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廣播人物通訊稿件的採寫

2020-12-17 央廣網
淺談廣播人物通訊稿件的採寫
中廣網    11月23日 15:53

福建省永泰縣廣播電視局

廣播電視臺記者編輯

   王少春


    在改革開放浪潮中,各行各業湧現出許多先進人物,富有典型意義,宣傳他們,樹立他們光輝的形象,使之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學習榜樣,是我們廣播電臺的職責。但如何寫好寫活先進人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下一番苦功。筆者多年從事廣播採編工作,採寫過不少先進人物,現談談自己的寫作體會。
人物通訊自然以寫人為主。寫人,正如畫家給人物做粗線條素描。寫先進人物比畫家畫像還要費腦筋,因為先進人物要用詳盡而生動的筆墨去記錄去描繪他們的先進事跡和精神面貌。廣播媒體人物通訊稿件的採寫跟一般人物通訊採寫有所不同,廣播人物通訊的特點是有聲有色,聲情並茂,就是通過播音員帶有感情色彩、抑揚頓挫的敘述語言,介紹先進人物的精神面貌,並通過被採訪人物發自內心的話語,反映其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徵,從而感染和教育廣大聽眾。
那麼,怎樣才能寫好先進人物呢?下面談自己創作先進人物幾點意見與大家一起商榷。
首先要抓住先進人物的閃光點,就是說要以著重的筆墨去寫能反映人物精神面貌的事件,並通過真實的音響,介紹給聽眾。我初學寫廣播人物通訊時,往往面面俱到,羅列一大堆事實,而且被採訪對象發自內心世界語言少,結果寫不成像樣的人物報導,被省、市電臺採用率自然低。通過自學寫作知識和閱讀有關廣播人物通訊範文,寫作水平才有所提高。如我寫《面對歹徒的利刃》廣播稿件時,著重於民警鄭伯武兩次與歹徒搏鬥和鄭伯武發自內心的話語上。
第二、寫先進人物除了掌握寫作技巧外,還必須深入生活,與被採訪者交朋友,用敏銳的目光去觀察生活。對所寫的人物要有深刻認識,掌握和了解他們的思想、性格、生活、遭遇、婚姻、子女等情況,還要注意其外貌、語言、習慣、嗜好等。如我採寫梧桐鎮殘疾人郭為平敢於跟命運抗爭,由乞討變為自辦工廠的廠長的歷程。郭為平從小因得麻痺症,雙腿不能像常人一樣站立起來,只能用雙手撐著地面蠕動。為了生存,他只得外出靠賣藝乞討,過流浪的日子。改革開放後,有了黨的好政策,他籌措資金,辦起了為農民服務的農械具修理廠,後來一位姑娘愛上他,建立了美好的家庭。由於深入採訪,跟他交朋友,我寫廣播人物通訊《雙手走上富裕路》時,寫郭為平的遭遇、流浪、辦廠、婚姻等情況,通過他回憶過去酸甜苦辣日子的話語和賣藝時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來刻畫人物,採訪將結束時郭為平說:「我辦廠富了,還有許多殘疾兄弟還很窮,我計劃把廠辦大,多收一些殘疾兄弟來做工,解決他們生活困難。」這是發自內心的樸實語言。節目在省、市、縣電臺播出,反映良好,獲省對農廣播節目二等獎。
第三、以事實襯託人物是寫好人物的關鍵。寫事要善於以事寫人,以事託人。事只能圍繞人物這個中心來進行。這些事的出現和消失,都受人物支配。要抓住最能表現人物精神面貌的事來寫,不求寫發生、發展、結束的全過程。寫事用墨應簡潔,著重寫人,切忌喧賓奪主,以事淹人。如我寫《面對歹徒的利刃》的廣播人物通訊,模範民警鄭伯武兩次冒著生命危險與窮兇極惡的歹徒搏鬥,英勇負傷,血灑長街,終於將歹徒制服,表現了人民警察為人民服務不怕犧牲的大無畏英雄氣慨,讓人敬佩,催人奮進。我將筆墨著重放在他成長和兩次與歹徒搏鬥上。錄取人物的閃光語言來揭示人物的本質特點和思想感情。鄭伯武說:「我雖然身受重傷,但我無怨無悔,與歹徒搏鬥是我們每個公安戰士所應做的事情,也是每個人民警察的最高天職,即使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顯示出他不怕死的大無畏精神。這篇廣播人物通訊在福州市新聞廣播節目評獎中獲二等獎。
第四、抓住現實生活中尖銳的矛盾衝突來刻劃人物的思想性格。矛盾主要有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等多方面,要抓住這些矛盾來展示人物的性格。《面對歹徒的利刃》主要是人與歹徒的矛盾、人與自身思想矛盾,面對惡毒的歹徒,面對生命安危,是勇敢衝上去,還是明哲保身地退縮?鄭伯武處於這樣的場景,思想鬥爭一定很激烈,為了保一方安寧,他挺身而出,冒著生命危險與歹徒拼搏。我們通過對話形式,揭示他的內心世界,以真實的音響,傳播給聽眾,從而感染聽眾。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廣播媒體的人物通訊稿件採寫,不但要善於駕馭文字,表達人物精神面貌,還要運用真實的音響來刻劃人物,做到聲情並茂,從而感染聽眾,收到更大的效果。
    

