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過故人莊》,平淡得不像是詩,大概達到了詩的極致

2020-12-22 聆思贅言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唐代:孟浩然《過故人莊》

這樣的詩,使人忘了是詩,倒像是讀一篇小日記。詩人記述了那一天赴故人之邀的事。詩的每一聯記述一個場景,按時間順序連貫起來,形成一幅連續的畫面,情景活現,空缺的部分讓人自行腦補。短短幾句話,就把一天的事情說完了,這些體現了孟浩然作詩時取景運思之妙。如果讓我去記述他那一天發生的事情,四百字恐怕也沒他四十字說得明白。

詩的前兩句,敘述故人邀請詩人到他家做客,並準備下豐盛的筵席,並點名故人家在一處村莊裡。三四句,則是赴約,來到故人所在的村莊,描寫村莊的風景之美。村子被鬱鬱蔥蔥的綠樹包圍著,遠處是層巒起伏的丘山。間接指出當時是在夏天。五六句,則是記述與故人飲宴談笑的情景。與故人在屋子裡喝著酒,窗外是穀場菜園,談論的也都是與種莊稼有關的事情。七八句,則是做下重陽日日再聚的約定,暗示出是告別時的場景。

整首詩平淡如話,截取幾個場景,將一天發生的事情流水式地敘說完。每個場景都很有畫面感,讀此詩,就像看一部連環畫。詩的語句,看似非常而易懂,但是每句詩都不是一般詩人所能道出。唯有孟浩然對山水田園獨具匠心的詩人,才能做到渾熟無跡,得清平自然之妙。

