙視鏈?


鄙視鏈,是當今網絡社會反映出的一種自我感覺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現象。


鄙視,這一詞本身就有著強烈的不平等姿態。我好,你壞!我優,你劣!我高級,你低俗!我核心,你邊緣!……我與你始終都處於天平的兩端,我的與你不同才能顯示個性。


在鄙視已經變得公然、無畏、無所顧忌的當下,似乎不鄙視無以證明自己的優秀、高端與成功。你鄙視我,我鄙視他,鄙視食物鏈將消弭的等級制度再次建構,豎中指、翻白眼就是隔開自戀、自卑的「宮牆」。


這裡的鄙視,指向的並非道德,鄙視的對象不是偷竊、搶掠這類損人利己的事,而是更加私人化的品位、調性、階層等等。


那麼鄙視鏈在我們的生活中到底是如何存在的呢?它的背後又隱藏著哪些心理機制?我們又該如何去突破呢?


02無處不在的鄙視鏈


在現實生活中,豆瓣上一段點讚量很高的評論是這樣形容的:&34;


兩個愛看書的人聊天,你會發現喜歡看哲學、心理學、文學經典等等書籍的人,一般來說都瞧不上那些喜歡看雞湯文、成功學的人,因為在他們的心裡,普遍認為雞湯文和成功哲學都是所謂沒有營養的書。


追潮流,趕時尚的人,大多看不上土老帽;經常出國旅遊的,往往瞧不上只要出個門都要發圈秀的人;喜歡小眾音樂的一般來說瞧不上聽口水歌的;愛看歐美大片的一般會覺得看國產片的有點low;用幾百上千塊的耳機聽歌的人會覺得用幾十塊的耳機聽歌是在糟蹋好歌。

針鋒相對的鄙視能夠讓兩個人在交鋒中火花四射,志同道合的鄙視,更能促進感情增長。《簡·愛》裡,羅切斯特對英格拉姆的鄙視,讓簡·愛心中大感安慰。羅切斯特犯過和班尼特老先生同樣的錯,貪戀美色而娶了一個並不真心喜歡的女人,在簡·愛出現之前,他對連同自己在內的世界都無限鄙視,當他遇到他可以尊重的簡,他被救贖了。


可見,「鄙視」這件事,雖然沒有「憤怒」「厭惡」來得激烈,但有時更能引發重大的轉向。有個段子說,一句「某某是傻×」足以讓兩個不太熟悉的人感情瞬間升溫,阮籍擅做「青白眼」,也為他贏得了不同於流俗的名聲。眼下更有一些網紅,靠氣場宏大的鄙視,贏得無數粉絲的膜拜,若你試著把那鄙視抽離,會發現內中一無所有。


在社交媒體極度發達的今天,學會鄙視,不被他人鄙視,簡直是一門必修課。比如,當一個熱門事件出來時,你會發現,首先有些人發聲,然後這些早發聲者一定會被後來者鄙視,然後又有後來者,再進行反鄙視。爭論最後脫離本題,變成一場逼格大比拼,人人都舌燦蓮花,要站到鄙視鏈的最頂端。

鄙視有時也能暗中修補內心的空缺。可以說,世人或多或少地都會有點依賴鄙視鏈。電視劇《歡樂頌》裡,老江湖樊勝美看不上傻甜白邱瑩瑩,白富美曲筱綃看不上她眼中的「撈女」樊勝美,比曲筱綃更高等的高智商海歸金領安迪倒不隨便鄙視誰,但是觀眾替她把不學無術、小家子氣的曲筱綃給鄙視了。能夠引領觀眾迅速進入鄙視鏈,這部電視劇就先成功了一半。

