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慈濟:嚴霜染白鄉親鬚髮 慈濟關懷雲南彝鄉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雲南冬令發放當天,氣溫下降到零下十度,樹上結滿冰霜。(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洪駿達)

當滿地的松茅(松針)映入眼帘,志工來到了石門坎村發放現場,用松茅鋪地是雲南彝族人傳統習俗中對來賓最高的禮數,常用在喜慶的日子;在這裡,顯示領導與族人們將此次發放視為大喜事,也是對慈濟志工的尊重,表達祝褔這場發放所有人平安吉祥的意思。 

零下低溫發放 為鄉親加緊腳步

2012年12月30日的氣溫,驟降到攝氏零下十度的低溫中,來自臺灣、雲南兩地的慈濟志工來到昆明祿勸縣普德村、麻科作村與石門坎村進行冬令發放。

石門坎村發放儀式上,志工們九十度彎腰鞠躬獻上物資,是慈濟對鄉親的尊重和愛;武裝部長李興祥還親切地為鄉親穿上新棉襖,並且親自為鄉親搬運大米。

臺灣慈濟志工陳金髮提到:「雲南這個地方是高山區,鄉親非常純樸,年輕人大都外出去了,所以在組織這些鄉親遭到一些困難。」

具有多年發放經驗的資深慈濟志工陳金髮說明,發放場地不夠大的話,發放工作必須有很好的組織規劃,否則會耽誤鄉親的時間;而且只要一有個環扣發生差錯,可能村民的心就會擔憂,這不是慈濟發放的本意,「現在這個發放點是零下五到六度,坦白說很冷。鄉親們也都是頂著寒風、頂著嚴寒的天氣,我們很快會把它發完,讓他們趕快回去。」

志工為等待發放的鄉親送上粑粑解飢禦寒。(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洪駿達)

好像自己的奶奶 志工因不舍而落淚

在發放現場,志工們幫忙核對鄉親手上的物資發放單時,發現每個鄉親的手都是龜裂、凍傷的,心生不忍與不舍,趕緊掏出凡士林藥膏為他們塗抹。住在山腳村的方金枝奶奶,熱情地邀請臺灣志工駱純美到家中作客,為感恩慈濟人的付出,還拿出自家種的核桃相送。

志工們與當地鄉親在語言溝通上有困難,彝族苗族說的是他們的方言,年紀大的不會說普通話;不過,愛心總是能夠跨越任何障礙傳遞到每個鄉親的心中。

昆明志工羅剛牽著旁邊七十歲的奶奶,用雙手包住她發抖的雙手,希望給她一些溫暖,或許帶不來多大的溫暖,總是希望在她心理上帶來些暖意。他說:「這邊發放的現場,看到鄉親們真的很冷,因為我看到別人受苦心裡很難受、酸酸的。剛剛牽了奶奶的手,我落淚了。」

這位奶奶讓羅剛想到自己家裡的奶奶,羅剛說:「我奶奶也八十多歲了,我覺得這位奶奶那麼大年齡,一個人來不容易,在這個天寒地凍的地方上,我很感恩她,讓我學習很多。」

發放結束後,志工進行家訪,與老人家一起烤火話家常。(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洪駿達)

天冷心熱 照顧戶手心向下

除了慈濟志工們的關愛以外,當地鄉親也是自動自發地發揮一分力量。仝志娟是一位苗族女孩,在學校學了護理,為了幫助家鄉的人,回到普德村來照顧村中老人的健康,因為族人身體健康就是她的快樂。

慈濟人來了,代表在這貧困山區裡的愛心,仝志娟覺得,自己能出一份力,就儘量伸出手去出一份力。她感動地說:「我覺得雖然天氣特別冷,但是我的心是很熱的,因為有這麼多有愛心的人使我的心熱。在這麼冷的天氣,及時送來棉被、送來棉衣、送來保暖也送來糧食。這裡的父老鄉親,能夠在新年裡得到這一份特別溫暖的禮物,我真的是發自內心的熱,感動,特別的感動。」

