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詩人的9個側臉,寫「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的傢伙一盤菜要殺300隻雞!

2021-02-13 歷史教師王漢周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01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小時候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王勃6歲時能作詩,文辭斐然;

9歲時針對古著中的謬誤寫出了洋洋灑灑的論文;

平日研習醫學的他14歲時,已經成為長安城聲名遠揚的神醫。

這個天才一生坎坷,16歲應試及第後被分配到沛王府任職,並深得沛王李賢的信任。

有一次,李賢與兄弟英王李哲玩鬥雞,幾個年輕人為了取樂,便讓王勃便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唐高宗李治得知後,認為王勃挑撥皇子反目,下旨將他驅逐出京城。

26歲(此處年齡不確定,因為他出身年不定)那年,王勃從洛陽沿運河南下,千裡迢迢看望被貶至廣西的父親,路過江西南昌時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幾個月後航船遇到風浪,王勃溺水而死。

02


宋之問是唐高宗時期的進士,身材修長儀表堂堂,他文採出眾又善辭令,是當時文壇上炙手可熱的人物。

就是這樣自帶偶像光環的人,居然因為兩句詩的署名權殺掉了自己的外甥。

他的外甥劉希夷,是位文學青年,有一次他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拜見了宋之問,並請他對自己的詩文進行指導。

看完這首名為《代白頭翁》的詩,宋之問對其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讚嘆不已,便向劉希夷提出將這首詩轉到他名下。劉希夷當然不肯,宋之問便與其寒暄,趁其不備令家奴用裝滿土的袋子將其捂死。

武則天代唐稱帝後,一心上位的宋之問還毛遂自薦做女皇的男寵,因為他口臭的毛病,沒被選上。

沒事嚼兩粒益達,有助於事業提升。

03


白居易一生著作頗豐,被稱為「詩王」。

從留下的詩作看,白居易為勞動人民疾呼,對被生活壓迫的底層充滿了同情。

可另一方面,晚年的白居易奢靡無度蓄養家妓,為此還寫下了「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的詩句。

白居易與徐州刺史張愔是好友,張愔死後家產被眾多姬妾瓜分,唯有一個叫關盼盼的小妾,立志為她守節,這一守便是14年。

這關盼盼生得容顏秀麗體態婀娜,又寫得一手好詩,她守寡14年也不過30出頭的年紀,正值風韻年華,引得眾多富家子弟競相追捧。

對關盼盼仰慕已久的白居易,或許是出於「我得不到別人也休想得到」的心理,寫詩諷勸關盼盼以死明志,關盼盼收到詩後心灰意冷,絕食十天後香消玉殞。

04


杜牧不僅詩寫得好,為人也相當風流。

他入仕不到半年,就心急火燎地撩妹。

在拜訪世交兄弟沈傳師時,他在宴會上遇到一個叫張好好的美人,一見之下驚為天人。

此後杜牧便三天兩頭去沈傳師家吃飯,很快就與張好好暗生情愫。

沈傳師得知原委後告訴他:「三天後登門,必定給你一個大大的驚喜!」。杜牧不禁心花怒放,三天後他發現自己被耍了,張好好被送給了沈傳師的弟弟做小妾,自覺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兩人從此絕交。

杜牧在揚州遇到一位11歲的小蘿莉,再度陷入情網。

小蘿莉的母親仰慕他的才學,許諾等到女兒長大後一定嫁給他,10年後杜牧做了湖州刺史,他一路打聽那小女孩的下落,才發現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娘。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05


與杜牧齊名的李商隱,少年時就是痴情種子,以寫男女情愛的朦朧詩見長。

李商隱的堂哥李讓山,他隔壁有位17歲的姑娘柳枝,生得明眸皓齒兼通音律。

李讓山無意間吟誦李商隱的一首詩,被柳枝聽到後追問是出自何人之手,李讓山如實相告,柳枝便扯下衣帶打個同心結,讓李讓山代為轉達。

第二天,李商隱與堂兄路過柳枝家門口,見柳枝早早地站在樹下等著,見面後彼此挺滿意,柳枝便相約三天後,焚香沐浴只待李商隱上門求親。

李商隱此時正準備進趕考,他的好友擔心他沉迷於男歡女愛誤了前程,便帶著將他的行裝提前趕路了,李商隱沒辦法只得追隨而去。

柳枝後來也嫁作他人婦,許多年後李商隱還寫了一組《柳枝五首》,來祭奠這段感情。

06


李紳的名聲不顯,但他的《憫農》卻家喻戶曉,就是那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這位口是心非的詩人,人品低劣得令人髮指。

李紳6歲喪父自幼家貧,27歲進士及第,官至翰林院學士。

史書記載他為官後奢靡無度,一餐的耗費達數百貫錢。他喜歡吃雞舌,每天僅一道雞舌羹,便需要宰殺活雞三百多隻。

李紳發跡前,經常到大戶李元將家蹭飯,每次見面他都殷勤地稱李元將為「叔叔」,其實兩人根本不是親戚。

李紳做官後,李元將為了巴結他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為「弟」、「侄」,李紳都不滿意,直到李元將自稱「孫」,李紳才勉強同意。

