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投入700多億改造棚戶區 使211萬人搬進新房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孫維剛今年45歲,從兒時起全家就居住在撫順市高爾山棚戶區。在他眼中,那是一個無論怎麼看,都與城市沾不上邊的地方——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小路泥濘破爛,一片片參差不齊的平房低矮破舊。

  「屋裡小半間,頭頂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覺肩挨肩。」這條順口溜,曾經一度是孫維剛一家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這一切已經變成歷史啦!」一個多月前,孫維剛一家人歡天喜地搬進漂亮的新樓房。50多平方米的房子雖然不大,但整潔溫馨。

  「這輩子能住上這樣的房子,以前連想都不敢想。」孫維剛告訴記者,讓他們一家和高爾山另外2700多戶居民邁進新居的,是遼寧省「一號民心工程」——棚戶區改造。

  棚戶區是多種歷史與現實因素粘連的複合體,不少人都叫它是「城市裡的農村」。記者翻看10多年前的遼寧省城市建設圖看到,遼寧棚戶區主要集中在撫順、本溪、阜新、朝陽等煤炭產區,總面積高達2910萬平方米,居住著70多萬戶、211萬居民。

  拆遷,曾被稱為「天下第一難」,遼寧的棚戶區改造更是難上加難:據測算,改造2910萬平方米、70多萬戶,需要的資金高達幾百億元。更讓人揪心的是,遼寧城市集中連片的棚戶區居民中,70%以上為雙下崗職工家庭;撫順、阜新、本溪的一些棚戶區,低保戶比例高達70%,個別地方甚至達到90%。

  「困難再大也要改,不能再讓老百姓生活在城市的農村裡。」從2005年開始,遼寧省啟動棚戶區改造工程。為了破解資金瓶頸問題,他們採取政府補貼、銀行貸款、土地出讓金減免等辦法,大膽探索出了「市場運作,政府兜底」的資金籌措新模式。

  錢籌來了,能否把每一分錢都用到刀刃上,成為了棚戶區居民最關心的問題。「棚改能否成功,好事能不能辦好,關鍵在於是不是讓群眾真正當家做主人。」面對群眾的擔心,遼寧各級政府全面實行公開辦公,讓每一筆錢都在陽光下運行。

  為了破解拆遷難題,遼寧省3萬多名黨員深入各個棚戶區,耐心細緻地做好每一戶的拆遷動員工作。本溪市溪湖區的居民白國勝以為遲些搬會有好處,副區長鄭忠來到他家,拉著手一嘮就是幾個小時,聽困難、講政策,白國勝掉了眼淚,不僅很快搬了家,還主動要求給宣傳隊當助手。

  短短4年時間,遼寧省就新建成套住宅4400多萬平方米,使211萬人告別低矮的棚戶區,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

  更讓人欣喜的是,自2005年以來,遼寧省棚戶區改造投入的700多億元資金,受益於經濟發展和市場化運作,國家開發銀行為期15年的棚改軟貸款已提前償還完畢。

  錢還完了,房建起來了,怎麼分房又牽動著人心。為了讓棚戶區百姓享受到棚改的實惠,遼寧省出臺了比經濟適用房更優惠的搬遷政策:拆一平方米舊房,還一平方米新房,而且不收差價;在標準內增加面積,每平方米交600元至800元;一些特別困難的群眾不用交錢或只交幾千元也能搬進新家。對交不起增加標準面積款的困難戶,遼寧還採取先允許入住,待還清增加面積的房款後再予產權或小額借貸救助等辦法,使特殊困難家庭能及時住進新房。

  瀋陽、撫順、本溪、阜新……踏訪遼寧各地的棚改新區,隨處可見由回遷居民開辦的洗衣店、小超市、小飯店等。鐵嶺市有關領導告訴記者,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鐵嶺市向棚改居民優先予以小額貸款、項目推薦、代辦執照、提供場地等「一站式」創業服務,讓棚改居民安居樂業。

  記者在阜新市居民曹喜文新家裡看到,從客廳到臥室,擺了很多花盆。他告訴記者:「老伴以前就喜歡花,可是老房子太冷,養什麼花都凍死了。如今搬進了新房,老伴終於可以養花了。」

  採訪結束離開時,記者得知撫順市採沉棚戶區居民避險搬遷安置工程奠基儀式在城東新區舉行。這項佔地30萬平方米、總投資10億元的工程,將解決5000戶居民的住房問題,遼寧棚改新的戰役已經打響。本報記者 劉建偉 通訊員 賈文暄 王守剛

