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志工的「善因緣」:慈濟是可以實踐佛法的平臺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慈濟是可以實踐佛法的平臺(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曾經是收入優渥的計算機信息老師,因為2004年南亞海嘯重創斯裡蘭卡,看到家鄉漢班託塔受災,放棄在繁華城市優渥的工作,想要回到家鄉為鄉親盡心力。在舉目儘是災情的災區,在不知如何投入協助鄉親賑災之際,看到一群藍天白雲的慈濟志工,遠從國外來斯裡蘭卡救援的身影,斯裡蘭卡籍的蒂露旭(Kottage Shamali Dilrukshi),在看見「一方有災、慈濟就在」的安心身影,也促成她發願成為助人的慈濟志工的「善因緣」。

來自斯裡蘭卡美麗的海邊小鎮漢班託塔的蒂露旭(Kottage Shamali Dilrukshi),曾任職繁榮城市的計算機信息老師,2004年底印度洋發生大海嘯,重創斯裡蘭卡,蒂露旭看到家鄉漢班託塔受災而決定辭掉優渥的工作,回到家鄉為鄉親盡心力。

蒂露旭看到家鄉漢班託塔滿目瘡痍,心疼不已,就在此時看到慈濟需要志工,尤其是能協助翻譯當地辛哈拉語的志工,因此走進慈濟設立的臨時醫療站。

慈濟在斯裡蘭卡進行短、中、長期災後復原計劃,蒂露旭跟著各地前來斯裡蘭卡的慈濟志工投入家鄉的災後重建,不只協助義診、發放、訪視翻譯,因為本身有管理學概念,後來便協助災區物資管理、調度、會計。

自小學佛的蒂露旭總是定期參加佛學班,但她覺得過去只是吸收「佛學」,沒有用在日常生活,認識慈濟後,她認為做慈濟是可以實踐佛法的平臺。因此當慈濟在漢班託塔需要有人在當地長期工作,蒂露旭就承擔起臨時辦公室的職工,儘管薪水只有過去的四成,每天來回通勤須搭公交車加走路近6個小時,還常常要加班到晚上10點,但蒂露旭甘之如飴。

婚後的蒂露旭辭掉工作帶小孩,仍持續投入當地自力耕生的工作,園區裡需要鋤草、耕種的事務難不倒這位農村姑娘。儘管後來患風溼性關節炎,每次發作疼痛不已,蒂露旭都想著:我在慈濟得到很大的快樂,我必須要去做這件服務人群的工作,不能休息,要盡我能做的幫助人。

南亞海嘯後,全球慈濟志工數次前往斯裡蘭卡勘災、發放、義診,後期以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慈濟志工投入重建的長期計劃,並於漢班託塔援建大愛村與一所中學。蒂露旭對於投入至今的慈濟志工滿是感恩,蒂露旭形容不斷搭機前往斯裡蘭卡的加坡慈濟志工林翠蓮、章愛玉師姊等,就像媽媽一樣地,一直陪伴著她。

有感於各國對斯裡蘭卡的愛心,身為最資深本土志工的蒂露旭,國際間只要有災情,就會在當地發起募心募愛,也曾為臺灣莫拉克風災募款。

11月26日蒂露旭即將接受證嚴法師的受證,蒂露旭表示,感恩證嚴法師讓慈濟志工走進斯裡蘭卡,也很感恩來自全球慈濟志工的愛,未來她要更努力把證嚴法師的大愛精神與慈濟付出無所求的理念傳播出去。

