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建設、棚戶區改造雙料加持 重慶220餘萬人圓了安居夢

2021-01-13 騰訊網

近年來,重慶持續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城鎮中低收入居民和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了解到,其中,自公租房建設、棚戶區改造先後實施以來,已讓140餘萬住房困難群眾圓了安居夢,88萬棚戶區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改善。

民安華福首批租戶全部續租

9月19日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來到了位於九龍坡區華巖片區的民安華福小區。作為全市較早投入使用的公租房項目,民安華福於2012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共有5個組團54幢樓19730套房屋,全部為高層電梯住宅。

民安華福房屋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目前小區入住了18688戶、約4萬餘人。在這些居民當中,不少都是租期滿後再次續租的,整體續租率超過90%。其中,2012年第一次搖號的首批租戶,更是全部進行了續租。

「住在這裡特別的滿意。」今年70歲的謝紅陽和丈夫在2014年共同申請來此居住,如今也已經續租。她笑著說,打算繼續在這裡租房住,是因為這裡的環境很好,小區的工作人員對大家都很關心,有時候遇見房管員,他們都會熱情的和自己打招呼,詢問居住是否滿意。「讓我們感覺很溫暖、很溫馨。」

謝紅陽是一位工廠退休職工,在搬到民安華福之前,她和老伴兒一直住在九龍坡石坪橋。「當時孩子也是一家三口,我們五口人住在一室一廳的房子裡,客廳都要搭張床。」謝紅陽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那時居住條件並不好,也沒有電梯,自己的腿有輕微殘疾,上下樓也不方便。後來,在外打工的她得知可以申請公租房後,了解到公租房小區環境好、設施全,便和丈夫決定申請居住。

「這裡生活很方便,有電梯,下樓就有超市、菜市場。」謝紅陽說,整個小區裡有很多小公園,她可以跟鄰居們一起散步遊玩。而且附近也有很多公交線路,在出行上也沒有問題,孩子們每個月也會過來看望他們幾次。「我聽說以後還要繼續提升居住環境,這就更好了。」

140餘萬住房困難對象圓安居夢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公租房管理局了解到,市級公租房項目按照「均衡布局、適於就業、配套完善、環境宜居」的原則,在主城區規劃布局21個大型聚居區,每個公租房小區規劃居住人口5—10萬人,約佔所在聚居區規劃居住人口的1/4。

為了方便租戶日常生活需求,公租房小區成立房管中心負責房屋住用監管,物業企業負責物業服務,社區居委會、警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等負責公共服務。同時,通過推行就業創業促進計劃,促進了8萬餘人就業。推動對獨居老人、重點關注人群實行臺帳式動態管理,為7000多名70歲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檔案。

目前,重慶已有50.97萬戶家庭住進了公租房小區,140餘萬住房困難對象圓了安居夢。下一步,重慶市公租房管理局將推進智能物業小區創建,試點並逐步推開「人臉識別」等智能化、大數據分析監管,以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推動公租房公共應用系統、智慧小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搬離棚戶區 開窗就能見河

公租房建設讓住房困難家庭住有所居,棚戶區改造則讓老房住戶住得更加舒適、安全。

今年66歲的傅鍾毅是電機廠的一位退休職工,以前一直居住在九龍坡區半山一村的電機廠家屬區裡。「那個房子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我在九十年代初搬了進去,住在1樓。」傅鍾毅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當時居住的房屋很小,房型結構也不好,不僅幾家人要共用廚房和衛生間,而且家裡面時常都出現地面潮溼、天花板漏水的情況。

2015年,電機廠家屬區將要實施棚戶區改造,傅鍾毅也在2016年搬入了華玉家園小區的還建房。住進了高層電梯房,傅鍾毅感慨萬千:「棚戶區改造政策真的非常好,現在的新房子讓我們住起也舒心、安心。」

傅鍾毅介紹,如今居住在這裡,不僅寬敞明亮,而且小區每天都有物管人員巡邏,還有運動場、幼兒園,附近也有中小學校。本月24日,小區對面的臨時農貿市場也會搬入小區,以後買菜也更加方便。

「我站到陽臺窗口,外面也是一片明朗,開窗朝下看,就能看見跳蹬河。」傅鍾毅笑言,自己就好像住的是「河景房」一樣,感覺十分愜意。

88萬棚戶區居民居住條件改善

據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重慶市內廠礦和企業眾多。由於房屋建造工藝、使用年限長、維護不善等原因,城區內老舊房屋較多,安全隱患較為突出,存在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環境髒亂差等問題,形成了部分棚戶區。