保有芝站在桌子後面,幫忙搬運棉衣給鄉親們,她是慈濟的照顧戶,慈濟人自2008年起幫助這個家庭,也是慈濟在雲南第一個助學個案,她的兩個孩子,兒子王建宏現在就讀山西醫科大,女兒王健瓊現就讀昆明學院。今天保有芝抱著感恩回饋的心與鄉親結緣,感同身受地要帶給大山鄉親溫暖,一如她當年受助的心境。

發放結束後,慈濟志工和留在現場的村民以及當地領導,就地舉辦圓緣儀式,整個發放活動到此圓滿。

相關焦點

  • 世紀洪水 慈濟法國發放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感恩祝福愛心無界慈濟法國分會執行長黃行德也致詞表示:「我們有來自歐洲各地的四十五位慈濟志工,參與協助此次發放。每當哪裡有災難,慈濟人就會前往援助與關懷。我們的志工除透過親身的關懷、膚慰災民外,我們也透過和災民的互動親手以感恩的心將來自全球善心捐贈發放給受災鄉親。」
  • 臺灣慈濟基金會海南屯昌發放冬令物資
    新華社海口12月31日電(記者 李浩然)近日,在海南省屯昌縣,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發放價值41萬餘元的冬令物資,令該縣2個鎮9個自然村的580餘戶生活困難家庭受益。上午9時許,由海南省臺辦牽頭的該發放活動正式開始,現場宣讀了遠在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的慰問信。
  • 慈濟訊息:《慈濟》 獲「好雜誌」獎
    大陸《慈濟》月刊題材貼近人心與生活,涵納社會的、心靈的、生命的關懷;文字風格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閱讀。 用愛為人間寫歷史 大陸《慈濟》月刊創刊於2013年4月,以報導文學形式,記錄當代真實美善的人物與事跡;保存發生在此時、此地,足以留傳後代的生命精粹。
  • 大陸青年交流團訪問臺灣慈濟基金會
    25日下午,大陸青年大學生志願者交流參訪團參訪了位於臺灣花蓮縣的慈濟基金會,基金會靜思堂師姑方金香向大陸青年介紹了慈濟的創立歷史以及目前所從事的工作,希望兩岸能在慈善、教育等各個領域加強合作,共同造福兩岸同胞。
  • 花蓮強震 慈濟緊急動員
    在第一時間做援助與關懷圖說:慈濟基金會連夜調度物資、熱食發放、災後關懷,臺北慈濟志工調度毛毯、圍巾,急送花蓮,盼讓無法返家的鄉親及遊客得以溫暖。就在鄉親最無助的時候,花蓮靜思精舍常住師父、慈濟基金會及各志業體同仁、還有慈濟志工,一個個不約而同地起身動員。
  • 慈濟訊息:饅頭媽媽「蒸」出人間情
    劉太太從中國大陸福建嫁到劉家,兩夫妻育有一子一女。然而,女兒患重度唐氏症及先天性心臟發育不全,致語言表達及行為能力欠佳,目前就讀小學特教班四年級;兒子就讀幼兒園,表達能力較差。為了照顧家庭,劉媽媽無法外出工作,劉先生開刀後導致暫時無法謀生,讓沒有一技之長又沒有工作的劉太太,憂心不已。 劉家在醫院社工轉介下,提報慈濟進行關懷。
  • 開學了 慈濟啟動安心助學
    各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將陸續開學,針對災區學子與家庭,慈濟2月11日起展開全面訪視,包括安心助學的「助學補助」,家戶經濟的「生活補助」、醫療需求及心靈關懷。(攝影者:林伶俐)【新聞稿】即將開學,慈濟啟動安心助學,照顧臺南災區學子。志工連日來展開安心訪視,採「一案一關懷」,要讓臺南受災的學子安心就學。2月14日誌工也將協助玉井小學清理校園,讓學童有一個安全乾淨的校園。關懷臺南地震,慈濟連日來出動逾一萬三千人次志工,展開「安心家訪」、「心靈膚慰」及「法會陪伴」等面向的關懷,陪伴家屬走過悲傷與低潮。
