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彩雲之南,從香格裡拉到蒼山洱海,從四季如春的高原風光到西南邊陲的熱帶雨林,綺麗風光造就了雲南的獨特魅力。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一省,雲南境內有25個少數民族,佔所有人口的1/3。從西南邊陲的傣族部落、走到瀘沽湖畔永不熄滅的摩梭火塘,本集彩繪人文地圖,將帶您體驗中國西南風情,並認識流著少數民族血統的慈濟志工。
這一天,德宏自治州正在舉行潑水節,一位有傣族景頗族兩族血統的姑娘依蘭香靜特地回到故鄉參加這場典禮。
過完潑水節,走進景頗族寨子裡,舂米勞動的歡歌笑語,依蘭香靜無一不熟悉。依蘭香靜父親是景頗族,母親傣族,跟隨母親的傳統,自幼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2000年,她從上海師範大學舞蹈系畢業後,因緣際會接觸到慈濟靜思語,到昆明後結識了志工劉玫(來自臺灣)後,就踏入了慈濟世界,進行敬老關懷、病患訪視等。
西南是茶鄉,春茶上市之際,在翠湖公園開茶館的王梅以茶會友,在昆明結下了不少善緣,其中一個就是王梅和慈濟志工的相遇。王梅是四川人,大學畢業後選擇在雲南落腳。2008年四川大地震,王梅很擔心家裡親人是否安好,於是她加入賑災隊伍,結識了劉玫,進而踏入慈濟,跟隨其他志工,走進高原和大山,關懷那裡的孩子們。
2006年,志工在昆明成立了會所,志工人數也有將近30位。
尼瑪在昆明工作,他是摩梭族,家鄉在千裡之外麗江瀘沽湖畔。摩梭族保留了獨特的母系制度,被稱作「女兒國」,尼瑪的媽媽就是一家之主,並帶領全村婦女發展民族紡織,提升村裡的生活水平。尼瑪在王梅的帶領下,做起了慈濟志工。「助人真的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以前只在書上見過,我感覺去那裡發放以後,真的是見苦知福。」
雲南志工精彩臉譜,不管來自臺灣或四川,不管是景頗族的姑娘,或是「女兒國」的尼瑪,這是一個嶄新的慈善群體,默默散布著善念,而這些志工的足跡,也將在大西南的紅土地上,彩繪出更多希望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