為此,重慶實施了2013-2017年和2018-2020兩輪棚戶區改造,採取成片拆除和修繕加固及改擴建類等方式,對城鎮範圍內危舊房屋集中、安全隱患突出、功能不完善、配套設施不健全的區域,尤其是老城區內臟亂差的棚戶區實施改造,對棚戶區內的歷史文化建築進行保護。

通過不斷健全完善工作協作機制,出臺城市棚戶區改造、國有企業棚戶區改造等配套政策,科學制定專項改造規劃,多渠道籌措棚改資金,依法依規實施棚戶區房屋徵收補償和群眾安置工作,及時有效地改善了棚戶區群眾的居住條件,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也進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配套,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質。

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3116萬平方米、25萬戶,直接惠及群眾約88萬人。目前,重慶正全力推進2018-2020年棚戶區改造項目實施,持續改善棚戶區群眾居住條件,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質,更好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梓涵

相關焦點

  • 焦作市區公租房分配到戶 又有668個家庭圓安居夢
    至此,該市2017年市區公共租賃住房分配工作結束,668戶城市住房困難家庭圓了住房安居夢。據悉,此次分配的公共租賃住房房源共670套。從12月11日起,剩餘的2套房源信息將在焦作市房產管理中心網站公開認租,未入圍的住房保障家庭願意租賃的,可到馬村區房產管理部門申請。 據了解,今年,焦作市採取現房和期房預分配相結合的方式,籌集到670套公共租賃住房房源進行分配。
  • 新邵縣舉行公租房抽籤配租儀式確保困難居民喜圓安居夢
    來自各個社區的困難家庭抽取了實物房源,喜圓安居夢。為解決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此次公租房申請在前期經過了嚴格的審核程序,經過了社區、街道辦初審、公示,住建、民政、人社、公安等各級相關部門聯合審核、公示,嚴格執行「三級審核、三級公示」。最後共有41名候選人通過審核,當天41名候選人擁有了自己的「家」。
  • 黃州區:棚戶區改造惠及群眾10萬餘人
    「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和黃州區委、區政府把棚戶區改造作為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和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統籌推進,有效改善了城區居民居住環境,促進了從「住憂所居」向「住有所居」的跨越發展。黃州區棚改辦負責人周雲介紹,「十三五期間,黃州區先後啟動22個棚改項目徵收工作,共徵收土地面積約1萬餘畝,徵收房屋建築總面積月100萬平方米,共使用各類棚改貸款資金50億餘元,改造3萬餘戶,受惠群眾10萬餘人。」
  •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江北棚戶區改造:築起民生安樂窩
    截至2016年底,該區共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任務74.67萬平方米,完成率達77%,不少困難群眾藉此圓了安居夢。  新居夢一朝圓  薛妹是江北區壓配廠職工,原來的住房是廠裡分的,地址位於江北區壓配新村。上世紀70年代,薛妹從上海遷至重慶,便一直在壓配新村居住,直至今年搬遷。
  • 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用 推動城市棚戶區改造
    自創建「黨員先鋒崗」以來,區城鄉建委以服務棚戶區改造為抓手,成立江北區城鄉建委棚改攻堅黨小組,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模範帶頭作用,有力推動了我區城市棚戶區改造順利開展。  黨員的幹勁成為棚改工作強力助推劑  區棚改攻堅黨小組設在區城鄉建委住房建設科,主要處理我區棚戶區改造過程中出現的各類突發事件、重大事件等,該科室5名工作人員,其中4名為共產黨員。「我們雖然人數不多,但絕大多數都是黨員,大家有黨員先進意識,幹勁十足,所以效率很高。」區棚改攻堅黨小組組長吳邦俊告訴記者。
  • 今年黑龍江省計劃改造城鎮棚戶區3.76萬套!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19...
    生活報訊 (記者周琳) 2020年12月30日,記者從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上獲悉,2021年我省將重點打造城市品質提升工程、居住條件提升工程、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安全治理提升工程、鄉村建設提升工程、建造品質提升工程、住建營商環境提升工程等8大提升工程。
  • 三亞市建築工程「質量月」啟動 月川棚戶區改造項目倍受關注
    9月17日,由三亞市住建局主辦的2020年三亞市建築工程「質量月」啟動儀式暨三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工程質量現場觀摩會在中建五局三亞月川棚戶區改造項目召開。海南省住建廳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田光明、三亞市住建局局長黎覺行,海南省建築業協會秘書長劉愛循,三亞城投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寧浩宇,中建五局華南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周永波以及全省住建系統分管領導、質量安全監督負責人等120家單位600餘人參加觀摩會。
