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慈濟志工化身環保尖兵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慈濟志工傅火元(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

慈濟志工傅火元(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

慈濟志工傅火元(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

清晨,當臺北市信義商圈褪下繁華喧鬧之際,一位高齡90歲退伍老兵正利落地帶著清掃用具,在回歸短暫寧靜的街道,默默進行著資源回收,他是慈濟志工傅火元,他仍日復一日透過日復一日「做環保」方式,實踐心中那份永不言退,至今仍堅守在崗位上,執行著守護土地的任務。

傅火元祖籍在江西,1928年出生後不久,在他二歲那年父親往生,母親帶著年幼的他四處乞討過活,兒時的生活艱苦深深烙印在他心中,但心智及思慮卻沒有因此走偏,一顆善種子彷彿已種下心中,當遇到別人有困難時,他總能感同身受、盡心付出。

因為大時代的動亂,傅火元少小離家隨著軍隊來到臺灣,也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安居成家,退伍後他做過船員、清潔工作,「九二一大地震」那年,從電視看到慈濟人救災救難深受感動,於是投入當時慈濟援建希望工程景觀志工,這是他第一次在付出無所求的利他過程中,感受內心反饋社會及人群的無價快樂。

因為大時代的無奈,傅火元先是和父親陰陽兩隔,其後,又與母親分隔海峽兩岸,當他再回故鄉時,母親已經不在世間。一想起無法克盡孝道,他總是激動地潸然淚下,然而,證嚴法師曾開示「行善、行孝不能等」,頓時讓他放下心中阻礙,他把不能行孝的心,轉換成行善的腳步,不但做環保,還參與慈濟更多元的志工功能勤務,把握任何可以付出的機會。

「人身難得,所以要創造有價值的人生!」傅火元在十多年多前曾罹患肝膿瘍及腦瘤,加上左側關節會習慣性脫臼,體力大不如前,其他志工們,不忍心指派太多任務給他,但他總是主動爭取勤務,只因他認為,人生沒有所謂的退休,若一日不做事,就空過時日虛度生命,只要對大地、人群有益,就義無反顧去做,他常笑說說自己是「不怕做,就怕來不及做」!

這份心中對於行善、行孝就怕來不及做的願力,正是驅使他不停創造自我生命價值的原動力。他每天凌晨三點四十分起床,便會騎著腳踏車到信義商圈沿路進行著回收物資的工作,無論是路邊、樹叢、或垃圾桶通通不放過,一整年裡,只要天氣狀況許可下幾乎不間斷。

除了做環保這麼「日常」的人生,傅火元過去也投入幾項重大災難的救援關懷行動中,如九二一大地震後,他投入希望工程組合屋的拆卸及後期景觀工程,東勢中山幼校從打地基到完工清掃全程參與;八八風災也到屏東林邊打掃,2001年臺北市納莉風災,也參與興雅國小、松山高中及內湖長安國小的清掃工作。

傅火元沒上過學,識字不多,但很有智慧,心中謹記證嚴法師開示勉勵:「對的事,做就對了」,因此他總是「把握當下、分秒不空過地付出!」雖然已有90歲的歲數,但他期許自己這只是另一個階段的開端,要長長久久,樂活長青。

