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不能理解大人的話,孩子年齡小是理由嗎?

2020-10-12 北京清語教育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難免出現碰壁的情況。「孩子真不聽話,天天跟我對著幹!」「孩子總是亂發脾氣,說什麼也不聽。」「我跟孩子說話,起碼說三遍才能有點效果。」

這樣的問題普遍出現在各個家庭中,有人說是孩子太小理解不了大人的話很正常,有人說是父母從小沒培養孩子的行為,也有人說是不是孩子身體出現了問題?當發生溝通障礙時,家長總是把錯誤歸咎於孩子,而沒有從自身尋找原因。

事實到底是什麼?孩子太小能成為親子溝通不暢的理由嗎?小編今天就從一個方面給大家講一下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源到底是什麼。首先,我們先看一個案例,看完也許你就能明白在你眼裡的孩子為啥總是調皮搗蛋的了。


一個3歲多的小男孩,原本是個樂觀活潑的孩子。雖然寶貝開口說話的年齡晚了半年多,卻沒讓父母掛在心懷。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父母發現他們和孩子的溝通越來越困難,孩子越來越不服管教,對媽媽的話總是左耳進右耳出。當家長詢問孩子某些問題時,寶貝總是嗯嗯啊啊地說不出個所以然。

有一次中午吃飯,媽媽讓孩子把玩具收拾一下然後洗手吃飯。等飯菜都上桌後,媽媽才發覺孩子只是來到飯桌前,沒有收拾玩具也沒有去洗手,這下可把媽媽惹惱了,高聲訓斥了孩子。事情過去之後,孩子更加不願意搭理父母了。

這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嗎?乍一看確實是如此,但在我們看來,孩子極有可能患上語言發育遲緩了。這麼說的證據在哪裡?且聽小編一一道來。


我們可以看出來,孩子說話的時間晚於正常年齡6個月以上,這是語言發育遲緩的顯著徵兆,而家長卻沒有當回事,這就放任孩子的語言問題肆意發展。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逐漸成為難題,這並不能說明孩子不聽話,卻能讓我們發現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是不是出現了異常?兒童從3歲開始已經可以理解較為複雜的語句,即一句話中包含多個意義的話語。上述案例中的孩子卻只能從收拾玩具、洗手和吃飯中理解吃飯的含義,這很明顯是缺乏語言理解能力的表現。

當父母和孩子交流時,孩子總是嗯嗯啊啊地回應,而不能流暢地進行表達,這分明是語言表達能力的缺失。如果家長以為這是孩子調皮搗蛋而不分青紅皂白就發怒的話,極有可能令孩子更加恐懼說話,從而加劇兒童表達能力喪失的進度。


孩子不聽話是有限度的,當父母嚴厲批評和引導時,孩子是會聽懂父母指責的。雖然有可能不會一時就改掉壞習慣,但多經歷幾次後,毛病是會被糾正的。反觀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即使父母說上幾十上百遍,他們也是聽不進去的,因為這種聽不進去的本質是「聽不懂」。

語言發育遲緩兒童有三個顯著特點,分別是語言發育起步晚、語言發展速度慢語言發展程度低,這是和家長心裡認為的調皮搗蛋非常不同的地方。孩子為什麼會調皮搗蛋?因為他們的精力旺盛,雖然聽懂你的話卻故意做錯來尋求父母的注意和關心。

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也在尋求父母的關心,可有些家長卻因為各種原因忽略了孩子身心發展的需求。當孩子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等語言問題和對陌生人靦腆、羞澀的情況時,父母總以年齡小作為理由,而不是深究出現這些情況的根源,耽誤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所以說啊,我們作為父母還是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情況。和孩子相比,再充足的理由也只是藉口而已。