  • 25個棚戶區改造項目來了,你知道在哪裡嗎
    自貴港市成立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通過「租、售、改、補、建」等住房保障形式,讓老百姓從「憂居」到「有居」「優居」,圓了安居夢,譜寫了城市建設燦爛的一頁
  •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棚戶區改造:安居夢想照進現實
    東勝立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努力滿足居民改善生活環境、過上美好生活的迫切期望,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推動創新東勝、宜居東勝、誠信東勝、幸福東勝建設,全面打造品質東勝。在東勝,從棚改區到自選房源區,無論走到哪個居民家中,都能「挖」出一段與棚改息息相關的故事,或是「喬遷新居」,或是「老屋回憶」,或是其他。
  • 站西片區、秦黃下棚戶區改造徵收啟動!涉及14個村和社區,4300餘戶!
    速 讀1、唐山中心區這些小區要進行供水改造!2、唐山車主趕快去加油!油價又要上漲!3、站西片區、秦黃下棚戶區改造徵收啟動!涉及14個村和社區,4300餘戶!建設規模:本工程對唐山市路南區、路北區範圍內中鐵一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機關家屬院、唐西家屬院、建安公司天龍樓、市政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天龍樓共4個職工家屬區、1311戶供水設施進行整體維修改造。該工程包括計量表、管網、設施等。供水設施達到一戶一表,水錶出戶標準;室內外管網進行更新改造。
  • 欽州2014年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9712套 推出公租房
    2015年,欽州市濱江北路沙坪村一帶的棚戶區將進行改造。     欽州市政府2014年向市民發出的為民辦10件實事項目,以「惠民」為主打,涵括社保、健康、教育、安居、土地整治、農補、生態以及強基惠民工程等八大方面,涉及生活保障、大病醫保、農村義務教育、農村安全飲水、河流治理、公租房和棚戶區建設、公園改擴建、城市排水防澇、農資補貼、城區道路綠化及文化場館建設等共63個項目。
  • 重慶公租房設「綠色通道」 返回企業員工住戶已有20多萬人
    隨著重慶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分類方案的推進,企業也在有序進行復工復產。2月23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委獲悉,重慶市公租房管理局出臺《關於公租房小區在疫情防控中配合企業復產復工的意見》,設立「綠色通道」,保障企業員工有序返崗。
  • 遼寧投入700多億改造棚戶區 使211萬人搬進新房
    孫維剛告訴記者,讓他們一家和高爾山另外2700多戶居民邁進新居的,是遼寧省「一號民心工程」——棚戶區改造。  棚戶區是多種歷史與現實因素粘連的複合體,不少人都叫它是「城市裡的農村」。記者翻看10多年前的遼寧省城市建設圖看到,遼寧棚戶區主要集中在撫順、本溪、阜新、朝陽等煤炭產區,總面積高達2910萬平方米,居住著70多萬戶、211萬居民。
  • 省一建下洋片棚戶區改造側記
    ——省一建下洋片棚戶區改造側記●三明日報記者 劉巖松棚戶區改造,是政府為改造城鎮危舊住宅、改進艱難家庭的住宅條件而推出的一項民心工程,也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和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途徑。長期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解決棚戶區居民的住房難問題。下洋省一建棚戶區改造徵遷指揮部認真落實「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精神,圍繞「和諧」徵遷理念,聚焦民意、順應民心、服務民生,紮實推進房屋徵遷工作。7月25日,福建一建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下洋棚戶區改造工程正式開工。該工程是三明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工程的實施將有效改善下洋片區徵遷戶居住環境,提升三明城市面貌。
  • 【走基層看民生】天水武山:棚改圓了安居夢
    武山宣傳網   原標題:【走基層看民生】武山:棚改圓了安居夢  記者 文潔 顧麗娟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武山縣馨滿園小區裡,綠意盎然,給人們帶來一片片蔭涼。小區休閒廣場上,人來人往,人們在愜意地娛樂休閒。
  • 讀報告|2020年安徽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15.3萬套
    推進技工大省建設,深入實施「創業江淮"行動和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開展醫養結合示範創建,推進醫養資源整合和統一信息平臺建設,大力發展智慧養老,推進城市養老服務「三級中心」全覆蓋。完善房地產市場差別化調控措施,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繼續實施城鎮棚戶區改造和公租房建設,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15.3萬套。提高社會救助標準,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物聯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