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美國的瀏陽姑娘採寫六年出版新書,深入描繪祖國的鄉村和返鄉...

2020-12-19 瀏陽網

三十歲 回鄉去

「有沒有一個夢想,藏在你的心裡,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實現?」在美國旅居的第三年(2018年),藺桃在英語課堂上遇到了這樣一個討論話題。幾乎沒有猶豫,藺桃第一個作答:「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回到鄉村去。以一種有創意的方式,回到一個有傳統的地方……」

近日,藺桃就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回到」了鄉村——她歷時六年對20位返鄉新農人進行調研採寫,並將成果結集成了一本新書《三十歲,回鄉去》。「這些新農人不僅開創了自己的新生活,也給農村帶去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這是一種對於返鄉的探索與借鑑,也希望大家都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歐陽穩江

持續六年

關注充滿煙火氣的「返鄉人」

2014年,臺灣。這一年的夏天,是藺桃在臺灣讀研的畢業季。眼見離畢業只剩一個月的時間,藺桃的心裡除了不舍,還牽掛著另一件事:那便是在臺灣學習的這段時間裡,她搜集的一個又一個返鄉、回歸農村或傳統的人物故事有待深入了解。他們的故事一直留在收藏夾裡,等待著被激活。

「在臺灣,鄉土被叫作『地與根』。不管是文學藝術還是政治文化,最後都需要回到這個根上,掉落在地裡生根發芽。比如在臺灣,你可以看到有舞者在農田裡表演,也可以看到紀錄片的導演將鏡頭對準鄉下農民,在鄉下小路旁會有同時賣書與賣菜的小店……」

這些鮮活的經歷與故事,給了藺桃巨大的衝擊——原來鄉村與城市並不是截然的一分為二法。輾轉難眠間,她寫了一份「尋找變革臺灣社會的年輕人」的眾籌文案,發在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沒想到,留言一條條蹦出來,讀者比她還要激動與興奮,大家都想見識她所說的故事:在日本念了碩士的人回來當了農夫,開創了一個新型俱樂部模式,實現自己返鄉夢的同時也連接了城市的消費者;一個毫無特色的村莊,因為一群藝術大學生的進駐變成了一座活的美術館……

於是,在準備畢業答辯的空閒時間裡,藺桃去了宜蘭縣、臺中市、臺南市,採訪了多個跟農村、農業有關的新型團體和個人。

畢業回到大陸後,做點與農業相關的事的想法便在她心裡留存了下來。在記者的工作中,藺桃又採訪了幾個有類似氣質的人物。2018年,應自媒體「鄉愁經濟」之邀,藺桃啟動了這個一直存在她心裡的系列採訪——採寫返鄉人。「與一般人的理解可能不一樣,返鄉的『鄉』並不一定是世代生活的故鄉,而是貼合自己心靈的地方或是一種鄉村傳統。在鄉村所做的也不一定只有種地當農夫,還可能是在這廣闊的天地間創造出其他更美好的東西。」隨著採訪名單越來越長,她採寫了周華城與「父親的水稻田」、桃二與自家茶園、陳統奎與家鄉的荔枝,還有劉璇在西藏建造的森林學校和許著華的鄉村文創……可以看到,這些返鄉人以新青年的力量,讓文化傳統賦能新農村的建設,他們串聯起城市和鄉村,營造新鄉土的同時,也在營造自己的心靈家園。

因為身在美國,藺桃藉助現代化通訊工具越洋採訪了這些曾經沒有機會對談的人。巧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在30歲前後做出了返鄉的選擇。在採寫的過程中,藺桃也有了自己的感悟:「返鄉,不是一頭熱血的衝動,而是深思熟慮後的堅定選擇。這些選擇裡,蘊含著如何在鄉下生存、生活的創意,甚至盤活村莊、逆轉農村主體性的可能。」

知行合一

在大洋彼岸踐行「自然食育」理念

綠油油的稻田,四周是微風帶來的青草氣息與淡淡的花香。此起彼伏的蟲鳴聲裡,鄉村的時光顯得特別悠長。幼年的時候,藺桃就是這樣跟著父親一起巡田的。

在採訪的過程中,藺桃發現這些採訪對象與傳統的農人相比,多出了一種現實創意。在理想之外,他們靠著各種各樣的創意在紮根的地方生活得很好。除了情懷,他們也考慮到了生存、教育、養老,甚至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屬於自己的「桃花源」。

