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進公租房融入重慶生活
雖然才住進公租房沒多久,但Arne已融入了重慶的生活,習慣在屋子裡打著赤膊,喝「老山城」啤酒,抽「朝天門」香菸。
這對戀人是這個公租房小區最早搬進來的住戶,小區裡的人們已經習慣了這個藍眼睛、黃頭髮的外國小夥。
Linda的媽媽在參觀過他們窗明几淨的公租房新家後,親切地對Arne說:「小夥子,有了這麼好的住處,你們就好好工作,就算將來你不在重慶買房子,我也同意女兒和你交往。只願你們兩個能夠幸福。」這話讓Arne大舒了一口氣,房價也太貴了,他表示,現在根本談不上買房。
「荷蘭小夥講禮貌愛整潔」
中午12點半,「康莊美地」小區門口,Arne大步流星地從計程車上下來,很熟練地刷了一下門禁卡,然後走進「康莊美地」小區。
據悉,「康莊美地」是今年7月12日迎來第一批住戶的。遠處正待竣工的樓宇上懸掛著「民生工程惠民生,民心工程贏民心」的大幅標語。
天氣不熱的時候,小區裡的成年人通常會在羽毛球場、桌球桌前揮汗如雨地鍛鍊,或是在綠色的草坪周圍散步,而小朋友們則在塑膠遊樂場上玩滑梯。「康莊美地」小區的門外,是一條正在建設中的輕軌線。
「康莊美地」小區的居民對Arne這個年輕老外的印象還不錯。「不聲不響地生活,很愛整潔,也不和鄰裡鬧矛盾。到物管反映也都是細聲細氣的,一看就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這是小區的物管方深圳國貿物業公司的員工們對Arne的評價。
之前Arne在黃泥塝、觀音橋都租住過房子,但生活很不穩定,這一次,住進公租房,兩個人算是安了心。
住進公租房第一天失眠了
Arne和女朋友搬進來住的第一天,他們失眠了。「主要是這裡到了晚上太安靜了,空氣也太好了。習慣了解放碑的喧囂,江北的熱鬧,我們似乎一時還適應不不了這麼好的生活環境。」Arne說。
Arne覺得公租房的一切都還好,唯一一點讓Arne有點搞不明白的是:他發現,小區外從大竹林通向江北觀音橋的小中巴,只要座位上坐滿了人,司機從來不讓他上車,而其他人招手要上,司機則會允許。
「可能他們覺得Arne是一個老外,如果沒有座位還讓他上車,也許司機們覺得沒面子或是影響城市形象?其實就算是沒座位,Arne也可以站著或是坐在過道裡的小板凳上。」Linda在一旁猜測這種微妙的文化心理。
Linda說,在和鄰居的交往中,因為文化背景的不同,也曾鬧過一些小誤會,「我們布置新家那段時間,老有鄰居笑嘻嘻地站在門口敲門,說要參觀一下我家的裝飾。對於鄰居的要求,作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我,當然是理解的,更何況人家有時還帶著一點小禮物。但由於文化背景不同,Arne有時不太理解,站在旁邊臉都白了。」
Arne對「房奴」很不解
Arne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中國的年輕人剛畢業不久就要買房子?明明買不起,還向父母要首付款,自己因為要還房貸,幾乎喪失掉生活情趣;還有部分已經結婚、已經有房的年輕人,甚至還要再用很高的利率去「投資」一套房產,然後拼命地工作來「滋養」這些房子,這看起來更難理解。
Arne認為,靠貸款維持這種看似「富有」的生活是有風險的,可能因負債率過高導致現金缺乏,或是投資結構極度畸型。單純地指望著房地產一路高歌猛進實現盈利,是不切實際的。
大學學商科畢業的Arne沒買過房,一直租房住。2009年大學畢業那年來中國旅遊的他,因為喜歡重慶而留下。歐文國際英語學校的負責人崔西盛情邀請他在這家機構執教。
「在歐洲,生活節奏太快。但在重慶,整個時間都慢了下來。我非常享受這裡的一切。」Arne說。(見習記者 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