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的眼裡,天堂應是圖書館的模樣;在美食客的眼裡,天堂或許就是圖書館對面的那家烤肉店吧。既滿足身體對肉的欲望,也完成靈魂對香氣的渴望。」
三聯韜奮書店後得知三聯在三裡屯開了一家「深夜書房」——三聯韜奮書店後,就一直想去感受一下 「生活·讀書·新知」的力量。等到走入現實,收穫的卻只有喧鬧的失落。柳暗花明處,自有小扇撲流螢,【團扇】就這麼帶著日式烤肉的煙火氣,撥動了失落之後渴望美食的饕餮心。
團扇,搖曳的不止是風流還有食色生香。
團扇日式烤肉,在同裡大廈二層,藏得很深,並不顯眼地店招,頗有幾分「大隱隱於市」的美食真意。
讓人不禁相信那條經久不衰地美食定律「凡美味往往隱藏在不起眼的街角巷尾中」。團扇,就這樣大隱隱於三裡屯的美食低空裡。
日式烤肉講究細膩地切割牛肉,根據不同的部位改變肉的大小、厚薄,有隔膜部位還要隱藏地割斷肉筋,使得燒烤時熱力能順利得傳達到肉內部。
所以即使是一頭數百公斤的牛,能被團扇選用上桌燒烤的部位,也只有最精華的那幾百克而已,而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牛肉入口時能擁有「一入口,已化煙,只餘肉味與脂香」的絕妙口感。
如果想一次性就嘗到團扇家招牌的幾種牛肉,拼盤一定是最好的選擇了,而且對於吃了停不下的,我們還可以單點。(團扇家汁味的牛排品牌是螺旋狀的擺放形式還是很有視覺衝擊的)【牛肉拼盤(汁)】聚合牛肉的各5處精華部位(牛舌、牛裡脊、琵琶葉、牛小排、撒撒),並用小木牌分別在旁做了標識,讓人吃得明明白白。
【牛舌】基本每次吃烤肉,第一個出場的基本都是它了。因為這是一道下酒的好菜啊,也是一道給你牙舌熱身的菜。團扇家的牛舌,富有彈性又軟嫩多汁的口感,實在讓人慾罷不能。(吃完套餐裡的,還單獨加了一份)
牛舌口感的秘訣,就在於火候,烤得太久或太早,都不會呈現最佳的口感。我的私家秘籍是:肉放到火上之後不要頻繁翻動,一面變色之後翻過來另一面也變色就趕快拿起來吃,單面烤制的時間不超過 30s,這樣肉汁才不會跑掉。
【牛裡脊】就是肋骨周邊附有的肉,脂肪豐富,肌肉纖維明顯,嚼勁與肉汁齊飛。算是團扇最有人氣的菜品之一,瘦肉帶有一絲嚼頭,脂肪有著濃厚的香氣,煎烤完配上一點自製醬汁,簡直就是幸福要不可言語來表達。
【琵琶葉】,又名護心肉,是牛身上最稀少的一個部位,不同於普通烤肉的薄片狀,團扇家的琵琶葉是比較厚,烤肉時需要不停翻炒。烤後再配以他們家的秘制醬料,鮮嫩又多汁,口感有韌性,且油脂香氣明顯。
【牛小排】,是牛的胸腔左右兩側,含肋骨的部分,有大理石紋,肉質鮮美,烤肉的時候,滋滋泛著油花,慢慢變得捲曲變色,然後蘸料和汁一起,相當贊。
【特大牛眼肉】是裡脊肉中最核心的部位,位於肩胛肉與西冷中間,美麗的大理石紋路昭示著脂肪的完美分布,入口後脂肪的香甜瞬間盈滿口腔,口感簡直如絲般柔滑,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是美味的NO.1。
剛烤完粉粉嫩嫩的牛眼肉還會 「爆汁 」,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純正的牛肉香味,一點腥味都沒有。瘦肉和油脂相互交織,牙齒能在緊緻和柔軟中感受到豐富層次。 吃肉,必須要配上一壺酒,才能將肉的味道和口感,發揮到最佳。一樣是拿米來釀酒,其他國家釀的都是簡單的米酒,日本人卻不停地將過程繁複精緻化,造出口感細緻舉世無雙的清酒來。
既然已經吃到如此好肉,若沒有一瓶配得上它們的酒,可當真是辜負了。為此,我們專門開了日本清酒「燻,爽,熟,釀」四大類中「爽」的代表-雪中熟成。
據說該酒是將酒罐埋藏在雪山之中,經過六個月的低溫自然發酵再進行裝瓶,雖然精米步合度並不高,靜置於雪中熟成的方式卻非常特別,造就了柔和細緻的口感,喝起來口感清爽順口,很適合冰鎮後飲用。最後再推薦下,團扇家來客必點的兩道經典小食。
【土豆沙拉】以土豆和沙拉醬為底,搭配上綠色的生菜與西蘭花,紅色的櫻桃番茄,白色的溫泉蛋,黃色的薯片與蟹籽,使得整份沙拉不僅色彩上就引人食慾大開,在味道上也是變得更加複合和清新。
【明太子雞翅】整道口感比較「爆汁」,雞翅沒有大骨頭埋伏,去骨後包裹著橙黃的明太子。外部雞肉肉質緊緻彈嫩,內部明太子顆粒分明,鮮到咂舌。明太子在烤制的過程中鮮味侵入雞翅的每一條纖維中,當鮮與嫩勾搭在一起,每一大口的咀嚼都很滿足!
對於在城市獨來獨往的人來說,夜晚總是難熬的,這時我們往往會期待在這個車水馬龍的城市裡,能有那麼一家深夜食堂 ,可以讓人卸下白天的疲憊和面具,把所有的無奈都深埋於酒與肉的肆意中去。
團扇日式烤肉,就在北京這座城市的最喧囂之處,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