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路上截住一個人問:「你的孩子是你的孩子嗎?」他可能會很生氣:「你問的是什麼話?我的孩子自然是我的孩子啊!」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聽到「我的孩子,我怎麼教育別人管不著」之類的話。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可以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思考。這首詩源自紀伯倫《先知》,最早的權威翻譯版本是我國的女作家冰心翻譯的。這首詩與我國人們的傳統認知有很大的差別。
全詩如下: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憑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蔽他們的身體,
卻不能蔭蔽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
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
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
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
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中看定了目標,
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
使他的劍矢迅疾而遙遠地射了出去。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
也愛那靜止的弓。
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生命本身的渴求。孩子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每個孩子,都只完整地屬於ta自己,而不是其它任何人,包括父母。
孩子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想法,他們的心屬於未來。孩子的路只能自己去走,別人無法代替。
孩子雖是父母所生,但絕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產,父母對孩子要尊重,要支持,要愛,要尊重他們是獨立個體的事實。父母能做的是:在提供必要的養育、支持、關愛之外,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信任和自由。要啟迪他們的智慧,而不是幹涉他們的心靈自由。
在這首詩中「射手」隱喻上帝(冥冥中的神秘力量):「弓」隱喻父母;「箭」隱喻孩子。父母能做的就是「弓」的角色,唯有「弓」盡力彎曲,喜樂,箭才能射得更遙遠,飛得更平穩。父母能夠盡職盡責的做好自己的事,孩子才會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環境。父母給孩子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就是對孩子最基本也是最大的支持了。現在,有好多的人加入離婚大潮。殊不知,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他們是信任你們才來選擇你們做他們的父母的。
我們的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是由他的本性決定的。有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孩子在父母的決定下,在考大學時填報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於是他每天都在無趣的課堂上無所事事、渾渾噩噩,覺得自己是在浪費生命。經過諮詢後,他知道了路的旁邊還是路,條條大路通羅馬。自己走的路如果不是自己喜歡的,那就再走一條喜歡的。於是,他做了他喜歡的專業的旁聽生。從此以後,他每天不是來回奔波於所學專業和喜歡的專業的教室裡,就是泡在圖書館裡。他說,自從偷偷地學了自己喜歡的專業後,連不喜歡的專業也變得不那麼討厭了。
侷促的空間,可以限制一個人的身體自由,但是卻沒有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除了自己。我們無論何時都要記得,我們永遠都有選擇的權利和活下去的責任。
父母子女一場,是累世的緣分,讓我們好好珍惜,不再相愛相殺。
如果一個人老是做著不喜歡的事情而看不到希望,那這個人就會生活的很痛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好好發現它,好好利用它,人生才會過得
精彩。有一句話說,越努力越幸運。其實這句話應該這樣來說:在方向正確的前提下,越努力,才會越幸運。一個人如果很痛苦,他一定是走在了錯誤的路上。這時候,停止就是進步。
做父母的如果能尊重孩子的天性,幫助孩子找到他的使命,孩子就一定可以快樂順利的成長。評價一個人的成功有很多的方式,讓自己和他人能生活的更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