相關焦點

  • 認識慈濟:正信佛法 心誠則靈
    黃思賢提醒大家,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明師難遇今已遇,慈濟因緣要珍惜。(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王綏喜)一組古色古香的木製桌椅,側放在慈濟新加坡分會佛堂舞臺上。正信佛法心誠則靈黃思賢分享,他與臺灣慈濟志工洪志誠曾到慈濟印度尼西亞分會關懷會務,請示上人在繁忙的公務中,他們該如何安排臨時加插的行程。一是受邀參加當地實業家六十周年鑽石婚宴,二是印度尼西亞總統要接見。對於這兩件事,上人思考後皆回答:「有時間再去,公事要緊。」
  • 慈濟志工"鬼節"祈福 鬼月不再是恐怖月
    慈濟志工陳澤明與大家分享由葷轉素的心路歷程及生生世世茹素的願心。 上人開示說,日日心中有善日日吉祥,人類有了慾念就有恐懼害怕,歸咎在這農曆七月鬼門開,不是地獄開鬼門,其實鬼門都是人在開,因為心中有邪念,我們應該轉惡為善。真正的普渡是要提倡普遍的愛心廣度眾生,要開闊的將佛法灑播在每個人的心中,「以功代金」減少二氧化碳汙染空氣,打開眼界心胸寬大,用虔誠的愛來領航,虔誠祈禱來帶動。短短六分鐘影片,希望人的觀念能由迷轉悟,得到正信正念。
  • 大陸慈濟:武漢志工呈現勸人行孝心靈盛宴
    參與冬令發放的志工,曾經有過的疑惑,在參與過2013年3月24日武漢慈濟小區志工研習第一期培訓後豁然開朗。 看看慈濟 葫蘆裡有什麼寶在武漢志工們的努力下邀約,參與本次研習學員除了武漢地區外,還有來自湖北鄂州、宜昌、孝感、紅安、襄陽及河南駐馬店等地的學員,不辭辛勞地前來參與此次盛會。
  • 寰宇慈濟:非洲四國土著志工共研佛法
    (圖片來源:慈濟南非分會)四國志工分享撼動人心因緣殊勝,除南非本地的志工們有緣共聚一堂,南部非洲三國──辛巴威、莫三比克及賴索托的志工們也不畏路途遙遠前來共同精進。辛巴威志工們,在邊界通關順利的狀況下,搭乘約十八小時、近一千二百公裡的長途巴士來到約堡,清晨一抵達營區,立即自動自發打掃營區環境。
  • 【慈濟月刊648期】​佛法智慧,世代傳續
    佛法智慧,世代傳續九月三日,大愛臺主管同仁返回精舍,上人聆聽報告後對眾開示,慈濟人文志業要承擔傳揚靜思法脈、延續佛教慧命的重任。「人間需要佛法,佛法是一股清流,可以調和人心,而且佛法的智慧可以讓人在生活中運用,對人間有很大的貢獻。」
  • 90歲慈濟志工化身環保尖兵
    慈濟志工傅火元(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慈濟志工傅火元(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慈濟志工傅火元(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清晨,當臺北市信義商圈褪下繁華喧鬧之際,一位高齡90歲退伍老兵正利落地帶著清掃用具,在回歸短暫寧靜的街道,默默進行著資源回收,他是慈濟志工傅火元
  • 慈濟志工施哲富:告別帶殺業的工作,是有福報的
    慈濟志工施哲富(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慈濟志工施哲富參加慈善志業活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慈濟志工施哲富參加慈善志業活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能夠脫離帶殺業的工作場所,是很有福報的」,慈濟嘉義志工施哲富在2019年1月5日慈濟基金會嘉義歲末祝福,分享了自己早年經歷
  • 大陸慈濟:蘇州慈濟新春許願 踐行「愛灑人間」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蘇州人文真善美) 什麼是快樂?吃好、穿好就是快樂嗎?那只是短暫的,無常的。幫助別人,付出愛心、慈悲心,讓他人得到快樂,自己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同時,又播下了善因,讓快樂得以輪迴。辭舊迎新,無論過去的那一年是幸福、快樂,或是艱難、無奈,每個人心中對新的一年都懷有一個美好的願望。
  • 彩繪人文地圖:雲南少數民族慈濟志工與西南風情
    從西南邊陲的傣族部落、走到瀘沽湖畔永不熄滅的摩梭火塘,本集彩繪人文地圖,將帶您體驗中國西南風情,並認識流著少數民族血統的慈濟志工。這一天,德宏自治州正在舉行潑水節,一位有傣族景頗族兩族血統的姑娘依蘭香靜特地回到故鄉參加這場典禮。過完潑水節,走進景頗族寨子裡,舂米勞動的歡歌笑語,依蘭香靜無一不熟悉。依蘭香靜父親是景頗族,母親傣族,跟隨母親的傳統,自幼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
  • 慈濟訊息:音符伴書畫 說唱話美善
    郭孟雍1993年與慈濟結下了深深的緣,1994年為慈濟寫下了第一首歌,將深奧的佛法經典與證嚴上人的開示,用音符深入淺出的譜成琅琅上口的樂章,他用歌曲唱出慈濟人所做,感人的旋律感動了慈濟人,也感動全球人。