人與自然、人與土地究竟該有著什麼樣的連接?在思索的過程中,藺桃自創了一個詞「自然食育」,也就是將自然教育和食農教育結合到一起——2016年,藺桃一家住進了她先生在佛羅裡達大學讀博的校內宿舍,宿舍區旁邊是兩塊學生菜地。在鄰居的引薦下,他們開始和來自不同國家的鄰居們一起種菜。「菜地不只是一塊可以種菜的菜畦,而是一個農林混合的多族群生態園地。」藺桃介紹,這片園地裡有無花果、柿子、桑葚等果樹,也有花樹、藥草、香料植物,還有灌木類和多肉類,空餘的土地則開墾出來種菜。

在這裡,藺桃不僅認識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也發現了不同國家的朋友對於吃有不同的愛好,比如墨西哥的朋友會吃仙人掌,馬來西亞的朋友會吃芋頭葉子,印度尼西亞的朋友吃木瓜葉子,中國人則喜歡吃薺菜、馬蘭頭,等等。整個園地就像一座神奇的食物森林,大家給這塊地方取名為秘密花園。

「剛一歲四個月的女兒,跟著我們走過一片草地,穿過兩塊大石頭隘口,就看到幾棵大樹濃密的樹蔭下,幾個孩子在木製的平臺上,跳上跳下玩耍。我的女兒這天第一次吃到甘蔗和樹上現摘下的香蕉,她像其他孩子一樣,用手抓著香蕉葉上的飯往嘴裡塞,傍晚的陽光斑斑點點灑在他們身上,讓我感覺特別幸福……」在種菜的過程中,藺桃第一次在異鄉感覺到了歸屬感,也用文字記錄下了這些點滴。

隨著女兒年齡的增長,菜地成為藺桃展現自己能力和主見的場所。從挖溝開始,堆肥、撒種、育苗、澆水,每一步她都要親手去做。同時,她還會和先生一起給孩子科普,不同的種子、苗分別是什麼蔬菜,然後一家人仔細地觀察著蔬菜的生長全過程。這些是基礎的生活常識,也是現代城市兒童缺乏的經驗。

從土地到餐桌,藺桃結合自己這些年對自然教育和食農教育的調研、學習經驗,最終做成了「自然食育」系列網絡課程,收到了媽媽們、幼兒園老師、自然教育從業者,還有許多搬到鄉下或者想要回到鄉下生活的朋友們的熱烈回應。

「不管是寫作還是種菜,都是一條屬於自己的回歸之路。返鄉,最重要的是一個『返』字,它是在外面見識過、經歷過後的一種堅定選擇。」藺桃表示,目前自己正在寫作一本有關可持續發展鄉村的新書,期待對讀者有更好的借鑑作用。

人物介紹

藺桃,記者、作家,1987年生,瀏陽市文家市鎮人,暫居美國佛羅裡達州;每日種菜、寫作、育兒,持續關注中國和美國的永續農耕和創新生活方式,2014年開始深入研究祖國的鄉村和那些返鄉深耕的人們,經過近六年的調研寫成新書《三十歲,回鄉去》;此前已出版《陸生元年》(合著)、《藏在小日子裡的慢調臺灣》等。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