相關焦點

  • 人物專訪稿件的採訪與寫作探析
    摘 要︰人物專訪,就是記者對某個人物就某種問題進行的專門採訪。它包括兩種含義︰一是指對某個人進行的專題採訪,二是指專訪稿件。前者是指一種採訪行為,後者是指一種報道樣式。專訪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採訪中要善於提問,寫稿時要精益求精。
  • 淺析人物通訊的形象美和語言美
    通訊是一種詳細而深入地報導新聞事實的基本新聞體裁,作為報紙、廣播、電視等進行新聞報導的一種主要體裁,它所具有的審美價值是新聞傳播者的審美意識與受眾對通訊作品的審美要求兩者的有機統一。 人物通訊是以報導新聞人物事跡或活動,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為主要內容的通訊類型。它在通訊體裁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 返璞歸真寫新聞 新媒體環境下改文風淺談
    他六訪蘭考、七下扶溝、八進輝縣、四到寧陵、兩上紅旗渠……採寫的「河南農村見聞」組稿,講的是農民的創造,用的是農民的語言,反映的是農村經營管理體制改革這一重大主題,被稱為「歡快的田園交響曲」。在「走轉改」活動中,新華社逾千人次參加蹲點調研採訪、捕捉報導選題,「走基層聽民聲」「走基層蹲點手記」等欄目播發了一大批帶著泥土芬芳的新聞稿件。
  • 愛人人恆愛 邊寫邊流淚:《人民日報》兩個先進人物通訊報導何以...
    兩位生動鮮活的人物,通過《人民日報》幾篇人物通訊的動情呈現,震撼了讀者的心靈。 4月15日,《人民日報》頭版轉第6版刊發通訊《「樵夫」的魔力——追記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 為什麼能把人物通訊寫得這樣感人至深?記者到底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做到了什麼?我們與通訊的主要作者、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記者姜潔和吳儲岐進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更多平面文字背後的「立體」故事,不僅為主人公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所感染,也為記者深入紮實的採訪作風所感動。
  • 「鮮血染紅了未完成的稿件​!」抗美援朝戰場上,7位新華人為國...
    …… 今天,在新華社社史館裡,大家仍能從那本字跡娟秀的筆記本中看到高健飛採寫通訊《倔強的朝鮮人民》一稿中的重要素材。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劉小草攝 1952年8月10日,新華社播發了新華社記者劉鳴採寫的通訊《火線一夜話祖國》。其實,這篇通訊發出前8天,劉鳴已經在一次敵機轟炸中壯烈犧牲了。
  • 關於公布2008年度廣播電視論文獎、報刊獎、廣播文藝和廣播劇獎...
    省廣播電視新聞研究所  2、關於發展節目內容產業的思考  作者:劉繼升               濰坊廣電局  3、論少兒節目的發展趨勢  作者:鄧晨華               青島廣電局  4、戰爭類影視作品典型人物的消解與重構  作者:李磊            山東有線電視中心  5、全球化背景下對外傳播話語權的建構
  • 通訊:用聲音傳遞希望——記阿富汗盲人希賈和他的廣播電臺
    新華社喀布爾12月3日電通訊:用聲音傳遞希望——記阿富汗盲人希賈和他的廣播電臺新華社記者陳鑫 鄒德路居住在阿富汗北部朱茲詹省的穆薩維爾·希賈今年30歲。7歲那年,他在一次襲擊中受傷,失去了視力。但他並沒有因此消沉,而是憑藉自己的努力創辦了一家私營廣播電臺,僱用了多名同樣有視力障礙的殘疾人。希賈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喜歡聽廣播,夢想成為一名播音員。他曾到朱茲詹省首府希比爾甘的一家廣播電臺應聘,但因為是盲人而遭到拒絕。他感到很失望,下決心要創辦一家為盲人群體服務的廣播電臺。
  • 來看看你所不知道的南邊人物!
    編者按:本著「為文學愛好者引路,為文學寫作者服務」的原則,南邊文藝網人物專訪欄目現啟動了人物採訪活動,針對有突出表現或經歷的作者進行專訪。採寫並審核通過的人物專訪稿件將在南邊文藝網、微信公眾平臺、搜狐媒體等全媒體平臺推出,以交流文學經驗、分享文學故事。
  • 淺談怎樣申報新聞專業技術職稱的
    【關鍵詞】新聞職稱 勤奮 鑽研獲1997年度湖南省委宣傳部、省經貿委、省廣播電視廳優秀作品(消息)一等獎新聞職稱與其他專業技術職稱一樣,分為:初級(助理編輯、助理記者)、中級(編輯獲2005年度湖南省報紙系統好新聞獎(通訊)一等獎近些年來,我國新聞事業發展較快,既有報紙,又有廣播電視,還有新聞網站等,遍及各地。從事新聞採編工作的多了,而申報新聞職稱的積極性不高。特別是申報新聞高級職稱的大幅減少。
  • 湖北新聞綜合廣播實習札記–今日湖北網