詩的最後一句中,一個"就"字,令人嘆服,獲後世無數詩人的稱賞。"就"字是前人所不曾用過的,在此處何其妥帖,竟沒有一個字能替換,而表達出那樣豐富的含義。

相關焦點

  • 孟浩然《過故人莊》,一首平淡的詩,平淡到看不見詩
    過故人莊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有《孟浩然集》。【背景】這是一首描寫農家生活的詩,可以說是唐朝的農家樂了。孟浩然受陶淵明的影響比較大,他們都喜歡描寫鄉村田園生活,風格平淡恬靜。在這類詩中,也表達了詩人的生活追求。這裡我們經常忽略一個現象,那就是孟浩然在安史之亂之前就去世了,他的整個生命都在大唐盛世中度過的。
  • 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是一首怎樣的詩,詩中的「故人」又是誰呢
    《過故人莊》是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中不光表達了詩人對田園風風光的讚美,也寫出了朋友間(「故人」)的真摯友情,《過故人莊》是孟浩然的詩歌代表作,歷來都受到人們的好評。孟浩然書影繪像說到這首詩,人們往往會偶這樣一個疑問,孟浩然在詩中沒有寫明「故人」的具體身份,那麼孟浩然《過故人莊》詩歌中的「故人」是誰?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 唐詩鑑賞-過故人莊(孟浩然)
    注釋過:過訪,訪問。莊:村莊。具:備辦。黍:黃米飯。雞黍:指豐盛的飯菜。《論語·微子》:丈人「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田家:種田人家,這裡指老朋友的農莊。合:指綠樹四圍合攏起來。郭:城郭,指外城。軒:這裡指窗戶。面:對著。場:禾場。圃:菜園。
  • 唐詩三百首|《過故人莊》孟浩然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作品簡介】 《過故人莊》由孟浩然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過故人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詩,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舉杯飲酒,閒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 孟浩然《過故人莊》:含不盡之意,狀難寫之景
    孟浩然因吃了鱔魚,背疽復發,不久竟死於冶城南園。這位「風流天下聞」的詩人,一生遭際都是鬱郁不得志的。孟浩然死後,他的友人王士源搜集整理他的詩稿,輯得二百六十七首,加以刻印,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孟浩然集》。孟浩然的詩以五言見長。他的詩集中除二十首是七言詩外,其餘全部是五言。所以他的優秀作品幾乎都是五言。
  • 怎樣欣賞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為什麼說其「淡到看不到詩」?
    怎樣欣賞孟浩然的千古名篇《過故人莊》?為什麼說其淡到看不到詩?接到這個邀請,想了一天。因為要簡單回答很容易,只要分析一下《過故人莊》即可。這首詩不複雜,賞析也容易,而且也能通過孟浩然這首小詩學會如何掌握詩歌跳躍性敘述和節奏。
  •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鑑賞
    過故人莊【唐】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過故人莊》在孟詩中雖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淨的語言,平平地敘述,幾乎沒有一個誇張的句子,沒有一個使人興奮的詞語,也已經可算是「淡到看不見詩」(聞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詩味究竟表現在哪裡呢?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這一開頭似乎就象是日記本上的一則記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無渲染,招之即來,簡單而隨便。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間所可能有的形式。
  • 閱讀鑑賞樸素至簡的意境讀孟浩然《過故人莊》
    孟浩然也是如此,但總是應試不第。只是在公元737年應宰相張九齡之邀,短暫入幕。最後還是歸隱山林。因此,孟浩然的詩大多寫山水田園。實為唐朝山水田園詩第一人。今天試析鑑賞孟浩然的詩作《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 一天一首古詩詞 |《過故人莊》唐 孟浩然
    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用語平淡無奇,敘事自然流暢,沒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跡,然而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從而成為自唐代以來田園詩中的佳作。  一、二句從應邀寫起,「故人」說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綠樹環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五、六句寫山村生活情趣。
  • 讀孟浩然《過故人莊》,在清新自然中過一把盛唐「莊園」癮
    讓我們隨口說出幾個唐朝詩人的名字,很多人張口即出「李白、杜甫、孟浩然」,假如評選「當今仍然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古代詩人」,孟浩然的確可以排在前幾名。他的《春曉》《宿建德江》《過故人莊》影響太大了,尤其是《春曉》,幾乎成了學唐詩的開篇之作。
  • 《大語文之唐詩》-14詩詞篇: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
    《大語文之唐詩》-14詩詞篇: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葉老師課堂,這裡是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
  • 9首孟浩然詩
    這是孟浩然最知名的作品,此詩不作奇語妙句,如衝口而出,卻字字天成,句句有味。此詩短短二十個字,卻韻味無窮,古今詩評家都推崇備至。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令人回味無窮。當我們春天醒來時,看著窗外的落花,就會自然地背出這首詩。好的詩詞就是有這樣的魔力,總會在某一刻打動你的心。
  • 孟浩然寫給王維的一首詩,語句極其平淡,意思卻耐人尋味!
    《留別王維》是孟浩然四十歲時,進京趕考不第後,準備再回襄陽隱居,臨走時留給王維的一首詩。雖全詩並無華麗的詞藻,對偶也不工整,語句極其平淡,但所表達的意思卻耐人尋味,其真摯的感情千百年來打動了無數人。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詩的大概意思是:我這樣落寞究竟是在等待什麼?每天出去求取仕途卻一無所獲。本打算就此歸隱山林,但這樣和故友離別又深感惋惜。如今當權者又有誰能提攜我呢?可惜這世上的知音實在寥寥無幾。
  • 唐詩鑑賞-過故人莊
    【賞析】沈德潛稱孟浩然的詩「語淡而味終不薄」(《唐詩別裁》)。也就是說,讀孟詩,應該透過它淡淡的外表,去體會內在的韻味。《過故人莊》在孟詩中雖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淨的語言,平平地敘述,幾乎沒有一個誇張的句子,沒有一個使人興奮的詞語,也已經可算是「淡到看不見詩」(聞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詩味究竟表現在哪裡呢?
  • 古詩快速記憶法:過故人莊
    對於記憶古詩來說,詩句有韻律、朗朗上口,很容易形成短期記憶,而要想達到長期記憶,還需要完全理解詩句內容。根據我背誦古詩的經驗,發現了一個經常困擾我的問題,就是如果想不起某一句的開頭,那麼這一整句詩就想不起來了。因此,如果能把上一句的結尾和下一句的開頭關聯起來,就能首尾相接的把整首詩串聯起來,就能快速背誦下來。
  •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9首孟浩然詩,美到極致
    這是孟浩然最知名的作品,此詩不作奇語妙句,如衝口而出,卻字字天成,句句有味。此詩短短二十個字,卻韻味無窮,古今詩評家都推崇備至。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令人回味無窮。當我們春天醒來時,看著窗外的落花,就會自然地背出這首詩。好的詩詞就是有這樣的魔力,總會在某一刻打動你的心。
  •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
    雖然年輕時候的孟浩然也曾有過求仕的經歷,但由於他性格剛直、不媚世俗,所以他的仕途並不如他想像中那樣順利。在經過幾番折騰之後,心灰意冷的孟浩然下定決心,他要與山水田園終生為伴。實際上孟浩然作為唐朝時期的一位大詩人,他的經歷其實與其他詩人也有類似之處。只不過他在求仕失敗之後,雖然痛苦失望過但卻沒有因此而消沉。
  • 【每周一詩】《過故人莊》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閒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全文十分押韻。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作者以親切省淨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 孟浩然的一首小詩,寫出千年後夢想的春天生活,簡單卻非常難的
    孟浩然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詩也像王維一樣,給人以清淡之感,但是王維的詩,意境是極美的且富有禪意,而孟浩然的詩,他的意境,更多的是一種天然去雕飾的渾然天成之美。《過故人莊》中寫道: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 王維、孟浩然與山水田園詩
    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後兩京收復,降職為太子中允,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孟浩然(689—740),襄陽(今屬湖北)人,主要活動於開元年間。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陽城南峴山附近的澗南園,中年以前曾離家遠遊。四十歲那年赴長安應進士舉,落第後在吳越一帶遊歷多年,到過許多山水名勝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