相關焦點

  • 斯諾登新書出版 遭美國司法部起訴:違背保密協議
    斯諾登新書出版原標題:斯諾登新書出版,遭美國司法部起訴當地時間17日,美國司法部起訴斯諾登,指控他本周出版的書中內容違背了此前與情報機構籤署的保密合同。據悉,斯諾登曾於2005年至2013年作為承包商和僱員與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局籤署了保密協議。訴訟稱,根據協議,如果包含情報信息,斯諾登應該在出版前將作品提交給機構審查,得到各機構的書面批准才能出版。斯諾登曾是美國國家安全局的一名承包商和中央情報局員工,他於2013年向媒體洩露了大量有關美國情報部門的文件,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和盜竊政府財產。
  • 看當下的旅居產業!深入分析當下的旅居...
    旅居和鄉村旅居的規劃屬於綜合性規劃,因此旅居和鄉村旅居要把能想到的點,不能想到的點都想到。 國家所提倡的「低密度,少接觸,高質量」,旅居和鄉村旅居恰好符合,其火熱程度又上升了一個檔次。
  • 從全國都在「搶」的丁真看當下的旅居產業,深入分析旅居整體運營
    旅居的門檻是低的,而進去卻是深得。有太多想做旅居的人,被門檻絆倒,絆倒了可不太好爬起來。套用投股人經常使用的一句話:旅居有風險,入門需謹慎。旅居和鄉村旅居的規劃屬於綜合性規劃,因此旅居和鄉村旅居要把能想到的點,不能想到的點都想到。
  • 休閒農業+鄉村旅遊=鄉村旅居,鄉村旅居運營的五要素
    然而這種理念似乎又太極端了,所以國家「中和」了下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將二者形成全新的「休閒鄉村遊」,其統稱為「鄉村旅居」。在鄉村旅居的概念中,旅和居的佔比,基本到了一半一半。「旅」講究的是從城市來到鄉村的路上,到了鄉村後的遊玩,地域文化的差異,路上風景的不同等,都可以稱之為「旅」。
  • 譜寫美麗鄉村讚歌,電視劇《綠水青山帶笑顏》刻畫返鄉創業新圖景
    日前,官方發布了一款 " 綠水相映 " 版海報,科技感十足的現代都市和綠水青山的田園風光相映成趣,展現出一派科技與生態和諧共生的美妙圖景。《綠水青山帶笑顏》講述了在北京奮鬥 8 年的藝考培訓學校校長許晗(楊爍 飾)被鄉村的大美風光吸引,毅然來到農村創辦精品民宿;而倔強獨立的女白領杜笑語(潘之琳 飾)也從眾人羨慕的崗位上辭職回鄉,立志創辦一家琉璃工坊。
  • 美國聯邦法官:博爾頓新書「已衝出馬廄」 阻止出版為時已晚|約翰...
    為了阻止博爾頓新書出版,美國司法部16日正式起訴博爾頓,指控他即將出版的新書「洩密」。司法部目前正在緊急尋求臨時限制令,嚴防死守該書於6月23日公開出版。海外網6月20日電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的新書《生事之屋:白宮回憶錄》擬於6月23日出版,美國司法部16日起訴該書「洩密」並威脅國家安全。當地時間6月19日,美國一位聯邦法官表示,由於目前該書的副本已經被分發到全美各出版公司,「這匹馬似乎已經衝出了馬廄(為時已晚)」。
  • 旅居造句和解釋_旅居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徐遲《祁連山下》:「旅居巴黎的歲月,他始終是非常勤奮的。」] 旅居參考例句: 1、同學們旅居各地,這次同學會後,大夥再度聚首的日子,恐怕是遙遙無期。 2、旅居國外的伯父,晚年落葉歸根回到了故鄉。
  • 天空作畫,以「最瀏陽」的方式祝福祖國
    當國慶節遇上中秋節,瀏陽人以焰火為筆,在天空「作畫」,為祖國送上最具瀏陽特色的視覺盛宴——「燃情時刻、盡享青春」的2020瀏陽焰火大會(LFC)。文/圖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羅曉芳陳鬱琳彭紅霞張迪「焰」遇瀏陽用煙花和歌聲為祖國祝福
  • 美國華裔作家莫利人新書《四季花開》出版
    中國僑網4月12日電 美國華裔作家莫利人的新書《四季花開》日前由中國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遊讀會全球推薦。兩場新書分享會於5月11日晚上在上海浦東五峰書院、5月12日下午在上海書城舉行。莫利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移民美國,曾任美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主流報刊的記者、專欄作家、主筆、社長,以及美國海外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記者、副臺長等職。現為美國海外電視網總編輯,美國《僑報》園藝版專欄作家。《四季花開》是一本全面介紹園藝種植、栽培、普及護理的書。
  • 東方出版中心召開2020年夏季新書發布會
    本網訊(記者 金鑫) 東方出版中心2020年夏季新書發布會日前在滬召開。東方出版中心總編輯、黨委副書記鄭納新,副總編輯劉佩英出席會議,並與受邀現場嘉賓從圖書出版與渠道營銷互動機制的建立、細分市場的發行策略、客戶信用及多媒介產品開發方面展開了深入的交流。
  • 新書《美麗中國這樣走來》,書寫鄉村全面振興...
    十六七年來,浙江省久久為功,高位推動、層層遞進實施這項工程,造就了萬千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2018年,浙江「千萬工程」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2019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千萬工程」從何而來?一省的一項工程何以斬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 養老新潮流:健康旅居、養生旅居、文化旅居