相關焦點

  • 公租房建設、棚戶區改造雙料加持 重慶220餘萬人圓了安居夢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了解到,其中,自公租房建設、棚戶區改造先後實施以來,已讓140餘萬住房困難群眾圓了安居夢,88萬棚戶區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改善。作為全市較早投入使用的公租房項目,民安華福於2012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共有5個組團54幢樓19730套房屋,全部為高層電梯住宅。 民安華福房屋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目前小區入住了18688戶、約4萬餘人。在這些居民當中,不少都是租期滿後再次續租的,整體續租率超過90%。其中,2012年第一次搖號的首批租戶,更是全部進行了續租。
  • 遼寧莫地樣本的背後:挖好了棚改「第一鍬土」
    2005年3月,遼寧省委、省政府決定,從2005年開始,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基本完成全省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任務。至此,遼寧省棚戶區改造吹響了全面攻堅的號角。  「九個一塊」籌集棚改資金  在棚改潮中,撫順地區僅用了3年多的時間就使98%的棚戶區完成了改造。
  • 遼寧撫順莫地溝:「鬍子溝」變形記
    很難將其與曾經的棚戶區聯繫在一起。  當年的莫地溝是撫順乃至遼寧棚戶區的縮影。遼寧的棚戶區大體有兩種,一種在撫順、阜新等城市,叫做礦山棚戶區,主要因煤而生;另一種在瀋陽、鞍山等工業城市,棚戶區與重工業聯繫在一起。居住在這兩類棚戶區中的人數曾多達200餘萬。這些棚戶區「歷史悠久」,存在時間最長的房屋甚至建於「偽滿時期」,已有70餘年。
  • 省一建下洋片棚戶區改造側記
    ——省一建下洋片棚戶區改造側記●三明日報記者 劉巖松棚戶區改造,是政府為改造城鎮危舊住宅、改進艱難家庭的住宅條件而推出的一項民心工程,也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和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途徑。長期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解決棚戶區居民的住房難問題。下洋省一建棚戶區改造徵遷指揮部認真落實「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精神,圍繞「和諧」徵遷理念,聚焦民意、順應民心、服務民生,紮實推進房屋徵遷工作。7月25日,福建一建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下洋棚戶區改造工程正式開工。該工程是三明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工程的實施將有效改善下洋片區徵遷戶居住環境,提升三明城市面貌。
  •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江北棚戶區改造:築起民生安樂窩
    更讓人滿意的是,新房接近83平方米,比老房子大了30多平方米,非但沒有花錢,反而獲得了好幾萬元的補償,用這些錢她完成了裝修。  「要不是棚戶區改造,我哪裡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她坦言。1999年,江北區壓配廠改制,薛妹開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隨著老房子一天天破舊,人也一天天上了歲數,薛妹換房的心願愈發迫切。  2016年,江北區開始對這一片區進行棚戶區改造。
  • 「我們也有了自己的養老房」——西毓順棚戶區改造居民搬遷上樓
    12月15日,在舊宮鎮德茂街15號院11號樓,西毓順職工居住棚戶區項目安置房交房現場,70歲的秦玉山和老伴接過物業工作人員遞來的新房鑰匙,高興地合不攏嘴。「我們老兩口也有了自己的養老房。」在交房現場,還設置了一個簡短而溫馨的啟動儀式,舊宮鎮黨委書記任喜軍、鎮長黃浩、宣傳部長付秋玲、副鎮長張義出席。
  • 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用 推動城市棚戶區改造
    自創建「黨員先鋒崗」以來,區城鄉建委以服務棚戶區改造為抓手,成立江北區城鄉建委棚改攻堅黨小組,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模範帶頭作用,有力推動了我區城市棚戶區改造順利開展。  黨員的幹勁成為棚改工作強力助推劑  區棚改攻堅黨小組設在區城鄉建委住房建設科,主要處理我區棚戶區改造過程中出現的各類突發事件、重大事件等,該科室5名工作人員,其中4名為共產黨員。「我們雖然人數不多,但絕大多數都是黨員,大家有黨員先進意識,幹勁十足,所以效率很高。」區棚改攻堅黨小組組長吳邦俊告訴記者。
