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為了自己而來的天使

2020-12-22 開心方坊

如果你在路上截住一個人問:「你的孩子是你的孩子嗎?」他可能會很生氣:「你問的是什麼話?我的孩子自然是我的孩子啊!」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聽到「我的孩子,我怎麼教育別人管不著」之類的話。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可以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思考。這首詩源自紀伯倫《先知》,最早的權威翻譯版本是我國的女作家冰心翻譯的。這首詩與我國人們的傳統認知有很大的差別。

全詩如下: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憑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蔽他們的身體,

卻不能蔭蔽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

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

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

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

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中看定了目標,

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

使他的劍矢迅疾而遙遠地射了出去。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

也愛那靜止的弓。

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生命本身的渴求。孩子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每個孩子,都只完整地屬於ta自己,而不是其它任何人,包括父母。

孩子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想法,他們的心屬於未來。孩子的路只能自己去走,別人無法代替。

孩子雖是父母所生,但絕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產,父母對孩子要尊重,要支持,要愛,要尊重他們是獨立個體的事實。父母能做的是:在提供必要的養育、支持、關愛之外,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信任和自由。要啟迪他們的智慧,而不是幹涉他們的心靈自由。

在這首詩中「射手」隱喻上帝(冥冥中的神秘力量):「弓」隱喻父母;「箭」隱喻孩子。父母能做的就是「弓」的角色,唯有「弓」盡力彎曲,喜樂,箭才能射得更遙遠,飛得更平穩。父母能夠盡職盡責的做好自己的事,孩子才會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環境。父母給孩子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就是對孩子最基本也是最大的支持了。現在,有好多的人加入離婚大潮。殊不知,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他們是信任你們才來選擇你們做他們的父母的。

我們的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是由他的本性決定的。有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孩子在父母的決定下,在考大學時填報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於是他每天都在無趣的課堂上無所事事、渾渾噩噩,覺得自己是在浪費生命。經過諮詢後,他知道了路的旁邊還是路,條條大路通羅馬。自己走的路如果不是自己喜歡的,那就再走一條喜歡的。於是,他做了他喜歡的專業的旁聽生。從此以後,他每天不是來回奔波於所學專業和喜歡的專業的教室裡,就是泡在圖書館裡。他說,自從偷偷地學了自己喜歡的專業後,連不喜歡的專業也變得不那麼討厭了。

侷促的空間,可以限制一個人的身體自由,但是卻沒有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除了自己。我們無論何時都要記得,我們永遠都有選擇的權利和活下去的責任。

父母子女一場,是累世的緣分,讓我們好好珍惜,不再相愛相殺。

如果一個人老是做著不喜歡的事情而看不到希望,那這個人就會生活的很痛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好好發現它,好好利用它,人生才會過得

精彩。有一句話說,越努力越幸運。其實這句話應該這樣來說:在方向正確的前提下,越努力,才會越幸運。一個人如果很痛苦,他一定是走在了錯誤的路上。這時候,停止就是進步。

做父母的如果能尊重孩子的天性,幫助孩子找到他的使命,孩子就一定可以快樂順利的成長。評價一個人的成功有很多的方式,讓自己和他人能生活的更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