03鄙視鏈背後的心理機制


第一:很多人往往自我感覺良好,盲目的優越感逐漸被他們當成了生活準則。


鄙視這個,鄙視那個,懟天懟地,其實也不過就是為了獲得認同感,顯示自己的優越感。我們需要用鄙視為自己加冕,用鄙視顯示自己鶴立雞群。


連《紅樓夢》裡的林妹妹,也逃不過鄙視的誘惑。

劉姥姥遊大觀園那一回,妙玉不許把劉姥姥用過的杯子拿進來,林黛玉則嬌俏地給劉姥姥起了個外號叫作「母蝗蟲」。為什麼全家上下,唯有她二人對劉姥姥的鄙視得最強烈?原因有許多,其中比較重要的只怕是,她們都覺得自己和劉姥姥一樣,是榮國府的外來者,要依傍榮國府生存,而薛寶釵不過是借住,所有的吃穿用度都是自己支付。


古希臘神話中的那個曠世美男那咯索斯(N arcissus)需要漣漪湖水為鏡愛上自己,而我們則是需要以他人為鏡,通過輕視、蔑視,讓自己「生長」出鮮花一樣的羽毛,受其他沒有羽毛者膜拜。鄙視,就是裁判別人,然後,獲得自我價值感。


第二:抱團取暖,這是鄙視鏈的一種存在形態,也是其存在的原因之一。


曾在知乎看到過一個觀點,深有感觸:


為什麼會有鄙視鏈的存在,因為一個人往往底氣不足,但一群人就可以無所畏懼。例如:我比你牛,如果一個人說這句話,明顯會有底氣不足,但若是一群人抱團取暖,則可以說,我們比你們牛逼,碾壓式的勝利。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一書中,作者談到:&34;


這就反映出了一個問題,鄙視鏈的存在也是自我的一種匱乏,不夠強大缺乏安全感,所以選擇抱團取暖,在鄙視別人的同時,找尋到自己的群體。而這恰恰是一種內心的不安與焦慮。」

04鄙視是榜樣教育的報復性反彈,是最懶惰的自戀


「完美的自戀,歹毒的投射,組成了彼此的意淫。焦慮的、不信任的人際關係中有大多數人,會用這樣的方式和自己和別人相處。」心理學家胡慎之在看了一張有關空姐、飛機師以及機務相互鄙視的圖片後這樣評論。

正如他所言,中國人的生活是比較出來的。在這個需要榜樣的社會裡,每個人從小都活在一個陰影之下,他就是長得高帥、成績好、聰明、聽話以及無所不能的隔壁鄰居家小孩,而我們很多人存在的價值就在於等著媳婦熬成婆,讓隔壁鄰居家小孩也終於有天被踐踏在睥睨之下


「自我的尊重以及對別人的尊重都已經缺失,在童年教育下,被剝奪得只剩自卑的人該如何找尋到自尊?就是把別人看得很糟糕。鄙視就是榜樣教育的報復性反彈。」胡慎之說,「這就像是中國人的阿Q精神一樣,這是無能為力的自我防禦機制。」


鄙視,這種方法不可謂不簡單。不需要任何努力,只需要將對方的缺點放大,即可滿足自我優越感的追求。


05如何跳出鄙視鏈,做一個不困於圈的人?


(1)生活的圈子不同,消費觀念也會不同,但至少要懂得理解和互相認同。


(2)善待他人其實也就是善待自己,別把自己的優越感建立在對他人的鄙視上。


(3)無論何時,提升自己才是跳出這個圈子最好的法子。


總結:
真正有力的人,一定不以鄙視來建立自己。



我在小城的時候,樓下住的那位阿姨是個大學老師,我們一道去吃飯,隔壁桌上的女人頭髮焦黃,抽菸,穿廉價紅塑料拖鞋,牽著一隻小狗,大聲吹噓自己用多麼貴的洗髮水給小狗洗澡。那時我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少女,心中的鄙視油然而起,那位老師卻聽得津津有味,不時追問細節,漸漸地,我發現這個黃髮女人的性情非常有趣,她說的那些細節也為我從前所未聞,鄙視無端地樹立壁壘,讓自己的城池一再縮小。