  • 慈濟:「感恩」比「阿彌陀佛」多
    作為華人世界最大的宗教慈善組織,臺灣慈濟在四川的行動受到政府和大陸宗教界的好評。慈濟在救災和重建中的專業能力,在人文精神建設上的「別有用心」,尤讓內地佛教界人士感到佩服。「他們在這方面是我們佛教慈善界的榜樣。」江西東林寺鏡義法師說。
  • 慈濟兩岸三地服務中心同時啟動支關懷復興空難受難者
    慈濟支援照明設備及四臺發電機,提供入夜後持續救援行動佛教在線臺灣訊 復興航空墜落意外消息一傳出,兩岸三地慈濟志工--臺北、金門、廈門同時啟動關懷行動。臺北成立北區協調中心,同步動員南港、汐止、內湖三區慈濟志工設置服務點,為現場人員提供薑茶與熱飯;金門慈濟志工則前往機場關懷趕赴臺灣本島的乘客家屬;廈門志工則趕往旅行社關心大陸旅客家屬辦理機票與入臺證件的辦理等事宜,並現場安撫家屬焦急的心情。慈濟志工第一時間在失事現場設置兩處「慈濟服務中心」並啟動關懷,為現場辛苦救難人員提供熱薑湯等茶水點心。
  • 深圳山體滑坡事件 臺灣慈濟及時援助不斷
    在現場受到驚嚇的鄉親依舊驚魂未定,慈濟志工見狀立刻上前膚慰,希望可以給鄉親心靈依靠。(圖片來源:大愛新聞) (圖片來源:大愛新聞) 「這些鄉親做了三個分置點,我們就趕到最大的一個分置點去,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很驚嚇……」廣東深圳慈濟志工葉碧峰說明慈濟投入關懷的過程中,所見到鄉親驚恐的心情。
  • 彩繪人文地圖:雲南少數民族慈濟志工與西南風情
    雲南,彩雲之南,從香格裡拉到蒼山洱海,從四季如春的高原風光到西南邊陲的熱帶雨林,綺麗風光造就了雲南的獨特魅力。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一省,雲南境內有25個少數民族,佔所有人口的1/3。
  • 慈濟志工的「善因緣」:慈濟是可以實踐佛法的平臺
    慈濟是可以實踐佛法的平臺(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曾經是收入優渥的計算機信息老師,因為2004年南亞海嘯重創斯裡蘭卡,看到家鄉漢班託塔受災,放棄在繁華城市優渥的工作,想要回到家鄉為鄉親盡心力在舉目儘是災情的災區,在不知如何投入協助鄉親賑災之際,看到一群藍天白雲的慈濟志工,遠從國外來斯裡蘭卡救援的身影,斯裡蘭卡籍的蒂露旭(Kottage Shamali Dilrukshi),在看見「一方有災、慈濟就在」的安心身影,也促成她發願成為助人的慈濟志工的「善因緣」。
  • 案例 「愛與信任」凝聚成的慈濟基金會
    半世紀的慈善之路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1966年由中國臺灣證嚴上人創辦,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全球最大的華人民間慈善組織,同時也是首個臺灣地區在中國大陸被批准的民間基金會——這是中國大陸頒給境外民間慈善組織的第一塊落地「準生證」。
  • 大陸慈濟:慈濟參展上海臺商廟會 促進兩岸人文交流
    (圖片來源:上海人文真善美志工提供)「開始還有點抹不下面子,不好意思彎腰……」認識慈濟才兩天的上海市民張先生,就跟著慈濟志工在一年一度的臺商廟會中一起回收資源,成了兩岸人文匯流現場最美麗的身影。 行動展人文 拉近人與之間距離9月30日,一年一度的臺商廟會又鳴鑼開幕,由於廟會主辦單位認為慈濟人文是臺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仍以往年慣例,把全場最大的展位給慈濟。
