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胎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有兩個孩子。兩個孩子就意味著生活成本增加,支出更多,需要夫妻兩個人都出去賺錢養家。孩子交給奶奶還是姥姥,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作為一個80後的寶媽,每天都會帶孩子在樓下小廣場玩,發現姥姥成為了帶娃的主力軍。為什麼不見奶奶的身影?那是因為姥姥帶娃和奶奶帶娃有著本質的區別!
1.案例分析
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在醫院剛生完寶寶,那會婆婆在醫院照顧我。婆婆從農村來,捨不得花錢。每天就給我喝米湯,說米湯有營養,下奶。醫生給我抽血化驗,說貧血,必須吃點有營養的。於是我婆婆出去給我花10元,買了一份麵條。當時真的特別無語,醫院門口有賣雞湯、魚湯、蒸雞蛋的,你就給我買了最有營養的麵條,根本吃不下。還是我媽來了,看我臉色太白,嘴上沒有一點血色,出去給我買了雞蛋羹,第二天早上給我送的魚湯。
出院了,婆婆非要讓我回村裡坐月子。說市裡不方便,啥菜都得買。村裡自己家裡種著菜呢。自己歲數大了,孩子老哭,晚上睡不好。而我覺得村裡廁所在大街上,又是旱廁,非常不衛生,就不願意回去。為此婆婆又給我擺臉色,又是在言語上數落我,最後實在忍受不了,跟老公再三商量,請了一個月嫂,把婆婆送回老家了。
2.「姥姥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原因很扎心,很多人都中招了!
(1)飲食
奶奶都是為了兒子,才帶孫子,根本不心疼兒媳婦。
電視劇《雙面膠》中,婆婆為了讓兒媳婦多下奶,讓她的孫子有奶吃,經常給兒媳婦做的魚湯、雞湯、豬蹄湯,而且一點鹽也不放,說是怕鹹著她孫子。她兒媳婦苦著臉說,天天吃這些都噁心的想吐。婆婆惡狠狠的說,吐也得喝!
出了月子後,飯桌上的飲食就變了,做的都是兒子、孫子喜歡吃的。媳婦喜歡吃的一個也沒有。
姥姥是為了疼女兒所以才疼外孫的,她做飯的時候既會做女兒愛吃的,也會做女婿愛吃的,她是為了讓女兒有一個美滿的家。
(2)育兒
婆婆總認為孫子、兒子都是自己家的,兒媳婦是外人。在教育孩子上,總是會溺愛。有時候兒媳婦管教孩子,她會不分青紅皂白的訓斥兒媳,維護孫子。
比如早上兒媳婦要去上班了,婆婆接過孩子會說:「媽媽上班了,媽媽不要你了」要不就是「媽媽走了。媽媽不愛你了」
而姥姥帶娃會告訴孩子,媽媽上班是去賺錢了,給你買衣服,買好吃的去了。會給孩子灌輸一種,媽媽是愛寶寶的。
(3)帶娃
當寶寶生病了,奶奶也會心疼,但更多的是埋怨。她會覺得這個媽媽就只顧自己,不管孩子。
而姥姥呢,姥姥也會心疼寶寶,但更多的是理解女兒的不容易,因而在孩子生病,又出錢又出力。還自責自己沒帶好孩子。
3.總結
相信很多家庭可能都面對著這樣的問題,俗話說老人願意幫忙看孩子那是情分,不願意幫那是本分。寶媽們不要過於苛求,親奶奶畢竟不會虐待孫子,總比保姆強。
如果有老人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可以讓她兒子去跟她溝通,畢竟他們是親母子,兒媳婦總歸還是隔著一層。
不過,帶娃確實是一個力氣活,特別累!看一天孩子比上一天班累多了,還是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最後祝大家家和萬事興!
我是,一個熱愛寫作的80後寶媽,歡迎關注、點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