鄙視是一個姿態,這種姿態是需要觀眾的,哪怕觀眾是自己。而一個內心堅定又溫柔的人,無需觀眾,她隨時都在誠懇地面對自己的內心。


正當的鄙視是必須的,鄙視恃強凌弱,鄙視巧取豪奪,可笑的只是為了鄙視而鄙視,為了不被別人鄙視而鄙視。


不管是體現個性,找尋歸屬感,抑或是消除不安,鄙視,即便是再兇猛的鄙視,都不能贏得個性與安全感。因為,前一秒種,你可能才辛辛苦苦、漫漫長路地爬到鄙視的頂端,還沒看得清可以鄙視誰,笑話誰,就又被秒殺,跌落在另外一個人的白眼裡。在鄙視的怪圈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鏈條的最末端。


所以大好人生,為什麼要花時間幹這個呢?放輕鬆一點,明明還有很多更有建設性的事等待你去完成。

相關焦點

  • 雙非畢業生,你被鄙視過嗎?
    >能看明白嗎?那就繼續,現實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鄙視鏈 ,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只是自己鄙視的人中比自己學歷差的佔很大一群罷了,其實大多的鄙視是你覺得對方能力不行、人品不行,就會認為怪不得他沒考上大學或者說只是個專科。鄙視就是這樣來的,對方對你的鄙視的起源並不是學歷,而是你這個人的一些行為,學歷只是剛好可以和你的行為掛上鉤來論證自己的鄙視。
  • 你會鄙視另一半的學歷嗎
    不為人知的是,這兩位狀元的父親是同事,而且都是陝西扶風人,扶風是一個縣,這兩位都是來自村裡的狀元娃!強宣凱扶風縣南陽鎮強家村人,楊思元杏林鎮楊家溝人。學歷鄙視鏈存在嗎?有過這樣一個採訪,問一個大學畢業女生,願意嫁給一個初中畢業生嗎?
  • 美國大學存在的」鄙視鏈「,你被鄙視了嗎?
    拿到offer的你現在是不是已經快活似神仙?迫不及待想去美國和同學們過吃喝玩樂熬夜趕due的大學生活??別光看到光鮮的一面,在國外的圈子裡也有著「黑暗面」,下滑看看吧。所以「有空請你吃飯」成了國人表達友好最常見的方式。當你刷朋友圈看到一大桌你認為是你的朋友圍在火鍋前吃飯卻找不到你自己的時候,不好意思,很不幸,你,不在這個圈子裡。別看到了美國,華人相見兩眼淚汪汪,其實這個大圈子中也存在著不同的小圈子。小圈子之間有時甚至一點交集也沒有。那它們是通過什麼劃分的呢??
  • 軟體工程師的鄙視鏈,你被鄙視了嗎?
    :慎選你的第一個程式語言。在軟體工程師(中國叫做「程式設計師」或「碼農」)的圈子裡,文人相輕的現象可是非常嚴重的,在程式設計的各個領域裡都有著錯綜複雜的「鄙視鍊」。從程式語言、編輯器、平臺到 { 是寫在 if 的同一行還是下一行,不同陣營的人都習慣鄙視來鄙視去。而其中「你用什麼程式語言?」更是大家最熱衷的一條鄙視鍊,所以對於剛踏入程式設計領域的初學者來說,萬一程式語言選得不好,可是會一開始就落入鄙視鍊的底層啊。
  • 留學圈鄙視鏈大揭秘,你被鄙視了嗎?
    友情提示:<>代表互相鄙視;>代表單方面鄙視。高能示警:內容純屬娛樂,請勿真情實感!過了語言關之後,要開始申請學校了,在這裡,你拿到學校什麼樣的通知書也形成了一道鄙視鏈:Full-scholarship/Tuition-waived > Offer > AD > WL > Rej如果有人拿這個來鄙視你,你可以回他一句:「不好意思我不缺錢」。
  • 留學圈鄙視鏈大揭秘,你被鄙視了嗎?
    過了語言關之後,要開始申請學校了,在這裡,你拿到學校什麼樣的通知書也形成了一道鄙視鏈:>Full-scholarship/Tuition-waived > Offer > AD > WL > Rej如果有人拿這個來鄙視你,你可以回他一句:「不好意思我不缺錢」。