  • 大陸慈濟:靜思茶道的飲茶學問
    在沒接觸慈濟以前的李淑華,面對生活很隨性,更多的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態度來面對生活,在因緣牽引下來到大陸,剛來到大陸的前兩年受環境的影響,內心很不歡喜。在姐姐李淑敏的接引下,李淑華開始慢慢地走入慈濟,發現慈濟這個團體是以實踐的方式來走入人群的,在參加的過程中低落的心慢慢地得到了改善。
  • 臺灣慈濟:大陸醫學生參與慈濟大學模擬手術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許榮輝)來自臺灣、新加坡、大陸醫學系共二十五位醫學生,3月7日齊聚在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透過八位無語良師進行模擬手術教學;尖端的醫學科技研究領域裡,如何養成醫學生們「尊重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唯有透過解剖課程,才能揭開人體的結構組織與奧秘並有深刻、透徹的了解。
  • (四川蘆山地震)慈濟蘆山服務站的童顏
    >   中新社蘆山5月1日電 題:慈濟蘆山服務站的童顏  作者 殷櫻 安源  「……老師說,如果欲望能夠少一點,快樂就會多一些。  1日下午,在蘆山縣慈濟服務站的帳棚下,踏著收音機裡的節拍,比劃著各種動作,幾名災區小女孩和慈濟志工一起為大家表演了一首《幸福的臉》,稚嫩的臉上露出天真的笑容。在志工一句一句手語教學,讓具有愛的歌詞融入震區孩子的心中,也帶來鼓舞的力量。  9歲的魏楊敏在這裡學了八首歌,最愛的就是這首。「我每天都回家唱給媽媽聽,在這裡跟老師學唱歌跳舞很開心。」
  • 直擊臺灣地震災區:兩百慈濟志工隨物資赴花蓮救災
    慈濟志工為災區祈福(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花蓮強震後各方捐助災區,各區慈濟志工不斷馳援提供物資,臺灣北區慈濟志工於2018年2月9日動員約200人,一人至少帶著1箱物資前往花蓮愛接力海外五大洲慈濟志工也主動發起為臺灣花蓮強震募心募款,包含曾因強震受臺灣慈濟幫忙的土耳其、日本、尼泊爾、墨西哥等,也有貧窮國家南非。各方愛心不斷,無論是姜、睡袋,還有知名手搖飲「日出茶太」捐贈市值百萬的衝泡式奶茶包,都是為了提供給受災鄉親與救災人員最實時的溫暖。
  • 大陸慈濟:嚴冬逼近貧苦鄉民 高山難阻慈濟關愛
    福建省南靖慈濟志工啟動冬令發放工作,先行訪視山區的孤苦老人,給予心靈膚慰。(圖片來源:閩南人文真善美)福建冬令發放啟動了,2012年11月10日到11日兩天,慈濟志工分赴漳州南靖縣各鄉鎮關懷貧苦。 雖然困難重重,可是為了將全球慈濟人的愛與關懷送給貧苦鄉親,志工們不畏艱難,翻山越嶺,穿越草叢,挨家挨戶關懷。當志工們來到中風的何玉嬌奶奶家時,奶奶還臥躺在床上,看到訪客到便掙扎著要爬起來;細心的志工怕奶奶剛從被窩裡起來會冷,就拿起床邊的衣服,小心細緻地幫她穿上,仔細地扣好一個個扣子。跟奶奶一起生活的爺爺說:「孩子都在外打工,家裡難得來客人,一群人讓家裡熱鬧多了。」
  • 見證慈濟人的關懷!臺灣南投北港小學感恩參訪
    一群臺灣南投921地震後接受慈濟援建學校的小學畢業生,翻山越嶺特地到花蓮慈濟進行感恩之旅。(圖片來源:資料圖)一群臺灣南投921地震後接受慈濟援建學校的小學畢業生,翻山越嶺特地到花蓮慈濟進行感恩之旅,見到了當年因921暫停興建的慈大附中附屬小學的感動,是一種相互感恩的學習,也見證長情大愛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