  • 醴陵七大棚戶區進行改造 2598戶居民年內或遷新居
    &nbsp&nbsp&nbsp&nbsp紅網株洲站8月26日訊(通訊員 王晉 鄧曉萌)記者從醴陵市房產部門獲悉,今年,醴陵計劃7個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火熱進行中,2598戶居民年內可望喬遷新居。
  •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棚戶區改造:安居夢想照進現實
    原標題: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棚戶區改造:安居夢想照進現實新華網呼和浩特9月18日電(李鑫)家住紡織街道的韓維虎將緊緊攥著的「房票」放進了貼身衣袋,雙手握著棚改工作人員楊世光的手一個勁兒地搖。「我能住上新樓房,沾了棚改好政策的光,也託了你們盡心幫助的福啊。」越來越多的東勝棚改居民將安居的夢想牢牢地「握」在了手中。
  • 黃州區:棚戶區改造惠及群眾10萬餘人
    「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和黃州區委、區政府把棚戶區改造作為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和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統籌推進,有效改善了城區居民居住環境,促進了從「住憂所居」向「住有所居」的跨越發展。每天早上,家住原市堤防宿舍樓的劉長甫師傅都要到正在建設的鼎盛華城還建小區看一看工程進度,問詢何時能搬進新居
  • 天津三年棚戶區改造釋放土地資源近380公頃
    從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獲悉,我市通過實施三年市區棚戶區改造,使棚戶區群眾居住條件明顯改善,城市「留白增綠」效果進一步顯現。三年來,我市累計投入改造資金千餘億元,通過實施改造,市區棚戶區居民戶均面積由原來的23平方米提升至65平方米以上,居住質量和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 告別棚戶區 住進安置區 ---界首市東城街道辦事處大沈社區3330戶...
    一大早,位於界首市光武大道北段的森林公園安置區結伴來了10多名居民,他們圍繞著一棟棟高樓走走停停,談笑風生,不時指指點點,個個臉上充滿了笑容。  「森林公園安置區正在裝飾裝修,好漂亮呀!一想到快要搬進新房子住了,我就是不由自主的想來看看,看看新家園是這麼美,我對未來更加信心滿滿。我們的新生活就要從這裡開啟了!」大沈社區拆遷戶杜心國在現場樂哈哈地說著。隨行的居民在一旁也是滿臉的笑容。
  • 從李克強始終心系棚戶區百姓讀啥?
    一下車,他攀上陡峭的沙土坡查看鐵南棚戶區全貌,鞋和褲腳沾滿塵土。李克強詳細詢問棚改進展,再次強調決不能一邊高樓大廈,一邊棚戶連片。臨走時,他對圍攏而來的棚戶居民們說:「一定讓你們住上新房!下次我來看你們的新家。」(2014年3月30日人民網) 「不能一邊是高樓林立,一邊是棚戶連片。」
  • 黑龍江省加快棚戶區和泥草房改造 努力改善民生
    新華社哈爾濱2月2日電(記者孫英威)黑龍江省今年將加快各類棚戶區和農村泥草房改造,努力改善民生。記者從黑龍江省政府了解到,今年全省力爭完成近2000萬平方米各類棚戶區改造,改造農村泥草房1870萬平方米,並繼續實施安居工程,為住房困難家庭提供保障。
  • 李克強:紮實推進棚戶區改造 實施好重大民生工程
    李克強在棚戶區改造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紮實推進棚戶區改造 實施好重大民生工程五是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發揮制度和組織優勢,帶著感情去做,認真徵詢居民意見,以群眾滿意為標準,全過程和諧推進棚戶區改造。同時,完善住房產權制度,使多數棚戶區居民有恆產有恆心。    李克強還與參加會議的同志一起,實地考察了棚戶區改造有關情況。他強調,要把棚戶區改造這一重大民生工程辦成民心工程、民主工程,辦成陽光工程、德政工程,使低收入群眾住房得改善、生活添信心、發展有奔頭。
  • 王家橋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項目A地塊交付 426戶居民喜遷新居
    昆明信息港訊 記者合宇聰7月4日上午,昆明市五華區王家橋生活區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項目A地塊正式交房,426戶居民將陸續入住新房。記者從交房儀式上獲悉,該項目B地塊382套預計將在今年年底交房,屆時,歷時近6年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即將畫上圓滿句號。
  • 農村房屋拆遷與棚戶區改造的區別
    農村房屋拆遷與棚戶區改造的區別 農村房屋拆遷與棚戶區改造雖說都涉及房屋拆遷,但是,實際上農村房屋拆遷和棚戶區改造有很大區別,特別是二者的補償標準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