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有些娃9個月就會走路,而有些1歲半還不會?聽聽專家怎麼說

2020-09-05 好父母育兒幫

早上,林阿姨用嬰兒車推著1歲半的孫子樂樂在小區樓下散步,結果一言不合與同小區的陳阿姨吵了起來。

事情經過很簡單,原來陳阿姨看到樂樂這麼大了還學不會走路,就和周圍的鄰居說起了樂樂發育遲的「壞話」。沒成想,這句話恰好被經過的林阿姨聽見。

護孫心切的林阿姨頓時不開心,畢竟自己的孫子在自己眼裡哪哪都是好的,憑什麼無端被外人議論,就這樣兩人開始了你來我往的「對罵」。

等回到家後,林阿姨和兒子兒媳說起了這件事,沒成想一向脾氣好的爸爸卻說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方便證明自己的兒子沒有問題,以免小區裡的大爺大媽繼續「說閒話」。

可是不檢查不知道,一檢查才發現孩子的胯竟然掉了。所幸家長來醫院及時,並不影響孩子今後的發育。而兒科醫生也告訴家長,孩子的坐姿、爬行、站立、行走都不是學出來的,而是通過他們的骨骼發育自動生成的。

並且,孩子們不同年齡的行為習慣也不同,比如說在寶寶4-7個月左右的時候,他們完全可以掌握獨坐這一技能;而在7-10個月大,他們的小手臂和腿部都會有新的力量注入,將非常容易就在地板上爬來爬去。

另外,當寶寶長到8-9個月時,家長們可以慢慢對孩子進行扶站和扶走,以此訓練孩子的腿部力量。這樣進行3個月左右的訓練,等到孩子們在9-15個月時,基本上就可以獨自站立和獨自行走。

可如果你的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內還不懂得行走,多和家長有緊密關係,尤其是這4點需要引起家長重視。

1、家長不敢放手讓孩子自己走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害怕孩子受傷也是每位父母的共性。尤其是當寶寶們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有時候摔一跤家長們就心疼得不得了,再也不敢放手讓孩子自己走。

可摔跤並不可怕,一時的肉體疼痛也算不得什麼,畢竟每個孩子都是在摔跤中成長的。只要家長放手讓孩子多走幾次,那麼他們在掌握到規律後就不會再摔跤了。重要的是,家長越表現得害怕,只會讓孩子更加膽小,對於孩子的學步極為不利。

2、家長過度依賴學步車

學步車算是有小孩家庭的必備帶娃神器,只要把孩子放在學步車裡,家長就可以解放自己的雙手,不再需要整天手把手扶著孩子,讓自己腰酸背痛。

殊不知,國外很多國家早就禁止使用學步車,畢竟孩子用慣了學步車會變得依賴性強,而且發生意外傷害的概率也非常大。另外,若孩子過多使用學步車不僅容易演變成O型腿,還會影響孩子們的腳部發育。

3、家長習慣性照顧孩子

當寶寶生下來,家裡所有人對於孩子的照顧都盡心盡力,生怕自己沒把孩子照顧好。再加上現在人販子的拐娃手段比較多,家長更不會放手讓孩子離開自己一步之遠。所以說,我們總會看見有些家長把年齡較大的孩子放在嬰兒車內推著走,像伺候小公主小王子似的貼身照顧著他們。

可能在家長眼裡這是他們愛孩子的表現,殊不知自己的溺愛也是害孩子的一種表現。要知道,孩子在該學走路的年齡,卻被家長抱在身邊,這樣他們又怎能敢獨自學步呢?

4、家長心急導致適得其反

有家長的地方就有比較,就算是幾個月大的孩子也免不了被比較。尤其是一些容易心急的家長,一看到別人家的小孩9個多月就會行走,再看自己的孩子10個月都還沒學會爬,就會心急的不得了。