    不盲信,不偏激,觀察和反映現實生活,及時掌握和捕捉事物的走勢,透視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確保報導能透過現象,抓住事物本質,把眼中看到、心中所想、受眾所需與宣傳要求有機結合起來,挖掘出生活中最真實的東西,弘揚真善美,鞭撻假醜惡,準確記錄下發生在我們身邊影響社會改革和發展進程的新聞事件和人物。
  • 全國2014年4月自學考試廣播新聞與電視新聞真題
    導語C、結尾 D、主體10、電視新聞的重要發展趨勢是越來越重視A、畫外音 B、獨白C、旁白 D、同期聲11、篇長在1分半鐘以內的電視新聞被稱為A、長新聞 B、短通訊C、大特寫 D、短新聞12、實況廣播,又稱實況轉播或A、錄音訪談 B、錄音通訊C、現場直播 D、錄音報導13、電視訪談性專題,根據訪問內容和對象,又分為人物訪問和
  • 淺談如何做好重要會議宣傳報導工作
    原標題:淺談如何做好重要會議宣傳報導工作   會議報導要想真正吸引人,不僅要在報導內容上下功夫,還必須在報導形式上動腦筋。隨著新聞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尤其是對於重要會議的報導,由於許多媒體在同一平臺上競爭,更需要我們的媒體對於重要會議的報導,在報導的形式和文風上力求創新、尋求突破。
  • 新華社英文廣播的開拓者沈建圖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對外新聞宣傳事業發展史上,沈建圖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親身參與了中共最早的對外英文廣播業務的開創,後來一直堅持戰鬥在對外新聞宣傳工作的崗位上,並做出了卓越貢獻,直到1955年4月在奉命參加萬隆會議報導途中為了和平事業而英勇犧牲。
  • 2018考研專業介紹:廣播電視新聞學
    一、專業介紹   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是新聞傳播學的二級學科之一。廣播電視新聞學以廣播電視新聞傳播活動為研究對象,以廣播電視新聞事業客觀規律為研究內容。   1、研究方向   01廣播電視史   02外國廣播電視   03電視新聞   04紀錄片   05新聞攝影   06新媒體策劃與製作   07電視理論   08廣播理論   09廣播節目   10廣播經營
  • 淺談廣播節目主持人的即興口語表達
    田龍  摘要:本文從「主持人即興口語表達的界定與特徵、功能與原則和『非即興』準備」三個方面,詳盡闡述了廣播節目主持人在直播過程中的即興口語表達對圓滿出色完成廣播節目的重要意義。中國傳媒大學魯景超教授在《廣播電視即興口語表達》一書中將「無稿播音」界定為「是播音員、主持人通過廣播電視電子傳播媒介,於話筒前即興完成的口語活動。即興口語是廣播電視有聲語言中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表達形式。」   綜上所述,從字面理解,「即興口語表達」包含兩個主要關鍵點,一是當前、臨時,二是表達、闡明。
  • 國內專業財經媒體的採寫技巧
    1、 講故事,講好故事 《中國財經報》推出的長篇通訊《「汶川」重生》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使許多代表性的場景出現在讀者眼前。 文中描寫許多震後災民、財政人的故事:50歲的梁崇玲一家在地震中房屋全倒塌,在政府的幫助下,七間新房重新建好。
  • 突出非典型人物的典型性
    我們之所以會陷入人物寫作的誤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每個採寫對象理想化了,覺得這個人既然要宣傳,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樣,應該不食人間煙火,沒有七情六慾,哪兒都先進,哪兒都出色。這樣的人,現實生活中不敢說沒有,但起碼是很少,要麼怎麼稱得上「典型」呢?寫這樣的人物,儘管事跡很全面、很過硬,但不一定就好寫。因為,人物留給我們的都是事、不見人,即使寫上十萬八千字,還是只見事、不見人。人到哪裡去了呢?
  • [學子論文]新聞報導策劃視域下的體育新聞採寫
    以《羊城晚報》對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報導為解析對象,應用新聞報導策劃的若干原理,看當下紙媒體育新聞的採寫策略。盛夏南國上演體壇精彩盛會,青春鵬城匯聚五洲青春健兒。持續12天的大運會見證了不一樣的精彩,我國最老牌的晚報之一《羊城晚報》關於深圳大運會的報導因創新元素髮力而亦然。
  • 旅居美國的瀏陽姑娘採寫六年出版新書,深入描繪祖國的鄉村和返鄉...
    以一種有創意的方式,回到一個有傳統的地方……」近日,藺桃就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回到」了鄉村——她歷時六年對20位返鄉新農人進行調研採寫,並將成果結集成了一本新書《三十歲,回鄉去》。「這些新農人不僅開創了自己的新生活,也給農村帶去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這是一種對於返鄉的探索與借鑑,也希望大家都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