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2021-03-03 跳房子心靈課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當然,這裡大詩人的意思並不是說你的孩子是隔壁老王的!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意義在於,當孩子從出生時的懵懂到有了自主意識,作為父母,你是否還是習慣緊緊攥著孩子不放?是否能把屬於孩子的「自主力」還給孩子?

孩子通過父母來到了這個世界,父母賦予了孩子生命,但孩子的自我終究歸屬於孩子,而不是屬於父母。

所以說是還給孩子,所以你所做的不是賞賜。

「還給孩子」就是說,那些所有孩子自主力得到承認的標誌: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平等對待孩子,並不是對孩子成長的賞賜,而是對孩子成長規則的遵守。

孩子並非因你們而來,並非為你們而來。

這意味著,如果他們在不久的將來,在人生中做某些選擇的時候,請把那個選擇的權力歸還給他們。

父母可以給他們的選擇做建議,但不能為他們的選擇做決定。

父母能做的是影響孩子,而不是替代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意義在於,在孩子生命的早期,父母只是在全權代理行使孩子的權力。

當然,照顧孩子,照料孩子,是孩子能夠在將來實現自己接管自己的基本保障,這也是父母的義務。

所以,當孩子產生強烈的自我意識時,他們會向你要回屬於他們的自己那些基本「生長權力」。

否則,就會有我們看到的「反叛」,我們遇到的「對抗」。

孩子萌生自主意識的那一刻,就是父母歸還孩子「代理權「」,」話語權」的時刻。

那一刻也許會晚到,但是不會不到。

因此,那一刻到來時,父母越是攥得緊,那孩子也會毫無疑問地要得更緊。

對抗,就是「要得緊」的表現。

萊布尼茨說,人生來就像一塊「有紋路的大理石「。

這意味著,父母任何企圖改變孩子這塊大理石紋路的想法,都會對孩子的成長形成阻礙。

教育孩子,並不是去抹掉大理石上的紋路。

也許,父母確實可以抹去大理石上的紋路。然後,雕刻上自己覺好的紋路或者圖案。

那以後呢?孩子的人生可能就只有等著別人給他去設計藍圖了。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意義還在於,孩子生來自帶一種對未來的渴望,那是積極的,向上的。而且孩子在出生那一刻就是與眾不同的,而且孩子是會排斥各種來自你的束縛。

所以,孩子的成長一定需要一個足夠的空間,而這個空間就是愛。

在孩子的成長時間軸裡,愛讓孩子有了一個立體的空間。

愛塑造的立體的空間,意味著可以容納孩子成長中突然偏離那條直線的狀況。

生命雖然不會為某人停留,時間雖然是一條直線,一往直前,但愛不會讓這條直線變成生死線。

孩子在成長中有了各種餘地和退路,有了撤回鍵,那走下去的步伐方能更堅定,更堅信,被愛點燃。

相關焦點

  • 詩歌|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紀伯倫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紀伯倫
    如何處理與孩子間的關係,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 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
    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家長都懂了這話的深意了嗎
    細細想來,在我們中國的兒媳和婆婆之間常常產生的各種矛盾,表面看起來是一些生活瑣事引起,其實暗中就是母親和兒媳之間在爭奪著對兒子自私的愛,也就是說,哪怕兒子已經結婚了,已經獨立成家立業了,但是我們的父母還是不放手,只要父母還在,在父母的心中,就總有長不大的孩子,就總要把孩子拽在自已的手裡。這個現象真的不是中國才有。剛才我們講的《媽寶寶》的故事就是來自於俄羅斯的作品。
  •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家長都懂了這話的深意了嗎
    細細想來,在我們中國的兒媳和婆婆之間常常產生的各種矛盾,表面看起來是一些生活瑣事引起,其實暗中就是母親和兒媳之間在爭奪著對兒子自私的愛,也就是說,哪怕兒子已經結婚了,已經獨立成家立業了,但是我們的父母還是不放手,只要父母還在,在父母的心中,就總有長不大的孩子,就總要把孩子拽在自已的手裡。這個現象真的不是中國才有。
  • 紀伯倫:打動人心的5句話,「孩子並不是你的孩子」
    不過這並不要緊你,因為他有有個好的母親。而紀伯倫也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一個作家,他還是一個畫家,他的畫作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同時,紀伯倫也是東方近代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紀伯倫作品中的五句話,從這五句話中,我們就能對紀伯倫的思想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同時,也希望這五句話能帶給大家一些不一樣的啟示 。
  • 令世界驚豔的短詩: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曾經寫下這樣一首驚豔世界的短詩,這首短詩裡十分深刻的寫下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揭示了父母與孩子的相處之道。你的子女,其實不是你的子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陪伴你,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紀伯倫的《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第一次讀到「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就深深地震撼了。
  •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紀伯倫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網友評論:你的兒女就是你的兒女 你能給他們愛 也能庇護他們的靈魂 給他們心的慰藉你的兒女不是你 你不能強加自己的思想給他們你的兒女就是你的兒女 他們愛你你的兒女不是你 不能永遠與你同體
  • 送給天下父母: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搜狐安家,把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送給大家,讓我們悅納自己,悅納孩子,幫助TA們,做最好的自己!紀伯倫詩歌《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 ‭‮ynnuS‬‬'Talk☀朋友跟我說今天開家長會,兒子膽戰兢兢跟她小聲說話,其實她啥也沒聽見,可能也不想聽見吧。一堂課下來,我焦慮的心緩和多了,這讓我想到紀伯倫的詩來安慰自己,《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 好文分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來自黎巴嫩裔美國詩人紀伯倫的一篇好文,送給可愛可親的父母們!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 你的孩子並非你的孩子:紀伯倫歷久彌新的《先知》
    在《先知》這本散文集中,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為後人留下了隨處可見的珠玉之詞。簡樸、自然、生動、深刻,衝淡了其中的說教意味。但作為上帝的代言者,先知勢必說教。紀伯倫明曉語言的局限性,但除此,亦無它法。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裡面的至理名言,尤其是對於今天的我們依然常讀常新,一針見血的詩句。你的孩子並非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並非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渴求自身的兒女。
  • 如何才是為孩子好?《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教我們做好父母
    我們做家長的,都會全力以赴地為孩子好,那麼有幾個人做到了真正的為孩子好,很多父母以為的為孩子好,最終演變成了對孩子生活的過渡參與,對孩子思想的過渡控制。其實,我們做父母的只是不知道如何做,才是真正的為了孩子,紀伯倫《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很真切的表達出了孩子的需要,也表達出了我們做父母的,給予孩子的就是愛❤️,而不是想法。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你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你的孩子
    HELLO MONTESSORI《你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你的孩子》,字字懇切,發人深省,值得每位父母細細品讀。作者:紀伯倫,黎巴嫩詩人、散文作家、畫家。On Childrenby Kahlil Gibran(1883~1931)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 家長學堂: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陪伴你,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愛,卻不能給予他們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弓箭手遙望未來之路上的箭靶,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你們懷著愉悅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紀伯倫【黎巴嫩】 從紀伯倫的這首詩裡,我們來探討孩子與父母的關係。
  • 詩人紀伯倫轟動全球的一首短詩《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
    著名詩人紀伯倫就曾寫過一篇《你的子女其實不是你的》,字字懇切,發人深省,每個父母都該仔細讀讀!《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 哲學詩畫精選詩歌賞析: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1,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作者,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 英語詩歌《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紀伯倫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紀伯倫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弓箭手遙望未來之路上的箭靶,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箭射得又快又遠。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