於是,這些家長只要有時間就會逼迫孩子走路,絲毫不管孩子腿部和手臂是否有了足夠的力量。要知道,若盲目地放苗助長,最後只會讓孩子抗拒走路,並且不利於腿部骨骼的發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些寶寶9個月就會走路,而有些1歲半還不會?看過就明白了
    表姐家的小兒子淘淘已經一周歲了,成天還是抱在手上,表姐說兒子還不會走路。可是別的同齡孩子一歲基本都會扶著牆或者桌子慢慢學著走路了,還有更聰明些的九個月十個月就會自己獨立走路了。表姐和表姐夫第一次當父母也沒注意這一點,只說「孩子走路晚一點沒關係,走路這種事以後總會學會了,不著急。」基本都沒放在心上,只當還跟小時候一樣把抱在手裡。直到夏天,孩子已經一歲半了,孩子被抱著總說熱,看見別的小朋友都到處瘋跑,撒歡玩耍,淘淘也很羨慕可是自己走兩步就歪歪倒倒,奶奶緊張得不行。
  • 為什麼有些娃1歲就會走路,有些15個月還不會?別犯這兩種錯誤
    學習走路是每個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也是他們應該學會的生活技能。可有很多寶媽擔心,怕自己家的寶寶落後,當看到有些娃1歲就會走路,會羨慕不已。看到15個月還不會走路的娃,就會非常著急,這應該如何是好?
  • 為什麼有的寶寶9個月就會走路,有的1歲半還不會?看完就明白了
    文|好孕姐前段時間,表妹跟我聊天,說她家寶寶現在1歲半了還不會走路,只敢扶著沙發挪幾步。但是,鄰居家寶寶9個月都會走路了。這差別也太大了,可婆婆說有的孩子就是走路晚。但表妹擔心是寶寶腿有問題,於是就帶著他到醫院做了檢查。
  • 為何有些娃9個月就會走路,而有些一歲半還不會?根源在家長身上
    孩子在很多方面的發育都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他們說話和走路的快慢。有些孩子才九個月的時候就會走路了,而有的孩子早就過了學走路的時候了,卻還在沿牆角、沿桌邊走,不敢自己獨自行走。這種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家長們看了也十分的著急。如果孩子沒有什麼病情,學會走路都是早晚的事情,所以很多家長也就不是很擔心了。但是也有些家長因為自己心太大而受到了「懲罰」。
  • 有些孩子10個月可以走路,有些孩子16個月才走路?原因你要知道
    文|秘籍君你家孩子什麼時候會走路的?後臺收到一位寶媽的留言,兒子馬上16個月了,可是還不會自己走路,鄰居的孩子才10個月就可以自己走路了,我們家裡人都羨慕死了。聽很多人都在私下說,我們家孩子這麼晚走路,以後會比較笨,心裡可不是滋味。我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也沒有什麼問題啊。可是為啥我家孩子走路這麼晚呢?看到這位寶媽的留言:我就想起了我孩子剛出生的那段時間。老公天天問,這孩子咋還不會走路,咋還不說話,我說你孩子才3個月,要真是會說話,會走路那真的是小神童。但是老公還是天天焦心的問,孩子啥時候會自己走路啊?
  • 為什麼有的寶寶10個月就會走路,有的一歲半還不行?
    但是,每個寶寶的生長發育狀況不一樣,總有些寶寶的發育會稍微早一些。,自己家的娃還是只會「匍匐前進」,甚至連站和走的欲望都沒有,不少父母就特別不淡定了!對於大運動發育裡程碑,我們有個很簡單的口訣:三抬、四翻、六坐、八爬、周歲走,當然每個寶寶的發育都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有的寶寶不到一歲就會走了,有的寶寶要15個月左右才開始走,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的。
  • 寶寶10個月就會走路,智商真的更高嗎?
    從寶寶「哇哇」落地開始,家長就盼著孩子能快點會喊媽媽、快點學會走路、快點懂事……尤其是幾個寶媽聚在一起聊天時,要是誰家的娃先一步會走路了,肯定會成為大家羨慕的焦點。畢竟「會走路了」是孩子開始長大的一個標誌,整天被孩子折騰的沒有一刻清閒的寶媽,巴不得孩子快快長大,早點讓自己省心。
  • 1歲半的寶寶還不會走路,知道真相的媽媽們都驚呆了!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經常有家長諮詢,寶寶1歲半了,還不會走路,扶著走時踮著腳,家長很著急。醫生詳細詢問了情況,家長說平時給寶寶放學步車裡。難怪呢!問題找到了,就是學步車,耽誤了孩子獨立行走。就拿6個月會坐就能使用學步車這個觀點來說,此時寶寶勉強站立的後果可能是「羅圈腿」,因為寶寶的骨骼中含膠質多、鈣質少,骨骼柔軟,而學步車的滑動速度過快,寶寶不得不兩腿蹬地用力向前走,時間長了,容易使腿部骨骼變彎形成羅圈腿。那如果是10個月寶寶會站的時候才開始使用呢,其實後果也差不多,3個月的時間並不能讓寶寶的骨骼變得很堅韌。
  • 準媽媽課堂|寶寶學走路困惑多,聽聽專家怎麼說
    關於學走路這件事兒,父母在喜悅地陪伴寶寶成長的同時,也常常面臨著很多的困惑和擔心。寶寶學走路時,父母總是很焦慮:寶寶會走得太早也擔心,太晚也擔心,甚至還擔心衣服、鞋子穿得不對,也會影響寶寶學走路……準媽媽課堂第四十期為您解疑答惑。1不會爬會影響走路嗎?
  • 為啥有的寶寶10個月會走路,有的一歲半也不會?跟家長責任很大