相關焦點

  • 孩子聽不懂大人的話,是故意調皮,還是語言發育遲緩?
    聽話,也許是家長對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最高的期許了。孩子能聽從大人的指示做事,在家長看來不僅是寶貝有出息的表現,同時也能給自己省了不少麻煩事。可是有一群兒童,他們的調皮可能有些出圈了,不僅把父母的指令和問題當作耳旁風,還不願和家長說話。是這群孩子的性格使然嗎?孩子不說話、不聽父母的話是他們成心為之的嗎?
  • 怎樣教孩子不要其他人的東西,孩子不能理解的大人之間複雜的關係
    她又說「可是我媽媽說了不能要其他人給買東西。」我只能說「沒關係的」。其實人都有這樣的一種心理,我可以大方,但是如果是被迫大方心理也會不舒服。不管是多小的東西,如果關係沒有到那個地步,便來要求我怎麼樣,也是心裡會有點彆扭。但是,她們只是孩子而已,當然不能用太多的行為準則去要求她們。
  • 如何讓小孩快速理解大人的話?
    其實,大部分情況是小孩聽不懂大人的話,不知道大人要讓自己做什麼。 01小孩無法理解抽象概念 當孩子小的時候,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全,他們是通過視覺、味覺、聽覺、觸覺、嗅覺來獲取相關信息
  • 孩子聽不進大人的話怎麼辦?3點讓孩子主動做出改變
    寶寶為何聽不進去大人的話?寶寶的聽覺系統容易疲勞寶寶的年齡越小,聽覺集中的時間就越短。告訴他,回復別人的話,是最基本的禮節,是對別人的尊重。比如別人給你東西,如果拒絕,也要說「謝謝,我不要」,不能置之不理。生活中有一個潛規則是: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 女人生孩子再晚,也不能晚於這個年齡,不然大人和孩子都很危險
    女人生孩子再晚,也不能晚於這個年齡,不然大人和孩子都很危險 現在很多人不算以前剛結婚就馬上要小孩!他們現在會考慮很多的因素,畢竟現在的社會不僅是養孩子的成本大大人也要面臨高物價的生活。房價呢與工資不匹配,也讓年輕人的壓力很大,不過這些人想要手頭上有些積蓄,再生小孩,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也不能太晚生小孩子如果太晚深的話,對大人小孩都不好!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女人孩子待也不能晚於年齡,不然大人和小孩都很危險!第一,就是從社會層看。晚生父母老需要照顧小孩太小,很多父母想讓自己的孩子結婚後早點生小孩,你是想趁著他們年輕還可以幫忙。
  • 教育部:小學入學年齡有「調整」?家長:6歲上一年級孩子太小了!
    孩子入學,要具備足夠的能力才行。現在的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不管是孩子上幼兒園、小學,還是上初中、高中,家長都同樣重視,會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進到好的學校,早早開始學習知識。但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能力不同,如果家長過早地讓孩子學習不符合年齡段的知識的話,對孩子的成長極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 大人的話充耳不聞,也許不是孩子調皮,而是語言發育遲緩
    「寶寶,你得聽話,不能瞎跑,聽見沒有!」「聽話!別瞎鬧了知道嘛!」父母語氣中的火氣異常明顯,恨不得把孩子拉過來打一頓屁股才能解氣。很多時候,孩子不聽家長的指令其實並不是他們刻意為之,而是寶貝真的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孩子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對父母的問題沒有回應,這都是性格使然嗎?我看並不見得,一種高發的兒童發育性問題也會讓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語言發育遲緩。
  • 你說的話裡藏著孩子的未來,細思極恐,你家寶貝還好嗎
    好好跟孩子說話,孩子的性格學業都會發展得很好。反之,你的孩子會毀在你說的話裡,你的話裡藏著你孩子的未來。我的女兒現在一周八個月,還不會說話但是她能聽懂大人的話。女兒還小,她其實是什麼都不懂的,她的所有行為都是在模仿大人,或者是在聽你的引導。
  • 孩子哭了怎麼辦?過這個年齡別哄,不然苦了大人害了孩子
    導讀:孩子哭了怎麼辦?超過這個年齡別哄,不然苦了大人害了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哭了怎麼辦?超過這個年齡別哄,不然苦了大人害了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不能跟孩子開玩笑的理由
    跟孩子開玩笑開不得,是有理由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第一:孩子沒有辦法理解玩笑。開玩笑是需要聰明才智的,理解玩笑也是需要聰明才智的。而孩子並不具備理解玩笑的聰明才智。所以,孩子沒辦法理解大人跟他開的玩笑。有人跟孩子開玩笑說:「你媽媽準備給你生個弟弟妹妹,你要不要啊?」