  • 慈濟福慧紅包新款亮相:與38萬民眾結善緣
    「歡喜有緣福慧紅包」設計理念蘊含佛法,今年以《法華經》當中的〈法師品〉經文:「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為主題,傳達人人本具佛性,要時時以大慈悲心,與佛心相契合,並以柔和忍辱調伏剛強眾生,教導眾生防非止惡、修善業,更期待用清淨心度化眾生,付出無所求,最後期勉佛弟子要以身作則,用身形說法,希望人人心中有法,行在法中。
  • 第四屆「慈濟論壇」「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 全球頂尖學者...
    她指出,「人間佛法不假遠求。慈濟從事濟貧教富志業,淨心與利他並行,福慧雙修;不用等到來生,或往生他方世界,此時此地就能解脫自在。人心得救,人生亮麗。」對於念佛、坐禪、持咒等種種修行法門,證嚴法師認為,這些都不過是學佛人培植覺悟之心、大慈悲之心。譬如念佛,「要將佛心念入心--佛心就是覺悟之心,也是大慈悲心。真正的修行道場不在佛堂,而是人間。」
  • 慈濟訊息:休假做志工 灑掃耕心田
    福田志工王秀梅認真擦拭每一個看不見的角落。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攝影:張晴)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攝影:黃天河) 上海閩行區承擔蘇州福田志工的人群中,多了年輕的生力軍,大家或呼朋喚友,或攜家帶口,有母女、父子、祖孫、夫妻、親戚、朋友......一同前往蘇州志業園區做場地的打掃。這次蘇州福田志工參與人數清理環境的人數是本年之最,兩部大巴載著103位家人滿滿的愛心,一早從上海出發。
  • 靜思書院:慈濟宗門的精髓
    楊凱丞輕柔細語的點出慈濟宗門的精髓。講到「靜寂清澄」,楊凱丞先問小志工,進入靜思書軒快樂嗎?小志工齊聲回答:「快樂!」楊凱丞接著說,因為人人的心都是很清淨的,沒有惡念在裡面,而且有很多上人的法在心裏面。
  • 加拿大48歲單親媽媽 因何要成為慈濟志工?
    來自加拿大的桑佳在「2018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上受證成為慈濟委員(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做慈濟志工的經歷,讓桑佳深受感動,她決定調整班表,每周二、六全天休息,跟閨蜜的媽媽一起全心做慈濟志工。除參與慈濟慈善活動外,桑佳還報名禪修。接觸慈濟之後,桑佳開始改變,同事開始主動親近桑佳,上班氣氛融洽,親子關係也因分享所見所聞、關懷弱勢而改變,大兒子甚至鼓勵她多多參與志工活動。這促成桑佳來中國臺灣參加「2018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並受證慈濟委員。
  • 【慈濟月刊第621期】​如果只想到自己
    邁入職場,自我尊重  慈濟護專自一九八九年創校以來,歷經兩次改制,從護專改制為技術學院,再改制成為科技大學;慈濟科技大學今天舉行第二十八屆畢業典禮,上人於典禮對眾開示,為第一屆慈濟護專畢業同學撥穗的場景,感覺是不久之前的事,一路走來已將近三十年了。
  • 蘇州慈濟舉辦華東醫療志工領隊培訓
    日前,蘇州慈濟門診部舉辦了華東醫療志工領隊培訓。參加培訓的學員都是遠道而來的非蘇州籍志工,這也是蘇州慈濟本年度第三次舉辦此項培訓。  培訓的內容包括了如何戴口罩,如何正確洗手、如何協助市民高效完成報到手續等細節,門診部醫務人員向志工介紹了檢查項目的內容、志工在溫馨小站需要和市民確認的信息等,並播放了醫療團隊精心製作的「醫療志工的教育培訓影片及簡報」,整個培訓貫穿了展現有溫度的醫療人文關懷。醫療志工是慈濟醫療的一大特色,蘇州慈濟門診部每天都有醫療志工服務,為前來體檢就醫的市民提供服務。
  • 大陸慈濟:靜思茶道的飲茶學問
    「我想多多學習一些從善之道,我願意在我空閒的時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雖然之前喝的茶不多,但靜思茶很吸引我,希望通過這個茶了解靜思茶文化,我有買了相關的書籍幫助我學習慈濟的文化,也買了靜思茶與朋友結緣」。
  • 慈濟志工監獄鼓勵受刑人 過來人分享動人故事
    慈濟走入臺中女子監獄為人文關懷活動進行圓緣,不僅演繹現代版新西遊記還有更生人轉變為志工的現身分享,慈濟志工更期許受刑人可以堅定戒毒的心攝影/遊平如慈濟志工蔡天勝以過來人身分分享「生命的轉彎處」,勉勵獄中同學改過遷善轉命運並要及時行善行孝攝影者/遊平如
  • 慈濟醫療簡史
    證嚴上人心中的不舍與悲願,促成她成立克難慈濟功德會救助貧困之人。不受供養的證嚴上人,日常生活始終奉行自力更生,於是和她的五位弟子每天多做一雙嬰兒鞋,一雙鞋4元臺幣,一天可以存24元,一年下來可以存到8000元,就可以救助類似那一位沒有錢就醫的難產婦女。  證嚴上人累積多年慈善訪視經驗,發現貧戶「因病而貧、因貧而病」,解決貧困的方法,應該從疾病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