    比如說走路這件事,一般來說,寶寶發育到10個月時,就可以扶著東西晃晃悠悠的走了,當然也有一歲半還不會走的寶寶,很多家長都會特別著急。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跟智商高低無關,家長要佔很大責任。家長抱的多,寶寶練習少練習走路,從不會到會對寶寶來說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身體力量不足,再加上平衡力不夠,在這期間他肯定會時常摔倒。有些家長特別寵愛寶寶,看不得他受一點罪,就乾脆經常抱著他,從而導致練習走路的時間變少,自然學走路的時間就長了。所以家長一定要多讓寶寶練習,只要做好防護措施,減少他受傷的概率就行了。
  • 憋了好幾個月的娃,要不要出去「放風」,聽聽專家怎麼說
    有些爸媽看到各地景點的各種宣傳,開始有些蠢蠢欲動:要不要帶娃出去玩玩呢;孩子也憋了這麼久了,看著挺可憐的;別人都出去了,要不也出去玩幾天吧……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贏來這個特別的五一,我們要不要出去嫩?最好先聽聽專家怎麼說吧:1、地點選擇——人少、距離近的想要帶娃出去玩,父母在景點的選擇上應儘量選擇人少的景區,避免大量接觸陌生人。另外由於孩子大都坐不住,所以景區應遵循就近原則,不要跑太遠,這樣在路上就把娃累壞了,到了地方也沒精力玩了。
  • 聽聽育兒專家怎麼說,家長不用再糾結了
    ,剛開始學會走路,笨拙的步伐顯得特別可愛。,小寶寶就會拽下來。所以兒媳就勸婆婆不用給孩子穿襪子,光腳其實也有很多好處,可是婆婆卻不信,還覺得兒媳不心疼孩子。最後還是諮詢了育兒專家,婆婆這才明白,原來一直都是自己做錯了。其實關於是否應該讓寶寶光腳的問題,聽聽育兒專家怎麼說,家長也就不用再糾結了。
  •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會走路?醫生道出原因,新手寶媽扶額:這都可以
    「本文由媽媽力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評論、分享」有些寶寶學習走路總是磕磕絆絆,可也算邁開了腿,可有些寶寶連嘗試都不嘗試,寶媽真的是特別頭疼。一歲半的寶寶不會走路?寶媽不必太擔心,可能寶寶只是膽子小小羅是一位95後的新手媽媽,最近她遇到了一些問題,如今寶寶一歲半了,可還是不會走路。
  • 18個月還不會走路,3歲還不會說簡單句…這3類信號預示「發育遲緩」!
    帶娃下樓遛彎總會遇到大爺大媽對寶寶評頭論足你家娃還不會走嗎?後半年每月增長1.2釐米。一周歲時約為初生時身長的1.5倍,約76釐米。 二、體重:初生時體重約為3.2公斤,前半年平均每月增加600克(0.6)公斤。後半年平均每月增加500克(0.5)公斤。一周歲時體重平均為初生時3倍(約9.8公斤)。
  • 寶寶不會爬先學會走,頭腦發育會不會受影響?聽聽專業醫師怎麼說
    過去流傳下來的規律說「三翻四坐,七滾八爬」,這種說法雖然聽起來順暢好記,實際上寶寶的發育節奏,卻遠遠沒有八個字這麼簡單。有的孩子沒學會爬,就先學會了走路,讓寶媽們一度感到十分擔心。那麼這類寶寶日後的發育會不會受到影響呢?我們來聽聽專業醫師的說法。
  • 聽聽專家怎麼說
    聽聽專家怎麼說 澎湃問吧 2018-03-08 09:22 來源:澎湃新聞
  • 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寶寶學走路越早越好?聽聽專家怎麼說
    寶寶如果8個月不能獨坐,13個月不能獨站,16個月不能行走,家長就要注意及時就醫檢查了。過早教寶寶走路真的好嗎?有些父母心急,在寶寶7、8個月的時候就讓他學習走路。殊不知寶寶從坐到走,每一個步驟都不能少。
  • 走路生下了個娃?生娃如母雞生蛋,網友:同是生娃,為啥我這麼痛
    看到產婦這麼快速的分娩過程,很多網友表示羨慕:人家走走路就能把就孩子生出來,為啥我卻痛了三天三夜?還有的網友說:如果走走路就能把娃生出來,那我寧願天天走路,也不願意痛得死去活來。生娃到底為啥會痛呢?宮縮陣痛。這種痛會從初期10-15分鐘疼一次到2分鐘疼一次,而且每次持續的時間為一分鐘。一想起這個過程,小編就渾身發抖。隔著屏幕都能想像出有多痛。2.
  • 寶寶開始學走路,有些問題你必須知道!
    寶寶走路太早好嗎? 10個月左右開始,一般寶寶就會有嘗試走路的強烈願望,這是寶寶學走路的黃金時間,家長應該好好把握這個時期,幫助寶寶順利學會走路。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在10個月到1歲半左右開始學走路都屬於正常,因為有的寶寶運動功能的發育可能比以上規律稍早些或稍晚些,所以,家長不必過於糾結孩子到底從多大開始學步。但是大部分專家認為寶寶不要過早地學走路。因為嬰兒時期的生理特點,骨骼中的膠質多,鈣質少,骨骼柔軟,容易變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發育還不完整。
  • 寶寶1歲還不會走路,真不是因為你家的寶貝腦子笨,和它們有關
    蕾蕾家的寶貝今年1歲了,但是還需要坐在嬰兒車裡讓媽媽推著,一說下地走路就特別的厭煩,到現在還不能自如的走路呢。但是小區裡有幾個像他一樣的寶寶,人家在8、9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走路了。家裡人經常調侃寶寶,說寶寶腦子是不是有些笨啊,到現在都學不會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