  • 文壇巨匠紀伯倫,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我們鄙視過自己嗎?
    黎巴嫩著名作家紀伯倫曾說:我一生要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又要做多少次反省呢?故作謙虛,扭捏作態,有時候是一種驕傲。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別人時,其實,你已經退步了。美國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裡引用過中國儒家經典《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句。表明他的積極進取的心態。幫助別人,其實是幫助自己。當你遇到困難時,那個曾受你幫助的人,才有可能扶你一把。一個小乞丐,在一戶人家門前乞討。那家的小女孩給了他一杯牛奶。
  • 學歷鄙視其實不是鄙視的低學歷只是為了鄙視多數人
    學歷鄙視大家都懂,形成了很長的學歷鄙視鏈,研究生鄙視鄙視本科生,本科鄙視大專,大專鄙視中專。同級別的又分高檔學校還是低檔學校,985研究生鄙視普通研究生,同樣是985研究生的還可以鄙視第一學歷不是985的985研究生,985的本科生鄙視普通本科生,普通本科生鄙視三本。
  • 喝速溶咖啡的人,該被鄙視嗎?
    首先作為一個為滿足特殊需求而誕生的便利商品,衝煮技法上沒什麼聊的空間;其次,關注Homely的朋友,大概都是喝了很多年咖啡的朋友,速溶咖啡是什麼,還需要我站出來廢話嗎?果然,有人煽風點火就有人借題發揮,原本一則特別Peace的廣告案創意分享文,卻引起所謂的「速溶黨」和「精品黨」在評論區展開的一場唇槍舌戰,兀自幻想著自己是多年來被鄙視的一方,終於等到了可以反擊的一刻。 啼笑皆非之後,沉澱了幾個月,倒想帶著對「鄙視鏈」的偏見,聊一聊速溶咖啡,以及我對其的看法。 什麼是速溶?
  • 在世的,你最鄙視的人是誰?我媽!
    鄙視。第一次替我說出這句話的,是這個叫思文的女孩在《送一百個女孩回家》的訪談節目中說出的。當主持人問思文:在世的,你有最鄙視的人嗎?有,我媽!「媽媽」這個稱呼,輕鬆快速地從這個女演員的嘴裡跑了出來。一剎那,我的內心咯噔了一下「鄙視」這個貶義詞怎麼能和這個愛的稱呼聯繫在一起。
  • 學歷鄙視鏈:抱怨不公平而不行動的人,才應該被鄙視
    ,那又怎樣,青銅依舊能上王者」你認為學歷鄙視鏈真的存在嗎?「這本科學歷和我們學校不是一樣嗎?我招和你們一樣水平的人來教你們?」他言語間都是戲謔輕鬆。當然,關於讀書還是要辯證看,絕大多數人突破階層,還是因為讀書這個社會篩選機制而來的,所以要努力學習,讀名校,那是一定不會吃虧的。當然,沒有讀到名校也沒關係,社會依然給你機會,只是機會少了點,難度高了點,僅此而已!努力吧,少年!現代社會,總有你的一片天地!
  • 工作前比學歷,工作後卻要比收入,你被無處不在的鄙視鏈傷過嗎?
    這個鄙視鏈在學校還好,還僅僅是同學之間的對比,但是到了找工作的時候,就是赤裸裸的殘酷現實了。清北的畢業生到哪裡都是各個公司爭搶的人才,而普通本科生基本無緣一線大公司,大部分都只能被一線公司拒之門外。在這裡,學歷就是敲門磚,學歷高低意味著你能敲到哪些門。不過,入職的時候會因學歷遭遇鄙視鏈,但是在工作以後,學歷鄙視鏈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你的貓真的鄙視你嗎?