相關焦點

  • 慈濟志工捐冬衣 苦過懂得惜福
    八十一歲的志工楊惜說,手中這件珍藏三、四年的藍色夾克,這次終於有送暖的機會,讓她很開心。(圖片來源: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網)「像這一件就是國中制服,還很好又暖,這次就把它捐出來。」位於中東的國家--敘利亞,也已入秋,為了讓長期飽受戰爭的敘利亞民眾有足夠衣物抵擋寒冬,慈濟基金會籌劃「舊衣送愛到敘利亞」活動,臺北石牌地區十多位慈濟志工,10月10日相約在石牌環保站整理募集而來的冬衣,再送到慈濟三重園區集中。戴起老花眼鏡,慈濟志工蔡清琴低著頭,密密縫起鬆了的褲頭。
  • 慈濟志工施哲富:告別帶殺業的工作,是有福報的
    慈濟志工施哲富(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慈濟志工施哲富參加慈善志業活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慈濟志工施哲富參加慈善志業活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能夠脫離帶殺業的工作場所,是很有福報的」,慈濟嘉義志工施哲富在2019年1月5日慈濟基金會嘉義歲末祝福,分享了自己早年經歷
  • 大陸慈濟:武漢志工呈現勸人行孝心靈盛宴
    參與冬令發放的志工,曾經有過的疑惑,在參與過2013年3月24日武漢慈濟小區志工研習第一期培訓後豁然開朗。 看看慈濟 葫蘆裡有什麼寶在武漢志工們的努力下邀約,參與本次研習學員除了武漢地區外,還有來自湖北鄂州、宜昌、孝感、紅安、襄陽及河南駐馬店等地的學員,不辭辛勞地前來參與此次盛會。
  • 寰宇慈濟:年邁志工奉獻理念感動美國集團總裁
    因為2008年,程正昌曾與時任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的葛濟舍,回到臺灣花蓮的靜思精舍住了一晚。當時,證嚴上人曾向他提到,希望他能多作一些與環保有關的公益事。本來熊貓快餐裡,仍保有一些免洗的保利龍杯盤,程正昌回去後,立即吩咐將它們全數收起來,而且要求每個人要隨身帶著自己的杯子;如果公司聚餐,他也要求員工攜帶自己的餐具。
  • 揭秘慈濟「福田志工」:福從做中得歡喜
    福田志工(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您知道在志工體系裡有一種名稱叫「福田志工」嗎?2017年7月4日,數名「福田志工」,前來跟證嚴法師分享當「福田志工」的心得,以及自己的轉變。「福田志工」一詞,源於慈濟臺中分會前址,因門窗有許多一格格的木框窗戶,為了保持乾淨無灰塵,需要勤擦拭。
  • 慈濟志工在桃園機場迎接部分大陸家屬
    慈濟志工在桃園機場現場準備了面和熱湯,迎接部分大陸家屬。據介紹,從空難發生到現在,慈濟已經投入上千名志工進行協助。此次來機場的志工將對大陸家屬進行一對一陪伴服務。http://news.sohu.com/20150205/n408751979.shtml report 90
  • 慈濟志工的「善因緣」:慈濟是可以實踐佛法的平臺
    在舉目儘是災情的災區,在不知如何投入協助鄉親賑災之際,看到一群藍天白雲的慈濟志工,遠從國外來斯裡蘭卡救援的身影,斯裡蘭卡籍的蒂露旭(Kottage Shamali Dilrukshi),在看見「一方有災、慈濟就在」的安心身影,也促成她發願成為助人的慈濟志工的「善因緣」。
  • 加拿大48歲單親媽媽 因何要成為慈濟志工?
    來自加拿大的桑佳在「2018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上受證成為慈濟委員(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來自加拿大的桑佳今年48歲,是一位獨力扶養三名子女的單親媽媽。做慈濟志工的經歷,讓桑佳深受感動,她決定調整班表,每周二、六全天休息,跟閨蜜的媽媽一起全心做慈濟志工。除參與慈濟慈善活動外,桑佳還報名禪修。接觸慈濟之後,桑佳開始改變,同事開始主動親近桑佳,上班氣氛融洽,親子關係也因分享所見所聞、關懷弱勢而改變,大兒子甚至鼓勵她多多參與志工活動。這促成桑佳來中國臺灣參加「2018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並受證慈濟委員。
  • 慈濟基金會美國總會獲美國"年度最佳志工組織獎"
    慈濟基金會美國總會獲美國"年度最佳志工組織獎" 佛教在線海外訊 大愛足跡走過八十四國家,慈濟基金會美國總會獲得美國第廿一屆全美急難救助志工組織年會 (NVOAD)頒發「年度最佳志工組織獎」。年度最佳志工組織(Member of the Year Award)獎,一年只頒給一個組織,2013年共有五個組織入圍。慈濟是經美國聯邦救災指揮總署(FEMA)推薦而入圍。聯邦總署推薦中指出,慈濟在2012年全美急難救災行動中,以感恩、尊重、愛的精神,帶動救災的人文與善行,並且在受災戶及社區民眾間推動珍惜地球的環保理念,堪為全美之楷模。
  • 臺灣大甲媽祖繞境 慈濟四縣市志工醫護沿途提供服務
    臺灣大甲媽祖繞境 慈濟四縣市志工醫護沿途提供服務(圖片來源:鳳凰佛教)臺灣一年一度的大甲媽祖繞境,臺中部地區包括臺中、彰化、雲林、嘉義四縣市慈濟志工與慈濟醫療體系伴隨著媽祖信徒,提供的醫療服務慈濟人醫會成員結合大林慈濟醫院護理人員、新港慈濟志工設置了複合式醫療站,提供酸痛貼布與藥膏。換藥過程中,志工還會送上消暑青草茶與點心,讓信眾倍感貼心。跟隨媽祖信徒一路徒步南下數萬人,3月30日,媽祖迴鑾路程上,彰化地區志工貼心關懷、隨處愛相隨,彰化北鬥當區慈濟志工也設置了信徒休息歇腳處,同時人醫會也在場貼心服務量血壓、腳受傷包紮等。