相關焦點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孩子因你而來,但不是為你而來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熱議話題:你最接受不了父母哪一點?在高贊回答中,大都集中在:忽視孩子的想法;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以愛之名幹涉孩子的想法或興趣;將自己的遺憾投射到孩子身上;吝嗇對孩子的誇獎等。「我這都是為了你好;以後你就會理解做父母的良苦用心;爸媽為你犧牲了這麼多,你這孩子怎麼就不知道爭氣呢?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第一次讀到「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就深深地震撼了。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紀伯倫的《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詩節選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父母不希望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轍他們奉行高壓的教育方式,鷹的教育方法。他們生怕孩子落後,分數是他們檢驗成功的唯一標準。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 ‭‮ynnuS‬‬'Talk☀朋友跟我說今天開家長會,兒子膽戰兢兢跟她小聲說話,其實她啥也沒聽見,可能也不想聽見吧。一堂課下來,我焦慮的心緩和多了,這讓我想到紀伯倫的詩來安慰自己,《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 寫給即將臨產的女兒: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有人說,孩子就是天上飛翔著的天使,他們在天上飛行的過程中如果累了,就會找一個和自己有緣的家庭,以嬰兒的方式出生,和被稱作「爸爸媽媽」的人組成一個家庭生活在一起。我和爸爸很幸運被你選中了。如今,我們在一起生活有三十一年了,不,只算你在我們身邊的日子,也就只有十八年,加上寒暑假和你成家後利用假期回來、我們利用假期去你那裡相聚的日子,多算也就只有十九年吧!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紀伯倫
    如何處理與孩子間的關係,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 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當然,這裡大詩人的意思並不是說你的孩子是隔壁老王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意義在於,當孩子從出生時的懵懂到有了自主意識,作為父母,你是否還是習慣緊緊攥著孩子不放?是否能把屬於孩子的「自主力」還給孩子?孩子通過父母來到了這個世界,父母賦予了孩子生命,但孩子的自我終究歸屬於孩子,而不是屬於父母。
  • 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
    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 你要知道,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傷害動物叫虐待,傷害成人叫暴力,為什麼傷害孩子美其名曰為教育?我們要把自己強加於孩子身上,但是我們忽略了「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在他們的書裡面記錄了很多學齡前兒童對出生前記憶的敘述。讀起來像神話故事。每一個天使寶寶都住在天上柔軟的雲彩裡,他們望向地球,在茫茫人海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那個人作為媽媽。然後飛到媽媽的肚子裡,等待降生。所以每一個寶寶都是天使,他們放棄了舒適的天堂,來到我們身邊,他們只是藉助我們而來,卻不屬於我們。我們可以愛他們,卻不能給他們思想,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思想。
  • 送給天下父母: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搜狐安家,把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送給大家,讓我們悅納自己,悅納孩子,幫助TA們,做最好的自己!紀伯倫詩歌《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 好文分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你是弓,孩子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 詩歌|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紀伯倫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 如何才是為孩子好?《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教我們做好父母
    我們做家長的,都會全力以赴地為孩子好,那麼有幾個人做到了真正的為孩子好,很多父母以為的為孩子好,最終演變成了對孩子生活的過渡參與,對孩子思想的過渡控制。其實,我們做父母的只是不知道如何做,才是真正的為了孩子,紀伯倫《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很真切的表達出了孩子的需要,也表達出了我們做父母的,給予孩子的就是愛❤️,而不是想法。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是「生命」為自己渴望的兒女
    翻開書,就看到了這篇著名的紀伯倫的《先知.論孩子》: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是的,我們的孩子只是「生命」藉由我們而來的奇蹟。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我們只是給了他們承裝生命的容器——「身體」而已。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物,更不是我們的私有物品。而在其後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反思自己,然後向身邊的朋友們進行推薦。
  •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家長都懂了這話的深意了嗎
    接下來再給家長們推薦黎巴嫩作家紀伯倫《論孩子》的一段話:你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個世界卻並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足他們的是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家長都懂了這話的深意了嗎
    孩子的成長,就是讓他們最終獨立,但是我們的家長總是覺得不放心,永遠把他們當成自己的私有品,並未賦予孩子人格的獨立性。接下來再給家長們推薦黎巴嫩作家紀伯倫《論孩子》的一段話:你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個世界卻並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足他們的是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來源:新浪財經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在這個單元中,她的媽媽給予了巧藝所有的愛和金錢的付出,用著和自己收入不符的金錢來教養自己的孩子,最後甚至為了孩子可以變成正常人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孔雀對巧藝媽媽說:「其實人類世界裡,我最心疼的就是媽媽了。你已經多久沒想過自己了?你已經忘記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又擁有什麼夢想了吧?我知道你的犧牲,你真的已經很努力了。辛苦了。」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在這個單元中,她的媽媽給予了巧藝所有的愛和金錢的付出,用著和自己收入不符的金錢來教養自己的孩子,最後甚至為了孩子可以變成正常人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孔雀對巧藝媽媽說:「其實人類世界裡,
  • 令世界驚豔的短詩: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曾經寫下這樣一首驚豔世界的短詩,這首短詩裡十分深刻的寫下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揭示了父母與孩子的相處之道。你的子女,其實不是你的子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陪伴你,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