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浦紫苑《強風吹拂》裡曾說過:
「家人之間,最好不要對彼此有太多期待,就算關心也要保持適當的距離。」
曉迪是一名剛剛考入重點高中的學生,她在初中時學習特別努力,就算是周末放假,她也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追劇、和同學出去玩。這一切都是源於父母對她有很高的期望,儘管她努力考入了重點中學,可是內心並不開心。
曉迪說:
「我多麼希望可以像其他孩子那樣,就算沒有進入重點中學,也能夠很開心,他們不會像我一樣,背負很大的壓力,不用害怕父母對自己的期待落空而失望。」
很多父母有強烈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他們對孩子的期待過高,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像「誰家的孩子這次考試考了第一名,哪個親戚的孩子保送了重點」,這些話,是用來激勵自己的孩子,使其來滿足他們的高期待,儘管他們並不是要故意傷害孩子,卻往往讓孩子的心靈很受傷。
可是,這些期待,很多時候並不合理。
因為,有時候,過高的期待給予的不是動力,而是壓力。
小時候父母給我們過高的期待,久而久之,我們長大後,也會對自己的另一半有不合理的期待,可是對方如果不能滿足我們的期待,我們就會特別失望。
比如,很多戀愛中的女生,總是希望自己不用說話,只要一個眼神,一個表情,男朋友就能夠懂得自己想要什麼。可是男生就是不懂女生一天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她們總是莫名其妙發脾氣,其實就是因為女生覺得男友不懂自己,她們的期望落空,所以才失望生悶氣。
少一點期待,就少一點失望。
請記住,別人沒有義務實現你過高的期待。
02
加拿大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療師說過:
「通往地獄的路,是用期待鋪成的。」
深以為然。
我的一位來訪者靜靜,她大學的時候,男友特別喜歡她,只要靜靜希望男友做的事情,他都會盡力去滿足。靜靜希望男友擁有八塊腹肌,體重控制在120斤,並且每天給自己送飯。男友每天健身、跑步,真的練就了一身肌肉,而且即使自己生病了,也堅持給靜靜送飯。
靜靜覺得這個男人太好了,畢業後,她毫不猶豫就嫁給了他。可是,當男友變成丈夫,成為了一家的經濟支柱,工作越來越忙,對靜靜的需求以及關注,也越來越少。靜靜的抱怨開始增多,她說丈夫變了,以前百依百順,現在都不怎麼重視她了。
其實靜靜的抱怨,就是因為對男友有不合理的期待,大學因為沒有工作,男友的時間較多,他能夠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對女友付出愛。而職場不是校園,處理的事情更多,婚姻中以大局為重,而不是只照顧一個人的需求。不是丈夫要故意減少對靜靜的關注,而是因為,他必須忙於工作與家庭,兩者有時很難平衡。
你不能只要愛情不要麵包,人越長大,考慮的事情就越多。只有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愛情,才能夠穩固。
學會去愛自己,而不是用愛去綁架另一個人,給予對方不合理的期待。
否則,當期待一直都不能兌現,你會一直活在灰色的心情中。
03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內心一直存在兩種需求,一種是歸屬的需求,那就是「我可以與你建立關係的,我不是孤獨的。」另一種是確認自己重要性的需求,也就是自己是否值得被愛。
這兩種需求的強弱,與我們的原生家庭相關。如果小時候,我們在父母那裡,得到了足夠多的安全感,能夠覺察到自己是很重要的,那麼在親密關係中,這些需求就不會很強烈。如果這兩種需求在我們的童年沒有得到滿足,當我們成年,我們就會在親密關係裡拼命尋找這兩種需求的滿足。
越是想要需求這兩種需求的滿足,我們就越容易在期待落空後,產生猜疑、責怪、指責對方。其實是因為期待的落空,更加印證了自己的沒有歸屬感、不重要的感覺。
這樣的感覺很痛苦,所以我們會通過責怪、憤怒來讓我們有力量去對抗這樣的痛苦感,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尋找藉口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那麼,如何減輕期待落空給我們帶來的痛苦呢?
1.面對現實,減少不合理的期待
內心越是缺愛的人,在親密關係中,對自己的另一半期待越高,希望對方能像自己想像中的男神一樣完美。可是,要求對方如此完美無缺,你有這麼完美嗎?
你需要根據真實的情境,設身處地地為對方想一下,你的期待對方完成是不是有困難,他會不會遇到一些難以克服的阻礙。或者是你希望對方能夠讀懂你,可是你要知道對方有沒有受過專門的心理訓練,如果沒有,憑什麼要對方什麼都懂你呢?
人本來就是複雜的動物,竟然複雜,就會難懂,讓期待合理化,你的失望也就越小哦!
2.讓期待合理化,並給出你的期望,告訴對方具體做法
像案例中的靜靜,她的丈夫忙於工作,對她的期待就很少去完成。那麼靜靜應該先理解丈夫的難處,然後告訴丈夫,她希望丈夫抽時間為她做什麼事情,讓丈夫明白靜靜想要什麼,這樣就避免了爭吵,靜靜也會更加理性看問題。
04
很多夫妻經常是把自己全部的快樂建立在伴侶身上,對伴侶產生過高的期待,這樣不僅容易迷失自我,無形中還會讓關係走向終結。
期待少一點,幸福也就多一點。
任何一段親密關係的牢固和成熟,不是一方完全滿足另一方的期待,更多的時候需要自己取悅自己,只有懂得自愛才會被愛,才能在一段關係中享受愛帶來的強大喜悅。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