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簡單的一句「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還有個不為人知典故

2020-12-17 老張侃詩詞

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是我們初中時代就曾經學過的古詩,也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詩人孟浩然田園詩的代表之作。我們當年學習這首古詩,都了解了這首古詩所表達的主旨意思。

全詩的內容就是通過孟浩然到農家去做客,描寫其所看到此地美麗的景色,生出嚮往之心。來反襯在都市生活當中的不如意,最終讓他渴望回歸田園,甚至約定等到秋天的時候再來一塊兒賞菊花喝菊花酒。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這就是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整首詩歌非常的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王維和孟浩然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但是他們往往以山水詩為名,而田園詩則相對比較少,而且質量也是參差不齊。這一首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第一句當中「故人具雞黍」,我們剛開始都是理解為。老朋友殺雞、準備黃米來招待我。這裡的「」指的是黃米,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

所以第一句就顯現出了故人要招待孟浩然的那份熱情。但很多人不知道,「雞黍」這兩個字其實也包含了一則動人的故事,而且早已經成為了一個文學典故。

這個故事其實出自《後漢書·范式傳》。範式是山陽人,年輕的時候進京城太學,在此地共同學習,也結交了一個好友,汝南人張劭。某一天兩個人都分別回到各自的家鄉,臨別之前兩人約定:兩年以後範式將專程到張劭家看望張劭及家人。張劭回到家中,就把此事給母親說了。而且希望母親到時候能夠設酒殺雞作食,準備好酒宴來招待這位好朋友。

張劭母親說,你們的約定是兩年,兩年以後你的朋友真的會來嗎?張劭堅定不移地對母親說,範式是很講誠信的人,決然不會失約的。兩年以後,範式果然如期來看望張劭,聚餐暢敘之後,兩人高興地話別。

範式後來當過荊州刺史範陽太守,以誠信著稱於世,後來「雞黍之交」就象徵著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

孟浩然作為當時聞名天下的大詩人,對於這樣的文學典故是不會不知道的。所以在這裡,「故人具雞黍」顯然也是用到了一個文學典故,而不能將其單純地理解為老朋友準備了雞肉、備了黃米來招待我,而是說兩人之前就已經有過約定。老朋友約定在某時某刻,邀請孟浩然到田家做客。

其實這詩歌的最後兩句,「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其實也體現出了老朋友再次相聚的約定。

其實這樣的一個文學典故不僅僅在孟浩然的詩歌當中出現過,在李白等人的詩歌當中也曾經出現過。

如李白的《送戴十五歸衡嶽序》說:「雞黍之期當速赴也」,顯然更加契合了之前約定這樣一層意思。

同樣意思的還有,唐代高適《贈別王七十管記》 中「款曲雞黍期,酸辛別離袂」。

所以孟浩然詩中,不單單是描繪田園景色的美好、人際關係的淳樸,還包含了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孟浩然與故人之間兩人的感情就像範式和張劭一樣深厚。

相關焦點

  • 學生讀「故人具雞黍」問:孟浩然為何這麼愛吃雞?學霸家長被問懵
    這是一首首年年入選語文課本的作品,其經典程度自然不用筆者多說了,但對於詩中第一句「故人具雞黍」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很多人認為這是指客人給自己準備了一桌雞肉餐,其實這種理解方法是有問題的。讓我們來讀一讀原詩:《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都知道故人具雞黍,然而這句詩到底什麼意思?很多人都沒理解正確
    至於這首詩有多麼經典,相信不需要我再做過多的贅述,但是這首廣為流傳的詩詞卻有很多人沒有正確理解其中的意思,你知道「故人具雞黍」究竟想要表達什麼嗎?《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大語文之唐詩》-14詩詞篇: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
    《大語文之唐詩》-14詩詞篇: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葉老師課堂,這裡是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
  • 唐詩三百首|《過故人莊》孟浩然
    》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 (2)具:準備,置辦。雞黍:指燒雞和黃米飯。黍(shǔ):黃米飯。 (3)合:環繞。 (4)郭:指城外修築的一種外牆,泛指城外。這裡指村莊的四周。斜:迤邐遠去,連綿不絕。
  • 初中開始背的詩,「雞黍」究竟是什麼意思?唐朝也流行「吃雞」嗎
    在初中的時候,學過一首詩,《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其實在之前的時候,我也一直有這麼一個問題。這裡面的「雞黍」是什麼意思,以前在我們的印象中,就是雞肉的意思,「雞黍」用的也不是很頻繁,所以也沒有怎麼重視。
  • 閱讀鑑賞樸素至簡的意境讀孟浩然《過故人莊》
    只是在公元737年應宰相張九齡之邀,短暫入幕。最後還是歸隱山林。因此,孟浩然的詩大多寫山水田園。實為唐朝山水田園詩第一人。今天試析鑑賞孟浩然的詩作《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 《過故人莊》裡的「故人」不簡單,他到底多富有
    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即規定凡是均田人戶,不論其家授田多少,均按丁交納定額的賦稅並服一定的徭役。你以為均田制是戶戶都擁有相等數量的土地?不不不!均田制只是將無主的荒地開墾,然後按人口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耕種一定年限後歸其所有。地主階級的土地並不屬於均田範圍!
  • 古詩快速記憶法:過故人莊
    根據我背誦古詩的經驗,發現了一個經常困擾我的問題,就是如果想不起某一句的開頭,那麼這一整句詩就想不起來了。因此,如果能把上一句的結尾和下一句的開頭關聯起來,就能首尾相接的把整首詩串聯起來,就能快速背誦下來。
  • 唐詩鑑賞-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唐詩鑑賞-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一天一首古詩詞 |《過故人莊》唐 孟浩然
    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作者以親切省淨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 孟浩然《過故人莊》,一首平淡的詩,平淡到看不見詩
    過故人莊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雞黍:代指平常的農家菜。比如土雞、黍米飯一類。郭:外城。軒:窗子。場圃:場,曬稻穀的場地。圃,菜園,花園之類。桑麻:兩種農作物,代指農事。如陶淵明《歸園田居》有「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事」。
  •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鑑賞
    過故人莊【唐】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⑵具:準備,置辦。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面指雞和黃米飯)。黍(shǔ):黃米,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⑶邀:邀請。至:到。⑷合:環繞。⑸郭:古代城牆有內外兩重,內為城,外為郭。這裡指村莊的外牆。斜(xiá):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⑹開:打開,開啟。軒:窗戶。面:面對。場圃:場,打穀場、稻場;圃,菜園。
  • 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是一首怎樣的詩,詩中的「故人」又是誰呢
    詩歌的題目中所寫的字眼雖是「莊」,而作者落筆之處卻是「田家」,由此可知,作者前往的只是一般的田園農家,而不是富麗堂皇的亭臺樓閣之家。這也說明了孟浩然前去拜訪的不是達官顯貴,而是是一位高雅的隱士。>詩中寫道「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雞黍」雖然不是什麼特別高級的食材,但對一般農家百姓而言,已是招待客人的最好的食物了。
  • 孟浩然《過故人莊》,平淡得不像是詩,大概達到了詩的極致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唐代:孟浩然《過故人莊》這樣的詩,使人忘了是詩,倒像是讀一篇小日記。詩人記述了那一天赴故人之邀的事。詩的每一聯記述一個場景,按時間順序連貫起來,形成一幅連續的畫面,情景活現,空缺的部分讓人自行腦補。短短幾句話,就把一天的事情說完了,這些體現了孟浩然作詩時取景運思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