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公布2011「三公經費」 公車支出超4億元

2020-12-17 中國網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網站

中國網7月19日訊 海關總署19日在其官網上公布了2011年部門決算。 2011年海關系統「三公經費」預算共51,218.43萬元,支出50,242.82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2,443.23萬元,佔4.86%;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44,537.36萬元,佔88.64%;公務接待費支出3,262.23萬元,佔6.49%。

因公出國(境)費支出2,443.23萬元。全年使用財政撥款安排海關系統出國(境)團組481個、1445人次。海關總署認真落實中央關於因公出國(境)管理的政策規定,在全國海關系統內實行嚴格的經費額度管理,規範審核、總量控制,較好地完成了海關國際合作交流工作。當前,我國已是舉足輕重的世界貿易大國,與此同時,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形勢趨於複雜,發達經濟體在匯率、金融改革、出口信貸、市場準入、政府採購和智慧財產權等方面與我摩擦不斷;新興市場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有升級跡象,一些發展中國家與我貿易摩擦也在增多。為了維護我國合法利益,幫助企業解決在境外遇到的各類通關問題,努力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便利,增強中國海關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中國海關更加深入地參與了國際海關事務,不斷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範圍,出國(境)參與國際會議和談判等已經成為海關對外開展工作的重要方式。配合國家外交、外經貿大局,中國海關已與118個國家和地區海關建立了聯繫,籤署了83個雙邊協議,與十多個國家開展了雙邊技術合作,參與了十餘個國家層面的雙邊合作機制和近二十個自貿協定的談判或執行;同時參與了世界海關組織(WCO)、世界貿易組織(WTO)、亞太經合組織(APEC)、亞歐會議(ASEM)、中國—東協(ASEAN)、中日韓、上海合作組織(SCO)、中亞區域經濟合作(CAREC)、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等9個多邊和區域合作。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根據中央要求,為適應國家對外經貿發展的新形勢,海關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雙、多邊及區域合作渠道作用,以貿易便利化等為重點領域,開展了多個務實合作項目,提出了旨在服務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監管互認、信息互換、執法互助」的海關國際合作理念,赴境外參與國際活動明顯增加,其他國家海關對我的合作需求也越來越多,促進了海關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良性互動和深入發展。

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44,537.36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是海關系統公務用車車輛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及公務用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橋過路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2012年,海關系統按照國家規定的汽車配備使用標準,對達到報廢條件的594輛公務用車(含報廢緝私警察警務用車280輛)予以報廢處置並相應更新,公務用車購置支出20,928.02萬元;海關總署機關、廣東分署、天津、上海特派辦、41個直屬海關、600多個隸屬海關和辦事處公務用車保有量為10,875輛,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支出23,609.34萬元。海關實行垂直管理,下轄機構多,監管區域大,大多機構設在沿海、沿邊等邊境地區,點多、線長、面廣。同時,海關承擔著國家賦予的稅收徵管、貿易監管、打擊走私、維護國家政治經濟安全任務,海關車輛大部分為執法執勤用車,是海關執法執勤裝備,不同於一般公務用車,是海關正常開展執法執勤工作的必要保障。

公務接待費支出3,262.23萬元。主要用於全國海關系統按規定開支的公務活動支出和公務接待支出。一是接待外國來訪團組發生的外事接待費。近幾年,為適應國家對外經貿發展的新形勢,海關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雙、多邊及區域合作渠道作用,以貿易便利化等為重點領域,開展多個務實合作項目,促進了海關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良性互動和深入發展等工作。中國海關更加深入地參與國際海關事務,不斷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範圍。2011年共接待國外來訪團組93個。二是全國海關系統對外開展海關事務合作與業務工作交流及接受工作檢查指導等發生的公務接待支出。

2012年預算情況

2012年,經財政部報全國人大核准的海關系統「三公經費」預算共51,218.43萬元,與上年持平。其中:因公出國(境)費預算2,619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預算45,026.17萬元;公務接待費預算3,573.26萬元。均控制在海關系統「三公經費」壓縮控制範圍內。匯總海關系統2011年度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履行行政管理職責、維持機關運行而開支的行政經費,合計869,274.29萬元。

「三公經費」 是指海關通過財政撥款資金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支出。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指單位工作人員公務出國(境)的住宿費、旅費、夥食補助費、雜費、培訓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指單位公務用車購置費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等支出;公務接待費指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