與李紳同時代的韓愈、賈島、劉禹錫等人,對他的惡行嗤之以鼻,儘管彼此同行,卻從不與之結交。

07


韋應物出身於關中大族,其曾祖是武則天時的宰相。

自幼被寵溺的他,酷愛舞槍弄棒,卻不喜讀書。

15歲那年,韋應物被選入宮中擔任唐玄宗的侍衛,這使得他變得越發驕縱。

期間他作惡多端:白天聚眾賭博,公然藏匿兇犯,夜間四處遊蕩,看見美貌女子便強行佔有,是貨真價實的人渣。

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帶領百官和妃嬪倉皇逃離,早把韋應物忘卻腦後。後來叛軍血洗長安,韋應物的家族在戰亂中消亡,僥倖餘生的他四處流浪,被父親的好友楊開府收留。

經歷過這場人生巨變的韋應物,從此洗心革面,在27歲那年憑能力入朝為官。

韋應物為官清廉,晚年離任時因為付不起車馬費,客死他鄉。

網絡盛傳的「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便是出自他的筆下。

08


晚唐的文壇上,最具盛名的組合便是「皮陸」,其中的「皮」指的就是皮日休。

皮日休生得相貌醜陋,為人耿直又不善阿諛逢迎,在官場中一直鬱郁不得志。直到33歲那年,主考官鄭愚欣賞他的詩文,向他發出了面試邀請函。

誰知見面後,鄭愚大失所望:皮日休左眼皮下塌,蓋住了眼角,如同失去了一隻眼睛。

他便半真半假地說:「你才高八鬥,卻只有一隻眼睛,未免太可惜了!」

皮日休反唇相譏道:「你這長了兩隻眼睛的人,可不能因為我這一隻眼睛看走了眼啊!」,鄭愚心生不悅,遂將他一擼到底。

失意的皮日休後來加入了黃巢的反唐隊伍,沒多久他低情商的毛病又犯了,寫了首詩謎被黃巢誤認為譏諷,一怒之下砍了他的腦袋。

09


「皮陸」組合的另一位,便是江南的陸龜蒙。

陸龜蒙的名字很怪,為人也很怪。

他出身顯赫,卻不貪戀權力,只喜歡下農田幹粗活。

陸龜蒙祖上是江南的名門望族,等到了他這一代時,儘管家道中落,但依然存有良田數百畝,房屋30處,耕牛10頭,幫工20多人,在唐末亂世裡,算得上富庶的地主了。

陸龜蒙時常白天耕作,晚上著書。

除了詩文,他還留下了一本專門講述農具製作的專著《耒耜經》,而西方出現類似的書籍的時間,則在600多年後。

雖然和皮日休是至交好友,但陸龜蒙終身不入仕途,一生活得逍遙自在,他經常帶著書籍、漁具、茶具泛舟湖上,人稱「江湖散人。」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唐才子傳》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圖:農夫情   家在長安編輯整理
  • 寫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大詩人,竟然是一個大貪官?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名叫《憫農》的古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這首古詩主要運用了寫實的手法,生動描繪了農民辛勤勞作的畫面,還抒發了作者對農民的同情和對糧食來之不易的感嘆。
  • 寫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詩人後來怎麼樣了?
    在亳州,李紳看見了烈日下辛苦勞作的農民,就寫了《憫農二首》的詩,其中「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被人們所熟知。令人惋惜的是這位早期生活節儉的詩人李紳,在步入仕途後,生活變得奢侈,在位列司空也就是掌管水利後,李紳家裡宴席上的奢侈作風讓劉禹錫豔羨不已。宴席上不僅有各種各樣的美食,還有歌妓。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首詩小孩都會,你知道作者是誰嗎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首詩小孩都會,你知道作者是誰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唐詩千年以來婦孺皆知、爭相傳誦的佳句,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會背上兩句。然而,對於這首詩的作者,你知道是誰嗎?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作者竟然是個奸官!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作者竟然是個奸官!文/炎炎談歷史小時候大人常常用一首詩來教育我們愛惜糧食,那就是《憫農》,或者很多孩子學的第一首詩就是它。一同登上觀稼臺,李紳當時隨口吟的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逢吉拍手稱讚。李紳接著又吟出第二首《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李逢吉一聽,心想:「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嗎?」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他說他們那一代人見過過蝗蟲,蝗蟲黑壓壓一大片,所到之處寸草不生;他們見過鬧饑荒,滿地都是挨餓人,吃草根啃樹皮是常有的事,因為沒有其它東西可以吃,餓得嚴重時都渾身浮腫。老爺爺每次看到哪裡掉下一粒米或者一粒麥子,都會趕緊蹲下艱難的身子撿起來裝入口袋。每次吃完飯他都使勁伸出長舌頭,轉著圈兒把碗裡舔得乾乾淨淨,像洗好的一樣。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前面還有兩句,你知道嗎?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賞析】詩人青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的慘況,後來懷著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下這首《憫農》。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講吧秀古詩詞解說
