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難免出現碰壁的情況。「孩子真不聽話,天天跟我對著幹!」「孩子總是亂發脾氣,說什麼也不聽。」「我跟孩子說話,起碼說三遍才能有點效果。」
這樣的問題普遍出現在各個家庭中,有人說是孩子太小理解不了大人的話很正常,有人說是父母從小沒培養孩子的行為,也有人說是不是孩子身體出現了問題?當發生溝通障礙時,家長總是把錯誤歸咎於孩子,而沒有從自身尋找原因。
事實到底是什麼?孩子太小能成為親子溝通不暢的理由嗎?小編今天就從一個方面給大家講一下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源到底是什麼。首先,我們先看一個案例,看完也許你就能明白在你眼裡的孩子為啥總是調皮搗蛋的了。
一個3歲多的小男孩,原本是個樂觀活潑的孩子。雖然寶貝開口說話的年齡晚了半年多,卻沒讓父母掛在心懷。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父母發現他們和孩子的溝通越來越困難,孩子越來越不服管教,對媽媽的話總是左耳進右耳出。當家長詢問孩子某些問題時,寶貝總是嗯嗯啊啊地說不出個所以然。
有一次中午吃飯,媽媽讓孩子把玩具收拾一下然後洗手吃飯。等飯菜都上桌後,媽媽才發覺孩子只是來到飯桌前,沒有收拾玩具也沒有去洗手,這下可把媽媽惹惱了,高聲訓斥了孩子。事情過去之後,孩子更加不願意搭理父母了。
這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嗎?乍一看確實是如此,但在我們看來,孩子極有可能患上語言發育遲緩了。這麼說的證據在哪裡?且聽小編一一道來。
我們可以看出來,孩子說話的時間晚於正常年齡6個月以上,這是語言發育遲緩的顯著徵兆,而家長卻沒有當回事,這就放任孩子的語言問題肆意發展。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逐漸成為難題,這並不能說明孩子不聽話,卻能讓我們發現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是不是出現了異常?兒童從3歲開始已經可以理解較為複雜的語句,即一句話中包含多個意義的話語。上述案例中的孩子卻只能從收拾玩具、洗手和吃飯中理解吃飯的含義,這很明顯是缺乏語言理解能力的表現。
當父母和孩子交流時,孩子總是嗯嗯啊啊地回應,而不能流暢地進行表達,這分明是語言表達能力的缺失。如果家長以為這是孩子調皮搗蛋而不分青紅皂白就發怒的話,極有可能令孩子更加恐懼說話,從而加劇兒童表達能力喪失的進度。
孩子不聽話是有限度的,當父母嚴厲批評和引導時,孩子是會聽懂父母指責的。雖然有可能不會一時就改掉壞習慣,但多經歷幾次後,毛病是會被糾正的。反觀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即使父母說上幾十上百遍,他們也是聽不進去的,因為這種聽不進去的本質是「聽不懂」。
語言發育遲緩兒童有三個顯著特點,分別是語言發育起步晚、語言發展速度慢和語言發展程度低,這是和家長心裡認為的調皮搗蛋非常不同的地方。孩子為什麼會調皮搗蛋?因為他們的精力旺盛,雖然聽懂你的話卻故意做錯來尋求父母的注意和關心。
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也在尋求父母的關心,可有些家長卻因為各種原因忽略了孩子身心發展的需求。當孩子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等語言問題和對陌生人靦腆、羞澀的情況時,父母總以年齡小作為理由,而不是深究出現這些情況的根源,耽誤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所以說啊,我們作為父母還是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情況。和孩子相比,再充足的理由也只是藉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