相關焦點

  • 中央「三公經費」連續5年瘦身 交通部等不降反升
    中央「三公經費」連續5年瘦身 5年總降幅超30%  【宏觀·政策】2015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公布:63.16億元  首次公布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金額和公務員薪酬支出等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曹煦 | 北京報導  近日財政部公布,中央本級,包括中央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
  • 「三公」真假帳:5萬元公務經費如何接客200批
    2010年中央單位「三公」經費決算支出合計94.7億元;2011年,中央單位「三公」經費決算支出合計93.64億元;2012年,中央單位「三公」經費決算支出合計74.25億元。  比較上述數據可見,2012年較2011年「三公」經費支出減少19.39億元;2011年較2010年減少1.06億元。2012年的是2011年的18.3倍,約為18.3億元。
  • 廣東35部門曬2010年三公經費 帳本被指「粗線條」
    其中,出國(境)經費、公務接待費都沒有發生,只有車輛購置及運行費6876.68萬元。  在公務用車支出中,運行維護支出又佔大頭。省水利廳公車加上水文專業測船等船舶運行維護支出達1765.44萬元,而公務車購置費用為306.7萬元,不足前者1/5。
  • 熱詞詳解:「三公經費」用英語怎麼說
    中國財政部18日公布中央本級2012年「三公經費」預算執行和2013年預算安排情況。2013年「三公經費」預算只減不增,其中公務接待費「縮水」明顯。  財政部周四公布消息,中央各政府部門2013年的公車購買使用、因公出國及公務接待等「三公經費」撥款預算為79.7億元。
  • 邵陽出臺「三公經費」監督管理十條措施,這些「紅線」你了解嗎?
    ,鞏固拓展我市全面從嚴治黨成果,切實加強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以下簡稱「三公經費」)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管理,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十條措施。 4.嚴禁在非稅收入中坐支接待費用,嚴禁借公務接待名義列支其他支出。 二、嚴格因公出國(境)管理 5.嚴禁違規辦理因公出國(境)手續,確需因公出國(境)的,必須嚴格按規定程序報批。 6.嚴禁違反經費先行審核制度,不得將因公出國(境)經費列入其他專項活動經費,不得向下屬單位、企業攤派或者轉嫁費用。
  • 洛寧「三公」經費「曬」出陽光帳簿
    原標題:洛寧「三公」經費「曬」出陽光帳簿  本報訊(通訊員張光傑羅建濤馬紅波)6月23日,洛寧縣紀委工作公示欄裡,該縣16個單位因「三公」經費支出超過預算控制目標,收到了縣紀委監察局的工作提示函。   該縣紀委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全縣加強「三公」經費監督管理,「三公」經費比去年同期「縮水」193.6萬元,同比下降27.3%。
  • 審計署稱三公經費概念不清晰 非公款吃喝同義詞
    審計署強調三公經費絕非公款吃喝同義詞   本報訊(記者趙鵬)昨天,審計署行政事業審計司司長劉正均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時表示,「三公經費」並非公款出國旅遊、公車私用和公款吃喝的同義詞。他建議有關部門儘快研究界定「三公經費」概念和口徑,健全和完善支出標準。
  • 審計署:三公經費非公款吃喝同義詞
    稱國內公務接待須儘快制定標準  新京報訊 (記者蔣彥鑫 實習生徐晗)審計署行政事業審計司司長劉正均表示,「三公經費」並非公款吃喝的同義詞,要改變當前「三公經費」概念不清晰、標準不完善、口徑不一致的情況,並制定國內公務接待標準,提高「三公經費」執行的嚴肅性。
  • 中國每年公車消費支出超千億 每輛年均花費10萬
    中國每年公車消費支出超千億 每輛年均花費10萬 1500億~2000億元;中央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縮減公務用車消費對於減少機關行政事業公用經費支出具有現實意義  文/李欣欣  據國家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調研數據顯示,2005年以來,我國財政行政事業公用經費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億元,2007年以來,該項經費支出已接近9000億元,其中公務用車消費佔比較高。
  • 公車維修費「只能超不能剩」 有發票就能報銷
    委員出鏡:北京市政協委員鄒正方8月15日,北京市44個部門如約公開「三公經費」,記者發現,各部門的「三公經費」中,公車花費所佔比例最大,幾乎都在七八成佔比大公車消費最多佔九成記者看到,在44份「三公帳單」中,公車花費比例普遍較大,在「三公經費」裡差不多都超過了半壁江山,市工商局、市安監局、市教委等部門因各自職能特點,公車花費比例尤其高。
  • 審計署公布「三公經費」獲贊 網友籲制定規範模板