    下面孫愈老師來給大家解釋解釋:其一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其二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李紳他看到田野裡的農夫,在火熱的陽光下鋤地,不禁感慨,隨口吟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聽了,連說:「好,好!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飯得來都不易呀!」 李紳仰天長嘆了一口氣,接著又吟道:「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 【逝去的曾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真的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真實寫照。在我們鄉下,在很早以前是沒有除草劑的,把農作物種到了地裡之後,要做的這件事情就是除草,可以通過手拔下來,也可以通過鋤頭除草!而鋤草的最佳時機,那肯定要等到日上三竿的時候,這樣子才能通過太陽的照射把那些雜草給曬死的徹底!我是家中的老大,所以一般的農活我都是第一個先去做的。
  • 朱坤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憫農詩》的李紳卻是個酷吏
    李紳在自己官場失意的時候,到處遊玩,考察民情,詩人嘛,總喜歡飲酒作詩。看到農民伯伯辛苦地在田間勞作,想到自己的前途命運,非常感慨,於是就寫出了《憫農詩》,這三首詩還是很有名的。其一: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飢。窗下織梭女,手織身無衣。
  • 推薦五部經商種地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
    推薦五部經商種地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大家好,有到了好書推薦的時候啦,今天給推薦五部經商種地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喜歡的小說是不是一不小心又看完了?是否還在為看什麼還在發愁呢?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其實後面的一首詩才是精華所在!
    剛出道的李紳,可謂是一個熱血青年,他和那些剛入仕的文學青年一樣,立志將自己的一片熱忱灑向大唐這片遼闊的疆土。唐僖宗光啟三年,李紳的母親病逝,此時只有15歲的李紳,打點行禮向長安出發。公元762年,唐代宗李豫登基,這個在安史之亂登上皇位的唐代宗,掌管的可是一個爛攤子。不僅僅大唐晦暗無光,就連詩壇也是萬馬齊喑,蕭索一片。
  • 寫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大詩人,原來是一個大貪官?
    也難怪,有的是詩出名人也出名,有的是詩出名人不出名,何況唐朝人才輩出,李紳又不是專業詩人,後人對李紳不熟悉也是無可厚非。但李紳的2首詩《憫農》卻千古流芳,其中第一首詩更是小孩必背的詩篇,堪稱早教的兒詩,具有教育意義。這首詩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現在經過全國人民幾十年的努力,全國人民終於吃飽穿暖,馬上要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了!希望大家能從我做起,杜絕浪費!《憫農》(原名《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寫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紳,竟然是這樣的酷吏
    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背誦過唐代詩人李紳的那首《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種在烈日下辛勤勞作的農民,一滴滴汗珠灑落在灼熱的土地上。又有多少人知道,這每一粒糧食所飽含的辛苦呢?
  • 寫下「鋤禾日當午」的李紳一頓飯殺三百隻雞?真相來了
    談起節約糧食,「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最常被引用,以此來說明糧食來之不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不少公號文章披露,寫此《憫農》詩的李紳乃窮奢極欲之人,最為直接的證據是說他愛吃雞舌湯,一頓飯要殺三百隻雞。一頓飯三百雞,成為網紅話題,李紳成了人前憫農人後暴食的「兩面派」,大家紛紛指斥他揮霍浪費、表裡不一。
  • 為何寫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紳,成為禍害百姓的貪官
    其代表作《憫農詩二首》,以樸實的筆墨,精確道盡了大唐農民的疾苦。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艱辛,「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苦難,不知叫多少後人邊讀邊落淚。至今依然是中國家庭「少兒學唐詩」時的首選,感動後世一千多年。但與這「情懷」相對應的,卻是這位李紳大詩人,一生十分不堪的仕途。
  • 「鋤禾日當午」的「鋤禾」,應該怎麼解釋?學者蒙曼都理解錯了
    唐詩宋詞歷經千百年的枝繁葉茂與開花結果,已然成為一棵蓬勃蔥鬱的大樹,樹上的詩煙雨紛飛,樹下的人臥聽潮生,我們都在享受著它的蔭涼。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掠其表而疏忽其裡,這種現象在當今文化圈並不少見,甚至可以說非常普遍。
  • 「鋤禾日當午」,為什麼「鋤禾」偏偏要在「日當午」?
    唐朝李紳的《憫農》,大家都很熟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候也經常跟著父母去種地,對鋤禾日當午的辛苦,是深有體會的。可能有小朋友會問:「為什麼鋤禾偏要在日當午,等涼快的時候,比如早上或者下午太陽落山的時候,再去鋤禾不行嗎?」還真的不行。對於農村的朋友來說,這只是一個常識問題,但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裡的朋友來說,可能是真的不清楚。
  • 「鋤禾日當午」中「鋤禾」是什麼意思?詩詞大會大學生選手不理解
    一位來自四川的大一女生小姜來參加了節目,在節目中她遇到了一道看圖猜詩題:假如你看到下圖描繪的場景,用以下哪聯詩句來形容最合適A.欲羨農家子,秋新看刈禾 B.笑歌聲裡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C.鋤禾日當中,汗滴禾下土當時題目上的圖是一個秋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