  • 孩子無意中說的話,能讓大人笑半天
    孩子無意中說的話,能讓大人笑半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童言無忌有多搞笑?孩子無意中說的話,能讓大人笑半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還在打孩子讓寶貝「長記性」?有些時候一定不能動手打他們
    還在打孩子讓寶貝「長記性」?有些時候一定不能動手打他們小編閨密家的孩子鬧鬧經常挨打。老師打電話給閨密,告訴她鬧鬧在學校闖禍了,那麼,鬧鬧回家必定會挨一頓打。不愛吃菜,只愛吃肉,閨蜜也要打他;跟小朋友們出去玩,回家晚了還是要挨打。
  • 為何要把孩子當成大人,這些理由父母要了解,對孩子的成長有益處
    以下是為什麼父母有時應該把孩子當大人一樣看待的理由:孩子和家人  孩子會欣賞善良和體貼的價值    教會你的孩子同理心是你可以傳授給他們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在一個競爭和權力重要高於對他人的關心之上的世界裡,我們必須把教育的重點放在仁慈上。不要看著我們的孩子想:「他們太小了,理解不了別人的感受。」教他們去了解別人的感受。
  • 親子討論 如何和寶貝相處,你真的了解嗎?
    創造聆聽的氛圍 首先,我們的寶貝隨著年齡的增長,懂得越來越多,有些時候遇到事情先跟小夥伴們說,最後沒辦法,才向父母求助,這其實是正常現象。但是做父母的經常會一聽寶貝說這些事情,就開始教育他們,比如「你不應該怎麼樣做啊」,說一大堆,寶貝也不願聽。
  • 中國式逗孩子:大人在笑,孩子在哭!這3句話不要再對孩子說了
    但孩子的理解與大人不同,很多大人覺得是玩笑的話,孩子往往會信以為真。央視新聞曾做過「中國式逗小孩」的調查:48.31%的受訪者表示周圍小孩被灌過酒。有25%的受訪者表示,印象中自己小時候被灌過酒。這時候孩子年齡還比較小,對任何事情的判斷沒有能力,如果大人讓孩子去做這件事,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會去嘗試。在知乎【你最討厭大人怎麼逗小孩】的話題下,有人舉例了一個錯誤示範,大家要避免這樣的行為:正確做法如果來客有抽菸喝酒的習慣,我們自己得先留個心眼,時刻注意他是否有逗孩子的行動。
  • 孩子想成為大人,大人想變成孩子
    雙重啟迪:本書巧妙的將未來、科技的元素和成長的主題聯繫在了一起,不僅是良好的科技啟蒙讀物,也能給予孩子人生啟迪,促進親子間理解。我們可以帶孩子思考這樣的問題,孩子為什麼想成為大人?大人心裡又為什麼住著一個孩子?
  • 當大人壞情緒的垃圾傾倒在孩子身上,也就毀了孩子
    在大人心中,隨口一句輕描淡寫的話都能成為義正言辭的理由,但或許沒有意識到,自己壞情緒的垃圾不斷地傾倒在孩子身上,也就不可能守護孩子優秀的能力,孩子進步的希望也就沒有了。這其中包含對物質的軟硬、狀態、形狀有充分的感知和理解,玩的過程中也包含著很多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理解,孩子用心觀察可培養專注力。如果多個人一起玩,還需要團隊協作。如果大人懂得這些,給予孩子充分地滿足,孩子的各種能力都能得到培養,挖掘多項潛能。
  • 孩子為什麼非要「聽」大人的話?
    從小就灌輸給孩子要聽從大人話的思想。不允許有獨立見解,不允許有愛因斯坦。有一種自稱為「離經叛道」,這樣的教育不行,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希望自己孩子做一個聽話的「乖孩子」,要聽父母的話,要聽老師的話,要聽身邊其他大人的話。
  • 媽媽明天上幼兒園嗎?不用說大人,連孩子也有假期綜合症
    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小朋友們呢?面對重新上學,孩子們的心裡又會是如何想的呢?2、分離焦慮在家待久了就不想上幼兒園,一旦適應了一種環境就很難在短時間很快適應另外一種環境,這是幼兒園小朋友的共性,尤其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
  • 你的寶貝四個月大,吃輔食的話,水果要蒸熟嗎?
    和大人不一樣,剛出生還沒滿歲數,不會講話,不會走路的嬰兒寶貝是脆弱的,是需要家長保護的。那麼我們家長應該如何做到保護我們還沒有抵抗力的小寶貝呢?照顧小嬰兒,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講究」。必須得非常地講究嬰兒的衣食住行,不能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野。家庭之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注意怎樣怎樣的衛生知識。到了小寶貝長到四個月的時候,按照以往科學的傳統的經驗,是應該給寶貝添加輔食了。但是,部分針對寶寶應該在什麼時間添加輔食的問題上還存有爭議。但到了六個月,從這個時間開始孩子就會出現缺鐵,或是缺鐵引起的貧血。