    學習審計署好榜樣   昨天(11日),審計署公布去年「三公經費」預決算和今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簡明的三行表格和千字左右的說明,讓普通人很容易就算出了以下數據:去年一年,審計署因公出國花費617萬元,平均每人次近1.68萬元;車輛運行費1114.65萬元,平均每輛車5.41萬元……  在已經公布「三公經費」的8個部門中,這是內容最詳細易懂的一份,於是,公眾態度迅速跟上:「審計署養車每輛5.41萬元,短評:比我貴。」 「應該說是最透明的『三公』公布,相對還滿意。」
  • 鞍山市鐵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2019年度部門決算和「三公」經費支出...
    三、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2019年度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支出0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0萬元,公務接待費0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0萬元。2019年度「三公」經費支出比 2018 年減少0萬元,下降0%,主要是按照中央及市委、市政府關於厲行節約、「八項規定」等有關要求,嚴格控制「三 公」經費支出,壓減公務接待費和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事業單位公務用車改革並未完成,公務用車運行費減少等原因。1.因公出國(境)費0萬元。2.公務接待費0萬元。
  • 中央部門曬2019年「帳本」 2019年中央「三公」經費比預算少32.33...
    今天(17日)上午財政部作為第一個中央部門公布了2019年度部門決算,中央其他各部門今天也將陸續曬出年度帳本。從財政部匯總的數據可以看出,2019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比預算數減少32.33億元。2019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48.74億元,比預算數減少32.33億元,主要是中央部門貫徹落實「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和過緊日子要求,從嚴控制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
  • 2016年港閘區統計局部門預算及 三公經費公開總體情況
    4、負責本行政區內的基本單位統計登記工作。統一核定、管理、公布全區性的統計資料,定期向社會發布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的統計信息。 5、加強對開發區、街辦、區各部門統計工作的領導,並對其所屬的統計工作和統計業務實行全面管理和指導,以便形成上下貫通的統計網絡和組織體系。
  • 審計署:「三公經費」非公款吃喝同義詞 概念口徑需界定
    審計署:「三公經費」非公款吃喝同義詞  稱國內公務接待須儘快制定標準  審計署行政事業審計司司長劉正均表示,「三公經費」並非公款吃喝的同義詞,要改變當前「三公經費」概念不清晰、標準不完善
  • 市僑聯2018年市本級部門預算及「三公」經費公開報表
    2017年預算執行情況:其中:工資福利支出36.32萬元(基本工資14.12萬元、婦女衛生費0.02萬元、統一津補貼10.23萬元、調整工資2.88萬元、13個月獎勵工資2.27萬元、2016年績效獎金4.4萬元、臨時工經費2.4萬元),一般商品和服務支出12.36萬元(辦公費1.8萬元、日常印刷費0.1萬元、電費1萬元、郵電費0.1萬元、差旅費0.2萬元、日常維修費0.3萬元、租賃費0.2萬元、會議費
  • 大學生申請百餘高校公開三公經費遭打電話告狀
    趙瑞頎根據相關高校回復整理出的高校三公支出表   大學的「三公」經費支出有多少,能不能曬一曬?這幾天,鄭州大學的大三學生趙瑞頎,成了學校的話題人物,這緣於他兩個月前的一個舉動:向全國113所高校寄送掛號信,申請公開這些學校的「三公」經費支出金額。   截至昨天,趙瑞頎共接到了44所高校的回覆,其中,已回復公開或通過網站公開的高校有30所,此數量只佔他申請的高校總數的26%。
  • 「三公」經費為零暗藏什麼玄機?
    河南一名在讀大學生葛偉(化名)去年11月份向113所高校寄出掛號信申請公開「三公」經費預決算信息,截至目前,已回復公開或通過網站公開其「三公」經費的高校只有30所。其中,南方醫科大學「三公」經費為零。
  • 近百中央機關單位公布預算 津貼補貼比工資高100多億
    減少額度在400萬元至700萬元之間的還有交通運輸部(622.27萬元);國家文物局(546.4萬元);氣象局(496.39萬元)。  其餘65個部門的機關運行經費預算數,均高於2015年。  對於上漲原因,各部門均解釋稱「公用經費定額標準提高」,機關運行經費增長12.70%的國辦就是這一理由。工信部、最高檢還補充稱:「編制內實有人數增加」。  【會議費、培訓費】  8部門會議費培訓費「雙高」  「會議費」被視為三公經費之外的「第四公」,近百部門的會議費約118208.29萬元,其中20個部門的「會議費」預算數超過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