  • 慈濟訊息:休假做志工 灑掃耕心田
    福田志工王秀梅認真擦拭每一個看不見的角落。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攝影:張晴)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攝影:黃天河) 上海閩行區承擔蘇州福田志工的人群中,多了年輕的生力軍,大家或呼朋喚友,或攜家帶口,有母女、父子、祖孫、夫妻、親戚、朋友......一同前往蘇州志業園區做場地的打掃。這次蘇州福田志工參與人數清理環境的人數是本年之最,兩部大巴載著103位家人滿滿的愛心,一早從上海出發。
  • 蘇州慈濟舉辦華東醫療志工領隊培訓
    日前,蘇州慈濟門診部舉辦了華東醫療志工領隊培訓。參加培訓的學員都是遠道而來的非蘇州籍志工,這也是蘇州慈濟本年度第三次舉辦此項培訓。  培訓的內容包括了如何戴口罩,如何正確洗手、如何協助市民高效完成報到手續等細節,門診部醫務人員向志工介紹了檢查項目的內容、志工在溫馨小站需要和市民確認的信息等,並播放了醫療團隊精心製作的「醫療志工的教育培訓影片及簡報」,整個培訓貫穿了展現有溫度的醫療人文關懷。醫療志工是慈濟醫療的一大特色,蘇州慈濟門診部每天都有醫療志工服務,為前來體檢就醫的市民提供服務。
  • 大陸慈濟:慈濟參展上海臺商廟會 促進兩岸人文交流
    慈濟志工在臺商廟會,以實際行動倡導環保。佛音歌手桑吉平措先生此次應邀到廟會大舞臺獻演,他帶著一位法師一起來到了靜思書軒,慈濟志工趙亞上前邀請法師和桑吉平措先生各抽了一張靜思語小籤;兩人打開靜思語,都不由點頭稱讚。歐陽樾小朋友今年才八歲,穿上了志工圍裙,請來往的民眾抽取靜思語。她甜美可愛的面孔,引來不少民眾掏出相機為她拍照,她總不忘請來人抽取靜思語。她說:「感覺今天很有意義。
  • 慈濟青年志工演繹「勤行頌」:願敲響善念 讓愛共鳴
    參加「勤行頌」演出的慈濟青年志工(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參加「勤行頌」演出的慈濟青年志工(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2017年6月初,一群臺灣實業家為廣邀社會大眾援助國際難民,舉辦了國際大愛心蓮滿人間祈福音樂會,其中一段「勤行頌」頗受人關注。
  • 臺灣南方澳跨港大橋意外坍塌 宜蘭慈濟志工關懷不間斷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2019年10月3日,臺灣宜蘭縣南方澳跨港大橋意外坍塌最後一名失聯外籍漁工大體尋獲送上救護車移靈,慈濟志工列隊雙手合十祝福、深深一鞠躬的身影,是對往生者的尊重,祈亡者靈安
  • 慈濟志工監獄鼓勵受刑人 過來人分享動人故事
    慈濟走入臺中女子監獄為人文關懷活動進行圓緣,不僅演繹現代版新西遊記還有更生人轉變為志工的現身分享,慈濟志工更期許受刑人可以堅定戒毒的心攝影/遊平如慈濟志工蔡天勝以過來人身分分享「生命的轉彎處」,勉勵獄中同學改過遷善轉命運並要及時行善行孝攝影者/遊平如
  • 慈濟志工"鬼節"祈福 鬼月不再是恐怖月
    慈濟志工陳澤明與大家分享由葷轉素的心路歷程及生生世世茹素的願心。 茹素長養慈悲心 慈濟志工也是企業家的陳澤明來和大家分享他自己由葷轉素的心路歷程。他說尚未茹素前,有一回去南方澳買了錢鰻回家,講究美食的他要親自料理,當他將鰻魚斬成兩半後,伸手抓時被鰻魚咬傷手指,他心想這怎麼可能,死了還會動呢?
  • 慈濟訊息:環保零盈利 全用於慈善
    耳朵塞著耳機、邊聽志工解說導覽,參訪民眾林健民聽志工談到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延續物命」的市場開發方向,以及「用於慈善」的環保銷售主題時,原本塞著耳機的他,拿掉耳塞,駐足停步,瞪著大眼睛聽志工解說,並向志工索取宣傳冊。 第10屆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秋季)展覽會自10月15日開展已經進入第4天。
  • 直擊臺灣地震災區:兩百慈濟志工隨物資赴花蓮救災
    慈濟志工搬運救災物資(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慈濟志工為災區祈福(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花蓮強震後各方捐助災區,各區慈濟志工不斷馳援提供物資,臺灣北區慈濟志工於2018年2月9日動員約200人,一人至少帶著1箱物資前往花蓮愛接力
  • 第四屆慈濟論壇開幕 慈濟創立50周年溫暖大聚會
    「慈濟論壇」在臺北慈濟新店靜思堂隆重開幕,全球知名宗教哲學家、非營利組織學者,慈濟大家庭成員千人共聚,積極探尋佛教對當前社會的貢獻與價值,提出智能與慈悲的論述。淨耀法師在致辭中表示:關懷一切眾生,就是慈濟宗門的根本精神。今天有幸來此共襄盛舉,感恩普天下的慈濟人,能夠如證嚴法師的化身,慈濟人所到之處,就是證嚴法師慈悲表現的一個化身,但願慈濟能夠遍及世界五大洲,慈濟的這一條法水,能夠滋潤到普天下的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