    鄉村旅居產業的在這一時期也在加速前進,同時也給鄉村旅居產業發起了新的挑戰。進入了新的世紀後,老年人的觀念也逐漸新穎化。老年人在追求物質上的享受的同時,也在追求精神上的滿足;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不是在想著「安度晚年」,而是想著如何「更好地安度晚年」。
  • 遼寧出版集團優選千種新書亮相西安書博會
    遼寧出版集團提前謀劃,精心準備,以主題出版、精品圖書、遼寧地域文化特色圖書、暢銷品牌圖書四大板塊為核心,將集中展示主題出版的豐碩成果、優秀的原創出版品牌和融合創新的亮點新品。集團攜旗下11家出版機構、上千種重點新書整裝亮相,突出時事政治、國學歷史、文化藝術等12條主打產品線,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 快來看看出版打工人為你精心準備的32本新書
    力圖將所有致力於鄉土研究、鄉村建設、鄉村藝術的學者、藝術家、作家、記者、學生、打工者、實踐者聚攏來,通過非虛構的寫作形式,打破邊界,形成「跨界人文藝術」表達共同體,立足新鄉土,創造新文藝,培植新青年。;農民閆瑞明寫就的20世紀後半期50年的人生經歷(個人社會生活史);被聯合國環境專家讚譽「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蹟」的毛烏素沙漠治理能人王有德的半世人生;西安「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的陣痛與希望;《一個戲班的江湖》提出對傳統文化復興的思考;「新農夫」(當代鄉村建設新青年)的返鄉記;以《我是範雨素》一文為人熟知的育兒嫂範雨素、因「詩意棲居」終南山而爆紅網絡的作家、畫家張二冬,均以短章散記的形式深翻出轉型期鄉村社會人們的迷茫
  • 為父母寫傳記 新書《100個百歲老人的傳奇》在京首發
    2020年1月7日,近日,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在國家行政學院舉辦《100個百歲老人的傳奇》新書發布會,《100個百歲老人的傳奇》一書由中國言實出版社編輯出版,全書近100萬字,上下兩卷,分三個篇章:婦女的解放、國家的解放、生產力的解放,分別講述婦女、軍人、各行各業建設者們不平凡的百年人生。
  • 河南杞縣:返鄉大學生活躍在鄉村
    8月18日,在杞縣沙沃鄉返鄉大學生魯月月心有感觸地說。近日,按照省、市、縣組織部、團委的要求,進一步做好返鄉大學生《我和我的家鄉》千名大學生返鄉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了解家鄉引導大學生在投身家鄉鄉村振興、服務家鄉基層建設、參與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過程中接受教育,促進返鄉大學生在了解家鄉發展變化,參與家鄉基層工作和推動學校與家鄉合作過程中,共同得到成長。
  • 溫鐵軍新書出版 聚焦新中國第一場經濟戰
    在如此複雜的局面之下,把70年前應對建國初期危機的經驗過程歸納出來,無外乎是希望讀者理解:70年前「去依附」的成功經驗對今日世界仍有借鑑和啟發。  2019年9月,溫鐵軍教授的新書《去依附》付梓。在這本「三年磨一劍」的最新作品中,溫教授將文字聚焦於70年前新中國成立之初的那一場經濟戰役。
  • 從三山村的變化看寧波鄉村振興趨勢:271戶農民返鄉的背後
    今起,寧波日報報網端推出「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欄目,全媒體記者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社區校園,探尋基層單位和廣大幹部群眾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的生動實踐。白天,他是城市模具業的創業者;夜晚,他回歸鄉野,尋求一方鄉愁與寧靜。在邵國峰的眼中,美好生活就在老家的前庭後院。他時而觸景生情:「以前我為了走出鄉村拼命奮鬥,沒想到,如今老家變化翻天覆地。
  • 疫情之後鄉村旅居養老市場:新騙局?新手法?新的防範知識!
    因為在一個地方呆很久,老年人也會覺得很悶,也想東走走、西逛逛,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把年輕時候沒有享受的生活,全部彌補回來。真是如此,新興的鄉村旅居養老模式更加受到老年人的青睞。鄉村旅居養老是把候鳥式養老和度假式養老融為一體,與傳統的走馬觀花旅遊方式不同,鄉村旅居養老可以在一個地方住十天半個月或者數月。可以慢慢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人文景觀,呆膩了繼續遊覽下一個地方,這樣的養老模式即達到了健康養生的效果,又達到了飽覽祖國山河的目的。
  • 淺談廣播人物通訊稿件的採寫
    筆者多年從事廣播採編工作,採寫過不少先進人物,現談談自己的寫作體會。人物通訊自然以寫人為主。寫人,正如畫家給人物做粗線條素描。寫先進人物比畫家畫像還要費腦筋,因為先進人物要用詳盡而生動的筆墨去記錄去描繪他們的先進事跡和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