    這對於那些遭受過人類虐待的貓來說更是如此。就將貓擬人化來說,不熟悉貓習性的人很容易造成對貓的潛在傷害:他們總認為貓一定都喜歡被擁抱,喜歡更多的肢體接觸,而這些認定往往並不可靠。本文來自,作者: Daniel Kolitz,譯者:chichi。
  • 伺候月子也有「鄙視鏈」,親媽伺候被說「丟人」,你被鄙視了嗎?
    丹丹這才明白,「回娘家坐月子」也會被人鄙視。產婦伺候月子也有「鄙視鏈」,你被人鄙視了嗎?在伺候月子的人群中,也存在著一些「潛在規矩」,並非是想讓誰伺候就讓誰伺候。過去的「鄙視鏈」:婆家>娘家在過去,很多的家庭會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人生孩子,自然就需要婆家人的伺候。而且在過去的理念中,女人坐月子是不可以回娘家的。
  • 學歷鄙視鏈真的存在嗎?非全日制學歷就不是學歷嗎?
    小聚看到了也很好奇也想問問學歷鄙視鏈真的存在嗎但我從來沒有鄙視過任何人。反而比我學歷低的不少都比我過得好,這讓我常常反思,費這麼老大勁兒念到這麼高的學歷到底為了什麼。」有人認為並不存在什麼鄙視鏈,至少自己從未鄙視別人。
  • 2020留學鄙視鏈,你今天被鄙視了嗎?
    筆者:奕心者-所謂留學鄙視鏈,大概就是:美國》英國》澳洲》港澳臺日新》韓國,還有人符合說泰國留學生也瞧不起韓國……(笑)哦,還有韓國大學捆在一起都不是復旦大學的對手等等,一時間那個本來是私人問題的題目下人聲鼎沸,大家互相開始找自己的位置、或者炸出了一幫互相鄙視的人。
  • 唱抖音神曲的人該被鄙視嗎?
    文/郝圓你的酒館對我打了烊子彈在我心頭上了膛請告訴我今後怎麼扛遍體鱗傷還笑著原諒 ……即使你不是資深抖音用戶,這樣的歌詞和旋律你一定不會陌生。在「王錚亮事件」發生前一天,陳雪凝的成名作登上了主流音樂節目《中國好聲音》的舞臺,當網絡歌曲《你的酒館對我打了烊》出現在電視屏幕時,爭議四起,雖然李榮浩微博發表長文力挺,但都擋不住「low、口水歌、音樂鄙視鏈……」成為這件事最刺眼的註腳。
  • 你是中產階級嗎?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了解一下
    而如比爾蓋茨、賈伯斯、和馬斯克等都是大學肄業,但他們的創造力和力量卻遠遠超過他們同期的博士後……再轉發下文,和大家分享……)你是中產階級嗎?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了解一下來源 | 有意思報告「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本世紀最毒迷魂湯。不知來源,道理粗俗,可你一旦有了孩子,就不得不信。
  • 「學歷鄙視鏈」真實存在嗎?
    眾所周知,高考是一座獨木橋,大家都通過這座橋,通向不同的道路,有的人考上了名校,有的人只能上普通學校,甚至是專科。然而在你求職過程中,社會上存在著一條學歷鄙視鏈,將人們分為三六九等。很多初入職場的人會疑惑,學歷鄙視鏈真實存在嗎?學歷從高到低排序,想不想知道學歷鄙視鏈,你在第幾層?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玩豆瓣的鄙視玩天涯的
    螞蟻不也吞象嗎?土得掉渣的紅白蛇皮袋不也在去年成為LV的新歡了嗎?德藝雙馨的蒼井空不也成為公知的偶像嗎?……誰鄙視誰?誰又被誰鄙視?這一切都不是固定的。說不準,什麼時候,被鄙視的哪個環節就堂而皇之地向原本「上級」翻白眼;也說不準,什麼時候,鄙視鏈就頭尾相連,成為一個沒有答案的無限巡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